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圖書館王淑玲

中國地質圖書館王淑玲

發布時間: 2021-03-03 08:56:35

㈠ 以「三光榮」精神為出發點 探討地礦行業的廉政文化建設

馬微

中國地質圖書館 北京 100083)

摘要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的關鍵時期,廉政建設是其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此過程中,廉政建設也呈現出了具有鮮明時代性的特點。在廉政建設的過程中,地礦行業應當以「三光榮」精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地礦行業整體廉政建設的順利進行。本文對當前地礦行業「三光榮」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分析,以此來探尋「三光榮」精神如何在其廉政建設中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

關鍵詞 地礦行業 「三光榮」精神 廉政建設

腐敗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的產物。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制度性腐敗。但我國又是一個封建統治長達經歷了2000餘年之久的國家,創造並經歷了漫長的封建國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其封建政治制度和經濟基礎在我國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封建主義的等級觀念、「皇權至上」的官本位思想、任人唯親的封建宗派主義、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等封建思想遺毒不會立即消失,還會長期存在,並發生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正經歷著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歷史變革。在新舊體制交錯過程中,一些新的生產要素進入市場,人們經濟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但與之相應的制度規范和防範機制總是被動和滯後的,常常落後於經濟的發展,政治系統調控機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給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機;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條件下的不規則競爭,也成為腐敗現象滋生的溫床;市場經濟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增強了人們的交換觀念、物質利益觀念。一些黨員幹部迷信崇拜金錢,把享樂看作人生的終極目標,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貪污挪用公款、索賄受賄、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最終掉進了腐敗黑洞不能自拔。近年來,從諸多媒體報道可見各級領導幹部在執行公務過程中違法違紀行為時有發生,對黨和國家構成了巨大危害。當前國土資源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面臨嚴峻形勢,國有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是公共資源配置最重要的兩個領域,也是腐敗易發高發的領域。

針對這一情況,我國地礦行業也面臨著眾多的新問題,同時也對自身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地推進廉政建設?如何才能探索到新時期地礦行業廉政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在解答這些關鍵問題的過程中,作為「地質之魂」的「三光榮」精神給了我們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導,以此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地礦行業的順利進行。

1 「三光榮」精神的內涵和特點

作為地礦行業的核心,「三光榮」精神是地礦人在長期的艱苦創業過程中所形成的,並成為地礦行業具有代表性的「主人翁」精神。地礦行業多年來的工作實踐表明,在發揚地質隊伍優良傳統、促進地勘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地礦行業文化建設進步的過程中,「三光榮」精神都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1 地礦行業 「三光榮」精神的提出

在1983年全國地質系統基層模範政治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地礦行業的「三光榮」精神被正式提出。「三光榮」精神的提出不僅僅為地質系統總結了在以往實踐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結晶,同時也為地勘系統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

1991年初,江澤民同志又把「三光榮」精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並對其進行了「光榮在於奉獻」的總結。江澤民同志為當時的地礦行業及其工作者做出了「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榮」的要求,並成為該行業工作者們建功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動力以及力量源泉。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內,「三光榮」精神依然是當今做好地質找礦工作的「地質之魂」和「三大法寶」,並實現地礦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1.2 地礦行業 「三光榮」精神的基本內涵

「三光榮」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等,其旨在打造一支具有特別戰鬥力的地質英雄隊伍,並能夠創造功勛卓著的歷史特點,以此來實現「地質之魂」。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是地質勘探隊伍的第一光榮,其基本的精神實質在於「奉獻」。由於找礦工作通常都處於野外,而且流動分散,其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是十分艱苦的,因此,整個地礦行業的工作人員必須將自身對於事業的追求、目標和理想置於地質找礦工作的落實當中來。在此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犧牲一些關於對文化、物質、娛樂甚至是家人、家庭等方面的滿足。以「獻身精神」作為地礦人的堅定理想信念,將成為地礦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

「以艱苦奮斗為榮」精神是「三光榮」精神的核心,以「弘揚創業精神」為地礦行業工作者們弘揚創業精神的實質性要求。「以艱苦奮斗為榮」的精神,要求地質工作者正視地質找礦工作的重要意義和重要作用,嚴肅認真地對待艱苦的生活條件和客觀環境,一切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為出發點,充分發揚自身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以艱苦奮斗為榮」精神的內涵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首先,艱苦奮斗包括在物質生活上的要有「三光榮」的精神,即要反對鋪張浪費,提倡節約勤儉、艱苦樸素。其次,主要指的是要有吃苦耐勞的勞動態度;第三,是指要勇於探索、求真務實、奮發向上,實踐自身的進取精神。第四,在品格風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先人後己、廉潔奉公。「以艱苦奮斗為榮」的「三光榮」精神在我國地質事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克服了地礦行業發展中的各種艱難險阻,也打造了一批能夠吃苦、能夠奉獻和忍耐的地礦隊伍。

屬於第三光榮的「以找礦立功為榮」,是「三光榮」精神當中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各個地質單位應當以「找礦立功」為奮斗目標,並成為整個地礦行業的重點工作和中心,並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礦產資源。地質找礦工作的根本是為了取得地質找礦成果,這是由地質找礦工作的地位和性質所決定的,只有地質工作者能夠以「多找礦、找好礦」作為自身的主要任務和神聖使命,才能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礦產資源儲量,為地質工作的發展貢獻力量。

2 「三光榮」精神在地礦行業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是我國新歷史時期更好地推進地礦行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地質隊伍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社會也正處於重要的轉型階段,因而,「三光榮」精神在整個地礦行業的廉政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2.1 「三光榮」精神在地礦行業及其廉政建設中的困境

隨著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類社會的工作環境和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厚,尤其是享受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充足的物質文化條件和優越的生活環境,他們對於具有艱苦環境的地質地礦行業的選擇的可能性越來越低,這造成了地礦行業的擇業困難。「三光榮」精神所推崇的擇業理念和職業精神也正在被逐漸地遺忘和淡化。由於「工作苦」、「待遇偏低」等工作特徵,人們對於地質行業的熱情有所降低,甚至在有些崗位還出現了貪污、腐敗等現象。

2.2 「三光榮」精神在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弘揚「三光榮」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內,推進地礦行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進廉政建設的重要工作,它在鞏固地質隊伍團結奮斗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共同的思想基礎。

2.2.1 建立廉政激勵機制

倡導「三光榮」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注重日常管理中所體現的主流價值是地礦行業建立廉政激勵機制的重要方式。「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將成為建立以「三光榮」精神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廉政建設工作中的強大合力。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將「三光榮」精神納入我國精神文明創建、黨建以及整個廉政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來,形成全行業上下的激勵機制,共同追求「三光榮」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2.2.2 建立典型的帶動作用

弘揚「三光榮」精神離不開先進典型的引導作用。同時,要保證地礦行業的廉政建設也與先進典型的事例及其精神密不可分。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重發揮地礦行業內的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深入開展學習和實踐「三光榮」精神,加強黨員幹部先進性建設,注重發揮老典型的精神感染作用。以此來增強地礦行業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自覺做到為黨分憂、為民奉獻、為國盡責。同時,良好的時代典型的帶動作用將讓廣大地礦員工作者有了學習的榜樣,從先進典型中汲取力量,並能夠見賢思齊,趕超目標等。

3 切實加強國土資源系統廉政制度建設

目前,土地整治領域正成為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多發易發的重點領域,在工程招投標、資金使用、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占補平衡指標交易等環節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有蛻變為「民怨工程」或「腐敗工程」的風險。為進一步把土地整治這一利國惠民的好事做好,加強土地整治領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勢在必行。

3.1 加強制度貫徹落實機制的建設

針對目前有些制度執行難的現象,國土資源系統在建立和完善制度體系的進程中,要著力加強制度的運行機制建設,建立貫徹落實制度的責任制,完善以自查自糾、督促檢查、考核獎懲為主要內容的制度體系及其運作程序和規范,真正把制度要求轉化為自律要求,把外在的制約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真正推動各項制度的順利實施。

3.2 建立制度運行反饋評價機制

反饋評價機制在制度體系建設中極為重要,它在制度體系的建設和延伸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是進一步補充、完善制度的主要依據,是檢驗制度能否適應時代要求和掌握制度執行效果的重要途徑。建立制度運行情況的反饋評價機制,需要通過專項調查研究、民意測驗、座談以及對反腐倡廉綜合信息的歸納分析,及時了解掌握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制度本身的缺陷,適時地進行修改和完善,並結合新的實際,不斷推出新的更趨完善的制度。

3.3 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監督機制

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動員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參與,是推進國土資源系統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徑。要深化政務公開工作,讓群眾有更多的知情權,建立法規制度建設和重大決策群眾討論論證、民主聽證制度,完善民主決策、民主評議制度,充分保障群眾的發言權、決策權和評議權。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監督效力。通過E-mail、簡訊平台、舉報電話等現代信息技術,調動了群眾監督的積極性,能全方位、高效能地提高監督力度和效果。

3.4 建立科學的考核管理和激勵機制

推行幹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量化考核制度。對落實目標責任、解決群眾實際問題、開展黨風黨紀教育、勤政廉政、評先入黨幹部人事工作紀律、重大事項申報、個人禮品登記等方面全面加強對每個幹部年度考核,形成有效的獎懲機制,督促幹部廉潔自律。在考核的基礎上建立黨員領導幹部廉政檔案,定期聽取單位責任人的匯報,查看責任目標完成的資料和實績,召開群眾評議會議,對單位和責任人分別做出廉政評價,並歸入個人廉政檔案,作為業績評定、選拔任用、獎勵懲處的重要依據,提高規章制度護廉的效能。

在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期內的廉政建設工作當中,應當總結、提煉、傳承、弘揚「三光榮」精神,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增強地質勘查隊伍的主體責任感和整體凝聚力。當前國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我們應始終要把「三光榮」精神與土地、礦業市場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不斷完善土地有形市場,使土地、礦業市場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科學化的健康發展道路,努力開創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吳光.廉政的內涵與中國廉政建設的歷史經驗[J].浙江社會科學,2006(03)

張文駒.探礦企業制度建設中的經濟與法理關系[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24(1):4~13

㈡ 開展專題情報研究與咨詢服務

專題情報調研是專業圖書館、專業信息機構的重要服務領域,也是專業圖書館開展特色服務的優勢所在。專業圖書館結合行業特點和專業情報需求,開展情報調研和咨詢工作,充分滿足母體機構和行業、產業的情報研究需求。2009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按照科研和決策信息需求,重點深化了戰略決策情報研究、學科化信息服務,持續提升科技信息保障服務能力。組織情報人員參加中國科學院面向2050科技發展戰略路線圖研究工作;組織撰寫《中國與美日德法英五國科技的比較研究》、《溫室氣體排放科學評價與減排政策》等報告,提供國家主管部門決策參考;組織編寫《國際科技競爭力報告》、《科學結構地圖(2009)》、《主要國家和國立科研機構實行的創新政策與新舉措》、《應對金融危機的科技政策與措施》、《主要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與規劃動向》、《中國科學院專利分析報告2008》、《材料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報告》等,支持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科研決策和管理。冶金工業信息標准研究院圍繞企業新建擴建項目、產品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探索等開展信息咨詢服務,研究中國鋼鐵工業發展規律、市場規律、行業發展戰略、發展方式、不同發展階段的工作重點。2009年,圍繞技術咨詢和信息咨詢積極開展工作,爭取到科技部的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鋼鐵工業節能技術篩選與評估」,實現了信息咨詢業務縱向課題的重大突破;承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外原材料工業發展趨勢和競爭力分析」、「國外原材料工業兼並重組研究報告」兩個課題;承擔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發達國家鋼鐵業二氧化碳排放現狀研究」和「熱軋扁平材產業鏈建設——世界鋼鐵產業鏈建設探究」、中國金屬學會的「世界鋼鐵工業先進技術發展趨勢研究」三個課題。2009年,中國地質圖書館根據各單位科研和項目工作需求,開展較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承擔了「地質力學文獻分析與發展趨勢專題研究」、「國外典型成礦區帶基礎地質問題研究」、「全球礦產資料信息檢索與編譯」、「地質環境監測預警國內外資料檢索與綜合研究」、「世界海洋礦產資源文獻調研分析」、「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態勢文獻調研分析與綜合研究」等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文獻信息支撐。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組織編寫《中國醫學科技發展報告(2010)》,積極承擔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研究相關工作,服務醫學科技創新,擴大院校影響。開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輿情監測系統和衛生政策研究知識服務平台,初步完成中國衛生政策研究門戶建設,編寫《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輿情簡報》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動態》,為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提供信息支持,服務衛生決策。

㈢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

㈣ 中國地質圖書館的歷任館長

姓名任職時間趙志新1917—1921李學清1917—1922盧祖蔭1922錢聲駿1923—1937許德佑回1938張鳴韶1938—1941王珏答1942—1943高振西1943曾鼎乾1944—1945錢聲駿1946—1955張煦南1956—1958嚴庄1956—1961鄧戈明1964—1982武寧生1983—1990李裕偉(代館長)1990—1997王家樞1997—1999蔡克勤1999—2003段怡春2003—(表格資料來源: )

㈤ 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陳傑

(中國地質圖書館 北京 100083)

摘要 目前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狀況主流是好的,但是部分幹部職工缺乏崇高的政治理想、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此,地質調查事業單位應提高認識,把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地質調查事業的重要位置;聯系實際,切實加強地質調查隊伍政治理論學習;加強實踐,培育地質調查隊伍的「三光榮」精神和優良傳統;創新載體,增強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以人為本,切實解決地質工作者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 地質調查隊伍 思想政治工作 問題 對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擔負著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務,擔負著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的重大使命。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健康、高速發展,作為經濟發展基礎的能源礦產與日俱增,穩定的能源礦產供應,需要有一支思想政治過硬的地質調查隊伍。因此,做好新時期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至關重要。

在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勢下,地質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艱巨性與困難性的雙重挑戰,網路技術媒體傳播的崛起與職工價值觀念的轉變都促使地質調查事業單位在發展事業的同時,對思想政治工作也予以高度重視。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思想政治工作要達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壓,素質上提高,觀念上更新」的新需求,就必須緊緊結合實際,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然而,反思當前地質調查事業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地質調查事業的深入推進。本文就當前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旨在為地質調查事業單位做好發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參考。

1 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地質調查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總體上是好的。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部分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問題。

1.1 重業務,輕思想,認識上不去

在當前地質調查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之時,不少職工政治熱情下降,理想信念淡化。認為地質找礦業務技能是硬的,物質激勵是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軟的,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的重要性認識有欠缺,在思想觀念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工作任務,輕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少數領導同志也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務虛的,可有可無,業務工作是務實的,看得見、摸得著,容易出成績。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業務發展上,無暇顧及職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1.2 主業意識不強,職責不清

部分黨的幹部未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主力軍的作用,並認為,單位行政幹部是「一崗雙責」,既抓業務工作又抓隊伍建設,那麼行政幹部讓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對自身的崗位職責模糊,擺位不正,在工作中表現為抓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不夠,把自己等同於一般幹部,忽視了自己的職責。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安於現狀,存在老好人思想,導致工作處於被動局面。有的幹部對職工思想未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對職工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不敢抓,不敢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怕得罪人。

1.3 因循守舊,創新意識不夠,流於形式

現在是信息社會,人們時刻都處在大量信息包圍之下,而一些單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還未能與信息時代的發展同步,往往還停留在開會學習、簡單說教、讀報、寫體會、提口號等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創新、多樣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甚至有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行政手段和經濟措施,而輕視正面疏導和以點帶面的現象,工作僅僅落實在字面上、口頭上、牆板上,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考核和檢查,對幹部職工沒有新鮮感,缺乏吸引力,沒有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

1.4 職工思想變化大,部分存在消極態度和思想顧慮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地質調查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工的工作環境、生活水準、居住條件都有了大幅度提升,這都得益於地質調查事業的大力改革。然而,與物質生活相對應的,則是部分職工思想也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大多數職工對各項改革的態度是積極的,但是,也有少數職工對改革信心不足,或持消極態度,或存在一些不夠端正的思想認識和情緒。

1.5 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不夠重視

一支思想好、作風硬、戰鬥力強的職工隊伍是實現單位跨越發展的基礎,缺乏良好政治素質的職工隊伍是創造不出好成績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隱形的,其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才能顯現,所以,一些單位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配備和投入顯得不積極、不重視。

1.6 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素質存在一定差距

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識結構老化,思想觀念陳舊,缺乏對現代政治、經濟、科技等知識的了解,對單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不能從理論的高度向職工群眾做出合理的解釋,工作隊伍的構成需更新充實。

1.7 難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評價機制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工作,是一項長期和復雜的工作,其功效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因此難以進行量化考核。

2 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過梳理分析,主要歸於以下幾方面。

2.1 思想重視不夠

主要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存在偏差。把思想政治工作當做黨群部門的務虛工作,行政部門不大過問。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必然不能形成黨政合力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也就不會著力鍛造一支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幹部隊伍,不會形成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圍,從而大大削弱了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2 方式方法缺少創新

長期以來,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都停留在一種程式化的狀態。所謂思想政治工作僅指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這種學習內容上缺乏系統性、聯系實際不足;形式上以灌輸為主,缺乏創新;更主要的是缺乏過程的督查,學習的實效性得不到保證。

2.3 考核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一些單位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強業務建設上,在對職工的考評上,只注重項目研究和科研成果;在引進人才時,把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當做聘用的主要條件,對其政治思想素質的高低不去關注或僅作參考。特別是許多單位重獎科研人才機制和措施的出台,更使得地質工作者一心只做學問,只重視業務、科研的發展,而普遍存在輕視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

2.4 社會環境的影響

地質調查隊伍的政治思想和行為方式不可能不打上時代的烙印。現實社會中流行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使他們更關注自身的發展和利益,較少考慮到集體和社會的要求。激烈的競爭,講究投入和回報的市場原則,使他們對可以量化的帶來實惠的項目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職稱等級等孜孜以求,而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政治理論素養等相對淡化。

2.5 理想信念不堅定

不能把「三光榮」精神當做工作的信條,缺乏真正對地質調查事業的感情和熱愛,這就決定了一些人很難在地質調查工作中找到樂趣,很難形成為地質調查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勇氣和決心,也就不能把地質調查工作,當做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當有工作條件相對較好,待遇較高,相對穩定的機會出現時,他們就會想著離開。特別是對於認識能力正處於急劇上升與變化階段的年輕職工,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念和職業心理特點之時,同事的言行和信仰會直接影響他們。在當前大多數人利益至上的思維影響下,他們很容易放棄自己的追求,心理上很容易出現偏差。

2.6 人文關懷不夠

大部分單位黨、政、工、團組織齊全,但由於工作點多、面廣,一部分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性、細致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工作只是開會、傳達,停留在口頭上,工作的開展也是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思想工作的重點向特殊群體傾斜,一般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被疏忽,他們的困難和苦悶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和排泄,積少成多,會形成對單位的一種情緒,一種不滿,不會形成對單位一種濃濃的感情。

2.7 體制機制不適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一些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隨之而來。各種熱點、難點問題也相應凸顯。然而,有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體制機制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

3 加強地質調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地質調查隊伍,大力弘揚新時期地質人「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築牢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實基礎,並發揮其政治優勢,才能進一步推動事業的全面進步與發展。

3.1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建設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從黨委工作制度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總體工作部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機制,扎實推進,確保落實。通過制定總體規劃,確定方針目標,部署重大任務,建章立制等形式,加強宏觀指導,做到有的放矢。定期召開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會,通報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經驗體會、碰到的具體困難、採取的對策措施等,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互助共進。二是健全工作責任制。即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責任機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責任到人,並建立經常性的分析制度,健全必要的監督約束機制,使責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真正落實到實處。三是建立思想教育機制。即由導向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形勢任務教育、典型示範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等單向教育構成向復合教育構成轉變,實現思想由滯後向超前轉變,變事後教育為事前教育,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把觸角伸向每一個角落。

3.2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保障措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要求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一是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積極為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創造條件,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二是加大政治工作人才與其他人才的崗位交流。積極做好不同崗位、不同專業、不同部門,甚至是不同單位之間的人才交流。三是要從崗位的實際出發,選擇一些有潛質、基礎較好、與政治工作相關的專業或熱愛政治工作的人才,到思想政治工作崗位上鍛煉成長,鼓勵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向「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發展,激勵年輕人在思想政治工作崗位成才。四是要正確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績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思想政治工作績效很難評價也很少評價。在正確認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作用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按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業績大小及技能高低獲取報酬的分配機制,這將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帶來極好的推動作用。

3.3 創新方式方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內容

在運用好傳統方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網站、微博、微信、QQ群、簡訊等新手段,把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融入進職工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法紀教育警示人;用傳統美德感召人;用先進英模啟迪人;用關心關愛溫暖人;用開展活動引導人;用單位文化陶冶人;用競爭機制激勵人。

3.4 有效利用載體,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在方式方法上創新,更要在活動載體上有所突破。在綜合運用互聯網、宣傳欄、報刊等宣傳媒體,努力營造思想工作良好氛圍的基礎上。一是利用各種會議為載體,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增強職工隊伍的主人翁意識,在教育中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潛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利用事務公開為載體,事務公開不僅是單位深化改革,推進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和形式,也是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動力之源。應該將職工普遍關心的崗位競聘、崗位遴選、人事聘用、項目招投標、發展黨員,獎金發放等工作實行全公開,可以消除職工的疑慮,化解不必要的矛盾,而且還能增強職工對黨委班子和單位的認知度、忠誠度。三是以推進科學化管理為載體,升華思想政治工作。現代管理應當是科學、規范管理,而不是人管人的管理,一切應當按制度要求辦事。因此,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從強化管理入手,用制度引導職工規范言行舉止,通過嚴格的管理和考核,配合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才能不斷提高綜合效力。

3.5 與時俱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輿論引導

一是堅持用黨的重要思想武裝職工頭腦,堅持用先進理論教育引導職工,使職工能夠正確處理好各種利益之間的關系,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單位的發展建設之中。二是弘揚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和優良傳統,有目的地組織職工學習地質調查事業的光榮歷史、引導職工增強歸屬感和使命感。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弘揚正氣,堅持正確導向。營造健康向上的行業與單位風氣,從而影響職工的思想觀念,要關懷人們的精神家園,給人們以生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四是要對那些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人物進行大力宣傳,使廣大職工對先進人物和光輝榜樣,有真實的認識和感受,從而激發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

3.6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實現中心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滲透、結合、作用於職工的生活、學習,直至單位的業務建設、項目研究、決策管理等全方位、全過程。一是要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把思想上重視關心、業務上悉心培養、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關心照顧結合起來,解決好關繫到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使他們無後顧之憂,安居樂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熱愛本職工作,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全身心投入到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地質調查和找礦突破為中心任務,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正確有效地解決事業發展中的矛盾。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為本。只有依靠廣大職工,服務廣大職工,才能受到大家歡迎。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制度約束人。

3.7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任務及時調整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握工作的主動性。一是要大張旗鼓、始終不渝地加強形勢任務教育。對單位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諸多問題進行宣講,增強職工對單位的認同感。二是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到現場、入人心」的原則。充分發揮黨群組織的作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職工思想動態,將單位發展的思路、政策、辦法、措施向職工交底,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三是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在做職工思想工作的過程中,時時處處要做到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常做換位思考,保證思想工作到人、入心。四是要掌握個性特徵和心理活動規律,對症下葯。思想政治工作針對的個體千差萬別,一定要採取不同方法,真誠交流,不迴避問題和矛盾。

參考文獻

蔡慶忠.淺議做好當前地勘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及措施.改革與開放,2011年5月刊

㈥ 淺議新時期「三光榮」精神在地質圖書館工作中的體現

陳晶

(中國地質圖書館 北京 100083)

摘要 「三光榮」精神是地質人長期艱苦實踐的結晶,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三光榮」對於發揚地質隊伍優良傳統,推動地勘文化建設,促進地勘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擁有97年歷史的中國地質圖書館在我國地質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光榮」精神更是滲透到圖書館的每一個發展腳步中。本文結合新時期地質圖書館工作的特點,簡要分析「三光榮」精神在各個環節中的體現。

關鍵詞 「三光榮」精神 地質圖書館

「三光榮」是在1983年全國地質系統基層模範政治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質系統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結晶,又為地勘系統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1991年初,江澤民同志又把「三光榮」高度概括為「光榮在於奉獻」並為地質工作者題詞:「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榮」。2006年國務院頒發《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要求繼承和發揚「三光榮」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地質工作中再創輝煌。「三光榮」精神是地質行業永恆的精神追求。

「三光榮」精神作為地質文化的核心,從人生觀、行為模式和價值追求三方面展現了地質人的崇高境界。如今,我國的經濟體制、地質工作管理體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更趨多元化,地質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此,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指出:「『三光榮』精神是我們最大的文化建設,要加以總結、提煉、傳承、弘揚,要與時俱進地改革創新。」

在工作中總結、提煉、傳承、弘揚,與時俱進地改革創新「三光榮」精神一直是地質圖書館人在實際工作中踐行的一項工作準則。

1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其精神實質是奉獻,它要求地質找礦工作者熱愛地質找礦事業,獻身地質找礦工作。

雖然遠離地質找礦第一線,遠離找礦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但是地質圖書館人一直以自己的事業為榮,秉承著「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館訓,始終以服務為宗旨,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拓寬服務范圍、深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近年來圖書館人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在地調院、環境監測總站、國土督察局、地學院校以及大型礦業公司等都留下了圖書館人的身影,宣講資源與服務、培訓資料庫使用技巧以、調研需求以及贈送專題服務成果等內容不僅為一線的地勘單位科研人員送去了前沿的技術信息,更為科研人員開通了一條自我提升的知識通道。我們不僅服務地質科研一線人員,我們還服務地質科研管理層與決策層以及廣大的地學師生。每當面對讀者如飢似渴的眼神、每當聽到讀者由衷的贊嘆、每當送走一個個不遠萬里來我館查找資料的讀者,我們地質圖書館人是驕傲的,是自豪的,我們的字典里也許缺少新發現礦點、新增儲量等這樣的字眼,但我們有讀者滿意的微笑,有科研人員真誠的道謝,有國家地質工作不可或缺的職責,我們以獻身地質圖書事業為榮。

2 以艱苦奮斗為榮

以艱苦奮斗為榮,其實質是弘揚創業精神。艱苦奮斗有以下內涵:一是指物質生活上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增收節支、反對鋪張浪費;二是指在勞動態度上要吃苦耐勞,要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三是指在進取精神上要求真務實、勇於探索、奮發向上;四是指在品格風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廉潔奉公、先人後己。

新時期,地質工作的快速發展對圖書館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各單位科研、生產工作任務不斷增加,科研項目涉及領域也在不斷拓寬,對文獻信息資源需求的數量逐年增大、對文獻信息的科技含量的要求逐年增高、對文獻服務的形式和種類的要求也不斷增多。

「以艱苦奮斗為榮」要求地質圖書館人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從傳統的文獻資源管理和文獻服務快速向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轉化,提升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學科化、專業化開發的能力。這就要求地質圖書館人充分發揚以艱苦奮斗為榮的精神,吃苦耐勞、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外語水平,另一方面提升自己適應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新技術新方法的要求;要求圖書館人進一步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調研服務過程中不畏條件的艱辛,真正深入到地質工作的一線,深入到有需求的科研人員當中,並在走出去之前充分做好准備工作,在服務過程中能過提供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在服務過程中能耐心地解答科研人員的問題,回來後能認真總結,及時反饋,並能第一時間解決科研人員日常的學科咨詢問題;要求圖書館人有攻堅破難的信心和毅力,有加班加點的無怨無悔,在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攻堅階段齊心協力發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3 以找礦立功為榮

以找礦立功為榮是「三光榮」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是奮斗目標,地質找礦工作的地位和性質決定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地質找礦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礦產資源儲量和地質資料。因此,多找礦、找好礦,是地勘單位的神聖使命和主要任務,是衡量對地勘工作貢獻大小的主要尺度。

圖書館人雖然遠離找礦一線,但是我們的工作可以為國家的地質找礦事業提供堅強的保障。近年來圖書館努力融入國家地質工作主流程,始終堅持服務是圖書館的生命線和根本宗旨。隨著圖書館服務理念的轉變,圖書館人充分挖掘館藏資源和信息,隨著數字化、學科館員、情報研究和成果管理等工作的開展,我們對外提供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頁岩氣、非常規能源、礦產資源潛力評價、三稀資源、天然氣水合物、礦產綜合利用、鈾礦地質、深部找礦、物化探新技術、航空遙感、地質環境監測、國土規劃等幾十個課題的開展不僅為找礦一線的科研人員提供了國內外最新的技術進展情況說明及數據,為科研人員的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撐的同時,更為他們節省了很多的精力與時間。境外地質礦產圖件的服務更為全國多家地調院、煤田地質局及核工業單位提供了境外礦產勘查的第一手資料。科技查新工作的開展為科研人員職稱評定、申報項目與獎勵提供了支撐,使科研人員有更廣闊的空間去實現找礦的目標。

目前,圖書館的服務已從過去單一地到館服務形式擴大到網路服務、VPN服務、學科服務、專題服務、科技查新、情報研究,項目合作、成果管理、支撐服務及主動推送服務等;服務范圍從部局直屬單位擴展到全國的地勘行業部門;服務內容從單一的淺層次向多層次全方位知識服務推進。有效地保障了科研人員的需求。

4 結語

總之,在科技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三光榮」精神依然是地質圖書館事業快速發展的「三大法寶」,是地質圖書館給人無私奉獻、建功立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參考文獻

大力弘揚「三光榮」精神(卷首語)[J].浙江國土資源,2011,(9)

張先余.弘揚「三光榮」精神 塑造地勘隊伍核心價值理念[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2,(7)

㈦ 國內圖書檔案管理服務現狀及其對地質資料服務的借鑒意義

王黔駒1劉固望2茹湘蘭1袁慧香1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基本情況和服務現狀,結合我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服務力量,增設服務部門;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等三方面建議。

關鍵詞圖書檔案地質資料服務

1 前言

當前,面對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需求日益增長,全國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不斷增加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內容,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手段,但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仍面臨著如何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問題。考慮到圖書檔案與地質資料在管理和服務上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為了借鑒圖書館和檔案館在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好的經驗,本文重點分析總結了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清華大學檔案館等不同類型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情況。

2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基本情況

2.1 館藏概況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因其職能定位及覆蓋范圍不同,館藏內容和數量存在差別。如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容量2500多萬冊,現館藏珍品特藏260多萬冊,古籍善本32.5萬冊,中、外期刊125多萬冊,博士論文近12萬種,音頻資源4萬多張,視頻資源10萬余張;中國地質圖書館主要館藏與地學有關的文獻、古籍等,目前近現代地質學啟蒙時期以來近200年的國內外地學文獻已達60萬卷(冊),世界各國地質圖件1萬余套;北京市檔案館現有館藏190萬卷(冊),排架長度一萬多米,有紙質、錄音、錄像、影片、照片等各種載體,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經濟、軍事、文化、農業、工業、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諸多方面。

從調研可知,國家圖書館等綜合型圖書館館藏資料品種齊全、涉及廣泛,而中國地質圖書館等專業型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比較專一,具有專業特色。全國各級檔案館藏機構根據檔案所屬轄區進行分級統一管理,各級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大,綜合性檔案館種類較豐富。

2.2 機構設置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的內部機構設置完備,一般根據需求設置部門,能滿足管理和服務等工作需要。面對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綜合圖書館、檔案館,部門設置上較全,涉及方方面面,部門也比較多,設立了特色部門,對一些服務部門進行細分。例如,首都圖書館共有20個部門,除管理部門以外還有宣傳策劃部、合作協調中心、會議展覽中心等特色部門,日常借閱服務也細分為典藏借閱中心和少兒綜合借閱中心等不同服務部門。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僅是學校內的一個部門,主要針對高校和科研單位服務,機構設置上也相對比較簡單,如清華大學檔案館就僅有5個部門。

2.3 信息化建設

當前,無論是圖書界還是檔案界都十分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國家圖書館信息化不僅在讀者借還圖書和目錄查詢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同時國家圖書館新增加了網路在線瀏覽、手機閱讀、網路圖書資源目錄查詢、資料庫服務等多元化服務手段,充分利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來提高圖書服務質量和效率。檔案館的檔案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主要集中於門戶網站的建立,逐步加強檔案數字化、專題資料庫建設等工作。

3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服務情況

3.1 服務制度

目前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各項服務制度健全、規定明確,包括入館須知、閱覽室介紹、辦理借閱證、借閱須知、復印收費標准等方面。有些大學的圖書館有一些特殊性的規定,如存包櫃使用須知、圖書館自習區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

3.2 服務對象及方式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受其館藏圖書、檔案的數量和特點的影響,服務群體也有所不同。綜合型圖書館、檔案館服務面廣,重點為社會大眾,科研機構及政府;專業型圖書館、檔案館則重點為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公司及政府服務;高等院校的圖書館、檔案館主要是服務在校學生與教職工。

現階段,圖書館和檔案館服務方式主要包括查閱、咨詢、外借和網路服務。考慮圖書保密性較弱,檔案保密性較強的特性,圖書館大量提供外借和網路服務,包括在館外借、閱覽,在線瀏覽、下載、查詢等方式;檔案館主要提供在館的咨詢、查閱、縮微膠片閱覽,對不涉密的檔案提供在線電子閱覽、檔案出版物閱覽等方式服務,一般不提供外借服務。

3.3 特色服務

圖書館服務內容除了圖書借閱、在線瀏覽等基本服務以外,很多圖書館還有自己獨有的服務。如國家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提供了講座、咨詢、展覽等服務,國家圖書館除提供掌上國圖、網上讀書、手機閱讀等特色服務外,還有文化共享工程服務、國家數字圖書館基層資源服務、數字電視服務等17種服務;中國地質圖書館提供了科技查新、為專家服務及定題服務;各大學圖書館有SCI咨詢中心、報刊服務電子學位論文提交等。檔案館除了公共的咨詢、查詢和復印外,通過檔案展覽和出版物為社會公眾提供特色服務。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十分重視對外宣傳服務,或是舉辦學術系列講座、學術會議,如「文津講壇」、「中國典籍與文化」、「教育家講壇」等眾多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或是組織培訓和展覽,擴大圖書及檔案公眾影響,挖掘潛在用戶,提高服務水平。

4 幾點建議

4.1 加強服務力量,增設服務部門

從內部機構設置中可以看出,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十分重視服務工作,設立了如宣傳策劃部、少兒綜合借閱中心等特色宣傳服務部門。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人員嚴重不足,在全國33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中,有22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專職從事地質資料的正式職工人數在5人以下,因此很多單位沒有單獨設立服務部門,單獨設立的也至多一個,如全國地質資料館設立了資料服務室。為了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議館藏機構加強服務力量(人員),增設服務部門,如館藏機構可根據用戶需求及服務工作環節現狀,設立資料借閱服務部門、資料數據加工服務部門、咨詢編研部門、資料宣傳策劃部門。

4.2 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

國家圖書館通過掌上國圖、網上讀書、手機閱讀等方式拓寬了圖書受眾面,達到了常規服務不可想像的效果。目前,我國新形成的地質資料都有電子文檔,正在對館藏紙介質資料加快圖文地質資料數字化和相關資料庫建設。因此,只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集聚、挖掘與共享服務新技術、新方法,很快就能實現掌上資料館和手機閱讀、瀏覽地質資料的電子文檔,擴大地質資料服務群體,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

4.3 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圖書館和檔案館在宣傳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舉辦公益性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對外提供社會教育、培訓和大型展覽等。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需打破常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宣傳和服務,製作系列宣傳產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媒介進行宣傳,提升地質資料館社會知名度,影響地質資料潛在用戶群體,同時建立客戶服務體系並利用座談、上門調研等多種渠道來收集用戶需求信息,積極主動為用戶提供服務。

㈧ 信息情報室

由《礦床地質》編輯部、資料室和圖書室組成。《礦床地質》面向全國,宣傳礦產資源研究成果;圖書室面向全院,收集借閱有關礦產的圖書期刊;資料室面向全所,收集借閱礦產資源研究所形成的科研成果,服務於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1.《礦床地質》編輯部

《礦床地質》是由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雙月刊,創刊於1982年,是中國唯一報道礦床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內容包括礦床地質特徵及與礦床有關的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研究成果和科學實驗成果,以及新技術、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和《Pe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俄羅斯文摘雜志)、《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數字化期刊(期刊論文庫)》、《數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庫)》、《中國地質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有色金屬文摘》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檢索期刊及資料庫收錄。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在近幾年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中,《礦床地質》排在第5~21名之間。

有關《礦床地質》重要數據統計表

2.圖書室

現有科技藏書4萬余冊,科技期刊百餘種,對中國地質科學院職工開放。每月借閱量達百餘冊。科技期刊包括《中國科學》、《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American Mineralogist》、《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nation》、《Mineralium Deposita》等SCI收錄的期刊。為了方便礦產資源研究所職工更加廣泛閱讀國內外地質科技書籍,礦產資源研究所圖書室現已經與中國地質圖書館聯網,只需登陸http://www.cgl.org.cn/、http://cnki.cgl.org.cn/kns55/brief/result.aspx或http://cnki.cgl.org.cn/kns55/等,便可下載閱讀中國地質圖書館提供的各類相關書籍。

3.資料室

成立於1964年,是礦產資源研究所建所以來形成的原始資料、研究生論文和全國各地收集的地質資料儲存借閱室。現有資料包括各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及地形圖等。按照專業分類,包括物化探、區域地質普查與勘探、成岩成礦實驗包裹體、地質力學、海洋地質、數學地質、地球化學、岩礦測試、地層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氣候環境地質、同位素地質、礦物學、礦床學、岩石學資料等。該資料室按地區及上述專業建立了檢索卡片,供科研人員查尋之用。

2007—2009年,礦產資源研究所曾經對其成果資料進行過一次全面清理。目前,共有礦產資源研究所形成的原始資料659套、成果報告1160套。這些資料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973」、國家「863」、科技支撐等各類礦產資源研究所承擔的項目所形成的各種原始資料和成果資料。

資料室保存資料數量統計表

㈨ 百年滄桑話館藏——《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編撰始末

陳俊嵐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圖書館經過數十年南下北上,西遷東回的戰亂時期,公元2011年迎來建館95周年,更迎來中國地質事業的蓬勃發展。館藏也由建館時藏書僅4000餘冊,發展到目前的紙介質印本70餘萬冊,囊括了近代地質學啟蒙時期以來約200年間的國內外寶貴地學文獻;世界各國地質圖件一萬余套。正是幾代地質圖書館人的辛勤努力,日積月累,經過近一個世紀的不倦追求,使得地質圖書館書海浩瀚,猶如地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瑰寶。

一、編撰《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背景及經過

2003年,由張爾平主編的《鴻印雪泥》一書出版,將地質圖書館90年的藏書印章輯錄成冊,首次揭開了地質圖書館發展歷程的面紗。然而有關地質圖書館近百年珍貴文獻的研究卻是一個空白。為融地質圖書館藏書之精粹,展我國地學文化之宏博,填補近百年來地質圖書館珍貴文獻研究的空白,2011年中國地質圖書館顧曉華館長設立館長研究基金,「編撰〈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立項,擬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將地質圖書館珍貴文獻匯集成冊,呈現於世人面前。

第一步,課題組制定了科學的技術路線、工作方法及工作思路。課題組在參考國內圖書館界對特藏文獻界定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徵求專家學者對界定地學珍貴文獻標準的意見。通過對館藏紙本文獻進行排查摸底,核定館藏珍本文獻的種冊數,最終確定入選《圖錄》的目錄。

第二步,通過上網、到國家圖書館、西安交大圖書館等地查閱資料,對入選珍本圖錄的百種文獻的歷史背景、專業學術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進行探考,完成文獻的屬性描述工作。

第三步,徵求專家意見,對屬性描述文字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館內召開專家研討會,對圖錄的相關內容和編輯文字的意見和建議認真進行修繕。

二、《圖錄》的基本情況

經過一年多的工作,最終共篩選出中外文圖書106種、中外文期刊13種、地質圖件9幅入選圖錄,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編輯成冊。

1.界定地學珍本文獻的標准

我國近代地質事業是在地質學會成立,有了專門的地質研究部門和教育機構以後,才有了卓越的發展。這些地質事業起步階段的地學文獻對中國的地質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和卓越的貢獻,承載了地質前輩的豐功偉績和地質事業發展的艱辛歷程。因此我們在界定標準的時候參考了以下幾個原則:時間界定的原則、有重要學術價值原則、以手稿待印本為主的原則、以裝幀精美特殊材質為主的原則。

中國地質圖書館珍本文獻的標准:1949年以前的文獻(以民國期間出版物為代表)為本館的特藏文獻,1937年以前的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研究意義的文獻、近代著名地質學家的著作(以地質學家的手稿、待印本、抄寫本為代表)、裝幀精美,特殊材質(宣紙線裝及特殊印刷,以1912年以前外譯本為代表)的文獻界定為本館的珍本文獻。

2.入選圖錄的文獻情況

本書分為圖書篇、期刊篇和圖件篇三個部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再現了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的精華。入選《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文獻既有我國地質事業泰斗章鴻釗、翁文灝、黃汲清、謝家榮、楊遵儀等先生的大作,也有極其珍貴的地質圖件、圖片,以及早期譯自國外的地學專著,刊本有宣紙線裝、宣紙鉛印、油印本,以及世人難得一見的珍貴手稿。裝幀有卷軸裝、折裝、線裝、精裝及簡裝等形式。文獻涵蓋了中國學者翻譯國外地質著作、外國學者到中國進行地質考察、國人自己進行地質調查及地質研究發展的重要階段,內容包括近代地質事業的發展、地質考察、游記、礦物礦產及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專著。每件作品都凝聚地質前輩的汗水和心血(有關文獻請見圖1至圖5)。

內附32張彭縣銅礦局(圖5)礦景、采礦、冶煉及人們勞作的真實情景,是了解彭縣銅礦局歷史的非常珍貴的史料。

3.珍本文獻的屬性描述

以《井礦工程》一書為例,聘請專業攝影師為文獻進行拍照,並配以文字介紹(圖6)。

該書屬礦學類。主要介紹了造自涌水井及奴而敦造自涌井的方法;開地取礦之法、今鑿轉動之法、鑿孔常遇難事、孔內補管為襯、開石之器具、白而格斯脫落所設開石之器具、馬太與布拉特兩人所設鑿孔之器;用火葯拉開土石之法、平路與火葯膛得光之法、開裂土石所用之別種葯料等內容。附圖140幅。

在屬性描述中我們對重要項別作了說明和介紹:

書名項,包括書籍的卷數、期數;

著者項,包括出版時間、出版地點、出版者、版本類別;

稽核項,包括冊數、函數、圖、表等;

圖1 《工商部試辦地質調查說明書》(丁文江撰,1913年成文)

圖2 章鴻釗先生手稿(宣紙線裝)與張印堂先生科考報告(手寫、實地拍攝照片)

附註項,為以上各個事項的補充與說明,包括所附的附錄材料;如題簽、藏章,刻印流傳及關於這本書的特殊說明等;

提要項,向讀者提供書籍的內容概要和評介知識,需概括地介紹本書內容大意、著者生平事跡、著作經過以及版刻流傳情況等。

序及前言,承蒙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為本書作序,館長顧曉華撰寫前言。

三、編輯《圖錄》的目的及意義

顧曉華館長在前言中對編撰本書的目的及意義進行了介紹。

圖3 《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章鴻釗、翁文灝合撰,1916年)

圖4 《南潯鐵路規劃圖》本館珍藏的唯一的縑帛手繪鐵路圖

分3卷,總長27.7m,1906年完。2000年經全國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認定該圖對我國早期鐵路建造史、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史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展示與弘揚

入選圖錄的文獻是在數十萬冊圖書中遴選出來的,每件作品都凝聚了我國地質前輩的心血,見證了中國地質事業發展坎坷而又光輝的歷程,弘揚了地質工作者「三光榮」的地質精神。

圖5 《彭縣銅礦局寫真》(1909年,照片寫真集)

圖6 《井礦工程》

[英]白爾捺輯,[英]傅蘭雅口譯,趙元益筆述,曹鍾秀繪圖,光緒五年(1879)江南製造總局編譯。本書共二冊三卷,宣紙線裝本

2.追思與緬懷

中國地質圖書館從「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到成為亞洲最大的地學專業圖書館,它的建立與發展凝聚了幾代圖書館人的嘔心瀝血。透過這些作品,讓人感念地質先輩的聰明才智和為國家身先士卒的愛國情操。

3.希望與勉勵

希望這本書能夠讓讀者走進地質圖書館,走進中國近代地質發展史,閱讀我國地質科學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地質前輩的豐碩地學理論,對那些為了中國地質事業的繁榮發展而作出貢獻的地質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地質圖書館也願意迎接改革發展的挑戰,建設現代化數字圖書館,為地質事業的發展譜寫新的篇章而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問題和不足

1)由於課題組成員缺乏對珍本文獻知識及早期地質學理論發展的系統認識,尤其對部分文獻版本的鑒定上存在困難,因此在珍本的界定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2)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我館大部分特藏文獻(尤以民國正式出版文獻)損毀嚴重,又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使得這些文獻的使用受到嚴重影響,建議加大對館藏文獻的保護和修繕工作。

3)在對館藏紙本文獻摸底中發現,很多珍貴的早期地學文獻我館並沒有收藏。在我館收集的文獻中,部分出現缺少附圖或者有圖無書的情況。例如,周樹人的《中國礦產志》有書無圖,聞齊、趙志新的《徐霞客游記附圖》有圖無書,等等,嚴重影響了文獻的完整性和價值評價的界定。對這些文獻的收集工作是保證我館地學文獻系統完整性的工作之一,也懇請各位專家為我館的文獻采訪工作提供線索和幫助。

4)在館藏珍本文獻中有很多文獻為未出版的手稿,其歷史背景及歷史意義、學術價值的參考文獻非常少,使得研究工作遇到不少障礙,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和時間進行調研,也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