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個人總結嶽麓山
Ⅰ 嶽麓山地質
我只知道酸性的紅壤啊……
Ⅱ 嶽麓山工程地質實習報告怎麼寫
哎 拿同學的去復印吧 …… 我們也找得糾結
Ⅲ 嶽麓山的飛來石是怎樣形成的
兩大岩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一石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地質學家認為,飛來石這一奇觀是地質變化過程中形成的,真可謂天設地造。
Ⅳ 嶽麓山到底安不安全拜託各位大神
最近的不安全事件主要是夜間路燈不亮引起的事故!所以盡量白天去,人越多越好唄! 嶽麓山在長沙市區之西,東臨湘江,面積約8平方公里,古人贊譽其「碧嶂屏開,秀如琢珠」。唐宋以來,嶽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六朝羅漢松、唐宋銀杏、明清松樟相當著名;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嶽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這里還葬有黃興、蔡鍔等著名人物。嶽麓山春天滿山蔥綠、杜鵑(市花)怒放;夏日幽靜涼爽;秋天楓葉流丹,層林盡染;隆冬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四季風景宜人。 嶽麓書院在山之東麓,始建於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 主講期間是全盛時期,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後又變成高等師范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存古建築尚有御書樓、文昌樓、半學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堂、自卑亭等,讓人緬懷書院輝煌歷史。 嶽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名山勝地。 位於清風峽口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嶽麓山也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這里長眠了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制,實現共和而獻身的先烈;為捨生取義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還長眠了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外侮而浴血疆場,以身殉國的中國軍民。 那一座座為他們樹立的豐碑墓誌,永遠昭示和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構成了嶽麓山的一幅幅悲壯肅穆的人文景觀。其山脈屬南嶽衡山,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之一,稱為靈麓峰。南北朝劉宋時《南嶽記》載:「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故名嶽麓。據地質學考證,嶽麓山奠基於古生代,形成於中生代,發展於新生代,距今三億余年。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系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城長沙湘江兩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已開放的景區有麓山景區、橘子洲頭景區。其中麓山景區系核心景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規劃開放的景區有: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及土城頭景點等,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馬、鳳凰、橘洲橫秀於前,桃花、綠蛾竟翠與後,金盆、金牛、雲母、圭峰拱持左右,靜如龍蛇逶迤,動如駿馬奮蹄,凌空俯視如一微縮盆景,側視遠觀如一天然屏壁。可謂天工造物,人間奇景,長沙之大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自古以來就以山清水秀著稱於世,它主要有清風峽景區、雲麓峰景區、萬景園風景帶、赫石坡景區、儒家勝地、佛寺探幽、雲麓道宮、橘子州頭等景區。 清風峽景區:嶽麓書院至麓山寺的谷地,名叫清風峽。《嶽麓書院志》記載:「當溽暑時,清風徐至,人多休息,故名以次得。」歷朝歷代的人們都將這里看成是避暑的天然勝地。清風峽自然景色秀美,峽內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溪澗盤繞,流泉星羅棋步。風物景色隨著氣候和季節的轉換,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峽內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世人所矚目,內有歷史悠久的佛寺名塔—舍利塔,有我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有著名的二南詩刻,以及劉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編輯本段]歷史 嶽麓山位於長沙西郊,湘江西岸,是南嶽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時的《南嶽記》就提到:「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嶽麓山由此得名。嶽麓山周圍有天馬、鳳凰、綠蛾、金牛等峰嶺拱護,連巒疊峰數十公里,山中石骨巷秀,樹木蔥郁,如一翡翠玉屏,橫叢在湘江兩岸,人們稱它「碧嶂屏開,秀如琢玉」,有「嶽麓之勝,甲於楚湘」的美譽。所以,自古有無數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要到這里游賞,從而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與文化故事。到宋代,隨著潭州講學之風的盛行,嶽麓山更是勝友如雲,張、朱熹等人經常留連山間,感慨「年華供轉徙,眼界得清新」,使嶽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濃厚。 嶽麓山雲麓峰左側峰巒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嶽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徵,是宋代摹刻至此的。這塊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傳4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天下被淹沒洪水之中,大禹為民治水,到處奔波,疏導洪流,竟「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最終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傳說大禹曾到過南嶽,並在岣嶁峰立下了這塊石碑。東漢趙嘩《吳越春秋》就記載了這一傳說:「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投金簡玉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唐代韓愈為此登臨岣嶁峰尋訪禹碑,雖未親見,卻留下了「蝌蚪拳身薤葉撥,鸞飄風伯怒蛟螭」的詩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嶽,在岣嶁峰摹得碑文,過長沙時請人翻刻於嶽麓山顛。宋以後,碑被土所掩。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禹碑名聞於世。明楊慎曾撰禹王碑釋文: 「承帝日咨,翼輔佐卿。洲諸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爾興。久旅忘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岳泰衡。宗疏事裒,勞余神。鬱塞昏徙。南瀆愆亨。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 據學者研究,這篇碑文既不同於甲骨鍾鼎文,也不同於籀文蝌蚪文,很難辨認,楊慎釋文也只是一說,難作定論。加上我國歷代碑石中尚無夏禹時代的實物例證,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後人假託而成。但韓愈所聞,何致翻刻卻是事實,所以即使是唐宋時所刻石碑,也已是千餘年前的珍貴古物了。明清兩代,吟詠禹王碑的詩詞很多,有朱翊鑾的《禹跡亭》、崔應科的《禹碑》、石公蔭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大都表達了對大禹治水功績的敬仰和對碑文難以認釋的感嘆,如沈一接的詩雲: 「平成績奏幾千年,石壁遺文尚宛然。豈是後人偏好事,應知古聖示心傳。龍蛟影動雲煙亂,珠露光凝日月懸。愧我讀書無萬卷,空來擬議未能詮。」 現在全國各地有10餘處禹碑,據說都是由嶽麓山禹碑復刻的,由此也可見它的珍貴。 嶽麓山除禹王碑外,還有一塊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寬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和書寫,黃仙鶴刻石。碑額篆書「麓山寺碑」4個大宇,碑文共1400餘字,駢散文體兼用,敘述了麓山寺自晉泰始(265-274)年間建立至唐開元(713-741)立碑時500年間的興廢修葺、歷代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以及嶽麓山的佳麗風光。 李邕,揚州江都人,史書記載「邑之文,於碑頌是所長」。由於他任過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所以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寫的此碑碑文為行楷書,詞句華麗,字體秀勁,集漢魏碑銘之長。在李邕一生書寫過的眾多碑銘中,以麓山寺碑最為精美,碑的背面還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題名,因而歷代書家都將它視作珍品。由於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絕碑」。「三絕碑」在我國古代碑刻藝術中聲譽很高,碑字用行書是此碑新創,筆力雄健渾厚,後起書法大師,如蘇、米芾等都沿襲其法。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擬之」。自古至今,許多著名文人游覽嶽麓山時都特意來觀摩此碑,宋代的張、明代的李東陽等都留下了吟詠它的詩篇,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 唐代是詩的盛期,當駱賓王、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往來吟詠古長沙時,長沙本地的俊傑之士也才華畢露,他們撰文作詩,聯句競對,從而引出了一則王磷、李群玉麓山競對的佳話。王是長沙人,善作詩詞,才思敏捷,唐咸通(860-872)年間,由觀察使崔鉉推薦,到長安參加「日試萬言科」。考試那天,王請到10位書吏,各給筆墨紙張,然後自己往來口授,10吏筆不停書。首題《黃河賦》3000字,數刻而成,再記《鳥散余花落》詩20首,到中午就已寫就了7000言。當時掌權的宰相路嚴見王才華出眾,想羅致門下,派人召見王,王謝絕,路嚴大怒,絕了王的仕途。王便獨自返回長沙,寄情於山水之間放懷詩酒。一天,他在嶽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詩人李群玉。李群玉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詩自娛,詩筆妍麗,才力邁健,又好爭勝斗強,恃才自傲。兩個要遇時,李群玉問王:「公何許人?」王回答:「日試萬言王。」因為李群玉一向看不起孜孜於功名仕途的人,又認為日試萬言只有應酬工作,算不得真才華,便在言語中對王顯出輕視的態度,王覺察到後,裝作不知,只是提議兩人以聯句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應允。不料王占對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幾乎無法應付,當王吟出「芍葯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夜叉頭」的絕句時,李群玉不覺傾倒,連嘆「好句、好句」,自愧不如。從此,李群玉與王結為好友,麓山競對的佳話也在湖南廣為流傳。 宋代嶽麓山還產生了一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左,執掌朝柄的秦檜等人畏敵如虎,一味妥協投降,胡寅目睹國家的內憂外患,心急如焚,對南寧朝廷極為不滿,對秦檜之流深懷憎恨,他憤而辭去京官,請示歸回湖南和父親胡安國、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長沙嶽麓山游覽麓山寺,突然聽到秦檜黨羽劉旦來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氣憤,便揮筆在牆壁上大書「是何南海之鱷魚,來作長沙之鳥。」南海鱷魚的比喻,來唐代韓愈的《祭鱷魚文》。傳說韓俞初任南海邊潮州刺史,知道惡溪中有鱷魚把百姓的牲口幾乎吃光了,便寫了《祭鱷魚文》投入惡溪命鱷魚限日離開潮州遷往南海,否則將弓矢捕殺殆盡,結果鱷魚懼怕潛走,以後潮州永無鱷魚。劉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將他比喻成了那兇殘虛偽的潮州鱷魚,又到長沙來為害百姓了。劉旦見了這題句,知道是在譏諷自己,便向秦檜告狀。胡寅因而落職,20年不再做官。這表現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學派創始人一樣,節操凜然,一身骨氣,為嶽麓秀山增色不少。 [編輯本段]線路推薦 1、嶽麓山南大門——愛晚亭——舍利塔——劉道一墓——覃理鳴墓——半山亭(休息)——蔣翊武墓——麓山寺——白鶴泉.笑啼岩——印心石屋——雲麓宮 飛來石 歸來鍾 2、嶽麓山南大門——五輪塔——半山亭(休息)——麓山寺——白鶴泉.笑啼岩——蔡鍔墓——黃興墓——長廊——極目山莊——索道 3、嶽麓山東大門——索道——極目山莊——禹王碑——長廊——響鼓嶺、鳥語林——印心石屋——麓山寺——白鶴泉.笑啼岩——蔣翊武墓——劉道一墓——覃理鳴墓——愛晚亭——南大門 4、嶽麓山東大門——索道——極目山莊——禹王碑——長廊——響鼓嶺、鳥語林——雲麓宮 飛來石 歸來鍾——萬景園——肖勁光銅像——穿水坡水塘——五輪塔——南大門 [編輯本段]交通信息 旅遊一線 長沙火車站-長島路口-湘域中央(曙光路口)-喬庄-韭菜園-蔡鍔中路口-五一廣場-市四醫院-嶽麓山北-二里半-湖南師大-嶽麓山南-桃子湖-湖南大學-天馬山東-科教新村 106路 嶽麓山風景區、師范大學、招呼站、溁灣鎮、五一廣場、先鋒廳、中山路、銀盤街、興漢門、湘雅路、二馬路、湘雅路口、竹山園、新河 立珊專線 火車站、長島路口、湘域中央(曙光路口)、喬庄、韭菜園、五一廣場、溁灣鎮、嶽麓山風景區北門、招呼站、師范大學、嶽麓山風景區、漁灣市、左家壠、中南工大 202路 火車站、長島路口、湘域中央(曙光路口)、袁家嶺、文藝路口、長嶺、窯嶺、東塘北、東塘西、侯家塘、仰天湖、三醫院、南門口、天心閣、天心公園、鳳凰台、建湘南路口、五一廣場、溁灣鎮、嶽麓山風景區北門、招呼站、嶽麓山風景區 305路 高葉塘、溁灣鎮、嶽麓山風景區北門、招呼站、師范大學、嶽麓山風景區、漁灣市、左家壠、中南工大 門票信息 嶽麓山風景區從2009年6月1日開始取消門票。
Ⅳ 按工程地質學分析嶽麓山的白鶴泉形成由來
白鶴泉 在麓山寺觀音閣外南側,上山公路旁。山崖前有一碧瓦單檐方亭,內亭中有泉池容一方,周以漢白玉石攔護之。椽從山頂直下有一裂隙,山上水經沙岩層過濾後經裂隙流下,至白鶴泉處稍轉平緩,泉水從石罅中涓涓湧出,匯集泉池,不盈不涸,「冷暖與寒暑相變,盈縮經旱潦不異」。泉水清流澈甘冽稱「麓山第一芳潤」。宋張軾雲:「滿座松聲間金石,微瀾鶴影漾瑤琨」。相傳古時一對仙鶴愛泉水甘潤,飛止其上,後泉水中即留下雙雙鶴影,以泉水沏茶,熱氣升騰,盤旋於杯口之上,酷似一雙白鶴翩翩起舞,故泉名白鶴,又名雙鶴。北宋「鐵面御史」趙忭游山盛贊此泉:「靈脈本無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異稟,誰識洞中仙。」清光緒三年(1877)糧道夏獻雲建亭護泉,翰林院編修楊翰書《白鶴泉》碑,後亭廢碑存。現在的泉亭系1956年重建,亭頂繪雙鶴翱翔頗引遊客注意。白鶴泉處設有茶館,可品嘗白鶴泉水,惜乎「白鶴一去不復返」了。
Ⅵ 嶽麓山的岩層屬哪一時期
嶽麓山奠基於古生代,形成於中生代,發展於新生代,距今三億余年。
Ⅶ 笑啼岩是什麼地形
山谷地形。在笑啼岩所處的位置,兩峰夾峙,形成瓶頸,加之坡陡路急,林木茂盛,每當山風拂過,天地萬物嗖嗖有聲,似喜似悲,若啼若笑,好像是從斷岩中傳出來的一樣。
Ⅷ 嶽麓山地層岩性特點
嶽麓山的岩石主要是來沉積岩,這一自帶岩漿岩是不常見的,以沉積岩中的砂岩、頁岩最為常見。風化物在幾億年前不斷沉積、壓緊、脫水,給下層岩石產生靜壓力,久而久之形成了堅硬的石英砂岩,並且地球的內力和外力作用下露出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