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岩溶生態地質研究所

中國岩溶生態地質研究所

發布時間: 2021-03-03 05:26:54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待遇

挺好的四千以上

❷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電話是多少

010 83263437

❸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職責和任務

立足抄西南八省(市、區),面向全國,承擔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岩溶地質研究和調查評價工作;開展岩溶動力系統運行規律研究,發展現代岩溶學理論;承擔岩溶礦產資源、洞穴資源調查評價及石漠化調查研究和治理工作;承擔岩溶水文地質、災害地質調查研究和監測評價工作;建設全國岩溶地質資料庫,開展岩溶地質信息化社會服務;開展相關地質科學技術研究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中心提供支撐;進行分析測試、地下水示蹤等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開展岩溶研究的科技開發、技術服務工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提供支撐。

❹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回院直屬答的科研事業單位,為國家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既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質隊伍『野戰軍』的科研和技術方法創新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岩溶地質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工作,承擔岩溶地質調查與評價工作。

❺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組織機構

所長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科技外事處
財務資產處
人事教育處
條件保障處
岩溶動回力學研究室
岩溶區域地答質研究室
岩溶資源研究室
岩溶生態與石漠化研究室
岩溶工程與災害研究室
岩溶景觀與洞穴研究室
岩溶探測技術方法研究室
岩溶地質與資源環境測試中心
岩溶資料信息中心
後勤管理服務中心
離退休管理辦公室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基建辦公室

❻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院士風采

袁道先院士
袁道先,著名地質學家,水文地質學家。1933年8月24日生,浙江諸暨人,1952年畢內業於南京礦專,同容年5月到南京地質學校任教,1958年後,歷任山東、雲南、廣西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隊技術負責人和岩溶地質研究所所長,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國土資源部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國土資源部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聯合國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 (IKRC) 主任,中國地質大學、西南師范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受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❼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概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直屬的科研事回業單位,答為國家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既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質隊伍『野戰軍』的科研和技術方法創新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岩溶地質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工作,承擔岩溶地質調查與評價工作。岩溶地質研究所人員編制數為275人(含非營利編制120人)。全所現有人員294人,其中:在職職工167人,離退休人員127人。在職職工中,科技人員12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4人(含院士1人),副高級職稱41人;中級職稱32人,初級職稱24人,其他46人。
岩溶地質研究所是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和洞穴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由我所主辦的《中國岩溶》是我國唯一公開發行的岩溶學術性刊物。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為國土資源部、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實驗室為中國地質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❽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主要承擔國家和地方岩溶地質應用基礎研究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地質調查任務,同時,也承擔地方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技術開發和服務工作。在岩溶動力學與全球變化、岩溶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岩溶景觀旅遊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究,形成優勢學科領域。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設置有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岩溶資源與環境調查研究院、岩溶生態研究與石漠化治理中心、岩溶地質災害研究中心、岩溶景觀與洞穴研究中心、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測試中心等二級科研機構。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為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實驗室為中國地質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掛靠學術組織有: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地質專業委員會、洞穴專業委員會。現有在職職工154人,其中科技人員121人,有研究員24人(1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51人,中級職稱43人。另外,還外聘流動高級科研人員25人。

所長、書記姜玉池研究員

副所長、副書記、紀委書記劉雯高級工程師

副所長黃慶達高級工程師

2008年全所實現貨幣工作總量4600萬元,比2007年增長18%;固定資產增加728萬元,達到3936萬元。2008年全所在研項目72項,預算經費4079萬元。其中縱向科研項目32項,經費1538萬元;橫向科研項目33項,經費1503萬元;地質調查工作項目7項,經費1038萬元。

2008年完成科技部、國家基金委、國土資源部和廣西科技廳等下達的科研項目和地方技術服務項目72項,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檢索期刊論文4篇,ISTP論文1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43篇,國內一般期刊論文39篇,出版專著2部。

2008年12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掛牌成立。國土資源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國際地學計劃全國委員會、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的有關領導和代表,以及來自有關省市地勘部門的代表共近300人參加了掛牌成立儀式。儀式取得了圓滿成功。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中心第一屆理事會主席汪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埃德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陳章良,桂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志剛共同為國際岩溶研究中心揭牌。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儀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的人員合影留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德倫助理總幹事與中國同事合影留念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岩溶動力系統運行機制與岩溶生態系統研究:重點揭示了土下碳酸鹽岩的溶蝕特徵,在一個水文年中,雨季土下碳酸鹽岩溶蝕量佔全年的65%~71%,在雨季竹林下碳酸鹽岩溶蝕速率明顯高於其他土地利用類型,但在旱季竹林下的碳酸鹽岩溶蝕速率則低於林地和草地。持續兩年的觀測數據顯示,岩溶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變化幅度為14.63~297.77mg C·m-2·h-1,平均為118.81mg C·m-2·h-1;非岩溶區林地土壤其呼吸速率的變化幅度為43.12~329.93 mg C·m-2·h-1,平均為156.99mg C·m-2·h-1

土壤呼吸速率與水熱因子圖

土壤呼吸速率季節動態變化

碳酸鹽岩縫洞系統模式及成因研究:屬「973」項目研究課題,對典型露頭區岩溶縫洞系統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描述,分析了塔河油田試驗區三大類型古岩溶作用條件,初步建立了塔河油田試驗區多期次、多旋迴裸露風化古岩溶作用機制與演化模式,分析了塔河油田試驗區不同地貌單元縫洞系統垂向分帶特徵和不同地貌單元縫洞系統結構特徵。

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岩溶塌陷形成演化過程和發育判據的室內分析測試方法。針對當前岩溶區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輸油管線等生命線工程建設面臨的岩溶土洞的發育和穩定性問題,運用以光纖時域反射BOTDR和同軸電纜時域反射TDR為代表的分布式光電感測技術在臨桂黃岔塘附近的桂陽高速公路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岩溶土洞(塌陷)監測預報試驗站,為線性工程岩溶塌陷的時空預報研究提供了平台。

岩溶景觀與洞穴研究:開展了廣西岩溶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完成了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項目的系列技術材料的編寫和國內評審,順利被推薦接受UNESCO專家組評估。開展了我國不同氣候地貌區代表性洞穴調查與空氣環境監測工作,在廣西桂林、河池,海南儋州、重慶武隆、河北興隆建立了五個洞穴空氣環境系統自動遠程監測系統,對洞穴空氣環境的溫度、濕度、CO2、O2等因子進行高頻度的遠程自動監測,初步掌握洞穴空氣環境的變化規律,基本查明洞穴鍾乳石脫變原因,提出洞穴鍾乳石景觀保護和修復技術思路;利用宇生核素36Cl、10Be、26A1來確定天坑的形成年代,具有首創性,為進一步闡明天坑形成機制及發育演化規律,為完善我國區域岩溶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在塔河油田恢復古岩溶地貌並為分析儲集空間分布規律奠定了良好基礎

感測器鋪設

桂陽高速公路岩溶土洞監測

在貴州省六沖河流域探采結合,2008年10月31日和11月4日完成了大方縣馬場鎮馬場村和白泥村2處供水口的鑽探抽水試驗,計算可采水資源12003/d,解決周邊5個村29903人的飲水安全,大方縣和馬場鎮政府為此舉辦隆重的慶典大會

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調查:屬地質調查項目,完成了1:5萬水文地質綜合調查面積21665km2、水文地質鑽探11132m,岩、土、水化學等測試分析樣品3995件,完成了設計工作量。通過水文地質綜合調查,查清了測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和水資源特徵,調查岩溶地下河180多條,其中新發現20條,調查岩溶大泉700多處。查明了石漠化、乾旱缺水、岩溶內澇和煤礦開采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掌握了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條件、現狀及潛力。通過尋找有利富水帶,實施水文地質鑽探,共成井32口,涌水量近12000m3/d,解決10萬多人和5萬多畝旱地灌溉供水源問題,為西南岩溶區水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積累了經驗。

西南岩溶石山地區重大環境地質問題及對策研究:屬地質調查項目,發現新一輪重大工程活動及礦山開采引發的水資源與水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礦山污染呈「由點向面狀發展態勢」,地下水質受污染的威脅和程度越來越嚴重,如柳州市雞喇地下河受城市垃圾及廢水影響,下遊河段

等離子含量明顯超標。廣西德保縣糖廠的酒精車間廢水排放,其下游的那造地下河出口處,COD達18.9mg/L,F含量達到1.6mg/L。經對18條典型地下河沉積物和地下水有機污染物(POPs)的調查與測試分析,發現沉積物內有機污染物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有積累現象。重慶地下河有機污染狀況較嚴重,其地下河沉積物內平均值分別為平均26.74ng/g和8.70ng/g。建議下一步水工環工作重點應重視對水環境現狀與變化的研究。

柳州雞喇地下河不同河段水化學分析結果

岩溶地下水監測與環境敏感性評價:屬地質調查工作項目,完善了數據管理系統,獲得各監測站降雨量、地下水主要水化學指標等大量數據。在官村,選擇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壤厚度、地形特徵、包氣帶介質為評價因子,進行脆弱性評價和方法探索,評價結果顯示,岩溶窪地區域脆弱性高,地表落水洞、天窗、明流交替且土層厚度大於1m區域脆弱性中等;根據官村流域內土壤空間分布特徵,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研究了包氣帶滴水的動態特徵,認為基岩空隙度低造成包氣帶的吸附能力有限,且與水位埋深有關;洞穴滴水和古環境研究取得新進展,滴水水化學變化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波動。石筍記錄揭示了8個階段百年尺度的干濕、冷暖波。

岩溶地下水自動化監測站管理系統

❾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開放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開放實驗室2008年組建,依託於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為蔣忠誠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袁道先院士。

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揭示岩溶生態系統的結構、功及其運行規律,科學分析我國岩溶區石漠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主要生態問題,探索脆弱岩溶生態系統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與重建的模式及技術。目前已經在廣西建立了平果果化、馬山弄拉、桂林會仙等野外研究與示範基地。

2008年實驗室主要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喀斯特峰叢山地脆弱生態系統重建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南峰叢岩溶山區生態環境調蓄表層岩溶水的功能典型研究」,水利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啟動的項目「西南岩溶石漠化區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廣西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岩溶峰叢窪地生態重建技術與示範」等在內的縱橫向科技項目14項,發表論文20餘篇,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實驗室不但在岩溶生態基礎研究、石漠化綜合治理技術方面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而且取得了石漠化地區生態重建的顯著示範效果,指導了典型岩溶脆弱生態地區的貧困農民有效增加收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岩溶石山地區水土流失途徑示意圖

廣西岩溶生態區脆弱性評價結果圖

❿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直屬的科研事業單位專,為國家非營利屬性科研機構,既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質隊伍『野戰軍』的科研和技術方法創新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