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區工程地質
⑴ 平原地層區(Ⅱ)
3.4.2.1 黃河平原地層亞區(Ⅱ1)
該區由黃河堆積物組成,厚度較大,物質顆粒較粗,系黃河多次改道泛濫的結果。長垣、蘭考以西地區砂體呈片狀大面積分布,分選較好,多以中細砂、粉細砂為主。總的來說,可分上、下兩段。下段砂層較上段細而薄,且上段中鈣質結核含量高,個別隆起區如太康隆起、內黃隆起等下段地層頂部殘留有薄層灰褐色古土壤。本階的顏色以黃為主,多呈現灰黃、土黃、褐黃等色,個別地段微顯棕色。黃土狀亞砂土、泥質粉砂是本區堆積物的獨特岩性。東部商丘、夏邑、永城一帶的東西向帶狀窪地沉積較薄,物質顆粒較細,多以亞砂土、亞黏土、淤泥質層堆積為主(圖3.34)。
反映這一地區地層特徵的代表性剖面是太康縣基 11孔,故建組命名為太康組(Qp3t)。
該孔位於太康縣城北姬閣村,太康組(Qp3t)埋深9.8~49.6m,系黃河沖積物,二元結構明顯。黃土狀土發育,分散鈣質含量高,砂層富集。上段主要為灰黃色具銹染的亞砂土、輕亞砂土、亞黏土與中細砂、粉細砂互層,含較多小鈣核。下段色調稍重,以暗灰、淺黃棕、淺褐黃色為主夾淺黃、灰黃色的亞砂土、亞黏土與中粗砂互層,局部含小礫石。頂部部分地段可見古土壤層(圖3.35)。
圖3.32 羅山五一農場渠邊地質剖面素描圖
圖3.32中各地層情況如下:
薩拉烏蘇階上段:出露地表。
④ 亞黏土:棕褐色,黃土狀,具少量灰綠、銹染,呈蠕蟲狀,有少量鐵錳結核,鈣質含量高。厚2.3m。
③ 亞砂土:黃棕色,夾古土壤層,內有薄層中細砂透鏡體,多蟲孔根孔,具團粒結構,手搓易碎。0.2m。
沉積間斷面
薩拉烏蘇階下段:
② 亞黏土:淺棕黃、褐黃色,黃土狀,具灰綠染及少量小鐵錳核,鈣質含量高,局部為白色斑塊,硬度大,風化易碎。厚3.0m。
① 亞砂土、亞黏土互層:黑褐色,含淤泥質,色調深淺不一,微顯紅色,有植物根孔。出露厚度0.4m。
不整合面
下伏地層:潢川組(Qp1h)。
太康組中孢粉豐富,⑥層中見140粒,主要為松(10.5%)、雲杉(10.7%)、薔薇(1.4%)、嵩(52.5%)、藜(2.8%)、禾本科(4.2%)、菊科(4.9%)、莧(0.7%)、車前子科(0.7%)、香蒲(9.8%)、中華卷柏(2.8%)、水龍骨科(3.5%)、卷柏(2.1%)、鮮蓋蕨科(1.4%)。②層中見少量松、菊科、水龍骨等。
建立太康組Qp3t的依據:
1)宏觀標志差異明顯。太康組Qp3t為淺灰黃色輕亞砂土夾淤泥層,而下伏地層開封組為淺棕黃、褐黃色亞砂土夾灰黃色粉細砂層。
圖3.33 衛輝市甘庄實測地質剖面圖
圖3.33中各地層情況如下:
⑤ 鈣質膠結礫岩層:膠結甚好,礫石直徑1~5cm,為灰岩,磨圓度一般。厚0.8m。
④ 亞砂土:姜黃色,富含鈣質結核,鬆散,局部含有小砂粒,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厚1.0m。
③ 古土壤層:褐灰黃色,略顯紅。具鈣質網紋和蟲孔、根孔,團粒結構。厚0.2m。
② 灰黃色亞砂土:塊狀,含老地層團塊,鈣質結核較多,呈層狀。厚1.5m。
① 亞黏土:褐紅色,含鈣質網膜及鐵錳染,頂部有0.2m風化殼。出露厚度>1.5m。
圖3.34 永城市新橋鑽孔太康組(Qp3t)地層柱狀圖
圖3.35 太康縣基11孔太康組(Qp3t)地層柱狀圖
2)古地磁測年界線明確。古地磁測年結果表明,太康組地層底界相當於布容正向時的布萊克亞時底界之下,年齡約0.15Ma。
3)古生物化石時代清楚。⑥層中見有螺類化石Planorbarius sp.(卷扁螺,未定種)、Galba sp.(土蝸,未定種),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鑒定,為薩拉烏蘇期產物。
4)⑥層中14C測年結果為18170±204 a。
5)氧化物、全鹽量測定界線清晰。氧化物、全鹽量測定結果表明,太康組均為小值,頂、底板界線清晰。
3.4.2.2 淮河平原地層亞區(Ⅱ2)
該區除正陽崗、上蔡崗外,薩拉烏蘇階地層發育,成因類型較復雜。其中,沖積物呈條帶狀分布於沙潁河、汝河、瑧頭河兩側;沼澤堆積物呈片狀分布。本階可分為上、下兩段,上段主要分布於商水以南、新蔡以西的項城至沈丘等地,岩性以黏土為主;下段遍布全區,以砂性土為主,砂層很少,即便是河床相為主的堆積也很少見砂層(圖3.36)。
圖3.36 周水2孔新蔡組(Qp3x)地層柱狀圖
但在該區北部與Ⅱ1亞區交界地帶,由於受黃河、淮河交互沉積的影響,下段堆積了一些較粗的細粉砂及亞砂土,以灰黃、棕黃色為主,鈣質含量高,多淋溶淀積層。上段以黃灰、深灰、灰黑色的黏土、亞黏土為主,鈣質含量較低,多蟲孔、根孔。
該區代表性剖面,位於新蔡縣城水利局施工隊院內,鑽孔編號為基18孔。該孔測試資料較完整,區域上可比性較強,故擬建新蔡組(Qp3x)。該組孔內埋深 3.00~54.08m處。
新蔡組在淮河以南地區出露地表,淮河以北地區均被全新統覆蓋。主要以淺湖沼澤堆積為主,沖積、沖洪積次之。按其堆積物特徵可分為上、下兩段:上段以灰黑色為主,淤泥質含量高,FeO含量高達2%,Fe3+/Fe2+比值<7%;下段以黃色為主,主要為亞砂土、亞黏土,FeO含量低,一般<0.5%。新蔡組岩性特徵詳見圖3.37。
建立新蔡組(Qp3x)的依據:
1962年,河南省地質局地質研究所根據洪汝河道開挖工程發現的納馬象、扁角、赤鹿、麋鹿、斑鹿、鼴鼠科、野驢、野馬、豬等化石,將分布廣泛的黑灰色亞黏土與灰黃色亞黏土互層、帶有黏土及砂的透鏡體的地層曾定為「新蔡組」,厚度可達130m,因受當時條件限制,對該組的建立依據不足,與實際出入較大。
從上述區域岩性分布特徵來看,新蔡組沉積物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堆積物顏色。垂向上,堆積物顏色總的來說上段多以灰、灰黃、褐黃色為主,呈現出還原環境的沉積特點;下段多以黃、棕黃為主,具有較多的鐵錳染、鈣核和淋溶淀積層,顯示出較好的氧化條件和較強的水交替作用。平面上,南、北亦有不同,Ⅱ2亞區以灰、灰黃、褐黃色為主;而Ⅱ1亞區則以黃色為主。
圖3.37 新蔡縣基18孔新蔡組(Qp3x)地層柱狀圖
沉積物的粒度。平面上,Ⅱ1亞區沉積物粒度較Ⅱ2亞區粗;垂向上,Ⅱ1亞區上部沉積物粒度較下部粗,Ⅱ2亞區下部較上部粗。反映出物質由西向東搬運,黃河水動力條件比淮河水動力條件強的狀況。
1985年,河南省地質局水文地質一隊、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根據上述沉積物特徵,結合鑽孔測試資料提出如下新蔡組建立的依據:
1)宏觀岩性特徵差異明顯。新建新蔡組為淺黃色、淺棕黃色亞砂土、亞黏土互層夾薄層泥質粉砂,含淤泥質;而下伏地層周口店組為棕黃、黃棕色亞黏土、亞砂土互層,具較多淋溶淀積層及鐵錳結核;上覆地層項城組為淺灰、灰黑色亞黏土,具團粒結構。3套地層之間為沉積間斷接觸,界線清楚,宏觀岩性特徵差異明顯。
2)古地磁測量界線清楚。新建新蔡組底界相當於布容正向時布萊克亞時底界之下,年齡約0.15Ma(圖3.38、圖3.39)。
3)新的新蔡組⑨層中14C測年結果為17009±147a。
河南平原薩拉烏蘇階底界的埋深:Ⅰ區大部分<10m;Ⅱ1亞區較深,多為40~80m之間,開封坳陷中心部位可達100m,商丘一帶略淺,多在20~50m間。Ⅱ2亞區在10~40m之間,新蔡附近可達50m(圖3.40)。
薩拉烏蘇階的厚度:Ⅰ區<10m,Ⅱ區20~40m,開封坳陷最厚達60m(圖3.40、圖3.41)。其中,下段厚度Ⅰ區只有幾米,大別山前<5m,Ⅱ1亞區為10~30m,Ⅱ2亞區5~20m(圖3.42)。
該階上段底界埋深、厚度,除Ⅰ區有大面積缺失外,其餘分布規律與下段大體相似。Ⅱ1亞區底界埋深20~70m,Ⅱ2亞區10~30m(圖3.43)。沉積厚度,除Ⅰ區大面積未接受沉積外,余者均<5m,太行山前<10m;Ⅱ1亞區10~30m,Ⅱ2亞區10~20m(圖3.44)。薩拉烏蘇階地層剖面對比情況見圖3.45。
⑵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的地質勘查工程專業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培養具備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與評價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在地球科學、礦產資源、油氣資源、冶金、有色、建材、寶玉石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勘查、國土資源、旅遊資源等領域從事區域地質調查、資源勘查與評價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普通地質學、結晶學及礦物學、晶體光學、岩石學、古生物學與地史學、構造地質學、礦相學與礦床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地質學、礦產資源勘查學、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地球物理學
實習實踐: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我院建有普通地質學與構造、礦物、晶體光學、岩石、礦床與礦相、遙感與地學信息處理等實驗室。建有秦皇島地質認識實習基地、北京周口店地質教學實習基地,並在新疆、黑龍江河北、內蒙等地建有多處生產實習基地。
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
1)地質認識實習:第一學年,時間2周。地點:河北省秦皇島市石門寨地區:內容:華北地區地層、三大類岩石、構造等地質現象的初步觀察與描述。
2)教學實習:第二學年,時間4周。地點:北京市周口店地區。在普通地質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古生物學與地史學和構造地質學等相關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野外教學實習。內容:剖面測制、地層劃分對比、地質填圖等野外地質研究方法訓練。
3)生產實習:第三學年,時間6周,地點將圍繞所選項目(題目),以生產實習基地為依託,進行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和勘查的方法技能訓練。內容包括野外踏勘、地質剖面、地質填圖、異常評價、礦區勘查、礦區評價等野外生產科研實際工作訓練;並圍繞所選項目(題目),進行生產設計編寫的系統訓練。
4)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第四學年,時間12周。地點將圍繞所選項目(題目),以生產實習基地為依託,進行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和勘查的方法技能訓練。內容包括野外踏勘、地質剖面、地質填圖、異常評價、礦區勘查、礦區評價等野外生產科研實際工作訓練。並為畢業論文(設計)收集實際材料。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文獻查閱,國外相關專業研究論文的翻譯,學科發展現狀及前沿問題的了解等。後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編寫,畢業論文答辯。
畢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各省市國土資源局、地質調查局、地質勘查局、地質研究院(所),武警黃金指揮部,以及冶金、有色、核工業、煤炭、石油、建材、鹽業等行業的地質勘查部門、民營礦業公司從事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工作。也可報考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領域研究生。
⑶ 我已經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系錄取,請問地質系主要都是學什麼的呢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本科?研究生?本科剛開始都是上些教育部規定的大類課程,中間參雜一些專業基礎課,大類的比如語文、英語、思修體育之類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那些的。專業基礎課程比如是地球科學概論,構造地質學等等。然後到了大二下到大四,主要就是學習專業主幹課程,比如岩石學,礦床學,第四系,遙感,地化地物之類的。當然,中間還有些小學期,這個是地大的特色,如大一暑假是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大二的是周口店地質基礎實習,大三的地質生產實習,是和你的畢業論文相關的。
大概是這些了,地質學科在大學學習的時候還是比較輕松的,工作後就不一定了,主要從事工作有礦產勘查,岩礦鑒定等,一般都在事業單位。待遇各個省市都有比較大的區別。基本選擇都是回自己生源所在地。當然,你也可以選去其他地方,這個看個人選擇的了。
恩,順祝學業順利。
⑷ 地表岩溶分布
(一)地表溶岩特徵
1.在時間上分布
在時間上具有長期性、階段性、繼承性和新生性的發育特徵。中國以南方地區(表2-1),特別是桂林地區發育最佳。晚古生代末期的構造運動成陸之後,經歷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的岩溶作用,每個時期都有岩溶形成。以晚三疊世、晚白堊世及第四紀為主要發育期。
表2-1 中國南方主要岩溶省(區)喀斯特化階段劃分對比
除前印支期的岩溶,尚不知確切地質年代外。印支期已發現22 處,多數屬晚三疊世形成的,規模小。燕山期350 多處岩溶,形成於晚白堊世的有344 處,分布廣,規模較大。喜馬拉雅期僅有幾處主要形成於第四紀,但出露地表者,規模較小。
在不同岩溶發育期,在時空上岩系呈連續疊復發育者為繼承性,反之,為新生性。因此,大范圍內不同時期的岩溶是新生性,以致全區廣泛分布各時期的岩溶;局部地方,岩溶在不同時期呈連續或間斷性沉積-堆積,如太平岩頂部、大埠斷陷谷、茅茅頭大岩洞,朝陽鐵山洞等地,都有兩期以上的岩溶疊復出現。這是不同時期同一地段的地殼長期或階段性下降的結果。
2.在空間上分布
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並具方向性和等間距特點。以桂林地區為代表敘述如下:
分布特徵:在峰叢窪地和峰林平原區的岩溶,經改造後常殘留在窪地的某些部位、峰間埡口或構成峰體的某些部分,甚至組成峰體(圖2-1)。
區內已發現381處岩溶(表2-2)。這些岩溶的分布高程,主要集中在250~350m,其次在400~500m和150m上下的平原面附近,高程500m以上者,分散零星,規模小。
表2-4 岩溶洞穴分類表
2.滲流帶洞穴
滲流帶洞穴是探查和研究較多的一種洞穴類型,是由滲流水的溶蝕和侵蝕作用所形成,基本上不存在早期的潛水階段。這類洞穴主要分布於岩溶高地和斜坡帶中,表現為規模較小的落水洞,垂直深度一般不足百米,通道常為崩坍岩塊或黏土所堵塞,人不易進入。它們的共同特點:①通道簡單,往往單一通道;②通道多是沿張開節理豎向或斜向發育;③橫斷面形狀高而狹;④縱斷面比降大,主要由連續下降的豎井狀通道所組成,通道向一個方向傾斜,沒有與總的傾斜方向相反的斜坡;⑤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不發育,尤其滴石類石鍾乳少見。
3.地下水位洞穴
是在接近或位於地下水位處由溶蝕和侵蝕作用所造成。它最基本的特點就在於,其生成和地下水位有關。主洞穴通道基本平行於等壓面,一般是向地方性侵蝕基準面的地表幹流和緩傾斜。這一地帶位於潛流帶的最上部,具備最有利於溶蝕的各種條件。一般說來,此帶中的水經常是在壓力下流動並受到節理、裂隙等地質因素的控制,所以水流流路往往是追蹤水位差,即沿最短的水文徑流動,而不是沿著通向泉口的最短路徑流動。有的研究者,如Waltham(1981),試圖將地下水位洞穴和淺潛流帶洞穴分開。但要真正將兩者予以區分,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還存在許多困難,我們現今將它們統稱為地下水位洞穴。
地下水位洞穴以熱帶岩溶峰林平原最為發育,主要表現為峰林平原中的腳洞、地下河洞穴和伏流洞穴。另外,將峰叢山區的地下河和伏流也歸入此類,因為它們往往和地方性地下水位十分接近,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互有聯系又互相依賴,地下河力圖在地下水位附近形成,而一旦形成之後,對當地地下水位又起控製作用。
峰叢中現有仍在繼續發育中的地下河洞穴的典型代表是興坪羅田大岩伏流洞穴和冠岩地下河洞穴。羅田大岩現已成為干洞屬於早期地下河洞穴的典型代表。它們的共同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①地下河集水面積大,洞穴規模大;②洞穴的主支流形態分明,大小相差很大,主洞穴通道單一,斷面形狀和大小變化不大;③通道的彎曲度較小。
(四)岩溶內沉積或堆積
在岩溶分布的廣大地區,地下岩溶洞穴、孔隙極其發育,其中廣泛發育洞穴沉積或堆積物。這類由洞穴沉積-堆積作用所形成的沉積物(岩石系列),稱之為岩溶內沉積建造。根據內沉積-堆積物的物質組分及其形成分析,可將岩溶內沉積分為4大亞類,即流水機械沉積,重力崩塌堆積,化學沉積,生物堆積及文化層。
1.流水機械沉積
在岩溶作用過程中,由流水作用將地表、地下的黏土、礫石或岩塊、碎屑等物質搬運到地下岩溶空間中經沉積-堆積作用而形成的沉積建造。按其組分可分為4類。
1)砂礫石類沉積
在岩溶洞穴中經流水作用,洞穴底部普遍沉積砂礫石(岩)建造,為典型的岩溶地下河沉積。其礫石具有一定的磨圓度,礫徑5~20cm,大者50~100cm。成分以鄰近的碳酸鹽岩為主;其次為外源的砂岩、粉砂岩或硅質岩等。礫間填隙物為碎屑、鈣泥質、粉砂泥等。
2)土類沉積
在岩溶洞穴的地下河道、洞穴底部的積水泄或地下湖中,普遍可見亞砂土、亞黏土或黏土等沉積物。亞砂土、亞黏土層沉積主要在地下河道的砂礫石層之上。古岩溶地下河沉積的亞砂土、亞黏土物質,多含鈣泥質,經膠結成岩作用成為鈣質砂-粉砂岩、砂質頁(黏土)岩建造。
3)鈣(碎、晶)屑沉積
指由岩溶地下水攜帶的碳酸鹽岩灰泥、岩屑、白雲石(岩)晶(碎)屑、石英砂粒、鐵泥質等沉積物,搬運到水動力極弱或靜態的岩溶地下湖盆或溶潭中沉積,經固結成岩而形成岩溶鈣屑灰岩、砂屑灰岩或含礫鈣屑灰岩,具微細紋層或水平層理構造。
4)溶蝕殘余物質堆積
碳酸鹽岩洞穴圍岩在溶蝕作用過程中,碳酸鈣溶於水被帶走,而不溶殘余物SiO2和泥質,則在岩溶洞穴的低窪地帶或積水泄中充填-堆(殘)積,溶蝕殘積黏土主要為(紅色)黏性大類。
2.重力崩(坍)塌堆積
岩溶洞穴在發育過程中,均伴隨有崩(坍)塌作用,因此崩(坍)塌堆積物廣泛發育於各時期形成的洞穴中。洞穴崩(坍)塌堆積物由大小不等的碳酸鹽岩碎石塊以及石筍、石柱或鍾乳石等倒塌或脫落塊(體)組成,塊石呈方形、長方形及不規則形,稜角明顯,大小混雜堆積,形成架空構造,無分選和磨圓,未經水流搬動。
3.化學淀(沉)積
岩溶洞穴被抬升,脫離地下水面而處於包氣帶之後,在滲流水的作用下,廣泛形成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如石筍、鍾乳石、流石壩等沉積物。按其形成時滲流水的運動方式、沉積(堆積)作用特點,可相應分為重力水化學沉積和非重力水化學沉積。
1)重力水化學沉積
包括滴水沉積的鍾乳石、鵝管、石筍、石柱等滴石類;流水(化學)沉積的石幔或石幕、石旗、石盾、(流)石瀑布、流石壩、石梯田、鈣板等次生化學沉積;飛濺水在石柱和石筍上沉澱的棕櫚片以及石磨菇、石花瓣和葉片等沉積物;池水沉積的方解石晶花、晶霜、小邊石、穴珠或鈣板等沉積物。
2)非重力水化學沉積
包括次生毛細水在洞壁或石筍和鍾乳石等表面形成的石花、石枝、石葡萄和石毛等淀(沉)積物;凝結水在洞壁上形成捲曲石和「爆米花」小石球或枝的次生化學沉積。
4.生物堆積及文化層
某些岩溶洞穴曾經是遠古人類或古動物活動、居住的場所,所以在洞穴中往往保存有古人類活動的文化遺跡以及古人類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的堆積。如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的猿人頭骨化石及灰燼層堆積。此外,還有石器、生物化石。
⑸ 北京房山區地質情況
北京市房山區總面積201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戶籍人口75.4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西潞街道境內。郵編:102488。代碼:110111。區號:010。
房山位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東部和南部為沃野平原。主要山脈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佔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處是東南部立教窪,海拔為26米。境內有大小河流13條,拒馬河、大石河迴旋曲折,永定河、小清河穿境而過。
房山約佔地2019平方公里,人口83萬。房山區位優勢突出,位於北京西南,是進出北京的西南大門。區政府所在地良鄉是首都四個中心衛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距北京西客站15分鍾車程,距天津塘沽港120公里。
房山人文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地熱資源豐富,是京郊著名的「建材之鄉」、「建築之鄉」、「煤炭之鄉」、「林果之鄉」和「旅遊勝地」。
房山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大約四、五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在周口店龍骨山一帶漁獵謀生,與大自然抗爭,寫下了人類文明史中光輝燦爛的篇章。房山因此便以「龍的故鄉」飲譽華夏。
房山文化璀璨,全區包括北京猿人遺址、西周燕都遺址、雲居寺等在內的559處文化古跡,猶如一粒粒明珠,散落在這塊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燦若星河的文化古跡,構成了房山從遠古到近代的歷史文化長廊。
房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樂毅,到唐代著名的苦吟詩人賈島,從元代的大藝術家高克恭,到民國時期的文人邱雪樵,一代代的文人志士,在房山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壯美詩篇。
豐富精彩的歷史文化資源。 在全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跡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
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印證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歷史,稱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區內古塔林立,107座歷代古塔佔北京地區古塔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佔全國現存總數的三分之一。
靈奇秀美的地質地貌資源。 房山被地質學界譽為「洞穴王國」。境內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開放的洞穴有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華北的地下迷宮」銀狐洞、「北京的人間仙境」仙棲洞、「地下藝術殿堂」雲水洞等。石花洞景區被評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房山又被中國地質界稱為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峽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風韻,又有北國之雄奇,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國20家重點示範森林公園之一, 佔地5300餘畝。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負「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雲海茫茫,森林無際,展示著誘人的自然風光。
儲量豐富的礦產、地熱資源 。全區有儲量4.5億立方米的大理石,儲量100多億立方米的石灰石,儲量2000萬噸的石英石、白雲石,儲量4億立方米的花崗岩。原煤總儲量達21億噸,為「京西煤倉」之一。
「國寶」漢白玉儲量和質量全國第一,儲量約80萬立方米,是我國唯一被國際市場認定的大理石品種。
良鄉衛星城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水溫高達攝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豐富精彩的歷史文化資源。 在全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跡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
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印證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歷史,稱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區內古塔林立,107座歷代古塔佔北京地區古塔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佔全國現存總數的三分之一。
靈奇秀美的地質地貌資源。 房山被地質學界譽為「洞穴王國」。境內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開放的洞穴有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華北的地下迷宮」銀狐洞、「北京的人間仙境」仙棲洞、「地下藝術殿堂」雲水洞等。石花洞景區被評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房山又被中國地質界稱為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峽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風韻,又有北國之雄奇,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國20家重點示範森林公園之一, 佔地5300餘畝。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負「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雲海茫茫,森林無際,展示著誘人的自然風光。
儲量豐富的礦產、地熱資源 。全區有儲量4.5億立方米的大理石,儲量100多億立方米的石灰石,儲量2000萬噸的石英石、白雲石,儲量4億立方米的花崗岩。原煤總儲量達21億噸,為「京西煤倉」之一。
「國寶」漢白玉儲量和質量全國第一,儲量約80萬立方米,是我國唯一被國際市場認定的大理石品種。
良鄉衛星城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水溫高達攝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區內貫通京廣、京原兩條鐵路干線及四條鐵路支線,有大小客貨站24個;貫通京石高速路、107、108國道等公路干線,區、鄉、村公路總長1800多公里,公路覆蓋密度每平方公里1公里,居全國區縣之首。公共交通方便迅捷,公交車917、646、952、616、971、321等直達市中心;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六環貫穿良鄉衛星城。
全區建有功能齊全的政府電子信息網路平台,區內各鄉鎮、各單位均已納入該網路系統,可聯通寬頻信息網路並能通過該平台建立小型區域網。有線光纜總長524公里,有線廣播電視覆蓋全區。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1.2萬門,其中ISDN交換設備總容量2960埠,開通ADSL方式寬頻交換點13個。共有電訊局所66個。
發達的供電網路 。區內共有110千伏變電站7座、35千伏變電站10座,輸電線路343.804千米,覆蓋全區。
完善的城鎮供氣網路 。已經建設完成9條中壓天然氣輸氣管線,中心城鎮可實現燃氣家家入戶。區內輸氣管線建設納入陝甘寧天然氣進京工程。
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統 。有日供水4萬噸的自來水廠2座,可滿足生活和工業用水需要;大型污水處理廠已經建完成。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房山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門戶。東北與豐台區相鄰,東與大興縣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與河北省諑州市、淶水縣相連,北與門頭溝區以百花山為界。全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區政府東移良鄉後,其所在地距市區22公里。房山地形復雜多變。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約佔全區總面積三分之二。
房山區主要山脈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佔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大房山
大房山位於房山區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脈。舊日多稱「古大房」。大房山,古碑雲:「出燕奧室」,或謂其形如扦俎,故曰大房。因相近還有小房山,故稱大以別。綿亘數 10里,支峰10餘處,其中有老龍窩、煙筒尖、黃山、將軍坨、栗子城、谷積山、正陽山、半壁山、大寨山、馬鞍山。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房山(今上方山)、石經山。
大安山
大安山地處房山區與門頭溝區的接壤地帶,是太行山分支。支峰有百花山、白草畔,山中有一塊開闊平坦、四面環山之地,即素稱的「北大梁」。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處是東南部立教窪,海拔為26米。
房山區轄9個街道、3個地區、11個鎮、6個鄉:城關街道、新鎮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1986年,撤銷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燕山區和房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1997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將房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遷至良鄉。
1999年轄15鎮、1地區辦事處、6個鄉,463個村:良鄉鎮、周口店鎮、城關鎮、琉璃河鎮、燕山地區、十渡鎮、大石窩鎮、長陽鎮、青龍湖鎮、閻村鎮、竇店鎮、河北鎮、長溝鎮、韓村河鎮、張坊鎮、石樓鎮、佛子庄鄉、大安山鄉、霞雲嶺鄉、史家營鄉、蒲窪鄉、南窖鄉。
2000年,房山區總人口814367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城關街道 80746 新鎮街道 9794 粟園街道 3578 向陽街道 12397 東風街道 25786 迎風街道 33406 星城街道 21960 良鄉鎮 93486 周口店鎮 39877 琉璃河鎮 37936 閆村鎮 30679 交道鎮 20280 竇店鎮 25046 石樓鎮 29468 長陽鎮 28081 坨里鎮 22276 河北鎮 25267 長溝鎮 25452 南尚樂鎮 37919 張坊鎮 21043 十渡鎮 12072 韓村河鎮 16122 青龍湖鎮 21771 官道鎮 17459 東南召鎮 15844 岳各庄鎮 22901 葫蘆垡鄉 9457 窯上鄉 9056 霞雲嶺鄉 10316 南窖鄉 5922 佛子庄鄉 13895 大安山鄉 12843 史家營鄉 17978 蒲窪鄉 425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房山區轄7個街道、3個地區、11個鎮、6個鄉:城關街道、新鎮街道、栗園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閆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2005年初,房山區轄6個街道(城關街道、東風街道、向陽街道、迎風街道、新鎮街道、星城街道)、3個地區(良鄉地區、琉璃河地區、周口店地區)、11個鎮(長陽鎮、閻村鎮、竇店鎮、韓村河鎮、石樓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河北鎮)、6個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南窖鄉、霞雲嶺鄉、蒲窪鄉)。
城關街道 轄20個社區、22個村委會(萬寧橋社區、城北社區、北里社區、北街社區、永安西里社區、南里社區、南城社區、農林路社區、南沿里社區、新東關社區、大石河社區、礦機社區、管道局社區、化工四廠社區、城東社區、永樂園社區、永興達社區、興房東里社區、福興家園社區、府東里社區、顧冊村、北市村、東墳村、定府辛庄村、東瓜地村、田各庄村、瓜市村、馬各庄村、饒樂府村、丁家窪村、羊頭崗村、八十畝地村、前朱各庄村、後朱各庄村、洪寺村、塔灣村、迎風坡村、東街村、南街村、南關村、西街村、北關村)。
新鎮街道 轄2個社區(東平街社區、原新街社區)。
向陽街道 轄5個社區(向陽里社區、向陽崗山社區、向陽迎風一里社區、向陽鳳凰里社區、栗園社區)。
東風街道 轄8個社區(東風南里社區、東風東里社區、東風北里社區、羊耳峪北里社區、東風木頭嶺社區、東風東流水社區、羊耳峪里一社區、羊耳峪里二社區)、燕山工業區。
迎風街道 轄11個社區(高家坡社區、迎風四里社區、迎風五里社區、杏花西里社區、宏塔社區、杏花東里社區、迎風六里社區、燕房路社區、燕東路南五區社區、迎風西里社區、傑輝苑社區)。
星城街道 轄7個社區(星城第一社區、星城第二社區、星城第三社區、星城第四社區、星城第五社區、星城第六社區、星城第七社區)。
良鄉地區 轄27個社區、40個村委會(良鄉一街社區、良鄉三街社區、拱辰大街社區、宜春里社區、梅花庄社區、夏庄社區、西路東里社區、北關東路社區、行宮園社區、長虹社區、昊天小區社區、月華東里社區、北潞園社區、蘇庄一里社區、北京電力設備總廠社區、北京送變電公司社區、北京電力建設公司社區、西潞園社區、飛機場社區、良鄉一街第二社區、文化路社區、羅府街社區、良鄉三街第二社區、拱辰北大街社區、蘇庄二里社區、西路大街社區、西北關社區、良鄉二街村、良鄉四街村、良鄉五街村、良鄉南關村、良鄉東關村、良鄉後店村、良鄉吳店村、黃辛庄村、魚兒溝村、詹庄村、安庄村、固村、太平庄村、南上崗村、東閻村、蘇庄村、大南關村、紙房村、常庄村、徐庄村、梨村、於管營村、東羊庄村、梅花庄村、南劉庄村、西石羊村、後石羊村、東石羊村、張謝村、江村、候庄村、下禪房村、劉丈村、南莊子村、邢家塢村、官道村、小營村、魯村、黑古台村、富庄村)、良鄉工業開發區、良鄉高教園區。
周口店地區 轄5個社區、24個村委會(周口店社區、長溝峪煤礦社區、金巢公司社區、紅光機械廠社區、鑫山礦社區、南韓繼村、瓦井村、新街村、大韓繼村、辛庄村、周口村、雲豐寺村、周口店村、婁子水村、拴馬庄村、黃院村、龍寶峪村、黃山店村、黃雲寺村、良各庄村、西庄村、車廠村、淶瀝水村、泗馬溝村、北下寺村、葫蘆棚村、長流水村、山口村、官地村)。
琉璃河地區 轄4個社區、47個村委會(二街社區、窗紗廠社區、琉璃河水泥廠社區、建材工業學校社區、二街村、三街村、李庄村、白庄村、揚戶屯村、周庄村、福興村、平各庄村、北洛村、南洛村、古庄村、祖村、北章村、興禮村、庄頭村、立教村、董家林村、劉李店村、洄城村、黃土坡村、東南召村、西南召村、東南呂村、西南呂村、保興庄村、路村、南白村、北白村、八間房村、薛庄村、石村、常舍村、西地村、務滋村、趙營村、任營村、萬里村、肖場村、窯上村、大陶村、小陶村、官莊村、賈河村、鮑庄村、辛立庄村、五間房村、韓營村)。
閻村鎮 轄3個社區、22個村委會(南梨園糧庫社區、消防器材廠社區、橋梁廠社區、大紫草塢村、小紫草塢村、前沿村、後沿村、張庄村、公主墳村、北坊村、南坊村、吳庄村、焦庄村、大董村、小董村、西墳村、開古庄村、南梨園村、二合庄村、大十三里村、小十三里村、後十三里村、肖庄村、元武屯村、炒米店村)。
竇店鎮 轄2個社區、30個村委會(亞新特種建材公司社區、金鑫苑社區、竇店村、白草窪村、蘆村、板橋村、西安庄村、田園村、瓦窯頭村、蘇村、於庄村、下坡店村、七里店村、望楚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後街村、小高舍村、大高舍村、丁各庄村、劉平庄村、袁庄村、六股道村、普安屯村、興隆庄村、辛庄戶村、兩間房村、前柳村、陳家房村、北柳村、河口村)。
石樓鎮 轄1個社區、12個村委會(鐵路社區社區、吉羊村、二站村、石樓村、雙孝村、支樓村、楊駙馬庄村、襄駙馬庄村、大次洛村、坨頭村、雙柳樹村、梨園店村、夏村)。
長陽鎮 轄3個社區、40個村委會(長陽農場社區、長龍苑社區、碧桂園社區、長陽一村、長陽二村、籬笆房一村、籬笆房二村、黃管屯村、啞巴河村、小西庄村、辛爪地村、南廣陽城村、北廣陽城村、水碾屯一村、水碾屯二村、軍留庄村、張家場村、牛家場村、保和庄村、楊莊子村、長營村、馬場村、高嶺村、稻田一村、稻田二村、稻田三村、稻田四村、稻田五村、高佃一村、高佃二村、高佃三村、高佃四村、大寧村、溫莊子村、獨義村、朱家崗村、閻仙垡村、葫蘆垡村、夏場村、佛滿村、趙庄村、公議庄村、西場村)。
河北鎮 轄2個社區、19個村委會(房山礦社區、黃土坡軍工路社區、磁家務村、萬佛堂村、北半壁店村、北黃土坡村、三福村、河東村、東莊子村、檀木港村、三十畝地村、東港村、李各庄村、河北村、河南村、北辛庄村、南道村、杏園村、口兒村、他窖村、南車營村)。
長溝鎮 轄1個社區、18個村委會(西廂苑社區、南正村、北正村、雙磨村、南良各庄村、北良各庄村、東良各庄村、東長溝村、西長溝村、太和庄村、沿村、墳庄村、東甘池村、南甘池村、北甘池村、西甘池村、六間房村、三座庵村、黃元井村)。
大石窩鎮 轄24個村委會(王家磨村、蔡庄村、下灘村、鄭家磨村、土堤村、鎮江營村、塔照村、南尚樂村、北尚樂村、南河村、惠南庄村、廣潤庄村、南辛庄村、石窩村、半壁店村、獨樹村、岩上村、下營村、高庄村、前石門村、後石門村、下庄村、三岔村、水頭村)。
張坊鎮 轄15個村委會(大峪溝村、北白岱村、蔡家口村、東關上村、三河庄村、瓦溝村、千河口村、穆家口村、廣祿庄村、南白岱村、西白岱村、史各庄村、張坊村、片上村、下寺村)。
十渡鎮 轄21個村委會(平峪村、北石門村、西石門村、前頭港村、西河村、西庄村、九渡村、八渡村、十渡村、馬安村、卧龍村、六合村、東太平村、西太平村、新村、西關上村、六渡村、七渡村、五合村、栗園廠村、王老鋪村)。
青龍湖鎮 轄2個社區、32個村委會(京煤集團化工廠社區、北京昊煜京強水泥廠社區、曉幼營村、西石府村、常樂寺村、北四位村、南四位村、焦各庄村、小苑上村、青龍頭村、崇各庄村、豆各庄村、廟耳崗村、崇辛庄村、蘆上墳村、大苑村、北劉庄村、大馬村、小馬村、果各庄村、西庄戶村、崗上村、坨里村、上萬村、北車營村、辛開口村、漫水河村、南觀村、口頭村、沙窩村、大苑上村、馬家溝村、下水峪村、石梯村)。
韓村河鎮 轄1個社區、27個村委會(韓村河大自然新城社區、東營村、趙各庄村、西營村、小次洛村、韓村河村、西東村、曹章村、七賢村、潘家莊村、鄭庄村、崇義村、五侯村、岳各庄村、尤家墳村、東南章村、西南章村、龍門口村、二龍崗村、皇後台村、天開村、東周各庄村、西周各庄村、上中院村、下中院村、孤山口村、聖水峪村、羅家峪村)。
霞雲嶺鄉 轄15個村委會(堂上村、大地港村、四馬台村、龍門台村、庄戶台村、王家台村、石板台村、四合村、霞雲嶺村、三流水村、大草嶺村、上石堡村、北直河村、下石堡村、銀水村)。
南窖鄉 轄8個村委會(花港村、中窯村、大西溝村、水峪村、南窯村、北安村、南安村、三合村)。
佛子庄鄉 轄18個村委會(陳家台村、東班各庄村、西班各庄村、陳家墳村、北峪村、黑龍關村、佛子庄村、紅煤廠村、北窯村、下英水村、中英水村、上英水村、西安村、查兒村、長操村、山川村、賈峪口村、石板房村)。
大安山鄉 轄1個社區、8個村委會(大安山煤礦社區、大安山村、西苑村、寺尚村、趙畝地村、寶地窪村、瞧煤澗村、中山村、上水峪村)。
史家營鄉 轄12個村委會(鴛鴦水村、柳林水村、楊林水村、青林台村、秋林鋪村、蓮花庵村、曹家房村、史家營村、大村澗村、西嶽台村、青土澗村、金雞台村)。
蒲窪鄉 轄8個村委會(魚斗泉村、蘆子水村、東村、寶水村、蒲窪村、富合村、森水村、議合村)。
⑹ 周口店 地質實習基地的住宿條件怎麼樣
8個人 衛生抄間 好像沒有 得走一段路 去一個廁所上 還湊合能上,我去年畢業的 呵呵
周口店實習很重要 希望你好好的把握住,記得多注意地層 層,組 段,還有填圖 一定要學習好,像我現在,做的圖海, 工程平面圖,水文地質圖,採掘圖,井上下對比圖,岩層對比圖,綜合柱狀圖,,,,等等等,好多都忘了 都是在工作中慢慢才熟悉起來的,你在哪裡能接觸個圖件比較少 希望你大三實習把握好 我,作為一個前輩對你的提醒吧!
⑺ 實習一 地質圖的基本知識及讀水平岩層地質圖
一、實習目的
明確地質圖的概念,了解地質圖的圖式規格和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方法。
二、實習要求
掌握水平岩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以及水平岩層的編制原理並作地質剖面圖。
三、實習內容
(一) 地質圖的概念及圖式規格
正式出版的地質圖應該包含 4 部分的內容: 地質圖(主圖) 、比例尺、圖例及地質剖面圖(圖1) 。有些正式出版的地質圖和正式報告中也常附上綜合地層柱狀圖。
1. 地質圖(主圖)
地質圖是用規定的符號、色譜和花紋將地殼某部分的地質體 (如地層、岩體、地質構造單元、礦床等) 和地質現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圖上 (地形圖上) ,反映出該地區各地質體和地質的形態、產狀、規模、時代及其分布和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除反映一個地區的地層、岩石和地質構造的普通地質圖外,還有按工作性質和任務要求測繪內容不同的專門地質圖,如構造地質圖、礦產圖、礦區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第四紀地質圖等。
一幅正規的地質圖應該有圖名、比例尺、圖例和責任表(包括編圖單位或人員、編圖日期及資料來源等) 。
圖名表明圖幅所在地區和圖的類型。一般採用圖區內主要城鎮、居民點或主要山嶺、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較大、圖幅面積小,地名小不為眾人所知或同名多時,則在地名上要寫上所屬的省 (區) 、市或縣名,如 《北京市門頭溝區地質圖》、《四川省江油縣馬角壩地質圖》。圖名一般位於圖幅上端正中。
2. 比例尺
比例尺又稱縮尺,用以表明圖幅反映實際地質情況的詳細程度。地質圖的比例尺與地形圖或地圖的比例尺一樣,有數字比例尺和線條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於圖框外上方圖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圖1 地質圖格式
3. 圖例
圖例是一張地質圖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類型的地質圖各有其表示地質內容的圖例。普通地質圖的圖例是用各種規定的顏色和符號來表明地層、岩體的時代和性質。圖例通常是放在圖框外的右邊或下邊,也可放在圖框內足夠安排圖的空白處。圖例要按一定順序排列,一般按地層、岩石和構造的順序排列,並在它們前面寫上 「圖例」二字。
地層圖例的安排是從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放在圖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從新到老排列。圖例都畫成大小適當的長方形格子排成整齊的行列,長方形格子長寬比為 3∶2 (一般長為 1. 2 cm,寬為 0. 8 cm) 。方格內的顏色和符號與地質圖上同層位的顏色和符號相同,並在方格外適當位置註明地層時代和主要岩性。已確定時代的噴出岩、變質岩要按其時代排列在地質圖例相應位置上。岩漿岩體圖例放在地層圖例之後,已確定時代的岩體可按新老排列,時代未定的岩體按酸性到基性順序排列。
構造符號的圖例放在地層、岩石圖例之後,一般排列順序是: 地質界線、褶皺軸跡(只在構造圖中才有) 、斷層、節理以及層理、劈理、片理、流線、流面和線理產狀要素,除斷層線用紅色線外,其餘都用黑色線。地層界線、斷層是實測的還是推斷的,圖例與圖內一樣,應有所區別。
凡圖內表示出的地層、岩石、構造及其他地質符號應無遺漏地有圖例,圖內沒有就不能列入圖例。地形圖的圖例一般不標注在地質圖上。
在小比例尺圖上要畫上經緯度以表明其地理位置。如果地質圖是地形圖國際地圖分幅中的一幅,則應與該地形圖一樣用其圖名和分幅圖號。
4. 地質剖面圖
正規地質圖常附有一幅或幾幅切過圖區主要構造的剖面圖。剖面圖也有一定的規定格式。
剖面圖如單獨繪時,則要標明剖面圖圖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區地名及所經過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流、城鎮和居民點) 作為圖名,如 《周口店 (指圖幅所在地區) 官邸-大礫岩山地質剖面圖》。如果是圖切剖面,並附在地質圖下面,則只以剖面標號表示,如 I-I'地質剖面圖或 A-A'地質剖面圖。
剖面在地質圖上用一條細線標出兩端註上剖面代號,如 I-I'、A-A'等。有時為了避免細線切割主圖的地質內容,只在圖上畫出細線的兩端。
剖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圖附在地質圖的下方,可不再註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應表示在剖面兩端豎立的直線上,垂直比例尺下邊可以選比本區最低點更低的某一標高 (可選至 0 以下) 水平線作基線,然後以基線為起點在豎直線上註明高程數。如剖面圖垂直比例尺放大,則應註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剖面圖兩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須註明剖面方向 (用方位角表示) 。剖面所經過的山嶺、河流、城鎮等地名應標注在剖面上相應位置。為醒目美觀,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圖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邊,北端在左邊,東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邊,北東和南東端在右邊。
剖面圖與地質圖所用的地層符號、色譜應該一致。如剖面圖與地質圖在一幅圖上,則地層圖例可以省去。
剖面圖內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層分布、構造形態應該根據該處地層厚度、層序、構造特徵適當推斷繪出,但不宜推斷過深,一般只推斷離剖面線上最低點往下 1 cm。
5. 地層柱狀圖
正式的地質圖或地質報告中常附有工作區的地層綜合柱狀圖。地層柱狀圖可以附在地質圖的左邊,也可以繪成單獨一幅圖。比例尺可根據反映地層詳細程度的要求和地層總厚度而定。圖名書寫於圖的上方,一般標為 《× × 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綜合地層柱狀圖是按工作區所有出露地層的新老疊置關系恢復成水平狀態切出的一個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中表示出各地層單位或層位的厚度、時代及地層系統和接觸關系等。一般只繪地層 (包括噴出岩) ,不繪侵入體。有時也將侵入體按其時代與圍岩接觸關系繪在柱狀圖里。用岩石花紋表示的地層岩性柱子的寬度,可根據所繪柱狀圖的長度而定,使之寬窄適度,美觀大方,一般以 2~4 cm 為宜。
(二) 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讀地質圖首先要看圖名、比例尺和圖例。從圖名和圖幅代號、經緯度,了解圖幅的地理位置和圖的類型; 從比例尺可以了解圖上線段的長度和面積大小,並可反映地質體大小及詳略程度; 圖幅編繪出版年月和資料來源,便於查明工作區研究史。
熟悉圖例是讀圖的基礎。首先要熟悉圖幅所使用的各種地質符號,從圖例可以了解圖區出露的地層及其時代、順序,地層間有無間斷,以及岩石類型、時代等。讀圖例時,最好與圖幅地區的綜合地層柱狀圖結合起來讀,了解地層時代順序和它們之間的接觸關系(整合與不整合) 。
在閱讀地質內容之前應先分析一下圖區的地形特徵。在比例尺較大 (如大於 1∶5000)的地形地質圖上,從等高線形態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點。在中小比例尺 (1∶10000~1∶50000) 地質圖上,一般無等高線,可根據水系分布、山峰標高的分布變化,認識地形的特點。
一幅地質圖反映了該地區各方面的地質情況。讀圖時一般要分析地層時代、層序和岩石類型、性質和岩層、岩體的產狀、分布及其相互關系。對於分析地質構造方面主要是褶皺的形態特徵、空間分布、組合和形成時代; 斷裂構造的類型、規模、空間組合、分布和形成時代及其先後順序; 岩漿岩體產狀和原生、次生構造以及變質岩區所表現的構造特徵等。讀圖分析時可以邊閱讀,邊記錄,邊繪示意剖面圖或構造綱要圖。有關各種構造形態的具體分析方法,將在下面實習中分別介紹和練習。
圖2 水平岩層出露特徵
圖3 水平岩層地質圖讀圖練習(等高線單位為 m)
(三) 讀水平岩層地質圖
水平岩層在地面和地形地質圖上的特徵是地質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 在溝谷處界線呈 「尖牙」狀,其尖端指向上游; 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線呈封閉的曲線 (圖2B) 。在岩層未發生倒轉的情況下,老岩層出露在地形的低處,新岩層分布在高處。岩層露頭寬度取決於岩層厚度和地面坡度,當地面坡度一致時,岩層厚度大者,露頭寬度就寬 (圖2A) ; 當厚度相同時,坡度陡處,露頭寬度窄; 在陡崖處,水平岩層頂、底界線投影重合成一線,造成地質圖上岩層發生 「尖滅」的假象。
四、作業
在圖3 中,圖區西北部已經給出一些岩層露頭,可以看出岩層為水平岩層,並且其出露界線與等高線平行。填出圖區全部的地質界線,並畫一條 A-B 的地質剖面圖。計算每個不同岩層的厚度。
⑻ 從地質文化角度推進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設
呂金波
(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北京 102206)
摘要 北京是世上罕見的具有山區、平原和盆地的城市,兩大山脈(燕山和太行山)交匯之地,兩大古代人類工程(長城和大運河)交匯之地。目前,北京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6個世界文化遺產地。建議將溫榆河—大運河沿線作為未來北京發展的中心線。
關鍵詞 地質文化 世界城市 長城與大運河交匯 溫榆河—大運河規劃中心線 北京
北京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6個世界文化遺產地。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元大都和明北京對世界的影響深遠,這些都與北京的地學背景有關系。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與世界地質公園分布見圖1。
圖1 北京世界文化遺產地與世界地質公園分布圖
北京位於北緯40°,東經116°附近,是世界上少有的燕山與太行山兩大山脈交匯之地,少有的長城與大運河兩大古代人類工程交匯之地,少有的具有盆地、山地和平原的城市,少有的具有鐵礦、煤礦和地熱的城市。最高峰門頭溝區東靈山,海拔2303m,最低通州區柴廠屯,海拔8m,高差達2295m。西山產煤,北山產鐵,盆地和平原產地熱。最明顯的地學特徵為維理士描述的山前「北京灣」,「北京灣」東南口為永定河、溫榆河和潮白河形成的北京平原,永定河從西山流出,潮白河從北山流出,中間的溫榆河由西北部山區分水嶺內水系匯集而成。
1 對地質文化概念的理解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人類(以非洲查德的托麥人Toumai為例)最多有700萬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僅有5000年的歷史,人類史與地球史相比約等於零,太短了。所以人類文化必須納入到地球這本大書中去解讀,解讀地質大書與人類文化的關系稱為地質文化。
地質文化研究的是地質與文化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核心就是地質現象對人心理產生美的作用。美是人類特有的感覺,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裸露的歷史遠比穿衣的歷史長得多,出現了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裸體藝術,人類對自身器官的欣賞由來已久,文學作品幾乎是人類自畫像的描述,地質景觀的擬人化是地質文化研究的對象。人類進入文明後,達到了孔子所說的: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喜歡高山大川是對男性美欣賞的結果,喜歡江河湖海是對女性審美的結果,喜歡植被是古人類對毛發欣賞的物化,喜歡洞穴是對人類最早家園的依戀。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對高山流水和諧美感的贊譽。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對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歌頌。
以地質為基礎、以文化為目標、以美學為對象,推進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設,是地質文化學科建設在北京的具體體現。
建議成立地質文化研究會,宣傳46億年地球史對5000年人類史的作用,從現代地質學角度弘揚中國古代的科學著作(如《山海經》、《水經注》和《徐霞客游記》);從地質學角度開啟對四大名著的研究(如黛玉為炭質頁岩,桃源結義在拒馬河洪積扇溢出帶涿州,水簾洞為岩溶洞穴、花石綱為經岩溶作用的石灰岩運輸);凸顯名山大川的地質科學內容(泰山為太古宙變質岩,黃山為燕山期花崗岩,峨眉山為玄武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地質公園(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桂林岩溶)。
2 北京是中國地質文化的搖籃
北京是中國地質文化的搖籃,誕生了「震旦系」和「燕山運動」等中國特有的地質學術語,培養了兩位總理(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溫家寶),成就了影響青年毛澤東的地質學家楊鍾健,豎起了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李四光,走出了眾多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地質文化影響了共和國的締造者。1921年9月29日,時年28歲的毛澤東同志給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的楊鍾健寫信,申請加入「少年中國學會」。楊鍾健研究過馬蘭黃土,對周口店猿人遺址沉積物(①—⑩層)進行過劃分,時為「少年中國學會執行部主任」。
共和國締造者指導了中國地質工作的方向。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出訪蘇聯,在莫斯科接見中國留蘇學生代表,並題詞:「開發礦業」。
3 長城與大運河兩大古代人類線性工程在北京交匯
長城長約6000千米,按照緯向展布於中國北方的山脈中,是世界上最長的牆。京杭大運河長約1794千米,按照經向展布於中國東部的平原上,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兩大工程一緯一經交匯於北京,體現了剛柔相濟之美,增添了北京世界城市的內容。
3.1 長城
長城沿著緯向,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6000千米,橫跨中國北方7個省、市、自治區,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牆,體現了陽剛之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2 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沿著經向展布於中國東部2市4省,全長約1794千米,有2500多年的歷史,長度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長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體現的是陰柔之美。雖然大運河尚未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掩蓋不了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力。
北運河上游稱溫榆河水系,即發源於十三陵盆地的東沙河、關溝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地質上處於潮白河洪積扇與永定河洪積扇的交匯處,兩個洪積扇的溢出帶水源豐富,成就了京杭大運河的最北段,是大運河的起點。
4 北京是第一個具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
2006年9月17日,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Belfast召開的第2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房山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使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與門頭溝、石景山、海淀和昌平等山區並稱為中國地質工作的搖籃。1867年,美國學者Pumpelly R.發表了第一篇有關中國地質的論文[1],1882年德國學者Richthofen F.V.提出了「震旦系」地層名稱[2]。1918年瑞典人J.G.Andersson發現了周口店園區,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洞穴碎屑堆積物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北京猿人頭蓋骨。
地質公園北部大石河流域有百花山-白草畔園區、聖蓮山園區和石花洞園區。大石河源頭的堂上村誕生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曲,大石河北岸煤層之上為侏羅紀火山岩構成的亞高山草甸景觀百花山-白草畔園區,大石河北岸煤層之下為北方罕見的小型岩溶盆地景觀——聖蓮山園區。石花洞園區發育岩溶洞穴群,洞層最多(8層),裂隙滲透水沉積的石盾最多(200多個),為世界之最;毛細滲透水沉積的石毛(銀狐)稀有,滴水沉積的石筍疊置關系和微層理明顯,流水沉積的石旗美麗,池水沉積的月奶石發育好,有被鈣華掩蓋的唐代題字,有《水經注》中記載的孔水洞[3]。
地質公園南部拒馬河流域有白石山園區、野三坡園區、十渡園區和雲居寺-上方山園區。拒馬河源頭的白石山園區發育大理岩峰叢地貌,野三坡園區發育岩溶峽谷地貌,十渡園區發育華北地區最為典型的房山地貌(新近紀石林與第四紀岩溶陡壁的組合形態)[4]。石門花崗岩體的熱力變質作用,烤白了高庄的漢白玉大理岩,成為紫禁城、明清皇陵和皇家園林的唯一石料區;烤白了雲居寺-上方山園區所在的雲帶山,故有雲水洞、雲居寺之名[5]。
5 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的地質背景
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長城、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和明十三陵。挖掘這些遺產的旅遊地學背景,對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有深遠的意義。
5.1 長城(北京段)
長城北京段東起金山嶺、中過慕田峪、西至八達嶺,地質構造托起了長城,體現了陽剛之美,使得長城(北京段)沿線最為壯觀。
登上金山嶺,你會發現長城內外無論山嶺,還是河流,都是東西走向。長城腳下的沉積岩層,長城南側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體,也都是東西向延長的,這是因為本區為印支東西向構造帶的組成部分。
慕田峪長城呈西北—東南走向,1.5億年前形成的長圓閃長岩體使得東南長城低緩。越過16號敵台後,12.2億年前形成的霧迷山組硅質條帶白雲岩使得長城腳下岩石變得陡峭,直上牛犄角,高差達500米。
八達嶺海拔1015米,地質背景為花崗雜岩,岩石上的長城最為雄偉。八達嶺地區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侵入體120個,出露面積540.45平方千米。在八達嶺城關拐角處的岩壁上,一條基性岩脈沿山而下,恰似一條青龍,故名「青龍橋」。
長城沿著緯向,隨著火成岩體上下起伏,達到了自然與人類工程完美統一的效果。
5.2 故宮
故宮是北京城區的中心,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紫禁城的名稱借天空的紫微星壇而來,體現了天子居中的思想。故宮西靠中南海,南臨通惠河,是在元大都高梁河之陽修建的,地質上位於永定河沖洪積扇的中部。
5.3 周口店 「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園區,體現了人類最早的家園,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洞穴,沿著馬家溝組灰岩走向發育,裴文中和賈蘭坡各發現3顆猿人頭蓋骨。周口店猿人的發現結束了自19世紀末荷蘭軍醫E.Dubois發現爪哇猿人以來,猿人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確立了猿人在人類演化史中的地位。
5.4 頤和園
頤和園以萬壽山為中心,佔地2.9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積約佔3/4,體現了剛柔相濟的湖光山色,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萬壽山的造景岩石為堅硬的紅廟嶺組砂岩,是在距今2.4億年前的二疊紀形成的,形成了萬壽山的山色。
昆明湖底部為奧陶紀馬家溝組石灰岩含水層,遇到萬壽山二疊紀紅廟嶺組砂岩的阻隔,極易形成泉水,形成了昆明湖的湖光。
1996年12月28日,昆明湖進行了240年以來的第一次清淤,通過取樣研究獲知,昆明湖水起始於3500年前,3000年前穩定成湖,水生植物開始繁衍,公元1750年前屬於天然湖泊。1750年對湖區進行開挖,形成了今日的景觀,湖水的面積和深度增加了1倍,湖區從此變為人工湖[6]。
5.5 天壇
天壇體現了中國人的宇宙觀,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天壇位於北京城東南,地質上處於永定河洪積扇的溢出帶,地下水的流動速度減緩,水源豐沛,溢出地表,所以在天壇的東面形成了龍潭湖,北面形成老舍描寫的《龍須溝》,西面建設天橋。濕地般的地質環境為建造天人合一的天壇創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條件。
5.6 十三陵
明清皇家陵寢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死觀。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按照地靈獸說,十三陵後靠為玄武,盆地南面的紅泥溝龍虎台(中更新世黃土)為朱雀,西面的卧虎山為白虎,東面的龍山為青龍。東面的龍山為元古宇龍山組的命名地,形成了突出的龍脊。1934年,張文佑在龍山東坡的石灰岩中發現了三葉蟲化石,把這套灰岩作為寒武系的底部,建立了華北顯生宙的第一套地層「昌平組」[7]。西面的卧虎山岩石為元古宇霧迷山組白雲岩,含有大量的硅質條帶,白雲岩風化後顯出白色條帶,看起來很像虎皮紋。
6 古代北京曾為世界城市的證據
古代北京曾為世界城市的證據有三,即,馬可波羅描述的元大都,鄭和下西洋傳播了以北京為首都的中華文化,哥倫布首次西航時曾攜帶致中國北京大汗的國書。
6.1 馬可波羅描述的元大都
《馬可波羅游記》第二卷,把元大都稱為汗八里(Kanbalu,突厥、蒙古語,帝城)。書中對元大都的宮殿、園林、城市、商業、人口、紙幣、石炭、天文等進行了詳細描述,使得元大都成為東西方歷史中最為輝煌的世界城市[8]。
6.2 鄭和下西洋傳播了以北京為首都的中華文化
明朝的永樂皇帝定都並命名了「北京」。從永樂三年(1405年7月11日)到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一共7次下西洋,先後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30多個國家,最遠達非洲東海岸。
定都並命名「北京」的永樂皇帝和航海家鄭和是世界大航海時期的開拓者,鄭和船隊縱橫西洋,加強了明初中國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系,說明當時的北京對亞洲和非洲的影響巨大。
6.3 哥倫布首次西航時曾攜帶致中國北京大汗的國書
哥倫布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中國。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先後4次遠航(1492—1504)到達了美洲大陸,誤認為到達印度,形成了「印第安人」的錯稱。
現藏西班牙巴塞羅那阿拉貢王室檔案館內的拉丁文手稿,包括1492年簽發的通行證(Salvoconctos)和王室介紹公函(La Carta de comendaticia)2個文件。通行證書寫:「我等現派遣哥倫布率快帆艇三艘,取海路駛向諸印度地域……」。王室介紹公函書寫:「自我等某些臣民及其它來自貴國之人士得知……」的下文,正是《馬可波羅游記》中有關中國的話,是哥倫布反復向西班牙王室宣傳「大汗契丹」的情況,因此,王室介紹公函就是哥倫布在《航海日記》中所說的致中國大汗的「國書」。
根據年代考證,筆者認為,這位中國大汗就是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即葬在明十三陵泰陵的明孝宗,說明北京在明朝中期對歐洲影響巨大。
7 溫榆河—大運河為未來發展中心的建議
構成北京發展的地學要素為「北京灣」和「溫榆河—大運河」。北京從古至今一直沿著南北中軸線建設,北京要建設世界城市,應該以地學為背景,實現科學發展觀。未來若以溫榆河—大運河為發展中心,一方面可以保護西部古都風貌,發展東部新型經濟區;另一方面依託華北大平原,將環渤海經濟區連為一體。向西可以連接歐亞大陸,向東溝通環太平洋諸多國家,將北京建設成為發展空間廣闊的世界城市。
參考文獻
[1] Raphael Pumpelly.Geological researches in China,Mongolia and Japan[J].1867
[2] Richthofen Ferdinand von.China[M].Berlin:Verlag von Dietrich Reimer.1882
[3] 酈道元.水經注(卷十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197
[4] 呂金波等.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與新構造運動的關系[J].地質通報2010,29(4):502~509
[5] 呂金波.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岩溶景觀特色[J].城市地質2007,2(3):26~30
[6] 黃成彥等.頤和園昆明湖3500 余年沉積物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7] 張文佑.中國北部震旦紀與寒武紀地層之分界問題[J].國立北京研究院院務報1935,6(2)
[8]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M].北京:外文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⑼ 北京周口店對地質工作者的意義
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山地區
北京西山地區是我國老一輩地質學家最先開始,研究最詳的地質調查區域。
「……北京西山地區,地質調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國開展得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頗豐。」
—— 摘自《周口店地質及野外地質工作方法與高新技術應用》
我國地質工作者在本區的地質工作自1914年始,是我國我國第一個地質啟蒙教育野外實踐訓練班的實習地。1929年裴文中於龍骨山發現了完整的中國猿人頭蓋骨化石,自此對北京猿人的研究展開,而周口店地區的詳細地質調查也展開。
「周口店及其鄰區得天獨厚、勢得天成。她不僅因其為「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在
不同文獻中曾被稱為「中國猿人」、「中國猿人北京種」、「北京人」等)而聞名於世,且具有
豐富的科學研究和地學教育資源。該區地學研究史已逾百年,研究歷史之久、涉面之廣、程
度之深、成果之豐在國內實屬罕見。野外地學教育史亦近百年,早在1914 年作為我國第一個
地質啟蒙野外實踐訓練場所以及中國地質大學( 原北京地質學院)1954 年正式創建野外實習
基地以來,長期接納10 余所大專院校師生進行野外地質實習;許多科研、生產單位在此培養
學員和幹部;一些外國地質代表團、留學生亦來基地觀摩訪問或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因此,
這里被譽為地質工程師和地球科學家的搖籃。」
—— 摘自《周口店地質及野外地質工作方法與高新技術應用》
周口店地區區內地質現象繁多且典型,也繼承了華北地區較為簡單的地質構造。構造簡單居多也有復雜構造;岩石則三大岩都有,而老地層經歷過很多區域構造活動,故有區域變質岩,也有岩漿活動(房山岩體),故有岩漿岩和接觸變質岩,偶有動力變質岩;地層為標準的華北地層,自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層繁多且大多疊覆正常。故這些典型的現象適合地質工作的初學者認知和學習。
「正因為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和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使其不僅保存有不同階段較為完整
的地質事件記錄,而且形成了豐富多彩、類型齊全、典型直觀且頗具意義的各種地質構造現
象,共同組合呈現出一幅復雜的地質構造圖景(圖0-4)。」
—— 摘自《周口店地質及野外地質工作方法與高新技術應用》
周口店地區是每一個地質工作者學習的聖地,在此每個人才真正的了解了地質工作。五次到周口店實踐過的溫總理也曾為周口店題字「搖籃」
⑽ 前中央地質調查所區域地質調查及成果
劉 松
陳寶國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摘 要: 前中央地質調查所 ( 1916 ~ 1950,簡稱地調所) 在新中國成立前總領和規劃全國的地質調查工作,在中國的地質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地調所進行了大量野外地質調查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在地質人才的培養方面,為新中國輸送了一批優秀的地質學者。本文從地調所所處的社會環境入手,介紹了其區調概況、在地質理論方面及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
關鍵詞: 地質調查所 區域地質調查 地質學 科學技術史
一、地調所成立背景及發展沿革
前中央地質調查所 ( 其前身是 1912 年初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實業部礦政司地質科)由民國北京政府工商部礦政司於 1913 年 9 月設立,因專業人才缺乏,1916 年 7 月才真正開始了全面的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該所先後由北京政府農商部,南京國民政府農礦部、實業部、經濟部直轄。1950 年全國地質科學機構進行了調整重組,地質調查所之名從此成為歷史。
二、地質調查所區域地質調查概況
1. 准備時期 ( 1913 ~ 1915)
1913 ~ 1915 年,這段時期可稱為中國早期區域地質調查的准備時期。由於缺少地質調查人員,這一時期的地質調查主要是丁文江、翁文灝、章鴻釗等幾位奠基人及其地質研究所學員進行的野外調查。此期間簡單區域地質調查情況見表 1。
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在中國剛剛起步,學科分化不細,受經費緊張、技術落後、地質人才缺乏等條件限制,地質調查所沒有條件開展系統的、大規模的地質調查與研究。因此,地質調查所開展地質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勘探礦產資源和積累地質資料。
表 1 1913 ~1915 年區域地質調查簡表
2. 草創時期 ( 1916 ~ 1927)
1916 ~ 1927 年是地質調查所區域地質調查的創業階段。這一時期是北洋軍閥統治中國最黑暗的時期。地質調查所幾經改制,勉強維持,地質資料一片空白,此時期野外地質調查規模很小,每年有 2 ~5 個地質調查隊在野外工作,每個調查隊由 2 ~3 名地質學者組成。野外調查隊一般是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帶領一兩位年輕的學者,或是幾位年輕學者組成調查隊到各調查區域調查地質礦產情況。其調查任務主要是應工商部、省實業廳及一些煤礦公司的要求來進行。其調查區域和內容大多在華北、華南和東北各地考察礦產資源和地震災害情況,且以煤田地質調查為主。主要區域地質調查見表 2。
表 2 1916 ~1927 年區域地質調查簡表
3. 大發展時期 ( 1928 ~ 1945)
1928 ~ 1945 年是中國早期地質調查的大發展階段。
進入 20 世紀 20 年代後期,地質調查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研究和調查能力最強的地質調查機構。無論從人力、物力還是技術上都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野外地質調查工作。進入30 年代後,地質調查所經濟情況開始好轉,不但政府的撥款增加,基金會和社會的資助明顯增多。同時隨著地質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進入地質學領域,涌現出一批新的地質學家,如李春昱、孫健初、王曰倫、尹贊勛、趙亞曾、田奇雋、計森榮、潘鍾祥、楊鍾健、謝家榮、王竹泉、裴文中、賈蘭坡、李善邦、侯光炯、馬溶之等。他們為促進我國地質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35 年地調所遷到南京,所內環境優美,學術氛圍良好,組織機構完善,科技人員不斷充實加強,各學科涌現的權威專家和周口店 「北京人」的發掘,為地調所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隨著人才儲備和科研能力的增強,這一時期地調所小規模的區域地質調查明顯增多,同時也開始組織大規模的野外考察活動。如翁文灝、黃汲清、朱森、李春昱、楊曾威調查熱河北票附近地質構造 ( 1928) ; 趙亞曾、侯德封、李春昱調查開平盆地及其附近地質( 1928) ; 王竹泉、黃汲清調查熱河阜新煤田地質 ( 1928) ; 丁文江領導的西南地區地質調查 ( 1929 ~1931) ; 趙亞曾、侯德封、李春昱調查開平盆地及其附近地質 ( 1929) ; 譚錫疇、李春昱調查四川地質 ( 1929 ~ 1931) ; 王竹泉、潘鍾祥調查陝北石油地質 ( 1932 ~1933) ; 孫健初調查綏遠及察哈爾西南地質 ( 1930 ~ 1933) ; 黃汲清、王曰倫領導的南嶺地區地質調查 ( 1936 ~1937) ; 葉連俊、關士聰1940 ~1941 年到甘肅西秦嶺進行的地質礦產調查; 1941 年程裕淇等在西康開展區域地質調查; 1942 ~1943 年黃汲清、楊鍾健、程裕淇、周宗浚等到甘肅、新疆進行油田調查等。這些比較重要的野外地質調查成為當時區域地質調查發展的標志。
此期間地質調查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地質調查———西南地質大調查和南嶺地區地質調查。這兩次調查稱之為舊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兩次野外考察。1929 年,由丁文江領導的對中國西南地區的地質考察工作,幾乎動用了所中的全部骨幹力量、配置了良好的野外考察設備。歷時一年的野外考察成果豐富,考察隊採集了大量地質標本,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1943 年建立西北分所後,由王曰倫領導有計劃地開展西北地質礦產的調查。首先開始甘肅省比例尺 1∶ 20 萬的地質填圖,同時路兆洽、陳夢熊進行了靖遠、景泰地區的煤田調查; 畢慶昌、何春蓀等進行了隴東地區的煤田調查; 1945 年,組織了以王曰倫為隊長的祁連山地質礦產考察隊,主要有李樹勛、黃劭顯、陳夢熊、劉增乾等,自西寧經門源、俄博等地進入河西走廊,成為我國第一個橫跨祁連山的地質調查隊。
當時外有戰爭的困擾,內有所長的數度更換,經費緊張,生活艱苦,野外治安險惡,要冒著生命危險去考察。在這種情況下,地質調查所的學者們仍勵精圖治,積極組織野外調查。調查主要局限於西南、西北各省,地質調查工作還是取得了較大發展。表明地質學者的愛國主義篤誠與艱苦奮斗的作風,對於發展地質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4. 停頓時期 ( 1946 ~ 1950)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地質調查所遷回南京。這時北平分所恢復了工作,接收中國台灣地質調查所,設立了長春辦事處,地調所又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劉東生、楚旭春、姜達權、李廣源、張咸恭、沈永和、周慕林、劉秉俊、章元龍、沈其韓、朱福湘、程伯容、張瑞錫等在這一時期入所。因內戰爆發,經費困難,野外地質調查幾乎陷於停頓,不得已轉入以室內研究為主。這一時期所中學者只做了為數不多的小規模野外調查,主要對北京和西北地區進行了局部的地質考察,主要的區域地質調查有: 1946 年 4 ~ 11 月劉增乾、張爾道、劉乃隆、喬作栻調查酒泉、張掖、高台間祁連山、合黎山地質礦產 ( 與玉門油礦合作) ; 1946 年 12 月黃劭顯、喬作栻測繪甘肅成縣黑峪鄉銀洞灣重晶石礦區地形地質圖; 1947 年 4 月至 1948 年 2 月喬作栻、靳毓貴、王瑗負責開采銀洞灣重晶石礦,並調查礦區外圍地質 ( 與玉門油礦合作) ; 1948 年 5 ~11 月王曰倫、喬作栻、靳毓貴、王瑗調查青海東北部地質礦產。
三、地調所在地質制圖及地質理論方面取得成果
從 1913 年成立到 1950 年結束的近 40 年間,地質調查所在地質學一些重要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重要成果。
( 一) 地質圖的繪制
1. 分區地質填圖
分省或分區地質圖多見於地質調查報告中,是全國地質總圖填制的基礎,尤其是中比例尺 ( 1∶ 20 萬、1∶ 25 萬) 地質圖的覆蓋程度與工作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地質工作總體水平的標志,具有重要的地位。
1913 年底由丁文江與梭爾格繪制的 《1∶ 10 萬井陘煤田地質圖》、《正太鐵路沿線部分地質圖》,是中國人進行系統的地質填圖的開端。在大比例尺地質圖繪制方面有特殊意義。
中國測制第一幅詳細地質圖件是 1∶ 10 萬北京西山地質圖,附在 1920 年出版的由葉良輔主編的 《北京西山地質志》中。
具有代表性的內容詳盡、准確,而且採用了科學的繪圖程序的地質圖,是由丁文江率領地質調查隊填繪的 1∶ 20 萬地質圖。還有王竹泉的 1∶ 10 萬大青山全區地質圖; 正太鐵路沿線地質圖 ( 王曰倫,1∶ 40 萬) ; 膠濟鐵路沿線地質圖 ( 譚錫疇,1∶ 10 萬) ; 浙江西部十一縣地質圖 ( 趙亞曾、劉季辰,1∶ 50 萬) ,等等。
2. 全國地質總圖繪制———1∶ 100 萬與 1∶ 300 萬地質圖
編制大區域小比例尺地質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大比例尺地質圖是繪制小比例尺地質圖的基礎。地質調查所始終把繪制 1∶ 100 萬地質圖作為主要的工作,並制訂計劃實施。
但由於地質資料缺乏、人員少、技術落後等各種原因,1∶ 100 萬地質圖的編制十分緩慢。1924 年譚錫疇主編完成了 《北京—濟南幅地質圖》; 1926 年王竹泉等編制完成了《太原—榆林幅地質圖》; 1928 年李捷等編制完成了 《南京—開封幅地質圖》。
為了加快制圖進度,1936 年,專門成立了由翁文灝、黃汲清負責的中國地質圖編撰委員會。主要任務是編制 1∶ 100 萬小比例尺的地質圖。因戰爭的爆發制圖工作不得不中斷。
1945 年春,地質調查所繼續 1936 年制定的地質圖繪制計劃。利用長期積累的野外地質調查工作的資料,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先後有朱夏、王超翔、秦鼐、姚瑞開、陳夢熊、楚旭春、宮景光、曾鼎乾等人參加制圖工作。
經過數十年不懈的努力,地質調查所在 20 世紀 40 年代末完成了 1∶ 100 萬的區域地質圖和 1∶ 300 萬的中國地質總圖的編繪,這不僅填補了國際地質學界的空白,而且為以後的研究和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更為 1949 年以後大面積地質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 二) 礦產資源勘探
中國近代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礦產資源的調查,也是中國地質學者開始最早、投入最多的一項研究工作,因此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多。地質調查所在煤、鐵、石油以及其他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調查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重視煤、鐵等礦產資源的勘測。僅在 1916 ~1921 年,這 5 年間所發現的鐵礦就有 1 萬 t 之多。地質調查所對所有北方的重要煤田做了科學的調查研究,第一次對中國煤鐵儲量做出了比較可靠的估計。據統計,僅經地質調查所調查過的煤田就有 200 余處,其中新發現的有10 多處,1949 年以前全國開採的煤礦中,有 80% ~ 90% 都是經地質調查所的學者調查勘定的。其中既有 20 世紀 20 年代初期翁文灝、謝家榮等人的礦產地質理論研究成果,更有對玉門油田及白雲鄂博、攀枝花、淮南煤田等許多重要礦藏的發現。特別是在 40 年代初期,地質調查所的學者通過對西北部進行的多次石油地質調查,提出了陸相地層生油論。在鐵礦資源調查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貢獻,發現有六七處鐵礦。地質調查所 1923 年印行的翁文灝的 《中國鐵礦志》,反映了對中國鐵礦生成年代和開采利用情況的綜合性調查研究成果。所中先後 7 次編印了 《中國礦業紀要》,對江西的鎢礦,湖南的銻、鉛、鋅和汞,貴州的汞、銻均有專題報告,詳述了中國重要的礦產資源的儲量、地理分布以及礦業情況,是中國近代第一套詳細系統的礦產資源分布資料。此外,在雲南昆明、昆陽、呈貢等地發現豐富的磷礦是一個重要的貢獻,其意義不只是找到一個大型的磷礦床,而是為此後在其他地區沿著同樣的地層層位———寒武系下部尋找磷礦,提供了一條線索。
( 三) 地層、古生物及古人類學研究
在地層研究方面,由於古生物學的發展,中國古生界各系地層的存在及其在中國東部的大致分布得到確認,在生物地層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的劃分和對比。1920 年葉良輔發表 《北京西山地質志》,建立了北京西山的地層系統; 1924 年劉季辰發表 《江蘇地質志》與 《浙江西部之地質》,建立了江蘇與浙江兩省的地層系統; 1931 年趙亞曾、黃汲清合著 《秦嶺山及四川之地質》,建立了秦嶺及大巴山的地層系統; 高平、徐克勤所著《江西西部地質志》,譚錫疇、李春昱所著 《四川西康地質志》,及葉連俊、關士聰的 《甘肅中南部地質志》,多對該區的地層、古生物進行了深入研究。
由於丁文江等人的重視,地質調查所從 20 世紀 20 年代即開始了古生物學研究。為了彌補古生物學研究的不足,1920 年地質調查所邀請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葛利普( A. W. Grabau,1870 ~1946) 來華領導古生物及地層研究。丁文江請他擔任地質調查所古生物學研究室主任,並兼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教授。實踐證明這種智力引進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不僅加強了與西方學者的合作,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古生物學者。古生物學研究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十多年的時間里發展很快,尤其是楊鍾健、孫雲鑄等人的脊椎與無脊椎古動物學研究領域碩果累累,並在短期內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裴文中、賈蘭坡等古人類學的研究更是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周口店 「北京人」的發掘與研究工作成為 20 世紀上半葉中國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被譽為中國科學界獲得的第一枚世界金牌, 「北京人」的研究 「劃地成方,記石具數,搜羅鴻博,記載精詳,其工作之精細,為世界所少見,故其記錄之成績,殆可為世人研究之模範。」
「北京人」的發現使 「現在國際科學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地質調查所工作的重要。」
( 四) 造山運動與大地構造理論
章鴻釗、翁文灝、丁文江都十分重視造山運動的研究,完成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1926 年,翁文灝先生分析研究了當時所知的中外地質學者野外調查和室內研究成果,對中國東部、盤山以東的華北地區的區域構造特徵和構造運動時代進行了總結,得出了一些重要結論,其中他所創立的 「燕山運動」及與之有關的岩漿活動和金屬礦床形成理論,糾正了李希霍芬等人的錯誤之處,「是對中國地質學的重大貢獻,其影響是深遠的」。燕山運動的發現是 20 世紀中國和太平洋區域地質學的重大成果,它使 「環太平洋構造」這個全球概念,獲得了完整而現實的內涵。「燕山運動」一詞為國際地質學界接受和認可,至今沿用。1929 年,丁文江在 《中國造山運動》一文中首次引進 「造山旋迴」概念。1936 年章鴻釗提出震旦運動,並發表 《中生代晚期地殼運動之動向與動力之探討並震旦方向之新認識》的論文,把構造作用與地質動力聯系起來。
黃汲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於 1945 年發表 《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採用地槽 -地台說,對中國大地構造特徵進行初步總結,提出多旋迴構造理論,並編繪了一系列大地構造 - 古地理圖。他的這一理論,在有關中國地質構造領域具有重要而廣泛的影響。
( 五) 土壤調查與研究
地質調查所自 1930 年開始接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委託,從事中國土壤調查與研究,並成立了土壤研究室。在此之前, 「就現代土壤科學來說,在我國不論是學科理論、研究方法和專業人才都還是空白」。
所里從美國聘請了潘德頓 ( R. L. Pendleton) 和梭頗 ( J. Thorp) 等土壤學家來華協助土壤調查工作。先後在山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廣東及江西等省展開展了我國近代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土壤資源分布調查,發表了大量的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出版了《土壤季刊》、 《土壤專報》和 《土壤特刊》等雜志,發表了大量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為中國早期的土壤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基礎資料,僅 《土壤專報》上就刊出了 2000 多個土系和 18 個土類的分類系統,同時還編制了土壤圖上百幅、採集土壤標本上萬個、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上百篇。在此基礎上,1935 年,梭頗編制了 1∶ 750 萬的 《中國土壤概圖》,1936 年他編寫的 《中國土壤地理》 一書集中反映了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的成績。對很多土壤科學問題,作了有創建性和開拓性的研究,且培養造就出中國第一代土壤學家,為我國土壤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六) 地震考察與研究
我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地質調查所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1920 年,翁文灝關於甘肅地震的地質調查與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將斷層與地震災害聯系起來,開辟了地震地質研究的方向。在考察與研究地震的同時,還向社會普及地震知識,1929 年翁文灝出版了《地震》一書。該所開創了中國最早的地震考察工作,並建立了當時世界一流水平的地震研究室──鷲峰地震台。作為當時東亞唯一的地震觀測機構,其成立之初就備受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四、地調所在地質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
地質調查所在中國地質學界,乃至中國學術界的聲望,使它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地質人才,堪稱是中國地質學界高層次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人才是科學發展的首要條件,與那些具體的科研成果相媲美,甚至價值和影響遠超過這些成果的是,地質調查所不僅聚集了當時中國地質學界最傑出專家的絕大部分,還不斷地培養造就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中國地質學四大奠基人中,除李四光外,其餘三人均是地質調查所的創辦者。被當時中國學術界譽為地質學界 「領袖人才」的謝家榮、王竹泉、葉良輔、李捷、譚錫疇、朱庭祜、李學清等人,是地質調查所自己培養的學者,並長期在地質調查所工作。
我們還可以從所中人員的社會任職和獲得的學術榮譽上見到其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
1949 年以前,中國地質學會 25 屆會長中有 18 任曾在地質調查所工作,如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謝家榮、葉良輔、楊鍾健、尹贊勛、孫雲鑄、黃汲清、李春昱等。在1948 年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中,地質學領域有 6 人,其中有翁文灝、黃汲清、楊鍾健、謝家榮 4 人正在或曾在地質調查所工作過。新中國成立後,曾在地質調查所工作過的科研人員當中,就有 49 人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地質調查所為新中國的地質事業培養了基本的研究隊伍。
五、結束語
中國早期較大規模的地質調查基本上是由地質調查所完成的。地質調查所不但組織了幾百次的地質考察、繪制了中國東部地區的地質圖、出版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區域地質專著和礦產資源的考察報告,還開拓了許多地質科學的基礎工作。
前中央地質調查所區域地質調查雖取得了豐碩成果,代表著當時中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水平。但在區調發展史上其工作仍是開創時期,為新中國的區調工作奠定了基礎,是中國地質學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其在人才培養、科學工作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僅對地質學,對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都很有意義。相信其區域地質調查歷程,也是其他成功的科學曾經經歷的,對其他科學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參 考 文 獻
[1]李星學 . 難忘的中央地質調查所 . 見: 程裕淇、陳夢熊主編 . 前中央地質調查所 ( 1916 ~ 1950) 的歷史回顧: 歷史評述與主要貢獻 . 北京: 地質出版社,1996,182 ~183
[2] 李慶逵 . 前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的工作回顧 . 見: 程裕淇、陳夢熊主編 . 前中央地質調查所 ( 1916 ~1950) 的歷史回顧: 歷史評述與主要貢獻 . 北京: 地質出版社,1996,151 ~153
[3] 丁文江 . 我所知道的翁訁永霓 . 獨立評論,97 號,1934
[4] 黃汲清 . 一百萬分之一中國地質圖出版了 . 科學通報,1951,2 ( 5)
[5] 翁文灝序 . 中央地質調查所概況———二十五周年紀念,1941
[6]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二十五周年紀念記略 . 地質論評,1942,6 ( 1 ~3) : 87 ~98
[7] 翁文灝 . 抗戰時期幾種地質工作的商榷 . 地質論評,1940,5 ( 4) : 271 ~276
[8] 丁文江 . 我國的科學研究事業 . 申報,1935 年 12 月 6 日
[9] 章鴻釗 . 中華地質調查私議 . 地學雜志,1912 ( 1,3,4)
[10] 章鴻釗 . 中國地質學發展小史 . 上海: 商務印書館,1936
[11] 孫圭榮 . 地質科學史綱 .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12]《中國區域地質志》叢書 . 北京: 地質出版社
[13] 程裕淇 . 中國區域地質概論 . 北京: 地質出版社,1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