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勘查資質變更申請表

地質災害勘查資質變更申請表

發布時間: 2021-03-02 21:52:05

Ⅰ 行政審批事項及變化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公開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等相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5號)要求,國土資源部向社會公開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其中涉及地質礦產管理的29項。

專欄6-1:國土資源部保留的地質礦產類行政審批事項

1.勘查礦產資源審批;2.開采礦產資源審批;3.地質勘查資質審批;4.地質資料延期匯交審批;5.地質資料保護登記;6.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甲級資質審批;7.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發掘審批;8.收藏單位之間轉讓、交換、贈與其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審批;9.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進出境審批;10.礦產資源規劃審批;11.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確定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總體規劃審查批准;12.整裝勘查區設置審批;13.探礦權、采礦權協議出讓申請審批;14.調整礦產勘查風險分類審批;15.礦業權設置方案審批或備案核准;16.設立、變更或者撤銷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審批;17.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審核;18.礦業權價款評估備案核准;19.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與儲量登記核准;20.礦產地儲備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審批;2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查閱保護期內的地質資料審查;22.省、自治區、直轄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審核;23.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審批;24.國家地質公園命名審批;25.國家礦山公園審批;26.直轄市人民政府申報的中國溫泉之鄉(城、都)的發展建設總體規劃審查;27.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產地名錄審批;28.國土資源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認定;29.國土資源部科技平台建設審批。

2013年以來,國務院取消了17項涉及地質礦產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1項,主要涉及油氣田開發、煤炭生產經營、整裝勘查實施方案審批等。國土資源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了8項(表6-1),取消礦業權評估師許可認證,將煤炭采礦許可證審批由工商登記的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

表6-1 國務院取消涉及及地質礦產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

注①:取消國土資源部審批,保留地方政府審批。

與此同時,國務院還下放了國務院其他部門實施的6項涉及地質礦產管理的行政審批權,主要涉及鉀磷肥、煤礦、稀土等開發項目的核准等。

Ⅱ 如何寫建設用地申請報告

xx城鄉規劃局:

我公司(個人)於 年 月 日在武寧縣國土資源管理局舉辦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或掛牌)出讓活動中,競得 ×××位置 土地一塊,用地面積×× m2,容積率 ×× ,建築密度 ×× ,總建築面積×× m2,現將進行建設,要求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特此申請

年 月 日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申辦程序:

1、建設單位在每個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關材料到規劃局窗口(以下簡稱窗口)申報。

2、窗口工作人員在核收申報材料時,如發現有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如發現材料不齊全或不符合要求,應當當場告知申請人需補正的全部內容。

3、窗口工作人員在核收申報材料時,應進行項目建設報件登記並註明收件內容及日期。

4、申報材料經窗口工作人員核收後,將申報材料轉項目經辦人。

5、項目經辦人接到窗口轉來的申報材料,經審核認為需補正相關文件,一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補正的全部內容轉窗口,通知申請人補正材料後重新申報。

6、經審核申報材料合格後,項目經辦人進行現場勘察,符合規劃要求的項目,由項目經辦人完成會簽工作並轉設計科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經窗口發給項目單位;經研究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報件,由項目經辦人填寫「退件通知」經窗口回復建設單位。

(2)地質災害勘查資質變更申請表擴展閱讀

⑴、申請:建設單位應當持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文件向有批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填寫《建設用地申請表》,並報送下列附件:

① 建設單位有關資質證明;

② 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其他有關批准文件;

③ 建設項目總平面布置圖和地理位置圖;

④ 佔用耕地的,必須提出補充耕地方案;

⑤城市規劃區和鄉(鎮)規劃區內的用地,必須由規劃部門出具《建設許可證》;

⑵、審查:

①縣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的建設用地申請,應當受理並進行項目用地預審,負責項目預審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申請2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並通知申請人,逾期不通知視為受理。預審機關在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預審意見,特大項目預審時間不得超過30個工作日;

②建設項目位於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應當由有資質的機關出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⑶、審批:

①縣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符合供地的建設項目申請之日起30日內擬訂供地方案、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需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

②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收到合法報件30內審查完畢批准後,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批件5日內將批復發出。以有償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每平方米收取7元),並向建設單位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者頒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和《建設用地批准書》。佔用耕地的每平方米收取耕地佔用稅2.50元、佔用水、川、塬地每平方米收取耕地開墾費10元、山地每平方米收取耕地開墾費2元。

⑷、登記發證

縣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用地者登記申請後,進行地籍調查,面積小於1000平方米的3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結,面積大於1000平方米的5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結。每平方米收取調查測繪費0.36元、每宗地登記工本費20元。

Ⅲ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的第三章 審批和管理

第九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審批機關為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申請的具體受理時間,由審批機關確定並公告。第十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應當在公告確定的受理時限內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一)資質申請表;(二)法人資格證明或者有關部門登記的證明文件;(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術負責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四)當年在職人員的統計表、中級職稱以上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人員名單、身份證明、職稱證明;(五)承擔過的主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項目有關證明材料,包括任務書、委託書、合同,工程管理部門驗收意見;(六)單位主要監理設備清單;(七)質量管理體系的有關材料;(八)近五年內無質量事故證明。上述材料應當一式三份,並附電子文檔一份。資質申請表可以從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下載。第十一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資質單位在申請資質時弄虛作假的,資質證書自始無效。第十二條申請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向國土資源部申請。申請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向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第十三條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資質申請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經審批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0日。第十四條審批機關受理資質申請材料後,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內。對經過評審後擬批準的資質單位,應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7日。公示期滿,對公示無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予以審批,並頒發資質證書;對公示有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對其申請材料予以復核。審批機關應當將審批結果在媒體上予以公告。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的乙級和丙級資質,應當在批准後的60日內報國土資源部備案。第十五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由國土資源部統一監制。第十六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從業的,應當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內,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延續申請。審批機關應當對申請延續的資質單位的從業活動進行審核。符合原資質等級條件的,由審批機關換發新的監理資質證書,有效期從換發之日起計算。經審核,不符合原定資質條件的,不予辦理延續手續。符合上一級資質等級條件的資質單位,可以在獲得資質證書2年後或者在申請延續的同時申請升級。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資質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重新審批,並頒發相應的資質證書。第十七條資質單位遺失資質證書的,在媒體上聲明後,方可申請補領。第十八條資質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的,應當及時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需要繼續從業的,重新申請。第十九條資質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等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後30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手續。第二十條資質單位破產、歇業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業務活動的,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注銷手續後15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

Ⅳ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的第三章 申請和審批

第十二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審批機關為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申請的具體受理時間,由審批機關確定並公告。第十三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的單位,應當在審批機關公告確定的受理時限內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一)資質申請表;(二)單位法人資格證明文件和設立單位的批准文件;(三)在當地工商部門注冊或者有關部門登記的證明材料;(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術負責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五)當年在職人員的統計表、中級職稱以上的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人員名單、身份證明、職稱證明;(六)承擔過的主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有關證明材料,包括任務書、委託書或者合同,工程管理部門驗收意見;(七)單位主要機械設備清單;(八)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的有關材料;(九)近5年內無安全、質量事故證明。上述材料應當一式三份,並附電子文檔一份。資質申請表可以從國土資源部的門戶網站上下載。第十四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的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資質單位在申請資質時弄虛作假的,資質證書自始無效。第十五條申請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向國土資源部申請。申請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向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第十六條審批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經審批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再延長10日。第十七條審批機關受理資質申請材料後,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內。對經過評審後擬批準的資質單位,審批機關應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7日。公示期滿,對公示無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予以批准,並頒發資質證書;對公示有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對其申請材料予以復核。審批機關應當將審批結果在媒體上予以公告。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的乙級和丙級資質,應當在批准後的60日內報國土資源部備案。第十八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證書,由國土資源部統一監制。第十九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證書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從業的,應當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內,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延續申請。審批機關應當對申請延續的資質單位的從業活動進行審核。符合原資質條件的,換發新的資質證書,有效期從換發之日起計算。經審核,發現達不到原資質條件的,不予辦理延續手續。符合上一級資質條件的單位,可以在取得資質證書兩年後或者在申請延續的同時,申請升級。經審核,符合本辦法規定的上一級資質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換發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第二十條資質證書遺失的,在媒體上聲明後,方可向原審批機關申請補領。第二十一條資質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的,應當及時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需要繼續從業的,應當重新申請。資質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等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後30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手續。資質單位破產、歇業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業務活動的,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注銷手續後15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

Ⅳ 汪民副部長在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一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的講話

國土資源部內部情況通報 2013年第14期

(2013年2月27日,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之際,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全體常務理事和專家們齊聚一堂,召開一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聽取了田大佑同志《關於2012年度工作情況和2013年工作計劃的報告》、崔瑛同志《關於協會業務發展規劃綱要的說明》、李廣涌同志《關於2013年度財務預算的說明》,分組進行了討論,分析形勢,研討問題,提出建議,談得都很好。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協會業務發展規劃綱要》、《2012年度工作情況和2013年工作計劃》和《2013年度財務預算》。

2012年8月29日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後,全體常務理事、專家顧問和協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行業主管部門精心指導,各會員單位大力支持,協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自身建設方面,履行了社團成立登記手續,開展了秘書處工作人員的招聘和培訓工作,初步制定了秘書處各項規章制度。在行業服務方面,通過調查研究制定了行業技術要求和標准規范修訂工作方案,開展了會員資質服務,建設開通了協會門戶網站,制定了業務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制定了為會員單位服務的人員培訓計劃。這些工作,為協會順利運轉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協會工作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在第一次會長辦公會上我曾提出,協會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要有新開局、新局面,我覺得大家工作很努力,初步取得了這樣的成效。

下面,我就下步工作談三點意見。

一、准確把握行業現狀和形勢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央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重要位置。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和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實現路徑,是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工作的首要課題。准確把握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發展現狀、形勢和需求,是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前提。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近兩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全國層面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務院專門召開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明確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和應急四大體系。國務院辦公廳隨後又印發「貫徹落實《決定》重點工作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

為落實好《決定》,部又按國務院要求編制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和《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經國務院同意已經印發。《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五大任務,包括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避讓搬遷與工程治理、應急體系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支撐。《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部署了調查、監測、地下水控采與超采區治理、防治技術創新等四大工程。這兩部《規劃》的頒布實施,明確了今後地災防治工作的總體格局,是我們開展各項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生態文明建設對於地質災害防治來講,意義非常重大。我們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地質災害防治就是要構建人地和諧的地質環境。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對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戰線的同志們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地方黨委、政府全面推動落實防治體系建設的各項任務。《決定》發布實施以來,各地積極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進機構、隊伍建設,切實消除隱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組織領導上,有31個省、253個市、1573個縣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各地逐級成立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組成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在機構建設上,全國已有21個省、157個市、101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5個省、170個市、403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機構,其餘地區也在積極推進防治機構建設。在經費投入上,有23個省、176個市、932個縣設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近一年來,地方財政累計投入130億元用於開展重大隱患點的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等工作。在措施落實上,陸續開展了2032個相關規劃、73755個工程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9213處重大隱患點勘查,4958處重大隱患的工程治理,1萬多處隱患點周邊45萬多群眾進行了搬遷避讓。

(三)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全力指導開展防治工作。近年來,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積極謀劃,精心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2003年至2012年,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9348起,避免37.1萬人傷亡。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二是法規規章體系基本建立,組織領導得到加強。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應急預案和防治規劃體系。各地共發布實施41項地方法規規章、103項標准規范。三是加強了防治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工作程序,主要是年初進行趨勢研判、汛前動員部署,然後是汛期預警預報、重點時段監督指導、常態化的演練培訓、及時有效的應急處置、開展經驗總結交流,使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四是地質災害隱患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完成了山地丘陵區2020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每年度開展巡查排查復查工作,查出隱患點總計約27萬處,實施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的地災危險性評估,掌握了我國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育總體分布規律。五是完善了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全國共有超過35萬名群測群防監測員在基層義務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累計培訓群測群防監測員和有關幹部群眾1000多萬人。六是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向基層推進,30個省(區、市)、215個市、1037個縣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平台,31個省(區、市)、303個市、1578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七是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五條線」、「五到位」建設,有效提升了市、縣、鄉、村組防禦能力。目前已建設「十有縣」1765個。八是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持續加強,二、三期防治工作完成了崩塌滑坡工程治理430處,庫岸防護172.7千米,崩塌滑坡庫岸搬遷避讓480處涉及4.58萬人,建立了255處重大崩塌滑坡和重點庫岸段的專業監測網並實施了專業監測,完成了28個區縣級監測站的能力建設和區縣、鄉鎮、村組三級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建設,實現了對3049處崩塌滑坡(涉及59.5萬人)的群測群防監測,啟動了三峽後續工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九是積極有效地應對了重大突發地質災害,全力參與了汶川、玉樹和彝良抗震救災,重慶武隆崩塌、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有效避免和減少了人員傷亡。

(四)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支持做好防治工作。國務院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地質災害防治,中組部組織開展地方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培訓。中央編辦支持成立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應急中心。發展改革委重點支持雲南省等地建立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財政部不斷加大中央財政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從2010年的14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35億元。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在工程建設中積極配套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水利部、氣象局、地震局在工作過程中統籌考慮地質災害防治和水情、雨情、震情等防災信息發布。電監會、國資委、三峽辦等部門和單位積極監督指導加強施工區、重要工程周邊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援。

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深入人心,已經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全局性工作,防治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和地方財政每年用於自然因素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發地質災害治理和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資金就超過200億元。工程建設、資源開發等配套的防治工程規模也很大,每年投入資金總量也以百億計。我們要對全行業的投入做到心中有數。我們的力量、要求、重點、任務等都要與之相適應。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地質條件復雜,構造活動頻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災害隱患多、分布廣,且隱蔽性、突發性、動態變化和破壞性強,防範難度特別大。過去我們常說地質災害的特點就是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我想怎樣才能進一步刻畫地質災害的特點呢,你到一起災害現場,地方政府負責同志會問:「這是隱患點嗎?是隱患點為什麼沒有監測出來;如果不是隱患點,查了好幾遍了為何還沒有查出來?」所以,一方面是由於地質災害的隱蔽性,在地表幾乎看不出下面有什麼情況,它是很小很小的一個裂縫然後上面有泥土把它堆積,樹木長得好又很茂盛,但真正滑塌下來後發現裡面是一個大溶洞。都是上百萬年的土地,像這樣的地方如果不動用工程進行勘察極難發現,這就是它的隱蔽性。還有就是動態變化性,岩土體很穩定,它穩定的因素變化了就有可能導致本身的平衡發生變化,就由穩定狀態轉化為不穩定狀態,這也是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難點。有的是一個小災但最後可以發展成一個大的滑坡,所以動態變化性比較強也是地質災害隱患的一個特點。尤其是近年來受極端天氣、地震、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設生態文明,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有效途徑,也是造福百姓、惠及子孫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成立行業協會,是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和諧、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夯實基礎,謀劃發展,加強協會自身建設,鞏固和發展行業發展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的最重要任務。

二、齊心協力做好行業服務工作

協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規范行業市場、促進行業自律、維護會員權益、提高防治工程質量的重要平台。可以說,服務就是協會的生命。我們要秉持服務第一的觀念,為廣大會員單位解決實際問題,為行業發展辦實事,將服務的觀念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

協會成立首先是要定好位,簡單地說,協會就是會員之家,就是為廣大會員服務。但不能簡單理解為做一般性的事情,要維權但也有規范。現在這么多治理工程在開展,一旦防治工程建設出了重大問題,造成嚴重損失,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行業發展。責任也是誰出事誰承擔。所以,就應當構建對質量終生負責的體制機制和制度要求。怎麼來構建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也是我們服務的重要內容。當然還有標准、規范、經驗交流、人才培養,還有公平公正。這個行業要發展,項目的競爭是公平的,是公正的,防止少數人從中謀取不當利益,這是我們要做的。

常務理事、專家顧問是行業的精英和優秀代表,是推動行業服務的中堅力量。常務理事要切實履行職責,積極參與協會日常工作,使常務理事會充分發揮領導決策和工作協調作用。這次111個常務理事來了100個,不知道沒來的十幾位同志是否請假,我們應該建立規矩,開會總是連續不來,那就不要來了,我們要講規矩,大家都來共同關心。有技術單位的常務理事,有技術分會掛靠的,要積極宣傳貫徹落實協會關於行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安排,尤其是分布於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常務理事,要積極推動本地區成立行業協會並做好指導。專家們要做好參謀,積極為協會發展建言獻策,指導會員單位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為技術咨詢、行業監督、宣傳培訓等工作貢獻力量。據大家議論,其中很大的一項政府職能轉變就是把中介的業務交給協會,協會就真正承擔起來這種行業的管理責任。在礦業行業評估師協會時我就特別強調這一點。我曾強調協會剛成立時開始進來的基本都是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將來應當是會員自己,政府有關人員要退出。但在起步階段不參與不行,起步階段要能保證協會的健康、規范發展,但不應一直參與,成為變相的政府管理,這不叫行業協會。為什麼行業協會的工作局面不生動,與這是有關系的。所以部里要對協會初步放權,協會要加快成長。包括各專業委員會要依法依規,明確職能,規范運作,自律自立,合理發展,科學分工,充分發揮協會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中的監督、指導作用。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協會全面啟動各項工作的關鍵一年。今年協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協會章程、規劃綱要和年度工作計劃要求,以完善服務體系為目標,推進建立會員交流服務、技術標准規范、行業自律監管和宣傳教育培訓四大體系,穩步開展資質服務、搭建交流平台、推進信息服務、開展專家咨詢服務、進行標准規范的編制、行業自律監管、宣傳教育培訓七項工作。四大體系、七項工作,在工作計劃中都已提及。

(一)加快建立會員交流服務體系。協會的交流服務,就是直接服務於會員單位日常防治資質申請、學習交流、信息咨詢、專家咨詢等,這是會員單位從事防治活動的最基本需求,是協會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開展這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完善防治單位資質服務相關制度,完善行業政策、技術、信息等服務手段,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個人執業資格制度。近期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資質服務,提升申報、延續、變更等事項辦理的效率。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為目的,研究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個人執業資格、單位資質都要有,構成個人和單位負責相結合的責任體系。當然這要有個過程,所以我們要研究探索。二是搭建溝通交流平台,通過學術交流、典型治理工程考察等活動增進行業內外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協會網站作為日常交流學習平台的重要作用。今年可考慮優先組織赴汶川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近年我國地質災害防治主戰場進行考察。進行地災防治工程治理,從勘察到設計到施工到驗收以及監理,這套流程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要到大的平台上去學習,要學習大的具體項目、優秀的工程是怎麼做的。那麼我們管理的單位的會員就可以考慮從管理的角度如何加強監管。設計單位、工程單位的會員就可以在裡面思考這個東西。行業協會之間大家就要交流如何提升我們的行業工程質量。所以我們要通過這些交流提升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三是推進信息服務,要以建立會員管理資料庫、防治項目資料庫、人員培訓資料庫、標准規范和政策法規資料庫、專家資料庫和優質工程評選資料庫等為手段,滿足會員單位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四是提供專家咨詢服務,形成成熟的專家工作規則,建立完善的專家聯絡機制,擴大專家覆蓋領域,專家在推動行業發展、服務會員單位、宣傳教育培訓和支持政府決策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會員服務很重要,目前這個行當還沒出現這樣的問題,其他行業已經出現。我曾和他們進行過交流,例如出現一個案子,追查追究一些責任,怎麼來評判,技術上的判斷怎麼來判,這涉及到公平,涉及到正義,當然也涉及會員單位權益。

(二)逐步完善技術標准規范體系。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要求、標准規范體系,是防治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防治工程質量、整體提升行業防治水平的重要手段。這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技術要求、標准規范體系,為防治工程的實施提供技術依據,全面滿足行業規范化、標准化的需求。近期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頂層設計。主要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案,確定編制目錄。要做好調研,聽取各會員單位、廣大專家的意見,把握行業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了解會員單位需求。既要認識到工作的緊迫性,也要考慮到它的長期性,因此要合理把握工作進度,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制定推行一批行業急需的技術標准。對於急需的要盡快推出。行業標准過去政府一直在抓,現在應該考慮讓協會來做。二是積極組織協調。標准規范的編制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更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需要充分調動並依託廣大會員單位。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邀請會員單位積極承攬具體標准規范的編制工作,特別是請有重大防治工程實踐經驗、技術力量雄厚的單位負責重要項目的編制。常務理事、專家顧問要給予大力支持,推動本地區、本單位參與其中,藉此帶動廣大會員單位的發揮經驗和技術優勢。三是做好成果的完善和應用。編製成果要廣泛徵求會員單位和有關方面意見,切實體現前瞻性、科學性、民主性和權威性。對正式發布的編製成果,應給予編制單位冠名權。2013年要優先制定並逐年發布一批行業亟需的技術要求。

(三)探索建立行業自律監管體系。協會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實行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通過建立以誠信建設為主體的行業監管體系、行業評優評獎,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提高防治工程質量水平。近期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行規行約,規范市場行為,起草發布行業自律宣言,保障行業市場有序、健康發展。二是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建立典型防治工程評優評獎制度,包括制定評選規則和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操作程序和明確預期效果等。三是探索建立行業信用等級評價措施和辦法,為建立信用等級評價制度打好基礎。

首先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以教育為主,要有行約行規、自律宣言,大家都來遵守。二是以激勵為主,褒揚優質工程單位,重大工程應優先選擇優質工程資質單位開展,建立激勵機制。三是要建立懲罰機制,其中一條就是信用等級。協會今後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加大構建獎懲相結合的誠信體系建設。

(四)推進完善宣傳教育培訓體系。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是提高行業人員技術水平、法律政策水平的主要渠道,是協會服務會員的重要方式。在這方面,協會廣泛聯系著行業單位、專家顧問、政府部門,具有聯系廣泛、組織健全、人才薈萃等優勢。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面向廣大會員單位和社會公眾做好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和技術培訓等工作。近期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扎實做好培訓教育。通過調研,摸清行業隊伍、人員情況,及時收集和分析培訓需求,著眼行業長遠發展,突出技術培訓重點,合理制定培訓工作計劃,科學設置培訓課程。要著力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形成一批精品課程,建強一支師資隊伍,建實一個培訓平台。要依照有關要求,制定完善培訓工作制度,規范組織管理。對培訓的效果要進行評估,培訓要嚴謹。二是積極開展科普宣傳。要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組織機制、日常宣傳機制和輿情收集分析機制,建立系統化宣傳格局,建設地質災害防治文化品牌。近年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建設方面,主要是建好協會網站並將其作為宣傳培訓以及交流的最重要平台,開展「5·12」防災減災宣傳日宣傳活動,按照年度培訓計劃做好會員單位人員培訓的組織協調工作。每年5月12日是全國的防災減災日,行業要發揮重要宣傳作用。包括各省國土資源廳,如果有地災協會的話要發揮好作用,如廣東省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

三、加強協會自身建設

秘書處作為協會常設辦事機構,發揮著上下聯系、左右溝通的樞紐作用。要繼續做好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等工作,增強秘書處的戰鬥力和執行力。一是要加強思想建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加強學習和教育,充分發揮各有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會員服務、為行業發展服務的意識,這是協會的重要責任。成立秘書處的作用就是為大家做服務,人不能鬆鬆塌塌,能力不強,現在各政府部門都在積極轉變。我們這兒要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二是要加強制度建設,結合各項具體工作,不斷完善公文檔案、人事財務、會議計劃、培訓教育等各項制度,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與嚴格管理並行不悖的就是規范。干什麼工作要有規矩,先立制度再幹事兒。為什麼辦,怎麼辦,由制度來確定。工作規則還需進一步完善,認真貫徹落實,環境司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用相關的管理制度規范大家,通過對新進人員的培訓,促進各項工作逐步、規范化地運行。三是指導專業委員會的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五個專業委員會,要做好向民政部報批和履行好相關手續。各專業委員會要認真研究工作的定位和工作開展、工作紀律、工作方案。四是做好專家庫建設,制定專家委員會工作規則,做好專家聯絡和服務工作。行業專家要認真負責,專家活動也要有規范。這次會議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請秘書處認真進行梳理,提出落實意見報會長辦公會研究決定。這個建議你負責處理,最後由會長辦公會決定。有關需要研究的我們研究,需要落實改進的我們來落實來改進。第一次會,第一次干這件事兒,目的就是要有一個好的開端,再往後工作就順了。開始話說不清楚,以後運轉起來也就難了。

同志們,協會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秘書處的工作,推動四大體系、七項工作的開展。讓我們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將行業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2013年3月5日

Ⅵ 山西省商業性地勘工作調研報告

2005年6月16日至21日,調研組一行3人對山西省商業性地勘工作進行調研,走訪了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山西省地勘局、山西省煤田地質局、中國冶勘三局、山西省地勘局217隊和大同市國土資源局,與政府主管部門、國有地勘單位、基層礦政管理部門和民營礦業主就商業性地勘工作進行廣泛研討。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商業性礦產勘查基本態勢

山西是我國資源大省,特別是豐富的煤、鐵、鋁土礦及銅等礦產著稱。

由於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劇增,在法規、政策和市場引導下,商業性礦產勘查主體、投資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地勘單位技術優勢得到較好的發揮,使其功能向全社會多領域拓展服務。該省商業性地勘工作呈「火暴」之勢。

(一)勘查投入資金總量增加

自2000年以來,全省勘查總投入達59098萬元,其中,中央及地方財政投入15965萬元,占勘查總投入的27.02%,(其中,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1370萬元,佔2.32%;財政部門及其他渠道投入5311.32萬元,佔8.98%;省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9284萬元,佔15.71%),社會資金投入43133萬元,占勘查總投入的72.98%。

(二)社會資金投入呈強勁趨勢

社會資金投入礦產勘查並成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投入的主要部分,特別可喜的是大型國有礦山企業投資積極性的啟動和社會資金投入大幅增長。據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分析,2000年以來,全省有效探礦權地勘投入共21972.24萬元,見表1。

表1 山西省勘查資金投入及構成比例

各類社會資金的投入,實現了投資多元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並呈進一步發展之勢,為山西省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全省勘查項目登記情況

2000年國土資源廳成立以來,共登記勘查項目1192個,其中,新立681個(佔57.13%),變更129個(佔10.82%),延續282個(佔23.66%),保留100個(佔8.39%)。按工作程度分:普查961個(佔80.62%),詳查159個(佔13.34%),勘探72個(佔6.04%)。按礦種分:能源163個(佔13.67%),黑色572個(佔47.99%),貴金屬115個(佔9.55%),非金屬176個(佔14.77%),水氣礦20個(佔1.67%),稀有稀土礦3個(佔0.25%),其他佔12%。全省在有效期內的探礦權348個,其中煤礦84個(佔24.14%),鐵礦152個(佔43.68%),鋁土礦33個(佔9.48%),銅礦14個(佔4.02%),金礦25個(佔7.18%),銀礦5個(佔1.44%),非金屬33個(佔9.48%),水氣礦2個(佔0.58%)。從上述可以看出幾個特點:新登記項目多;普查項目多;煤、鐵勘查項目多;反映出該省優勢資源和市場需求拉動特點。

(四)勘查工作取得較好成果

市場導向投資,投資增加產生了良好的找礦效果,探明一批礦產儲量和發現一批礦產地。例如,隨著煤炭需求量急劇上升,煤炭價格上揚,拉動了煤礦勘查。各大礦務局可供開發的資源日趨緊缺,紛紛申請煤礦探礦權,為礦山尋找接替資源和開采後備基地,僅晉城礦務局2004年就投資5000萬元進行煤田地質勘查,取得很好的效果。

用全國和山西省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勘查鋁土礦,為山西鋁工業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取得明顯效果。五台天河、寧武寬草坪兩大鋁土礦的探明,使晉北鋁廠成為山西省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2004年又在興縣、保德發現兩個大型鋁土礦床,為山西鋁工業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山西省地勘局在中條山銅礦區外圍開展找礦,共投入7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170萬元,國家資源補償費210萬元,山西省資源補償費72萬元。經勘查發現了厚度大、品位富的新類型銅礦,為一個開發多年,資源近於枯竭的老礦山解決後備資源提供了前景。

二、探礦權出讓及管理情況

(一)探礦權出讓已全部實行「招、拍、掛」

山西全省各類礦產探礦權均以「招、拍、掛」方式出讓,是山西省礦業權運作的重要特徵。

2000年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組建以來,受理探礦權申請2549件,頒發勘查許可證1192個,登記面積9706平方千米約佔全省面積的1/15;共收取探礦權使用費232.1122萬元,出讓礦業權價款140899萬元。

至2005年5月,全省共公開出讓探礦權66宗,其中,委託市級國土資源局出讓55宗,由省廳交易中心出讓11宗,共收價款18003萬元,其中,拍賣33宗,價款15859萬元;掛牌32宗,價款1885萬元;協議出讓1宗,價款258萬元。出讓的探礦權中,以鐵礦為主,小型鐵礦勘查出讓56宗,佔84.85%。

2002年以前按照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實行申請登記行政審批探礦權。2002年初進行礦業權公開出讓試點,同年5月省政府發文規定全省建築石料采礦權一律招標、拍賣、掛牌公開出讓。同年6月14日在長治市平順縣首次進行「平順縣算盤溝鐵礦普查」探礦權掛牌出讓,收出讓金20萬元。2003年7月4日省政府發布164號令,頒布《山西省礦業權公開出讓暫行規定》。2004年5月22日,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印發《山西省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實施細則(試行)》。實行探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後,按照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辦理,山西省國土資源廳負責拍賣大中型礦產勘查,鐵、鋁等小規模礦床地委託市縣拍賣。探礦權出讓運作機制,由政府出資的探礦權、采礦權,礦業權留在省國土資源廳(廳屬科技館名下),地勘單位通過合同承擔項目施工,地勘單位不能轉讓探礦權。省政府決定,鑒於山西煤資源賦存特點,將「煤礦探礦權視同於采礦權」,煤礦探礦權價款按采礦權價款計算,一次到位,其他礦產可依照執行。1噸煤探礦權價款由2.14元上升到8元。價款達1000萬元,競得者一次付清;5000萬元以上的6年繳清,首次不低於1/6。省國土資源廳還決定今後不再委託「招、拍、掛」,因為出現有違規現象和炒作行為。曾經有一個鐵礦探礦權底價50萬元,起拍價40萬元,可是最終競拍到2900萬元;一個采礦權底價300萬元,競拍到9000萬元。臨汾縣塔兒山一個礦3萬噸,賣到340萬元(省廳認為每噸拍4~5元就可以了),實際上無法控制。

據山西省國土資源廳介紹,省政府和國土資源廳十分重視加強商業性礦產勘查及項目的市場運作。國土資源廳成立後,首先將計劃內勘查項目的管理權從省計委轉到國土資源廳,負責立項計劃運作,建立項目庫,組織專家論證等。省政府每年拿出1500萬~2000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收益安排勘查項目,50萬元以上項目組織招標,中標的項目根據進展情況分三期撥款。現有47個項目,有的執行尚不到位。

為加強地質找礦,增加儲量,緩解資源不足,2005年6月省委常委決定建立礦業權價款找礦新機制:今後3年內從礦業權價款中拿3億(每年1億元),用於開展基礎性、公益性勘查、急需礦產勘查、重要礦產勘查、危機礦山找礦、調整產業結構急需礦產勘查、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找礦等勘查工作。礦業權價款形成的項目,其礦業權出讓後,實現的收益扣除國家投入溢價部分分成比例:煤礦為,省、市、縣和地勘單位分別為6∶2∶1∶1,其他礦產為4∶2∶2∶2。(這樣的政策規定出台後,使地勘單位得到一定安慰,表示有一定程度的接受,感到體現了地勘單位的勞動價值)。

(二)大量的小鐵礦出讓探礦權,實為「以采代探」形成群采

小鐵礦拍賣探礦權,實為采礦,形成群采之勢。2005年2月,忻州市國土資源局受省廳委託,舉辦第二次拍賣會,共拍賣10宗探礦權,獲出讓金5420萬元,礦區位於繁峙、代縣、河曲、神池和五台等縣,9宗為鐵礦,1宗為高嶺土,共31.32平方千米,其中,代縣磨坊鄉磨窩北鐵礦普查項目,2.99平方千米,拍得1100萬元。這次拍賣會規模較大,共有158個單位600人參加競拍。

大同市國土資源局出讓「兩權」收益近1.9億元。該市有償出讓的勘查項目主要是鐵礦。區內鞍山式鐵礦資源並不豐富,而且點多面廣,礦體呈透鏡狀,品位不均,剝采比大。由於鐵礦石價格上揚(1噸鐵礦石賣價420~430元),市場容量很大,溫州、唐山、北京和東北的民營業主競相投資。一個1平方公里多的面積出讓價156~179萬元。這些民營業主競得探礦權後,聘請地質隊的技術人員(也有退休人員)指導,「編」一個報告,即進行采礦。市國土資源局主管礦政的領導認為這種鐵礦,在取得探礦權後半年就可以轉為采礦權或者直接轉為采礦權。靈丘縣現有采鐵礦企業10個,正上報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探、轉、採的企業24個,探礦企業16個,還有史庄鐵礦等7個礦區內44處采礦權已上報申請出讓。據介紹,天鎮縣政府鼓動放羊倌上山找鐵礦,發現線索後,報告政府,政府據此就拍賣探礦權。這樣的做法,政府、業主和勘查人員都「滿意」,首先是政府部門獲得了利益(據介紹拍賣探礦權價款70%留市縣政府,30%上交省),業主快速發財,亂挖濫采,還不承擔復墾和環境治理之責。地質人員「紙上談兵」,不搞實際勘查工作而是利用一些舊資料編報告,搞創收。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及合理規劃,開采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誰去顧及?只顧及眼前利益所造成的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三)國有地勘單位在競爭的探礦權市場中處於劣勢

省政府決定探礦權、采礦權全部採用「招、拍、掛」方式運作,包括「空白地」。但是國有地勘單位由於經濟實力差,在探礦權市場競爭中常處於弱勢,這也是地勘單位與主管部門之間經常產生認識上的矛盾。實行探礦權「價款」按采礦權「價款」計算後,國有地勘單位更沒有資金實力。

省地勘局未能從申請審批方式獲得新的探礦權,局屬各單位現擁有的探礦權67個,其中10個是在外省獲得的。2001年以來共轉讓探礦權5個,收入949萬元。目前該局佔有的探礦權,不少是多年前佔有的存量,實際投入很少,有的以少量投入維持行政法規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使探礦權延續、保留。如果嚴格按法律、行政法規檢查,將有不少探礦權被注銷。

省煤田地質局目前也不擁有探礦權,國家出資的各種項目探礦權都在省國土資源廳,且該局也屬地化了,這樣影響了該局申報中央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前提是申報單位必須擁有探礦權),也影響了地勘單位到「空白區」、勘查遠景區找礦的積極性。

由於冶勘三局未屬地化,其探礦權獲取主要在國土資源部,較屬地化單位要好一些,只要拿到項目,礦業權就在自己手中,收費又低,省國土資源廳對此也有意見。

目前由於探礦權「招、拍、掛」競爭的不公平性,申請探礦權需到項目所在地市簽署意見,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級行政權力的干預,已經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地勘單位由於其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所以有好的找礦線索和發現,也不願登記新的探礦權。

國有地勘單位,一方面在探礦權招、拍、掛競爭中處於劣勢,一方面手中已有的探礦權得不到保護。為了近期的生存把轉讓探礦權資產作為主要業績之一,甚至有的省地勘局領導將探礦權運作作為一個「產業」對待。地勘單位內部經營體制、資金運作機制不改變,轉讓收益很快被吃掉。國有地勘單位佔有若干個探礦權,受資金所限不能開展實際的勘查工作,既不符合法律要求,也影響自身發展。

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簡況

(一)隊伍基本情況

山西省有地勘單位72個,職工2萬餘人,形成以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質局、中國冶勘三局、地質建材山西總隊等國有地勘單位的隊伍為主導,地方化工、煤炭等國有礦山企業的勘探隊伍,民營地勘單位為補充的地質勘查隊伍格局。其中,中國冶勘三局及建材總隊未屬地化,屬地化的地勘單位工作基本上是「各自為戰」。省資源主管部門主要在礦業權上行使管理權。由於近幾年礦產品市場旺盛帶動了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的發育,社會資金大量湧入礦業市場,地勘單位地質勘查勞務和技術服務優勢得到發揮,收入大幅增長(實際上大部分為「打工」收入,受政府和社會投入制約),帶動了產業發展和收入增加,工作和生活條件也都得到較大的改善,較屬地化時有較大發展。

(二)商業性礦產勘查

全省3個主要國有地勘單位自身直接投入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資金十分有限。據介紹,省地勘局一年投入僅500萬元左右,大部分為中央、地方的財政、資源補償費項目和市場項目收入;煤田地質局沒有自己掌握的礦業權,其商業性勘查均為市場項目;冶勘三局情況稍好,因為主要來自中央項目,探礦權在自己手中,但其市場項目收入也逐年增長。

省地勘局2004年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總投入近1億元,其中社會資金佔80%以上。位於大同市的217隊在1996~1999年最困難的時期,礦產勘查年投入僅70~80萬元,1999年沒有礦產勘查項目,2004年完成礦產勘查1000萬元。

省煤田地質局,截至2004年共有中央財政項目7個,投資918萬元,占礦產勘查投入的2.6%;地方財政項目15個,投資1679萬元,占礦產勘查投入的4.8%;對外承攬社會資金項目32549萬元,占礦產勘查投入的92.6%。全局開動鑽機100台,歷史上少有。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三局,2004年全局總收入1.35億元,礦產勘查投入3050萬元,預計2005年達5000萬元。2005年預計商業性地勘市場項目收入將達總收入60%。

(三)隊伍結構調整

地勘單位隊伍結構調整情況差異較大:

煤田地質局基本無明顯進展。

冶勘三局,隊伍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起步於1994年,現已基本實現產業優化,主副分離,內部事、企管理分離。設立一院(地質勘查院)4公司(岩土、礦業、地信、物業)管理架構,為企業化經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地勘局根據自身特點實施改革,以地域為單元開始實施隊伍及產業結構調整並取得良好效果,如山西省地勘局在晉中原有4個地勘單位,即:原215隊,支柱產業主要是地質礦產勘查;原216隊則是地質礦產勘查與礦業開發並重;原區域地質調查隊主要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原三勘院從事水井施工、環境監測、災害評估、工勘施工等產業。為適應新的形勢,推進地勘單位深化改革,將分散資源重組集約規模,局決定將同一地區4單位實施合並,重組成山西地勘局第三勘查院,並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合並前各單位基本情況,見表2。

表2 1999年各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是合並重組後三勘院的運作情況。

截至2004年底,共有在職職工1423人,離退休職工1129人;在職人員中各類技術人員489人,其中,教授級高工5人,高級職稱88人,中級職稱204人,初級職稱192人。下設科室(部門)15個,二級經營單位16個,物業服務部門2個。擁有固定資產凈值3273.07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668.10萬元。各類儀器設備905台(套)。主要從事地質礦產評價、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石油勘探、水井施工等產業。擁有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施工類甲級、水井施工甲級、測繪甲級、對外經營及勞務輸出等資質,並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合並重組5年來,完成的主要經濟指標,見表3。

表3 2000~2004年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 單位:萬元

重組後,新的三勘院不斷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努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改善基地環境,實現了原來各個單位間的優勢互補。具體做法如下:

1以轉換經營機制為切入點,進一步放開搞活二級經營單位

合並重組之初,對二級經營單位進行了重新梳理劃分,本著宏觀管得住、微觀放得開的原則,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在具體操作中,生產經營單位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四自」運行模式。將生產經營單位的經濟與三勘院徹底劃開,實行費用獨立核算,用下達指標任務與深化分配製度相結合,進一步下放權力與加大檢查考核力度相統一的辦法來進行約束,同時,根據二級單位性質的不同又分為自主經營、補貼經營、委託經營3種類型來動作。

2.進一步調整產業經濟結構

合並重組5年來,三勘院將產業結構調整列入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立了「做強地質勘查、做大礦業開發、做活工勘施工、做實多種經營」的產業發展思路。一是依靠科技進步和優良技術裝備,緊緊抓住山西建設新型能源基地的契機,不斷加大地質勘查業的市場開拓力度。二是堅持改造挖潛相結合,將工勘施工的觸角不斷向相關領域進行延伸,逐步形成了工程設計、勘察、施工、檢測、監理與咨詢服務一體化的優勢格局。三是根據市場和資源條件,實施礦業開發。四是不斷提升水工環產業的技術含量,實現以技術帶效益,以實力促發展的良性循環。五是充分發揮基地優勢。目前,三勘院已形成了礦業開發為主,地質勘查與基礎施工為兩翼,水井施工、油井施工、工程勘察、災害評估與治理、實驗測試並舉,機械修配、物資供應、醫葯衛生等多種經營為輔的相互支撐、相互協調、相互彌補的優勢產業格局。

3.著力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

隨著效益的逐年增長,職工人均收入也呈逐年遞增趨勢,在職職工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5189元增長為2004年的13976元。與此同時,院想方設法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逐年加大,使居民的生活工作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四、有關問題的探討和建議

(一)探礦權有償取得和管理中有關問題的探討和建議

新形勢下探礦權有償取得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是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秩序的新問題,涉及到法律、體制和制度的建設。

1.要制止炒買炒賣探礦權

隨著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相關法規的實施,以及礦產資源供求關系的緊張,礦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迎來了礦產資源的投資開發熱的形勢,想方設法從探礦權、采礦權市場運作中獲取高額利益,而不顧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宏觀約束,使國有資源性資產不合理使用甚至流失的情況已經出現,如不加以制止、糾正,礦產資源不能可持續開發利用。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政府要「掌控資源」,政府全面控制探礦權、采礦權;有的提出所有探礦權出讓都要「招、拍、掛」,探礦權人可以依法轉讓的項目,也要由政府主要部門「招、拍、掛」;有的不按礦業權管理的事權劃分,委託市縣「招、拍、掛」,發現了違規現象和炒作行為,開始叫停;有的提出探礦權價款按采礦權價款計算,使「以采代探」合法化;政府拍賣鐵礦探礦權,一個縣賣好幾十個,礦老闆以低價取得探礦權進行采礦,政府獲得高額收益,礦老闆掠奪式開采,並不顧及資源合理利用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凡此種種,其深層的原因是利益驅動。值得思考研究的問題,一是政府對礦產資源管理目的是「掌控資源」大量拍賣探礦權獲取經濟利益,還是進行宏觀調整,依法管理、搞好服務。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地方政府賣了,收益如何分配和管理,如何體現國家所有權;二是探礦階段按采礦出讓探討權,探礦階段是高風險的工作,資源儲量具有不確定性,即使煤礦的地質條件在山西相對穩定,不同的勘查階段,其風險性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勘查程度已較高的項目,是否可以直接出讓采礦權,這一規定是否使「以采代探」成為合法化;三是探礦對投資者來說是資金投入階段,一個投資者尚未探明資源儲量,先向政府預交大量的資源費用,是否合理;四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資的勘查項目,某地勘單位競得了項目,但是不能獲得探礦權,這個探礦權放在政府主管部門的一個機構或其直屬事業單位,那麼這一項目誰能夠按照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規定履行其權利和義務呢?還是只要權益不承擔義務。地勘單位沒有獲得探礦權,還要先交探礦權「價款」合理嗎?

2.要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及管理行為

國土資源部應總結《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市場運作情況。大同市國土資源局領導認為,探礦權一律採用「招、拍、掛」的政策應予探討。要總結經驗,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對其中重大問題應與有關部門協商,共同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實施。這些問題包括:在現行法律規定的原則下,如何規范礦業權管理行為;礦業權有償出讓的管理許可權(避免越權,隨意放權);礦業權市場主體准入條件;礦業權出讓「價款」的確定及評估;礦業權有償出讓收益的處置和使用原則(保護國有資源性資產的合理使用,避免流失);如何進一步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等。

要理順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事權。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晉國土資發[2002]6號)決定,從2002年1月21日起,除國家計劃勘查項目、省計劃勘查項目和國有地勘單位使用國撥地勘費的勘查項目外,其他由省國土資源廳審批頒發勘查許可證的項目,探礦權申請人需持《探礦權申請登記書》先向勘查區塊范圍所在地縣、市兩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縣、市級國土資源部門初審同意後,再向廳申請。但國有地勘單位認為這樣的規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和不平等競爭,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阻礙了勘查工作的發展。現在有些縣成立了資源配置委員會,縣長是主任,批項目書記點頭才算數。無論新申請項目,遇到找礦前景好的項目,就要招、拍、掛,而具有較高資質,掌握大量資料信息的國有地勘單位不僅爭不到探礦權,原有的探礦權將丟掉,連前期成果也保不住。

各級礦政管理應加強網路建設,探礦權、采礦權管理的有關事項的審核、查證、查尋,相對人只需報有許可權的一級管理機關辦理,需要上下級協調的應由管理機關通過內部程序解決,不需要相關人往返於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之間。

Ⅶ 邊坡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資料需要哪些表格

邊坡地質災抄害治理工程施工資料需要的襲表格:
1、施工組織設計審批表
2、工程測量成果報審單
3、工程測量記錄
4、進場設備報審表
5、進場材料檢驗報審單
6、工程主材報審匯總表
7、單位工程開工申請書
8分部(分項)工程開工申請書
9、工程復工申請書
10、工程事故報告單
11、工程變更申請報告
12、合同工程項目延長工期申報表
13、工程索賠申報表
14、施工現場會簽單
15、施工影響簽證表
16、工程測量交樁簽證單
17、監理通知書回復單

Ⅷ 請問辦理水泥製品廠要什麼手續

辦理水泥製品廠需要辦理營業執照。

營業執照:

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

辦理流程:

第一步:確定公司類型、名字、注冊資本、股東及出資比例後,可以去工商局現場或線上提交核名申請。

第二步:核名通過後,確認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經營范圍,在線提交預申請。在線預審通過之後,按照預約時間去工商局遞交申請材料。

第三步:攜帶准予設立登記通知書、辦理人身份證原件,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正、副本。

(8)地質災害勘查資質變更申請表擴展閱讀:

應提交的材料:

(一)申請人提交書面申請報告;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

1、城鎮待業青年和其他無業人員,應持有勞動部門核發的待業證明;

2、退、離休人員應持退、離休證,提前退休憑單位退休證明;

3、辭退職(包括留職停薪)人員,應持有原單位批準的證明;

4、下崗職工,應持有勞動部門的下崗證;

5、農村村民,應持有當地鄉(村)證明。上述人員登記時須持身份證,外地人員還須持有本市公安部門出具的暫住證,證生部門出具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證明(18周歲以上,50周 歲以下)。

(三)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申請表;

(四)經營場地證明:

1、自有私房(非住宅)應遞交房產產權證明,產權人把此房作為經營用房的證明;

2、利用自用公房應遞交房管部門的住改非證明;

3、經營場地租用的,應遞交房屋租憑協議和房屋產權證明;

4、經營場地在路邊弄口,應遞交交通、市容或城建部門的佔用道路許可證或批准件;

(五)申請從事國家有關專項規定的行業或品種的生產經營,應提交許可證或有關部門的審批文件;

(六)聘用從業人員的,應提交與從業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從業人員的身份證明;

(七)登記機關認為應提交的其他證明文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