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戶縣地質災害
⑴ 戶縣在西安什麼方向
戶縣位於西安市境西南部,南與寧陝縣以秦嶺分水,北同興平市隔渭河相望內,東與長安容區以灃水相隔,西與周至縣以白馬河為界。
戶縣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的戶縣原稱鄠(hù)縣,1964年簡化為戶縣。戶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南依世界地質公園秦嶺終南山,北至渭河。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轄16鎮1個森林旅遊景區,是蜚聲中外的"中國第一畫鄉"、"中國詩詞之鄉"、"中國鼓舞之鄉""財神劉海故里"和"財神之鄉"。戶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冷暖干濕分明,無霜期年平均216天,光、熱、水資源豐富,是適宜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的地區。西戶鐵路、G5京昆高速、108國道、107省道公路過境。
⑵ 西安市戶縣2020年合療至今為啥還不能報銷
西安市戶縣2020年和了至今不能報銷。可能是因為交的合療還沒有傳到網上去。
⑶ 西安市戶縣龐光殺人案
據陝西都市快報記者消息,戶縣龐光鎮526殺人案,殺害十歲小女孩的凶回手於今日下午16:00左右被答抓獲。
戶縣公安局526專案組負責辦案的向警官對大秦新聞客戶端稱,案件敏感,目前還不便多說。
另據《都市快報》記者mirror虎微博報道:【案件告破:戶縣龐光鎮姚家河村一10歲女童在學校門口失蹤拋屍墳地 兇手抓到了】兇手胡某,當地人,23歲,孩子遭猥褻殺害時,穿著校服身中數十刀,手腕脖子都被利器嚴重割傷,胸前也中幾刀。兇手無業,沉迷網路,喜歡不健康網路內容。願遇害女童安息!
⑷ 西安戶縣的自然地理
境域位置 戶縣東以高冠河、灃河與長安區毗鄰,西以白馬河與周至縣為界,南以秦嶺分水嶺與寧陝縣接壤,北依渭河與興平市隔岸相望,東北與咸陽市相接。縣域在東經108度21′59″至108度46′07″,北緯33度45′51″至34度16′33″之間,南北最長處53公里,東西最寬處30公里,總面積1255平方公里。縣城在東經108度37′北緯34度07′之間,海撥418.8米,距西安35公里。(見《戶縣志》34頁)
建置沿革 夏代(前21~前16世紀)為有扈氏方國,與夏王室同姓姒,為夏之屬國。據《史記·夏本紀·正義》引《括地誌》雲:「雍州南鄠縣本夏之扈國也」。有扈氏為戶縣地區建置最早的方國,縣名亦緣於此。
據《輿地誌》載:商代(前16~前11世紀)「鄠縣古崇國」,亦稱有崇國。
武王滅紂後,建都於灃河以東的鎬,而豐京不移。每遇伐商、作洛等大事,皆步自豐宮,告於宗廟。《史記·周本記》載:「而周復都豐鎬」。意即西周時豐鎬並舉,地位同等。
據《史記·秦本記》載:「平王曰:犬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故周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其時戶縣轄於先秦。
據《史記·秦本記·集解》:秦代(前221~前207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者,即三川、河東……長沙等三十五郡,與內史共三十六郡」。在咸陽設「內史」,兼治三輔,戶縣屬內史。
據《漢書·地理志》及《後漢書·志第十九》所述,漢初鄠縣屬右扶風,高帝九年屬內史,武帝太初元年屬右扶風,東漢仍屬右扶風。
據《晉書·志第四·地理上》,三國(魏)時置雍州三輔,下設八郡,戶縣屬始平郡。
據《晉書·志第四·地理上》,晉代(265~420),戶縣仍屬始平郡。
據《魏書·地形志二下·第七》,北魏(420~534)時置雍州,下設七郡,戶縣屬京兆郡。
據《魏書·地形志二下·第七》,西魏(535~556)時戶縣仍屬雍州京兆郡。
據雍正十三年《陝西通志》,北周(557~581)時雍州下設五郡一尹,戶縣屬京兆尹。
據《隋書·志二十四·地理上》,隋朝(581~618)全國分為一百零九郡,關中設京兆、馮翊、扶風三郡,戶縣屬京兆郡。
據《新唐書·志二十七·地理一》,唐初,全國分為十道,戶縣屬關內道京兆府京兆郡。開元二十一年(733)全國改設十五道,戶縣屬京畿道。
據《新五代史·職方考·第三》及《陝西地理沿革》,五代(907~960)梁時戶縣屬大安府。唐、晉、漢、周戶縣轄於京兆府。
據《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北宋(960~1127)全國分為十五路,於長安設立陝西路,後改陝西路為永興軍路,戶縣屬永興軍路京兆府京兆郡。
據《金史·志第七·地理下》,金代,陝西分六路,戶縣屬京兆路京兆府。
據《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元代,陝西設行中書省,下轄六路,戶縣屬奉元路。
據《明史·志十八·地理三》,明初設立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洪武九年(1376)改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為陝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四道,戶縣屬關內道西安府。
據《清史稿·志三十八·地理十》記述,清沿明制,戶縣屬西安府。
民國元年(1912)廢陝西布政使司,全省分七府,戶縣屬西安府。民國三年(1914)撤銷府建制,全省分三道,戶縣直屬關中道。民國十六年(1927)撤銷道建制,戶縣直屬陝西省政府。民國二十六年(1937)陝西省政府以下設立督察區,戶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區治在咸陽)。
1949年5月21日,戶縣解放後,轄於陝甘寧邊區咸陽分區。1950年5月,屬咸陽專區。1953年元月,直轄於陝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1月,屬西安市人民委員會。1961年8月,轄於咸陽專區,1969年屬咸陽地區。1983年10月20日,屬西安市人民政府。(見《戶縣志》35頁) 清代以前 據《續漢書》載,漢代戶縣有「長水鄉」;《皇甫麟墓誌銘》記,北魏時有「洪澇里」。清代《鄠縣新志·唐惠參軍夫人墓誌》載:「鄠縣唐為二十四鄉,其中有『長樂鄉』,隋代有甘泉鄉」;唐時戶縣有長樂鄉、甘泉鄉、扈亭鄉和義川里。宋樂史所撰《太平寰宇記》二十六卷記載:「鄠縣舊二十四鄉,今五鄉」。宋代宋敏求《長安志》記載,戶縣五鄉轄五里:宜善鄉連城郭轄陳平里,扈亭鄉轄甘泉里,太平鄉轄仁讓里,萯陽鄉轄五萯里,珍藏鄉轄貨泉里。據清康熙二十一年康如璉《鄠縣志》,明代縣轄萯陽、太平、宜善3鄉,共23里。 萯陽鄉轄渼泉、丈八、通仙、天和、羅什、保峪、安善、化羊、重雲9里。太平鄉轄太平、禹泉、秦渡、新陽、花園5里。宜善鄉轄兆豐、孝義、文義、道安、興仁、渭曲、中原7里。縣直轄安泰、仁和2里。
明朝末年,廢鄉制,23里由縣直轄。崇禎十年(1637),通仙里並入安善里,全縣共為22里。崇禎九年(1636),知縣張宗孟為抗擊李自成農民軍,創四鄉團堡,分別冠以永(西)、保(南)、安(東)、寧(北)名稱,分轄22里。清代沿襲明制,順治八年(1651)並羅什、天和兩里為羅天里,全縣為21里。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縣仍為21里,下轄271村。乾隆四十二年(1777)全縣21里,下轄319村,包括83個舊團堡,五個集鎮。計:東鄉101村(舊團堡31個,鎮有秦渡、趙王);南鄉89村(舊團堡28,鎮有龐光);西鄉43村(舊團堡七個);北鄉86村(舊團堡17個,鎮有澇店、大王)。
乾隆四十二年(1777)以後,賦役日重,為徵收方便,將全縣21里分為40里。原21里為民糧;新增軍糧15里(沙河、草廟、白羊、柿園、龐村、牙道、新栗、定舟、韓旗、化成、三旗、新寨、王寨、韓村、坳河);新增王糧4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里10甲、每甲各推一催賦人,名催頭,所催之家名花戶。每里各推里長一人(總管賦役)和里書藝人(經理糧簿)。此里制直到民國二十年(1931)全縣清丈地畝,新編田賦冊後廢止。清代末年,內憂外患交加,天災人禍頻仍,人民負擔日重。為便於糧賦征管,全縣成立13個操(里亦存在,為操所轄),負責政務差役。分別是兆豐操、新陽操、太平操、文義操、花園操、秦渡操、羅什操、安善操、保峪操、化羊操、正西操、正北操、西北操。
據民國二十二年《重修鄠縣志》卷之二《城關·鄉村》中所載「向例縣城外四鄉,共分十三操,四大、六中、三小。後羅什、西北、太平三操俱分二,又以縣城四街關列為中操,計操共十七。村凡三百九十又七。」(見《戶縣志》37頁)
民國時期 民國十八年(1929),縣以下仍為操和里,又將羅什、西北、太平三操各分為二,新設縣城一操,共計17操,轄397村,同時全縣成立五個區公所,分轄各操。一區(區公所在縣西街關帝廟):轄縣城、西北南、正西3操;二區(區公所在爐丹村):轄羅什南、羅什北、安善、保峪、化羊5操;三區(區公所在秦渡鎮城隍廟):轄太平南、太平北、秦渡、花園四操;四區(區公所在兆豐橋九天宮):轄新陽、文義、兆豐三操;五區(區公所在大王鎮東街):轄正北、西北二操。
民國二十三年(1934),廢區操制,改為聯保制,全縣劃分為24個聯。民國二十四年(1935)將羅什西聯並入羅什南聯,將永定聯並入定舟聯,全縣為22聯。(見《戶縣志》37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5月21日戶縣解放,6月1日將原九個鄉(公所)改為九個區(公署),78個保改為78個鄉人民政府,各所轄村莊未變。1949年11月9日,戶縣人民政府增設終南區(後改為九華區),轄山區六個鄉人民政府,各鄉所轄地區如下:一鄉:澇峪。二鄉:澇峪。三鄉:栗峪、直峪、皂峪、保峪。四鄉:曲峪、化羊峪、黃柏峪。五鄉:太平峪。六鄉:紫溝峪、神水峪、高冠峪。1950年4月16日,將全縣十個區縮編為七個區,80個鄉縮編為62個鄉。
1996年,戶縣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56.4萬人。轄9個鎮、12個鄉:甘亭鎮、餘下鎮、秦渡鎮、大王鎮、祖庵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渭豐鄉、蒼游鄉、甘河鄉、光明鄉、五竹鄉、牛東鄉、玉蟬鄉、白廟鄉、天橋鄉、石井鄉、太平鄉、澇峪鄉。縣政府駐甘亭鎮。
2001年12月,光明鄉並入甘亭鎮,牛東鄉並入秦渡鎮,白廟鄉並入蔣村鎮,太平鄉並入草堂鎮,澇峪鄉並入石井鎮。
2010年,戶縣轄11個鎮、5個鄉:甘亭鎮、餘下鎮、祖庵鎮、秦渡鎮、大王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五竹鄉、玉蟬鄉、天橋鄉、渭豐鄉、蒼游鄉。
2011年,撤銷玉蟬鄉、五竹鄉、蒼游鄉、渭豐鄉、天橋鄉,設立玉蟬鎮、五竹鎮、蒼游鎮、渭豐鎮、天橋鎮。至此,全縣轄16個鎮:甘亭鎮、餘下鎮、祖庵鎮、秦渡鎮、大王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五竹鎮、玉蟬鎮、天橋鎮、渭豐鎮、蒼游鎮。(見《戶縣志》41頁)
⑸ 西安市到戶縣有多少公里
西安市到戶縣大約有53公里,戶縣就是西安市的。
(5)西安市戶縣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鄠邑區隸回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原答稱鄠(hù)縣、戶縣,位於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三個副中心城區之一,距西安主城區18千米,處於西安「半小時經濟圈」。
鄠邑區截至2017年轄1個街道、13個建制鎮、518個行政村、21個社區,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全區總人口61.22萬人,2017年,鄠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7.41億元。
鄠邑區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鼓舞之鄉、中國圍棋之鄉、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範城市。
參考資料:網路地圖
⑹ 戶縣是屬於西安市嗎
戶縣屬於西安市管轄范圍。
鄠邑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原稱鄠(hù)縣、戶縣,位於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三個副中心城區之一,距西安主城區18千米,處於西安「半小時經濟圈」。
鄠邑區截至2016年轄1個街道、13個建制鎮、518個行政村、21個社區,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全區總人口61.22萬人,2016年,鄠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2.81億元,比2015年增長
8.5%。
(6)西安市戶縣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鄠邑區地處陝西關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遠在新石器時代(前40~前21世紀),祖先便在這里勞動繁衍生息,與自然界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創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為後來鄠邑區地區方國(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驅條件。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2016年12月2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安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相繼批復同意撤銷戶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以原戶縣的行政區域為鄠邑區的行政區域,鄠邑區人民政府駐甘亭街道東街7號。
鄠邑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與安康市寧陝縣接壤,北臨渭水與興平市隔岸相望,東以高冠河、灃河與長安區毗鄰,西以白馬河與周至縣為界。東西最寬處30千米,南北最長處53千米,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鄠邑區域在東經108°22′至108°46′,北緯33°46′至34°16′之間。城區在東經108°37′北緯34°07′之交點,海拔418.8米。
⑺ 西安市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7月、9月為兩個明顯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時數1646. 1~ 2114. 9小時,年主導風向各地有差異,西安市區為東北風,周至、戶縣為西風,高陵、臨潼為東東北風,長安為東南風,藍田為西北風。氣象災害有乾旱、連陰雨、暴雨、洪澇、城市內澇、冰雹、大風、乾熱風、高溫、雷電、沙塵、大霧、霾、寒潮、低溫凍害。
⑻ 戶縣屬於西安嗎
戶縣來屬於西安,在西安給戶縣源打電話不算長途。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2016年12月2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安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相繼批復同意撤銷戶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以原戶縣的行政區域為鄠邑區的行政區域,鄠邑區人民政府駐甘亭街道東街7號。
(8)西安市戶縣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鄠邑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原稱鄠(hù)縣、戶縣,位於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三個副中心城區之一,距西安主城區18千米,處於西安「半小時經濟圈」。
鄠邑區截至2016年轄1個街道、13個建制鎮、518個行政村、21個社區,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全區總人口61.22萬人,2016年,鄠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2.81億元,比2015年增長 8.5%。
鄠邑區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中華詩詞之鄉 、中國鼓舞之鄉、中國圍棋之鄉 、全國文明城區 、國家衛生城區、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