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優秀共產黨員周堅鑫先進事跡
1. 新疆高寒深切割地區鐵礦
我國重點金屬成礦區帶中有個成礦帶分布在新疆地區。北部是阿爾泰成礦帶,包括阿爾泰山區和准噶爾北緣及西北緣一帶,屬西伯利亞板塊阿爾泰陸緣活動帶和哈薩克板塊准噶爾微板塊區;已劃分8個重點成礦遠景區,力爭成為我國重要銅、鎳、鉛、鋅和黃金基地;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的銅、鐵、鉻、金等礦種49種,大中型礦近100處,只鐵礦一種就達2億t。中部是天山成礦帶,位於中亞腹地,是古亞洲成礦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18個成礦遠景區;已發現各類礦種136種,主要有銅、鎳、金等金屬礦,而鐵礦被列為主攻礦種之一。南部是西昆侖-阿爾金成礦帶,位於古亞洲成礦域與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重疊處,包括11個Ⅳ級成礦遠景區;主攻銅、鉛鋅、鐵、鎢等礦,只鐵礦一種其預期新增資源儲量為4億t。
這一廣大區域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和野外工作條件制約著物化探方法技術有效運用。這里有2個不利條件和1個有利條件:①海拔高(3500~6000m)、高差大(千米以上),地質構造復雜、高寒區、地形切割強烈,地面物化探方法無法進行;②根據現有規范規定,「航磁飛行高度一般不大於線距的一半」,可見該類地區為1∶5萬航磁禁區;③地質成礦條件十分優越,區域航磁異常明顯,尋找大中型金屬礦具備良好前提,備受國內主管部門和找礦人的高度重視。當前,新疆的深部找礦正從區域展開轉向條件較合適,但仍屬高寒山區的中低山地區(西天山、昆侖-阿爾金等)進行綜合找礦。
在這種情況下,新疆地礦局和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有關專家在大量典型礦床模型磁測正演模擬的基礎上,選擇典型礦床開展了不同飛行高度的對比飛行。結果顯示,在較高飛行高度條件下異常重現性較好。在當前航空磁測儀器精度、補償技術、定位精度極大提高的基礎上,高寒山區1∶5萬高精度航磁將提供重要的信息。從2007~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專項資金投資,選擇西天山阿吾拉勒、喀喇昆侖、西昆侖、阿爾金—祁曼塔格等不同地貌景觀、不同成礦地質背景和地球物理條件區開展了1∶5萬航磁測量,累計完成面積110000km2,獲得了豐富的異常信息,區域異常得到有效分解,在多個項目中實現了「當年飛行、當年查證、當年見礦」的找礦成果。
一、典型礦床對比試驗
分別選擇西天山查崗諾爾大型以上火山沉積型鐵礦、祁漫塔格迪木那裡克大型沉積變質型鐵礦、蟠龍峰矽卡岩型鐵銅多金屬礦點開展了不同高度的對比飛行測量。結果顯示(圖2-3-1),在小於800m飛行高度條件下,航磁對於一定埋深大中型磁性礦產和磁性地質體具有較好的反映能力。
(一)查崗諾爾鐵礦
查崗諾爾鐵礦位於西天山西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帶中,含礦岩為石炭系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礦區地表圈定11個鐵礦體,鐵礦層底部常見銅礦化。FeI主礦體長2835m,厚41~120m,控制最大斜深320m,全鐵品位30%~35%,屬海相火山岩型沉積礦床。
在查崗諾爾鐵礦進行了400m(可控最低飛行高度)、600m(安全飛行高度)、800m、1000m、1200m、1500m6個不同高度的試飛,剖面方位接近礦體走向(圖2-3-1)。結果顯示不同飛行高度異常區背景平穩,局部異常明顯,具有南西正、北東負的特點,具體指標見表2-3-1。異常強度隨航高逐漸降低,其中從地表到400m高度衰減最快,從大於10000nT衰減至950nT,而從400m到800m僅衰減42%;從400m到800m零值點寬度從3500m增加至3750m、半極值點寬度從1150m增加至1500m。結合其他地區定量模擬結果,對於大型及以上鐵礦,飛行高度800~1000m、頂面埋深400m條件下具有可分辨的磁異常。
表2-3-1 查崗諾爾鐵礦不同高度試驗曲線對比表
續表
圖2-3-1 查崗諾爾鐵礦不同飛行高度航磁對比曲線
(二)迪木那裡克鐵礦
迪木那裡克鐵礦位於西昆侖地區、塔里木板塊塔里木南緣活動帶祁曼塔格復合溝弧帶,主要出露地層為中—上奧陶統灘澗山群,為一套淺變質的碎屑岩、泥質岩及少量火山岩,是沉積變質型鐵礦的含礦岩系。地表圈出37個礦體,Fe36、Fe37為主要礦體。其中Fe37號礦體已控制長度2200m,寬度6~100m,累計視厚度18.5~59m,品位全鐵含量25.3%~39.18%,主礦體控制斜深90~450m。
地面磁異常發育,為北西—南東走向,長約4000m,寬約100~500m,最高強度10000nT以上。在該礦區垂直礦體走向進行了500m、700m、900m、1200m四個不同高度的試驗(圖2-3-2)。局部異常清晰,背景穩定,為以正磁異常為主體的正負伴生異常。500m飛行高度時強度為210nT,逐漸降低為170nT、120nT、100nT,異常寬度沒有隨飛行高度加大而明顯增加。
(三)蟠龍峰鐵多金屬礦
蟠龍峰鐵多金屬礦床位於迪木那裡克鐵礦東南,賦礦地層為古元古界白沙河組,岩性為黑雲母斜長片麻岩、黑雲母斜長角閃片岩夾石英岩及大理岩,其原岩為泥砂質沉積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鹽岩建造。蟠龍峰鐵礦含礦帶共分為西段、中段、北段、東北段、伊阡巴達段等5個鐵礦化帶(段),其中西段鐵礦化帶(即試驗區)近東西長460m,寬30~120m,主要分布在二長花崗岩與大理岩、片麻岩的外接觸帶中。規模屬於礦點。
1∶2.5萬地面磁測在蟠龍峰鐵礦區圈出零星局部異常共8個。局部磁異常反映為曲線尖銳、窄而變化大,連續性差,規模一般在100m以內,強度最高達10000nT以上。磁異常與鐵礦及矽卡岩化有關。經400m、650m、800m3個不同高度的對比飛行,400m高度異常清晰,3個疊加異常特徵明顯,最高強度180nT;650m、800m異常形態相似,屬於疊加程度高的低緩異常,可以識別(圖2-3-3)。該異常與含礦地質體及接觸交代的礦化蝕變帶有關。
二、方法技術運用
(一)主要技術措施與異常分解
新疆高山區1∶5萬航磁工作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承擔,採用安Ⅱ飛機大致隨地形起伏的方式飛行,配備HC-2000光泵磁力儀、SC1軟補償及收錄儀一體機、GG24雙星座GPS導航儀、BG3.0高度計等觀測系統。針對地形地貌特點和成礦有利部位對飛行方案(尤其是飛行方向)進行優化,線距500m,采樣率10次/s,磁測總精度優於±3.0nT,定位精度優於10m。
圖2-3-2 迪木那裡克鐵礦不同飛行高度航磁對比曲線
飛行高度是制約高寒山區1∶5萬航磁推廣的主要因素。在結合工作區地貌因素和根據飛機安全飛行高度的試驗成果的基礎上,採用專門軟體在數字地形圖上進行飛行高度設計的技術措施。4個測區平均飛行高度639~756m,最高飛行高度超過1200m,其中低於800m的測點比例為74%~86%。航磁成果顯示,背景磁場干凈,區域磁場特徵明顯,局部異常分解較好,已知鐵礦及中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等引起的局部異常清晰,對1∶100萬航磁異常進行了細致分解,異常與已知磁性地質體空間對應性好。各測區地貌條件與飛行高度、異常分解能力見表2-3-2。
表2-3-2 4個航磁勘查區異常分解結果表
(二)應用成果簡介
1.阿吾拉勒鐵礦成礦帶
工作區位於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礦帶式可布台鐵礦東—備戰鐵礦一帶,20世紀70~80年代發現了查崗諾爾、備戰等鐵礦床 ( 點) ,但尚未成為新疆主攻鐵礦帶。進入 21 世紀,經初步普詳查結果,查崗諾爾、智博冰川、備戰鐵礦均在大型以上,松湖鐵礦在中型以上,屬火山岩型。全區共選編航磁異常 474 處,其中新編號異常占 96. 2% ( 456 處) 。通過綜合分析解釋,其中有 10 處異常由已知查崗諾爾、智博冰川、備戰、松湖等鐵礦 ( 點) 引起,異常幅值大、梯度陡,並且吻合很好,顯示良好的找礦前景。經異常查證新發現了敦德、尼新塔格、松湖南等中型以上遠景的鐵礦。至此該成礦帶現已是新疆鐵礦資源量最大的成礦帶。
其中,查崗諾爾局部異常明顯,為高磁背景中的尖峰異常,走向近東西向,剖面曲線對稱,異 常 長 度 1. 6km,寬 度 1. 3km、強 度1215nT。高磁背景場與中基性火山岩有關,此局部異常則與已知查崗諾爾鐵礦對應良好( 圖 2 -3 -4) 。
2. 贊坎 - 蘇巴什鐵礦成礦帶
工作區位於喀喇昆侖,是 21 世紀隨著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和礦產評價,航磁發現和發展的、具有突出找礦前景的重要鐵礦帶,現有贊坎、老並、葉里克中型以上遠景的鐵礦,屬沉積變質型鐵礦。全區篩選航磁局部異常 373 處,其中新編航磁異常 362 處。其中 8 處異常由贊坎、老並等已知磁鐵礦引起,贊坎東、葉里克、塔瞎爾等 6 處異常經過地面初步查證由磁鐵礦引起。該區航磁成果進一步奠定了贊坎 - 蘇巴什沉積變質型鐵礦帶的重要地位。
其中,贊坎鐵礦位於塔什庫爾乾地塊,出露古元古界布倫闊勒群 ( Pt1B ) 中 深 變 質 岩 系( 圖 2 - 3 - 5c) ,也是鐵礦的賦礦岩系。區內圈定 3 個鐵礦化層、18 個礦體,其中 M1 礦體長度3600m,控制斜深 200 ~ 400m,單工程內礦體厚度 4. 28m,平均品位 TFe29. 5% ,屬火山沉積變質型鐵礦。在航磁 ΔT 剖面平面圖上 ( 圖 2 -3 -5a) ,該處反映為 2 個尖峰狀強磁異常; 在航磁 ΔT 等值線平面圖上 ( 圖 2 -3 -5b) ,反映為兩個長軸為北西西走向的橢圓形異常,北側有明顯的負值伴生( 圖 2 - 3 - 5b) 。其中新 C - 2008 - 1258 號異常極大值點位於海拔 4250m 的山谷中,飛行高度 900m,異常強度為 615nT; 新 C -2008 -1259 號異常極大值點位於海拔 4980m 的山頂,飛行高度低於 400m,異常強度達 1444nT。在贊坎鐵礦上異常明顯,同時該結果顯示在已控制的鐵礦東部尚有良好的找礦前景,經 2008 年查證發現了新的礦體。
圖 2 -3 -3 盤龍峰鐵礦不同飛行高度航磁對比曲線
三、結論與建議
1) 1∶ 5 萬航磁在高寒深切割山區較大飛行高度條件下採用現有方法技術有效,性價比高,成本上航磁是同比例尺地面磁法的 40% ~ 65%,且航磁受地形干擾小、測點密度高 ( 航磁點距相當於10 ~ 15m,地面磁測一般在 100m 或以上) ,資料完整、系統。建議將平均飛行高度小於 800 ~ 1000m的中高山區 1∶ 5 萬航磁作為國家基礎地質填圖的組成部分,統一部署,分期實施。當前首先從高磁場區、變化磁場區及重要成礦帶 ( 如新疆西天山地區、昆侖 - 阿爾金地區) 開始,逐步推廣。
圖 2 -3 -4 查崗諾爾鐵礦航磁異常綜合圖
圖 2 -3 -5 贊坎磁鐵礦綜合平面圖
2) 航磁異常篩選和查證是深化航磁異常認識的關鍵過程,採用地質、磁法、化探和其他針對性強的有效方法組合是取得找礦突破的關鍵。航空物探與地面物探、物探與地質結合和加大查證工作量是深化異常、開發異常的不二法寶。
3) 為了保證取得獨特的地質效果,需要對飛行區進行前期成礦預測和靶區優選。對重要找礦靶區採用特殊的飛行方案 ( 如多剖面套飛或斜交飛行) 以達到降低飛行高度突出異常的目的。為此,在技術設計中專門要求經費預算中需要增加特別飛行費用。
4) 鑒於在較高飛行高度條件下所獲得的磁場異常強度變低、范圍略有加大,異常識別難度加大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建立在不同地質環境下異常識別准則,研發中高山區專用數據處理軟體,尤其突出向下延拓、弱異常提取等軟體,並注意單線異常的識別和提取、處理技術的研製。
5) 鑒於高山區飛行以高原、高山及山腰為重點測區,對山谷、部分低山區兼顧不夠 ( 一般低於25% ) 特殊情況,應設法補充地面磁法工作量。
6) 由於磁測連續測量信息量大,投資增加不多,現已有可進行連續定位與測量的地面設備 ( 如G - 858 高精度質子磁力儀) ,建議在勘查技術規范中和商業性地質勘查中倡導地面磁法連續測量,在限定測線密度的前提下吸收航磁成功經驗,淡化不同比例尺的點距概念,擴大磁測信息量,提高磁法應用地質效果。
致謝: 新疆高寒山區 1∶ 5 萬航磁勘查得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助理田建榮、新疆地礦局總工程師董連慧的支持,國土資源部高級咨詢中心專家孫文珂、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主任王平和總工程師熊盛青、中國地質調查局賀顥處長在技術上給予了具體的幫助,勘查區項目組負責人鄭廣如、周道卿、宋燕兵及新疆物探小分隊成員等付出了極大的勞動,共同的努力推動了新疆高寒山區 1∶ 5 萬航磁勘查持續進行並取得良好的找礦成果。在此僅對前期成果從方法技術層面進行簡要總結,一並致謝。
參考文獻和參考資料
陳毓川,劉德權,唐延齡,等 . 2008. 中國天山礦產及成礦體系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DZ / T 0142—1994. 航空磁測規范 [S]
孫文珂,孫煥振,劉士毅,等 . 2002. 中國礦床發現史 ( 物探化探卷)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熊盛青,周伏洪,姚正煦,等 . 2001.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調查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張良臣,劉德權,王有標,等 . 2006. 中國新疆優勢金屬礦產成礦規律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庄道澤,孟貴祥,陳蜀燕 . 2004. 成礦帶 1∶ 5 萬激發極化法普查的初步嘗試 [J]. 地質通報,22 ( 7) : 707—708
( 本節供稿人: 庄道澤 周堅鑫 蘭 險)
2.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到底怎麼樣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於2002年7月日正式成立。加掛「全國地質資料館」的牌子。負責管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和國土資源部十三陵培訓中心。
發展研究中心隸屬於國土資源部,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正局級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方向、發展戰略、境外地質工作規劃和部署研究,負責全國地質資料接收、保管和服務,承擔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工作。接受上級委託,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等有關重大專項進行技術支撐。
發展研究中心現有職工20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0人,副高級職稱47人;博士45人,碩士68人;離退休職工100人。現設處室25個(不含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和國土資源部十三陵培訓中心),其中綜合管理處室5個,業務處室17個,其他處室3個。
發展研究中心參與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全國地質勘查規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為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撐工作,為部、局機關提供了大量情報資料。編輯《中國地質》和《地質通報》,為地勘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設了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資料庫,為地質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務。研發了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國家地質空間數據網格服務系統、多元地學空間數據管理與分析系
統等;先後牽頭完成了1:2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等數十個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題的資料庫建設工作;牽頭完成一批地質信息化標準的編制;建設並維護地調局的
網路系統和網站,對地質調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承擔地質資料接收與保管工作,努力實施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工作。支撐完成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
查、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獲國土資源部通報表揚;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等專項提供卓有成效的業務支撐。
發展研究中心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4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2002年~2008年連續7年獲得「中央國家機關文
明單位」,2009年獲「2008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部「合格職工之家」,2006年成功創建部「先進職工之家」。
2005年至今連續7年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0~2011年繼續保持「首都文明單位」和「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稱號。
3. 中國共產黨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
在王新軍看來,他現在這個「官」,是全中國最不好當的官——河南蘭考縣委書記。
王新軍說「不管你願不願意,人們就會拿你跟焦裕祿比。」,「不怕老百姓說『焦書記好』,就怕老百姓說『還是焦書記好』。」
王新軍跑遍了蘭考一百多個貧困村。他心裡很急。守著「焦裕祿精神」,蘭考發展了四十多年還是貧困縣,還有10萬貧困人口。他不想讓蘭考「被別人平均著進入小康」,他要帶著83萬蘭考人昂首挺胸地擺脫貧困。
跟老鄉談養鴨、組織駐村工作隊、做計劃、寫材料……能多做一件實事就多做一件,能解決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王新軍的時間就這樣被佔得乾乾凈凈。
父親等不到他,蘭考卻等到了。與普通黨員比起來,身為領導幹部的黨員肩上的擔子更重。說起來似乎不合人之常情,但他們中的很多人的確不得不被工作擠掉個人生活,付出超乎常人的代價。
(3)中國地質調查局優秀共產黨員周堅鑫先進事跡擴展閱讀
優秀共產黨員的要求:
1、帶頭學習提高。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自覺堅定理想信念;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
2、帶頭爭創佳績。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埋頭苦幹、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在本職崗位上做出顯著成績。
3、帶頭服務群眾。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自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
4、帶頭弘揚正氣。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敢於同不良風氣、違紀違法行為作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共產黨新聞-永遠紮根於人民中間——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
4. 李春的主要成就
1994年獲地質礦產部優秀工程勘察一等獎。
1995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99年任中國建專築學會工程勘察分會第六屬屆委員。
199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任青島市土木工程學會地基基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0年獲青島市百千萬人才第三層次人選。
2001年獲青島市優秀工程勘察一等獎
2001年獲中國地質調查局第一批中青年優秀人才。
2001年獲中國地質調查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2年任海洋學科研究生教育中心第二屆專家委員會成員。
2002年榮獲第一批國土資源部「創新人才工程」百人計劃資助。
5.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領導簡介
溫 寧
局長,黨委副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現為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成員。
馬申達
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曾獲「地礦部優秀工程勘察院院長」、「全國優秀勘察設計院院長」、「省勞動模範」、「國土資源優秀管理幹部」等榮譽稱號。廣東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杜林堅
副局長,黨委成員,工程師。
嚴興華
副局長,黨委委員,經濟研究員。曾獲國土資源部先進會計工作者榮譽稱號,為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國土資源部財務、預算、審計專家。張光學
副局長,黨委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第九屆全國青年地質科技「銀錘獎」、廣東省直機關十大模範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現為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重大項目專家組成員。李國勝
副局長,黨委委員,理學博士,高級工程師。曾獲中國地質調查局優秀黨務工作者、保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楊勝雄
局總工程師,黨委委員,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土資源部「百名人才計劃」首批入選人員,曾榮獲中國大洋協會、國家海洋局「大洋工作有突出貢獻專家」。現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的主要領導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的主要領導如下:
(一)姜大明,男,漢族,1953年3月生,山東榮成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哲學學士。現任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二)庫熱西·買合蘇提,男,維吾爾族,1960年3月生,新疆皮山人,1977年1月參加工作,198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黨組書記。
(三)汪民,男,漢族,1956年11月生,河北磁縣人。198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4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四)王世元,男,漢族,1955年12月生,內蒙古通遼人,管理學碩士,土地估價師。1974年6月參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五)趙鳳桐,男,漢族,遼寧遼陽人,1954年12月生,1973年2月參加工作,大學普通班畢業,工學碩士,高級經濟師。現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
(六)張德霖,男,漢族,1958年12月生,山東榮成人,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現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專職)。
(七)鍾自然,男,漢族,安徽桐城人,1962年8月生,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研究員。現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
(八)王宏,男,漢族,1963年5月生,山東青島人,199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國海警局政委。
(九)嚴之堯,男,漢族,1958年1月生,海南文昌人,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學專業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土地專職副總督察,總規劃師。
(十)王廣華,男,漢族,1963年1月生,河南滎陽人,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區域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十一)曹衛星,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7. 宣傳工作
一、概況
2012年,學校宣傳工作主要由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兩部門承擔。黨委宣傳部是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職能部門,編制3人。新聞中心是負責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輔助部門,編制10人,在編6人。
學校宣傳思想工作在校黨委的領導下,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為學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完成了60周年校慶、紀念建黨90周年、喜迎十八大、迎接第十次黨代會、黨建專項評估等重要任務。
二、校慶宣傳
1.籌建校史館。2011年6月,學校決定在60周年校慶之際,籌建校史館新館。宣傳部牽頭,地學發展研究中心、檔案館、離退休處等部門參與籌建。明確了校史館「存史、資政、研究、育人」的定位,以及「一館、一展、一隊伍」的建設目標。完成了前期調研、史料徵集、文稿起草、展覽設計、展廳布置、講解團隊招募等工作,並於校慶前夕揭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整體氛圍營造。一是通過公開徵集,在20餘件作品中遴選了校慶徽標(LOGO),並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校慶核心圖形,形成了校慶標識系統(VI),成為校慶形象識別的基礎系統。二是通過公開徵集、重點約稿,擬定校慶宣傳口號。三是完成了校慶日校園氛圍營造設計手冊,完成了簽到台、接待站、圍擋、道旗、彩飄等校園戶外布置、裝飾等。四是舉辦了溫家寶題寫校名揭牌儀式,完成了主樓、體育場、校門等學校主要標牌更換。五是完成校慶大會、校慶文藝晚會視頻製作及同步直播。完成校慶大會「室外大屏」、「居民區入戶」現場同步直播,完成校慶文藝晚會「綜合教學樓」、「居民區入戶」現場同步直播。製作大會部分直播視頻,拍攝晚會暖場部分視頻(教職工校慶祝福),分別在校慶大會和校慶晚會上播放。
3.校慶宣傳展示。豐富宣傳形式,總結辦學經驗,凝練學校文化,全方位展示學校形象。一是印製中英文畫冊,內容涵蓋了地大概況、發展歷史、領導關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國際合作、校園文化、黨的引領等方面的內容。二是製作校慶電視宣傳片《地學搖籃 甲子華章》。三是校慶專題網站。採用全新網頁設計理念建設校慶專題網站,設置「校慶新聞」、「通知公告」、「地學搖籃」、「甲子華章」、「祝福地大」等多個欄目,全面報道校慶進展。四是推出新浪校慶官方微博及新華社手機報。在新浪網上開設了校慶官方認證微博,刊發微博400餘條。粉絲數達3100餘人。通過新華社手機報發布學校校慶信息。
4.校慶新聞報道。突出重點,樹立品牌意識,集中宣傳報道建校60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一是校內宣傳報道。完成校慶各項活動新聞采寫及攝影攝像工作。共撰稿件近20餘萬字,拍攝圖片5000餘張及大量視頻資料。保證了校慶新聞圖片的提供和影像資料的留存。新聞網開辟校慶專欄「迎校慶」、「喜迎校慶 多彩校園」,全面及時報道校慶相關活動。「特別轉載」欄目轉載和刊發優秀校友事跡,共計400餘條。宣傳欄推出「黨和國家領導人賀信」、「校慶大會等活動報道」、「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歡迎校友回家」、「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等版面近200個。出版中國地質大學報校慶專刊及專版等20餘個版面。二是校慶外宣工作。全面推進完成發布校慶公告、校慶外宣報道,建設校慶專題網站及校慶官方微博、校慶大會新華網直播等多項工作。累計組織接待60餘家媒體近百名記者對校慶大會及校慶系列活動進行采訪和報道。完成新聞報道100餘篇(其中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刊發報道50餘篇),10餘個版面整體宣傳(通版報道1次,整版報道3次、半版7次)。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教育報》、《中國國土資源報》發布了中國地質大學60周年校慶一號、二號公告;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刊發學校60周年慶祝大會報道。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刊發學校60年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在《中國國土資源報》全方位展開宣傳,採用專版、校慶專欄、專稿等形式,加大報道力度,突出宣傳重點。在《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圍繞學校科研成果展開深度宣傳。在《北京教育》雜志封底刊發學校校慶形象宣傳。與知名網站合作,建設新華網校慶專題網站並實現校慶大會網路圖文直播。與中國教育電視台合作進行校訓展播。
三、理論武裝
1.明確思路。堅持「抓兩頭、促中間」。圍繞形勢熱點和重要精神,堅持以黨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帶動全校理論學習,引導各級幹部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努力將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到學校事業改革發展上來。努力把黨的政策、學校的決策內化為師生愛國愛校興校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2.突出重點。一是以學習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兩會精神為重點,為黨的十八大和校慶6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二是把握總理回母校視察良機,組織各二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進一步理清了思路、轉變了觀念,廣大教職工表示要立足本職崗位,扎扎實實工作,加快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為早日實現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三是重點學習宣傳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組織各級幹部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實質,認真落實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各項任務。四是以迎接北京市黨建與思想政治評估檢查為契機,大力開展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教師思想狀況常態調研機制,及時了解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和關注問題,做好政治引導,努力將他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學校的中心工作上來。五是十八大召開時,組織師生全過程認真收看大會,並就大會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深入的輿情調研,全校上下形成了關注十八大、熱議十八大的良好氛圍。大會結束後及時舉辦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專題報告會,邀請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博士生導師高新民教授做題為《學習十八大精神,推進黨的各項工作》的報告。起草了《關於在全校范圍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把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全面落實學校「十二五」規劃結合起來,與迎接校第十次黨代會結合起來,切實通過培訓、徵文、發放學習材料、組織參觀等多途徑開展學習宣傳活動。積極參與「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開展「師生微言微語十八大」微博大賽,並積極發表評論,全校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熱潮,各單位師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黨委宣傳部被市教工委評為「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先進單位」。
3.做好服務。以指導實踐和推動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著力做好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的服務工作。全年圍繞學習專題組織形勢與政策報告會兩次,共編發兩級中心組理論學習參考共5期2000餘冊,購買理論學習光碟40餘盤,發放《政府工作報告單行本》、《十八大報告單行本》、《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中國共產黨黨章》等30多種理論書籍,合計5000餘冊,內容涵蓋了中央精神、重要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活動的講話等。堅持「向校領導和二級黨組織推薦一本好書」活動,全年共推薦10餘種圖書。黨委宣傳部積極做好「兩報兩刊」的訂閱和發行工作,提出「兩報兩刊」是黨的輿論宣傳主要陣地,也是推動兩級中心組理論學習的重要平台,倡導各級黨組織組織黨員讀報、學報、評報,以此來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學院骨幹教師理論研究水平較高的優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支持和鼓勵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教師依託理論學習撰寫心得體會和理論文章。全年兩級中心組學習做到理論學習有考勤、有筆記、有心得,各黨支部和教師黨員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及時性都有所加強。
四、師德建設
繼續堅持師德建設的「四結合」工作方法,即師德建設與教師隊伍相結合,與學術帶頭人、學術團隊建設相結合,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與思想教育工作相結合。積極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考評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健全師德師風的考評、問題報告和投訴制度。2012年工作的重點將師德建設與科學道德、師風建設相結合,利用教師培訓、教師節等活動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倡導教師們嚴格自律,戒浮躁浮誇。通過校報、新聞網、電視台、宣傳櫥窗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北京市教育先鋒、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北京市教學名師的先進事跡和教育經驗,在全校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五、文化建設
1.組織溫家寶總理題寫校名揭牌儀式。為紀念學校建校60周年,著名校友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了校名。經過精心的策劃和准備,2012年6月18日溫家寶總理題寫校名揭牌儀式隆重舉行。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校名的正式啟用,標志著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的校名,將作為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和精神財富固化下來,成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2.弘揚北京精神。舉辦「北京精神」系列宣講會,圍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主題,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和宣講活動,解讀「北京精神」內涵和意義。通過座談會、黨團日活動、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形式組織師生進行專題學習,學習面覆蓋到全校師生。堅持不斷豐富和創新「北京精神」學習載體,編寫「北京精神」小冊子等一批宣傳材料,充分利用校園電視、校園網、校園廣播、地新社、閱報欄、《地大青年》(報紙)、校園櫥窗、閱報欄等陣地,大力宣傳「北京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修訂VIS。以完成教育部校訓、校徽、校歌徵集工作為契機開展大學理念系統的設計工作,總結概括了地大精神的徵求意見稿,完成了學校視覺識別系統(VIS)的修訂工作。
4.承辦「世界地球日」「資源·文化」專家論壇。為紀念第43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學校共同主辦「資源·文化」專家論壇,黨委宣傳部具體承辦。2012年4月20日國務院參事、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常江,學校教授、能源實驗中心主任張金川應邀做了專題報告。
六、精神文明建設
認真落實北京市海淀區和學院路街道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動員廣大學生及教職員工參與2012年度「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評選活動。積極響應海淀區「小事大愛」徵文活動,努力發動廣大師生踴躍投稿,把徵文活動作為弘揚「北京精神」的重要工作,先後徵集匯總上報近40篇稿件。積極參加海淀區文明委高校系統精神文明座談等關於創建首都文明區的交流研討,結合實際,為創建文明區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大力宣傳海淀區創建首都文明區的有關公告、標語、工作進度安排、階段性工作和效果,以及相關政策措施,在校園內營造創建文明區的良好環境氛圍。
七、思政研究
積極申報北京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專項課題,組織學校教師申報2011~2012年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參加了市教工委組織的思想政治教師赴井岡山培訓活動。認真組織2012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百人工程」新增人選的評選及推薦工作。繼續做好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的推薦和組織協調工作,全年共組織21位教師參加12期培訓。
八、普法宣傳
全年以「學習憲法,獻禮校慶」為主線,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22世界地球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一系列主題日活動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主觀能動性,通過有獎法律題目問答、法律問題現場咨詢等活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同時積極與海淀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海淀區學院路街道、海淀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共同舉辦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增強學生法律素養和道德責任感,活動效果良好。
九、隊伍及平台建設
1.輿情監測及時有效。充分認識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形勢,建立輿情分析研判和引導機制,新聞宣傳信息報送工作,堅持做好學期開學和重大事件前後的輿情調研工作,及時、全面、准確掌握師生思想動態,全年共上報輿情信息7篇,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輿情分析,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基礎信息。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妥善處理校慶60周年、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等重大事件的輿情應對工作。
2.新媒體應對有所突破。積極應用微博等新媒體平台開展宣傳。開通校慶60周年官方微博、學校官方微博、開展「師生微言微語十八大」微博大賽,積極參與「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幾大微博的關注度在逐日提高,微博已經成為學校發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上級要求,積極做好《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建設工作。
3.隊伍素質有所提高。積極組織宣傳幹部參加首都高校網路輿情監控與引導專題培訓,努力提升宣傳隊伍專業素質。建立網路輔導員、評論員、管理員隊伍,對網路輿情進行及時引導,營造和諧的網路氛圍。
4.牢牢把握輿論陣地。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傳授有紀律、公開宣傳有要求,加強校內宣傳陣地、課堂教學,講座論壇、學術交流等管理,嚴格審批程序,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全年共審批、備案哲學社會科學講座10餘次。全年在學校重大活動、重要節日共懸掛橫幅20餘條。
8. 地質調查研究院工作
2012年新開、續作地調局項目65個,經費9660萬元。加上其他地調課題,共計100餘項,總經費逾1.3億。
一、組織完成學校承擔地調項目2012年設計編制、信息採集審核和2013年項目論證工作,全年的統計報表、審計檢查、工作報告等工作均進展順利,其中上年度學校統計報表、財務決算報表均被評為「優秀」。在完成學校地調項目設計審查工作的同時,受地調局委託,地調院負責組織了學校2012年兩個計劃項目的設計評審。
二、推進項目進度。2012年完成14個項目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及14個項目成果地質資料匯交;4個地調項目完成野外驗收(優秀2個);13個項目成果評審(其中優秀5個);12個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驗收,其中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11個,內蒙古國土廳項目1個,全部通過驗收。值得一提的是,解決了一個遺留多年的西藏項目成果提交及經費使用情況驗收,預計2013年年初完成該遺留項目的資料匯交工作。
三、在全國區域地質調查優秀圖幅展評中,學校承擔的地質調查項目中有9幅圖獲獎,其中1幅圖榮獲特別榮譽獎,2幅榮獲二等獎,6幅榮獲三等獎。學校共有8名教師榮獲國土資源部「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四、本年度7月初,完成了學校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及GB/T28001-2001安全管理體系的年檢工作,並順利完成質量管理體系的野外現場評審工作。
五、為加強地調項目管理,完善制度建設。2012年6月,配合上級保密檢查工作,制訂了學校地質調查項目《測繪資料及涉密地質資料保密管理辦法》、《涉密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對重要項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保密檢查工作;2012年9月底制訂了《地質調查評價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修改稿,已經上校務會討論通過)。
六、在開展地質調查工作的同時,地調院也不斷發揮人才及技術優勢,積極服務於社會。3月27日~4月1日以及12月11日~17日組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院士為主要成員的調研組前往雲南文山州及麻栗坡縣開展交流及考察,並匯報了學校在麻栗坡鎢業集團開展的科學研究成果,並提出下一步協同創新、合作研究的安排。9月及11月分別開展了北京市國土局及地調局組織的地質勘查管理質量培訓。
七、根據國土資源部與武警黃金部隊部部共建的要求,學校委派1名教授作為派駐武警黃金部隊的指導專家,並承擔武警黃金部隊地質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10月23日~12月8日,地調院積極參與組織開展了武警黃金部隊百名區礦調技術骨幹培訓工作,聘請近30名學術水平高、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分別開展了室內教學、野外實習和地質填圖比武工作,圓滿完成上級交代的「聯創齊爭」培訓任務,受到了武警黃金指揮部領導和廣大學員的好評。
9.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管理辦法及其借鑒意義
王海華
(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
摘要出版物凝聚了地調機構工作成果的精華,是地調機構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美國地調局出版物及其管理方法,借鑒其嚴謹、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中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管理提出了三點建議。
關鍵詞出版物成果管理
出版物凝聚了地調機構工作成果的精華,是地調機構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推廣地學知識、政府決策制定、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時,明確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地調局的奮斗目標。目前,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是世界公認的自然科學領域的領跑者,本文從USGS成果出版物的管理角度,剖析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為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地調局的出版物管理方面提供一點參考。
1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
USGS是美國內政部唯一的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他的主要任務是管理、研究國家水資源、能源、生物、礦產資源;及時為國家提供可靠的地球科學信息;減少自然災害導致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USGS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出版物為橋梁,向社會輸送其高質量的地球科學研究成果,基本滿足了美國社會各界的需求。
USGS出版物既包括快速出版的非正式報告、高度嚴謹的專業論文、科學報告,也有面向大眾的科普宣傳讀物;載體形式既有印刷版、也有光碟和網路在線版。出版物按出版頻率分為出版系列、期刊和特例三類。
表1是USGS現在仍在發行的出版物。序號1-10是不定期出版的系列,每個系列沒有具體的學科專業方向,但根據讀者對象與出版目的不同,分為科學與技術信息類、宣傳教育類。科學與技術信息類又根據內容的科學性、完整性、地域性、數據與方法分為若干係列,如Professional Paper與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同屬科學與技術信息,但前者刊載內容的科學和地理范圍就比後者寬泛;又如Data Series主要刊載基本數據集、資料庫、多媒體;而Techniques and Methods則刊載關於科學數據的採集、分析和編製程序的技術或方法。總之,這些系列的內容幾乎囊括了USGS與地學相關的全部工作。序號11-20是定期出版的期刊,均由專門部門完成,不是對外徵稿型出版物。如序號11-15全部是USGS礦產信息團隊的日常工作成果。該類各系列具有明顯的學科性,如單獨的水資源統計報告、震中的初步確定。序號21是獨立於前面系列和期刊外的出版物,這類出版物非常少,應屬特例,因為USGS鼓勵且要求職員盡可能地把工作成果發表在系列之內。
表1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
2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管理特點
2.1 完善的制度保障
依法管理、按制度、按程序管理是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大特色。USGS對地調成果的出版管理可以追溯到該單位成立之初。USGS信息產品出版發行的方法和標准在其手冊和若干規章制度中都有體現。其中,對各類型出版物出版的過程作了全面且詳細的規定,包括編制產品出版計劃、產品創意至出版全過程的經費預算、產品內容及形式的同行評議、審批和發布、產品的作者、榮譽和致謝、產品中有版權資料的使用規定、產品的發行、銷售、存檔等。
2.2 目標明確、規劃清晰
出版物是地調局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媒介,為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USGS根據讀者對科學的需求程度,定義了核心專家、非核心專家、普通大眾和USGS職員4種讀者對象類型。核心專家是指USGS內部和外部的地球科學家。外部科學家代表其他州和國家的科學機構,非政府的科學研究組織,國際學術團體、科研機構和工業界的科學家。USGS科學家是面向這一類型讀者的出版物的主要作者;非核心專家是指管理者和那些知識淵博、但不是最重要的地球科學家,他們經常是一些政策的決策者。這一類型讀者通常代表的是國會、其他州和國家的政府部門、立法部門及一些非政府組織,該類型讀者需要綜合過的技術信息。這類出版物的作者通常是由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普通大眾,包括教師、學生、新聞媒體、自然愛好者及任何喜歡研究地球科學的人。該類作品通常使用大眾語言編寫,插圖清晰。這類出版物通常由科學家和作家、編輯、設計者一起准備編寫。
確定了讀者對象,USGS又依據出版科學與技術信息還是科普讀物等不同目的,將出版物劃分為11個系列,並且為每一系列制定了嚴格的出版規劃(表2)。
表2 Professional Paper的出版規劃
表2是USGS出版物Professional Paper系列的出版規劃。該表從讀者對象、出版目的、內容、出版頻率、載體形式、編輯評審、審批、發行、銷售及存檔等20個方面對系列作出了要求和相關規定。根據此表,可以清晰地看出USGS對出版物嚴格的定義和規劃。
2.3 全程支持服務
在整個出版活動中,USGS採取了地區分部、學科分部、對外交流宣傳推廣部等多層次協調管理體系和出版編輯全過程支持服務。各級管理主體負責信息產品生命周期中相關內容的工作。出版編輯在USGS出版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與USGS總部和各地區的報告專家一起工作,幫助他們怎樣使構思獲得批准,怎樣設計指南,怎樣發行,以確保產品對讀者對象產生最大影響,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佳的效益。此外,還編寫了專門的《對美國地質調查報告作者的建議》,這份在1909年即已問世,已經修訂到第七版的建議書旨在為USGS出版的地質報告和地圖等提供寫作指南,其特色是詳細地說明了地質圖的准備與出版,以及地名、地層名稱和各類地質專業(礦物、岩石、古生物)術語的使用等內容。
2.4 重視新技術、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應用
USGS為能夠快速高質量的出版科研成果,非常重視新技術、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應用。隨著信息網路技術迅猛發展,出版物載體形式出現多樣化,印刷版、電子版、網路版等等,應有盡有。出版物管理方式現代化,USGS設計有專門的管理工具Visual Identity System(VIS)系統,該系統包括USGS標識、溝通平台、產品設計模版、產品規范、印刷版式及顏色模版等多個管理工具;此外設計了專門的正式報告編碼系統,對所有出版物按序列統一編碼,便於查詢、檢索、利用和存檔。
2.5 強調視覺風格一致,提升USGS的影響力
USGS鼓勵職員出版其科學調查成果和科學發現,以不斷提升該局的科學聲望。為此,USGS要求所有科學、情報、宣傳及標識產品,如印刷及電子出版物、網頁、展覽品、報告幻燈片,甚至商務卡片、教育資料及交通工具和設備都必須使用VIS系統,以統一風格,並專設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強調規范、統一的使用機構標識和一致的版面風格,不僅使USGS的形象突出,引起了公眾的重視,加深了公眾對USGS的印象,同時也保護了知識產權,擴大了USGS的影響。
3 借鑒意義
USGS對出版物實施的全面規劃與管理,不僅保證了出版物的質量,更重要的是高效、公平、系統地向社會各界提供了地質調查成果,由此提升了該局在國內外的聲望。相比之下,我國地調局出版工作還處於單兵作戰、分散甚至重復的狀態,出版物內容編審、版面設計、營銷等活動仍然依靠各直屬單位自己負責,在局系統內沒有統一規劃、形成體系,沒有形成出版物的品牌效應。當前這種管理模式,不僅不能統一管理公開出版的地調成果,實時掌握局系統工作人員學術成果出版動態;更重要的是不能推出持久的、科學的、有影響的產品來宣傳和提升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聲望與地位。
地調成果出版物是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科研水平與社會化服務的能力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各界對地質成果的需求與日俱增。本文立足我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的現狀,借鑒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些經驗,對我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3.1 建立局系統出版物統一管理體系
目前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成果出版物可以分為局內部出版物和公開出版物兩類,後者包括局直屬單位主辦的期刊,以及局屬科研工作者在國內外期刊、會議上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專著。根據我國新聞出版管理的實際情況,如果對局屬期刊做大規模、大范圍、深度的調整有很大難度,我們不妨先從管理那些無序出版物(專著、論文集等)和內部出版物著手調整:
(1)根據決策者、專業讀者、投資者和普通大眾等可能的讀者類型、出版物內容等因素設計若干係列,如:科學論文系列、科普系列、地圖系列、數據系列、快報系列、地調局書目通報系列等。以上系列都應制定具體的要求、規范標識、風格(顏色版式等)、內容範圍、出版頻率、載體形式、編輯評審、審批、發行、銷售及存檔等問題。
(2)建立統一編碼系統和文獻資料庫系統,集中管理成果。統一編碼系統負責給所有計劃內部或公開出版的文章、專著分配一個唯一的編碼;文獻資料庫根據編碼信息負責收錄所有出版物信息,建立地調局自己的科研成果文獻庫。這樣,通過統一編碼和建立資料庫,就可以把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所有出版物統一到一個平台上,進行全面管理。
通過出版物統一管理體系,實現對局系統出版物的全面管理;實現對出版物的動態監控;為對各單位、科研項目、科學家進行評估提供依據;集成地調局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成果文獻資料庫。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向社會提供服務,向世界展示我國地質調查局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
3.2 建立相關工作制度
建立局系統出版物統一管理體系涉及局和所屬的各個單位,環節多,瑣事多,需要多個部門協調負責,為保障出版物管理工作的順暢,防止工作出現分散、重復,必須制定翔實可操作的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確保工作各環節有章可依、有序開展。制度和流程的內容應該包括統一管理體系的主要工作環節和責任部門、工作的基本程序、資金預算及使用等。
3.3 使用現代技術手段為管理提供支持
依託先進的信息網路技術,開發統一管理體系平台,為管理工作創造便捷條件,提高管理水平。平台由出版物設計系統、統一編碼系統、科技成果文獻資料庫製作和發布系統構成。不同系統支持管理工作的不同環節,比如出版物設計系統主要幫助計劃出版文獻的作者根據出版目的,選擇讀者類型,進而確定載體形式、發行范圍等一系列問題;而統一編碼系統則負責根據出版物選擇的出版渠道,發放編碼;資料庫不僅要負責建庫和維護工作,還要定時或根據需要提供科研成果的統計信息。
參考文獻
htp://www.usgs.gov/pubprod/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
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396/List-1.html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
10.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工資怎麼樣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於2002年7月18日正式成立。加掛「全國地質資料館」的牌子。負責管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和國土資源部十三陵培訓中心。
發展研究中心隸屬於國土資源部,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正局級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方向、發展戰略、境外地質工作規劃和部署研究,負責全國地質資料接收、保管和服務,承擔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工作。接受上級委託,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等有關重大專項進行技術支撐。
發展研究中心現有職工20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0人,副高級職稱47人;博士45人,碩士68人;離退休職工100人。現設處室25個(不含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和國土資源部十三陵培訓中心),其中綜合管理處室5個,業務處室17個,其他處室3個。
發展研究中心參與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全國地質勘查規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為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撐工作,為部、局機關提供了大量情報資料。編輯《中國地質》和《地質通報》,為地勘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設了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資料庫,為地質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務。研發了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國家地質空間數據網格服務系統、多元地學空間數據管理與分析系
統等;先後牽頭完成了1:2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等數十個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題的資料庫建設工作;牽頭完成一批地質信息化標準的編制;建設並維護地調局的
網路系統和網站,對地質調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承擔地質資料接收與保管工作,努力實施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工作。支撐完成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
查、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獲國土資源部通報表揚;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等專項提供卓有成效的業務支撐。
發展研究中心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4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2002年~2008年連續7年獲得「中央國家機關文
明單位」,2009年獲「2008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部「合格職工之家」,2006年成功創建部「先進職工之家」。
2005年至今連續7年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0~2011年繼續保持「首都文明單位」和「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標兵」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