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與力學資料
A. 工程地質及土力學
什麼啊?
B. 工程地質與土力學
土質學和土力學基本概念是差不多的,因為很多書的標題都會把它們放在一起,我的專專業是土木工屬程,學了土力學,主要內容大概是研究土壓力,進而驗算地基承載力這些力學方面的要求,可能土質學更偏地質學一點兒吧,包括土的類型,物理化學性質什麼的
綜上,工程類學科基本都會涉及土力學,所以它不屬於地質學的范圍
C. 工程地質力學的建立與進展
60年代中國學者在大量工程地質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到構造的重要性,從而提出了「岩體結構」的觀點。同時,法國的岩體力學學家Muller L等也認識到岩體結構的重要性。70年代谷德振等提出「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的新概念。它以地質歷史的發展過程——建造與構造,並運用地質力學觀點,研究了岩體的工程地質特性及力學的成因問題。它包括了岩體結構的解析和表徵,岩體結構的力學特性和效應,工程岩體變形破壞機制的分析,工程岩體穩定性的預測和評價等一系列問題。現已初步建立了工程地質力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俄羅斯學者最近認為應考慮土體結構。這樣工程地質力學就應將岩體和土體的工程地質力學都包括在內。
80年代岩體工程地質力學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岩體結構力學新概念。它主要研究地質模型的力學效應,即把地質模型轉化為力學模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力學模型與岩體變形破壞機制有關要素,轉為定量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岩體穩定性的力學分析,作為工程設計的依據。
對於土和土體的工程地質研究,最初是把土作為連續介質,但由於土的特殊物質組成和結構連接,其應力-應變關系為非線性隨時間變化的流變狀態,因此不僅從宏觀力學上用模型方法,而其從土的微觀結構,通過各種結構類型加以量化,建立土的微觀力學模型,這在國內外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中國對軟土、黃土等特殊性土以及軟岩、泥化夾層的流變特性和模型研究,解決不少實際工程中土體變形、地基穩定分析等問題。土的微觀結構研究由於測試技術的發展,在80年代進展較快。取得的重要成果有:制樣技術上由風干法發展為凍干法,探討了土的結構對其蠕變及強度的影響,對粘性土及一些特殊性土的微觀結構和工程地質性質關系,以及對微結構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等。近年來工程地質學家認為土體結構既然對其工程性質有重要制約作用,就應把建立土的結構性本構(計算)模型作為核心問題,提出發展「土體微結構力學」作為土體工程地質研究的新領域。
工程地質力學的發展要求地質研究與工程高度結合,發展工程結構和地質結構的依存關系和相互作用理論。近年來王思敬等採用系統科學原理,提出了工程地質力學綜合集成理論和方法(The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 Meta-Synthesis,簡稱EGMS),以期使工程地質力學的定量評價和預測提高到新的水平。
D. 工程地質學和土力學有什麼不同·
剛好這兩門課 我都在學
工程地質學 主要從講地質方面的工程問題,很多地版質學內容
比如:岩石的權構造,地質構造 第四紀沉積物 總之和地質學相關的東西很多
屬於專業基礎課程
土力學 顧名思義 主要是講土的
涉及土的很多力學性質 :應力壓縮性 抗剪強度 土壓力
計算的比較多
我暫時的只能理解這么多 希望能幫到你
E. 工程地質與岩石力學特性研究的真諦
工程建設是利用、適應、加固、駕馭自然的過程。首先需認識自然,工程地質就是認識自然的過程,這種認識,不能囿於對自然的描述,及其一般特性的概略估計,應是認識建築物區域內地質體的過去、現在及將來的演繹情況。須明了地質體在形成演變、工程建設期及其建成運營期,岩體物理力學特性在自然應力場加工程應力場,包括正、反應力作用情況下的穩定特性。岩體力學,是岩石生成時本身的缺陷與經受構造改造所遭受損傷後,所呈現的宏觀力學強度值,類似岩塊破損後的殘余強度值。但其承受正反應力作用,具迥然不同特性,正應力作用時,因破裂面具傳壓特性,可具一定強度值。但節理岩體不具抗拉特性,不能承受拉力。一個地區的岩體,其中破裂結構面具一定的空間展布規律,故其力學性具方向性差異,又因受力狀態與矢量不同,其力學特性反映亦迥然不同,所以正反應力應變不能等同,要重視反應力應變的研究。岩體力學是依據試驗及大量自然統計信息經綜合分類與權值統計的經驗系數值。試驗是科學成果,是寶貴的信息資源。大自然的一些現象,是宏觀的天然試驗,是多因素影響條件的綜合成果,是非常反映實際的參數。但過去對其認識研究不夠,即使有對野外現象進行了反演研究,但對客觀現象認識掌握不夠全面,更未考慮反應力應變作用,方法上不夠嚴密精細,提供的設計參數,是由試驗加經驗法確定,未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依據嚴密的基礎理論,作科學與創新的求解,這是系統工程概念所形成的科學藝術理念。當我們將這種科學藝術造就達爐火純青時,那將對岩土工程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這是我們應積極努力為之奮斗的。
F. 《工程地質與土力學的基礎是什麼
岩石、抄地質構造、地下水等工程地質,與水利工程密切相關的一些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
土力學的基本知識,主要有土的物質性質、土的滲透性、土中應力、土的抗剪強度等方面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有關水利工程的地基設計和地基處理的原理和方法
G. 工程地質包括哪些內容(土力學地基基礎第四版)
工程地質研究的主內容有:確定岩土組分、組織結構(微觀結構)、物理、化學與力學性質(特別是強度及應變)及其對建築工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分類,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築性能的方法;研究由於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而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自然發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質作用對工程建築的危害及其預測、評價和防治措施;研究解決各類工程建築中的地基穩定性,如邊坡、路基、壩基、橋墩、硐室,以及黃土的濕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壞等,制定一套科學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為各類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地質依據;研究建築場區地下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工程建築的影響,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護方案;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特徵,預報人類工程活動對其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出區域穩定性評價,進行工程地質分區和編圖。隨著大規模工程建設的發展,其研究領域日益擴大。除了岩土學和工程動力地質學、專門工程地質學和區域工程地質學外,一些新的分支學科正在逐漸形成,如礦山工程地質學、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及環境工程地質學、工程地震學。
1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區別
工程地質是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地質問題的科學(張咸恭等著《中國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的應用性很強,各種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都要做工程地質研究,才能使工程與地質相互協調,既保證工程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正常運行,又保證地質環境不因工程建設而惡化,造成對工程本身或地質環境的危害。工程地質學研究的內容有:土體工程地質研究、岩體工程地質研究、工程動力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的研究、工程地質勘察理論與技術方法的研究、區域工程地質研究、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等。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處理或改良的科學技術(國家標准《岩土工程基本術語標准》)。岩土工程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工程地質學、岩石力學和土力學;研究內容涉及岩土體作為工程的承載體、作為工程荷載、作為工程材料、作為傳導介質或環境介質等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檢測和監測等等。
由此可見,工程地質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門應用科學;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種工程技術。從事工程地質工作的是地質專家(地質師),側重於地質現象、地質成因和演化、地質規律、地質與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從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師,關心的是如何根據工程目標和地質條件,建造滿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岩土技術問題。
2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關系
雖然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分屬地質學和土木工程,但關系非常密切,這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工程地質是岩土工程的基礎,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質的延伸,是有一定道理的。
工程地質學的產生源於土木工程的需要,作為土木工程分支的岩土工程,是以傳統的力學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單純的力學計算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一開始就和工程地質結下了不解之緣。與結構工程比較,結構工程面臨的是混凝土、鋼材等人工製造的材料,材質相對均勻,材料和結構都是工程師自己選定或設計的,可控的。計算條件十分明確,因而建立在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基礎上的計算是可信的。而岩土材料,無論性能或結構,都是自然形成,都是經過了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多種復雜地質作用下的產物,對其材質和結構,工程師不能任意選用和控制,只能通過勘察查明,而實際上又不可能完全查清。岩土工程師不敢相信單純的計算結果,單純的計算是不可靠的,原因就在於工程地質條件的不確知性和岩土參數的不確定性,不同程度地存在計算條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因而雖然土力學、岩石力學、計算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並在岩土工程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計算假定、計算模式、計算方法、計算參數等與實際之間存在很多不一致,計算結果總是與工程實際有相當大的差別,需要進行綜合判斷。
H. 工程地質與土力學的基礎是什麼
岩石、地質構造、抄地下水等工程地質,與水利工程密切相關的一些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
土力學的基本知識,主要有土的物質性質、土的滲透性、土中應力、土的抗剪強度等方面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有關水利工程的地基設計和地基處理的原理和方法
I. 地質力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地質力學學說,是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創立的學說。他是根據他版本人在國內外權長期的地質實踐經驗和我國地質構造發育的特殊條件,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逐步總結創立出來的。
它的基本內容是:地質力學學說是在地質學的基礎上,用力學的原理研究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規律的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該學說用力學的原理,研究地殼運動中所形成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形跡的特徵、分布、排列規律、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內在聯系,並依此進一步探索地殼運動的方式、方向和引起地殼運動的動力來源等問題。
李四光
李四光在總結我國和東亞瀕太平洋地區地殼構造特點之後,提出了大陸構造基本型式的三種主要類型:即緯向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和扭動構造體系,並認為地球的自轉及其角速度的變化所引起的地殼水平運動(經向的水平錯動和緯向的水平錯動)是推動地殼運動的主導因素。地質力學學說在生產實踐中,已應用於找礦勘探(如找石油油田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以及地熱資源勘察等方面。
J. 工程地質學的主要內容(作者:石證明)
不是幾字能說清的,你自己去查吧 ,推薦《專門工程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