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地質災害會議簡報
『壹』 五井鎮南銅峪村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2011年8月)
為檢驗在多發性地質災害面前的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製定如下演練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提高對開展演練工作必要性的認識,認真開展演練工作並收到實效,找出不足進行彌補,更好地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目的
在五井鎮南銅峪村崩塌即將發生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地安全撤離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應急預案演練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在五井鎮南銅峪村崩塌遭受連續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崩塌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臨朐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人民政府領導下,組織鎮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崩塌危險區內的18戶52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四、應急預案演練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五、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崩塌位於五井鎮南銅峪村北山,出露地層為寒武系九龍群灰色厚層灰岩和黃色頁岩。目前該崩塌體長度190米,寬約18米,厚約6米,體積約20520立方米,屬於中型崩塌。該崩塌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著在崩塌前緣下居住的南銅峪村村民18戶52口人生命財產的安全。崩塌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崩塌隨時可能產生突然滑動,崩塌穩定性極差,有下滑的趨勢。
該崩塌隱患點編制有「預防搶撤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六、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在五井鎮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
七、演練時間
演練時間:2011年8月9日上午8:30。
八、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五井鎮人民政府召集,五井鎮人民政府、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有關部門負責人、五井鎮南銅峪村兩委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內容:
(1)五井鎮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工作分工:
A.指揮長:五井鎮鎮長瞿志敏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B.副指揮長:五井鎮人大主席王振華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④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⑤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⑥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A.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安同瑞任組長,成員由縣國土局李振華、五井安監所孟慶寶、五井國土所王佰友、地質專業人員賀同利組成。任務為組織人員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B.後勤物資保障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沈汝虎任組長,成員由民政所潘興利、財政所楊光福及王本業組成。任務為: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C.綜合聯絡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王振華任組長,成員由國土局白興波、政府辦公室房偉、國土所譚金波、水利站尹兆升、安監所鄭成軍、公安派出所高玉志、政府人員譚濤、李峰及五井鎮銅峪村支部書記郭寶升等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拍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D.醫療衛生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王文昌任組長,成員由五井鎮醫院馮天成、五井鎮政府人員王成娟、譚清海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E.應急搶險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王春喜任組長,成員由五井鎮政府張本貞、王福武、王國帥、張永、趙強、鞏磊、郎群、高明生、邊興勝、許致濤、賀同寶、馬慶東、顏海鹿、王力、許新明、魏鵬、程潔、孫德軍、夏佃柱組成。任務為:迅速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集體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F.交通治安管理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常敬偉任組長,成員由公安派出所所長石金偉及全體幹警、五井鎮政府鞏京明、杜金德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南銅峪村村崩塌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南銅峪村村的地理環境及崩塌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南銅峪村村的地理環境及崩塌情況,熟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應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五井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五井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20人,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五井鎮政府及五井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8月9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五井鎮政府、南銅峪村委會、村民小組分片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及演練各種措施落實。
(二)演練工作程序
1.演練工作預備會議
8月9日8:30,在五井鎮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參加人員:演練指揮部成員、鎮政府有關部門及有關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等。
(1)鎮政府領導講話;
(2)作演練工作的安排;
a.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程安排);
b.觀摩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
2.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1)9:00全體演練人員集中於五井鎮政府大會議室待命。
9:10,接五井鎮政府報告:「因連續大雨,南銅峪村崩塌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崩塌不斷向前延伸,崩塌有明顯下滑趨勢,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a.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b.向市國土資源局報告;
c.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30,鎮人民政府向縣政府匯報,經縣長同意,「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南銅峪村集中待命。
10:00,指揮部設在南銅峪村辦公室,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縣國土局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2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在南銅峪村口封鎖村西進入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應急搶險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組織20人的民兵預備役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災民安置工作,做好各安置點災民的思想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暢通。
10:30,撤離開始。
11:00,撤離完畢。
11:0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崩塌變化已趨穩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事宜。
11:10,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1:15,鎮政府領導及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撤離安置情況。
11:4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2:00,宣布演練結束。
演練總結:通過這次演練,《臨朐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臨朐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文件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落實,應急小分隊隊伍得到了鍛煉,領導和同志們各司其職,明確了職責,對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提高了戰鬥力。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貳』 萬山區謝橋街道辦事處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5月)
一、演習目的
提高我區幹部群眾對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演練的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區政府應急辦
承辦單位:謝橋街道辦事處
協辦單位: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
三、演習地點、時間、規模
地點:謝橋街道辦事處
時間:2013年5月24日9:00—11:20
規模:共計145人
(1)參加演習人員60人,觀摩人員25人(區政府辦、區民政局、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領導、全區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謝橋街道辦事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
(2)撤離謝橋辦事處石竹村楊家壩隱患點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共60人。
三、組織機構
指揮長:鄭洋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主任
副指揮長:於洋 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局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負責人,陸立 國土分局辦公室主任,段紅英 國土分局資環股股長,馮婉婧 國土分局法規股股長,張晏 國土分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勇 國土分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負責人,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石竹村支部書記。
指揮部負責及時、有效地組織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處置、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具體包括:
(1)主持災情(險情)會商,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2)組織制定地質災害(險情)應急處理方案;
(3)根據應急處理方案、指揮有關部門開展受災群眾救護、險情處置等工作;
(4)根據應急處理方案,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進行搶險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工作組:
(一)演習辦公室
主 任:馬筱錦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劉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政法委書記,安紹輝 謝橋街道辦事處武裝部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艾青龍 謝橋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站長,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 石竹村支部書記
演習辦公室的工作:
(1)負責與國土資源局資環股保持聯系;
(2)負責救災物資、資金的籌集、安排和調運;
(3)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災情,並向社會發布經審核批準的搶險救災簡報;
(4)組織、協調各專業組的工作,保障信息暢通;
(5)負責處理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演習辦公室負責演習結束後的工作:一是組織演習進行財物返還;二是收回紅旗、袖套、送話器等物品;三是指揮各組收回各自物品;四是清理現場。
(二)演習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馬筱錦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組長:孫躍明 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勇 國土分局黨組副書記。
成員:陸立、陳祖衛、楊長干、任宗銀、宋立。
職責:
(1)協調各工作組開展處置工作,及時溝通傳遞和報告現場情況。
(2)負責准備對隱患點調查處理所需要的相關設備;
(3)及時將監測反饋的情況向指揮部匯報,傳達指揮部的指示。
(4)根據指揮部的各項指示、命令,負責協調、落實並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編寫地質災害速報和應急調查報告;負責劃定危險區,設立警戒線和警示牌。
2.搶險救災組
組長:安紹輝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
副組長:劉軍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成員:姚元輝、楊建發、陳祖衛、艾青龍、張吉青、陳洪江、王清昌、姚倫佳、民兵應急分隊20人
具體人員安排如下: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負責用揚聲器傳送語言信息;辦事處行政副主任和1名工作人員、5名民兵應急分隊隊員負責准備2付擔架對假定受傷人員進行轉移,並組織相關醫護人員抬擔架和救治演習(著醫院服裝);陳祖衛、王清昌、姚倫佳、15名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臨時安置點,負責臨時安置點的生活用水及防火工作。
3.專業技術組
組長:吳成龍 國土分局紀檢組長
副組長:王剛 國土分局常務副局長
成員:段紅英、張兵 謝橋水務站站長
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和水文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範對策、措施。
4.交通治安保障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左學勇 辦事處派出所所長
成員:姚茂學、楊勝波、李樹敬、鄧坤、朱晨輝、陳海剛
職責:
(1)2名工作人員負責維護臨時安置區域的秩序,保護現場人員的安全;
(2)2名工作人員負責保護撤離群眾安全,維護搬遷秩序;
(3)2名工作人員負責各交通要道的道路疏通和道路管制;指揮往來車輛的停放;疏散受災區域內的無關人員,確保各交通要道的通暢。
5.醫療救治組
組長:劉江敏 辦事處衛生院院長
成員:代紅平、楊艷紅、石築、石松、肖游華、向莎、石秀芳
職責:
(1)負責對受災群眾醫療看護。
(2)負責對水源、食品等檢查檢測。
6.後勤保障組
組長:楊大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
副組長:向紅兵 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柳燕、馮婉婧、劉向東、譚紹芬、吳麗華、何靜
職責:
(1)發放救災物資(方便麵、礦泉水)、安置受災群眾;
(2)負責設置標志牌:①受災群眾安置區;③救災物資發放點。
7.新聞報道組
組長:向小兵 辦事處組織、宣傳、統戰委員
副組長:滕文 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劉勇(國土局)、譚璐、張玲玲、王會、王蓮芳
職責:
負責跟蹤(搶險救災組、後勤保障組、醫療救災組、轉移安置和交通治安保障組、專業技術組、善後處理組)和指揮部的報道;負責主要演習場境的拍攝和整個演習的報道。
8.善後處理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
成員:楊翠華、陳明、村包村幹部、村幹部
職責:負責清理現場,各有關部門撤除演習設備,恢復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由於連降大雨,石竹村楊家壩滑坡隱患點發生變化,而且裂縫還在繼續擴大,隨時有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群眾70人安全,需緊急避讓。
(1)2013年5月24日9:00,演習辦公室通知各組到達演練現場(指揮部)集結待命,鄭洋指揮長作動員講話。
(2)9:10辦事處辦公室接到石竹村村主任電話,告知滑坡監測點險情發生變化,且裂縫還在不斷擴大,隨時有發生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70人群眾生命安全。鄭洋指揮長要求立即疏散群眾,並向區人民政府匯報和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匯報險情,組織相關部門會商險情,宣布立即啟動「謝橋街道辦事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3)9:15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辦事處辦公室)立即通知相關單位、部門人員趕赴災情發生地搶險救災。
(4)10:00各組簡要向指揮長匯報情況並展開災後自救
(5)10:45—10:50各組人員集合。
(6)10:50—11:20請國土資源局、辦事處領導同志講話,
(7)11:20演習結束。
『叄』 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村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預案演練方案
藍田縣國土資源局、三官廟鎮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
為進一步提高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根據「十有縣」創建的工作要求,縣國土資源局和三官廟政府決定,在三官廟鎮過風嶺村舉行一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通過演練,使各部門在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的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三官廟鎮過風嶺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15戶50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三、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過風嶺滑坡因遭遇連陰雨可能發生滑坡,將造成房屋等財產毀壞,由於撤離群眾及時,未發生人員傷亡。目前該滑坡坡體長度50~100米,寬0.2米,厚約5~8米,體積約1000立方米。該滑坡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著在滑坡(坡腳)體前緣下居住的村民15戶50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滑坡體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隨時可能產生突然滑動,滑坡穩定性極差,有速滑的趨勢。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單點「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四、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由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領導:
(1)市國土局的領導;
(2)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
(3)各鎮分管領導和國土所長。
五、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3年10月30日10:00;
2.正式演練時間由縣國土資源局和三官廟鎮確定(2013年10月30日)10:00—12:00。
六、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鎮人民政府召集,鎮政府工作人員、橫嶺國土所、衛生院、派出所,相關部門人員、過風嶺村委會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會議時間暫定10月30日8:00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
會議內容:
(1)鎮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指揮長:張森 三官廟鎮鎮長
主要職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副指揮長:夏建良 三官廟鎮副書記
主要職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3)副指揮長:陳余浩 黨委委員副鎮長
主要職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綜合聯絡組:由許恩朝任組長,成員由武裝部、鎮政府辦公室、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等組成。任務: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交通治安管理組:由派出所所長何平利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應急搶險組:由夏建良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織搶險隊和民兵預備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負責群眾的有序、快速撤離,安全到達指定地點。負責協助群眾撤離牲口。(3頭牛、5隻羊)負責協助群眾搬運生活用品(2輛架子車、鍋灶等)。
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國土所所長邵國權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醫療衛生組:由衛生院院長程續濤任組長,成員由衛生院及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①准備醫療器械、葯品等救護工具,完成簡單的救治、包紮。②負責借還2個擔架,並負責撤離2名傷員(用擔架抬傷員到救護室)。③安排衛生院准備4名醫護人員,並要求著白大褂,聽診器)
後勤物資保障組:由許恩朝任組長,成員由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①負責借還帳篷,並搭建拆除;②向災民發放救災物品(礦泉水、麵包等)。
會務組:由陳余浩任組長,成員有程勤、薛新峰。任務:負責橫幅的懸掛和回收;救災帳篷的編號和黏貼;會場的布置,音響、桌椅的借還擺放;會議報到、接待參會領導。
(二)演練場地分布
1.設置救災演練觀摩台一處(設桌子三個,椅子五把,擴音設備)
上懸橫幅: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觀摩台
2.設救災演練指揮部一處(設桌子一個 椅子兩把 擴音設備)
上懸橫幅: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指揮部
3.現場
上懸橫幅:西安市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村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現場會
4.四頂災民臨時安置帳篷
1頂醫療救助帳篷。(內設四條板凳、兩張床),1頂放牛養牲口的場地。
5.觀摩督導領導車輛停放。
沿路有序停放(掉頭後停好)
6.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過風嶺村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過風嶺村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過風嶺村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3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引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7.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10月30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廣播站等,鎮政府、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和過風嶺村委會、村民小組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的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10月30日10:00時進行預演。
七、演練工作程序
1.應急演練
10月30日8:00—8:30鎮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參加人員:鎮政府工作人員、橫嶺國土所、衛生院、派出所,相關部門人員和過風嶺村幹部、村民小組長等。
(1)鎮政府領導講話;
(2)鎮分管應急工作演練工作的安排。
2.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流程;
(略)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肆』 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紅河洲人民政府、元陽縣人民政府、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2011年5月)
主辦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元陽縣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地點: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
時間: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練。
參加人員:紅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書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周強副局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許濤科長、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白樂章,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縣國土資源局及新街國土資源分局,新街鎮政府機關各站所和下節街社區、民兵,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受威脅的群眾,約計700餘人。
演練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能力和群眾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災避災意識,在臨災時能快速有效撤離避讓,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地點和任務
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擬設場面: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立即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全力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的組織領導
指揮長: 白樂章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指揮長: 毛雪冰 縣政府辦副主任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成員: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龍正福 縣交通局局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張紅衛 縣氣象局局長
馬正學 縣水利局局長
唐 斌 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馬正福 縣教育局局長
劉天學 縣財政局副局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周 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楊宏敏 元陽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下設九個工作組:
(一)綜合聯絡組
組長:毛雪冰縣政府辦副主任
成員: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職責: 負責應急成員單位之間的相關協調與聯系, 新聞媒體單位的聯絡, 領導講話稿撰寫等工作。
(二)現場准備組
組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新街鎮人民政府。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現場的准備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成員: 縣公安局抽調民警和新街鎮派出所民警
職責: 負責擬災害發生區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負責對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 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參與災害發生現場的赴救及處置工作; 確定災害傷亡人數和傷亡人員的姓名身份; 負責相關災害直接責任人的監護和逃逸人員的追捕; 參加災害調查。
(四)應急搶險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副組長: 白玉文(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成員: 新街鎮政府機關和各站所幹部職工, 社區幹部、村小組組長, 民警、 民兵等及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臨時抽調工作人員。
職責: 負責組織受災群眾的撤離、 現場搶險救災等工作;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的各自職責, 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災物資、設備、 資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電力部門負責盡快搶修恢復供電設施, 保障災區供電。
(五)醫療救治組
組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 從縣人民醫院、元陽民族醫院等抽調
職責: 負責組織指揮受災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 做好災後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災情調查組
組長: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從縣國土資源局抽調
職責: 負責災害調查和統計工作。
(七)後勤保障組
組長: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副組長: 劉雲 新街鎮人民政府分管副鎮長
成員: 從新街鎮政府抽調
職責: 負責食宿安排、車輛派遣等工作。
(八)善後處置組
組長: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成員: 新街鎮黨委、政府,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職責: 新街鎮牽頭,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配合, 受災村(組)群眾參加, 做好遇難、受傷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和災後重建工作。
(九)宣傳報道組
組長: 白波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成員: 宣傳部、廣電局等抽調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應急救援)等工作的宣傳報道。
五、 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紅河州國土資源局領導召集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新街鎮主要領導等參加。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領導講話, 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和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 民兵應急分隊共20人。 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縣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3)縣衛生局8人。負責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4)縣民政局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
(5)元陽一小3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
(6)縣教育局2人。負責參演學生的組織和動員。
(7)縣電信公司2人。負責現場的通信保障。
(8)縣氣象局1人、縣供電公司1人、縣自來水公司1人、縣水利局1人、縣安監局1人、縣環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9)新街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0)參演群眾250人,元陽一小師生250人。由新街鎮政府、元陽一小學、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做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師生)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新街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新街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20人,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縣國土局、縣教育局、新街鎮政府及相關的新街鎮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體演練單位在七中待命,觀摩人員由工作人員安排進入觀摩地點。
8:5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開始。
9:00,下節街社區負責人向新街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下節街社區3、4、6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表明滑坡體與後緣裂縫加寬,有出現滑坡可能。」
9:05,新街鎮黨政主要領導及有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險情加劇,立即下令啟動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在新街鎮畜牧獸醫站成立臨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迅速向指揮部集中,同時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王建福鎮長向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報告,鎮屬參演職工9:10前在鎮畜牧獸醫站集結完畢,並設立臨時指揮部。)
9:10,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報後,立即下令新街國土分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簡易檢查點,同時,分別向縣人民政府和縣地質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報告。(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在向高榮奎局長報告的同時,帶領人員進入演練現場開展調查,高榮奎局長接報後向白樂章副縣長報告。)
9:15,指揮長接到縣國土資源局報告「下節街社區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下令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趕赴現場。
各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後,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入新街鎮原糧食局倉庫,並向指揮部報告(途中特種車輛拉響警報)。(白樂章副縣長下達命令後帶領高榮奎局長、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進入演練臨時指揮部,3分鍾後,各成員單位向指揮部聚集並報告,報告順序依次為:1.新街鎮;2.公安局;3.民政局;4.衛生局;5.消防大隊;6.教育局;7.氣象局;8.供電局;9.自來水公司;10.安監局;11.環保局;12.電信局。)
9:25,在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臨時指揮部,縣氣象局報告天氣情況;新街鎮政府報告前期工作情況;縣國土資源局報告災情發展趨勢,建議組織群眾撤離。
9:30,指揮部下達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道路,設置警戒線,確保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同時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封鎖及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後,向指揮部報告。)
應急搶險組在使用各種設備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和師生按撤離路線有序安全轉移的同時,組織應急搶險隊伍進入隱患區協助群眾和師生撤離,在協助過程中對不願撤離的群眾強制帶離(1人),對受傷的群眾撤離(2人)。(應急搶險組要在9:45前完成群眾和師生撤離工作,並向指揮部報告。)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災情,每5分鍾向指揮部報告一次。
醫療衛生組在9:40前完成臨時急救點,並向指揮部報告,對傷、病員進行緊急治療、轉移。
後勤保障組在9:50向指揮部報告群眾和師生基本安置妥當,救援物資已陸續就位。
10:00,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
10:0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善後處置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10,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群眾、師生撤離安置情況。
10:20,演練工作講評會。紅河州政府領導和縣政府領導講話。
10:3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演練結束。
『伍』 永春縣達埔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施方案
(2010年6月)
一、應急預案演練目的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方針,假定在全鎮發生大到特大暴雨、我鎮伏溪村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的緊急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通過對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防汛各小組職責分工的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以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鎮村兩級有關部門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建設平安達埔,構建和諧社會。
二、應急預案演練任務
本次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我鎮伏溪村山體滑坡地災點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鎮防指及時啟動鎮村防汛抗洪搶險應急預案和《達埔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11戶36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達埔鎮伏溪村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險情發生於2005年,幾年來,變形跡象逐步明顯,特別是2006年「6.6」洪災後,變形突然加劇,滑坡後緣出現多條裂縫,且裂縫下錯明顯,頂排7座民房就有5座房後出現不同程度溜塌,涉及11戶居民36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滑體目前處於蠕滑階段,穩定性極差,滑坡後緣裂縫加大,前緣已發生局部小滑塌,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該滑坡地質災害點編制有「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地質災害避險工作明白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鎮政府組織各部門實施。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及領導:縣國土資源局、水利局、民政局領導及有關人員;各鄉鎮分管領導;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及村主幹。
六、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0年5月31日下午2:00
(2)正式演練時間:2010年6月5日下午3:00
七、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達埔鎮伏溪村。
(2)臨時指揮部、撤離安置點:達埔鎮伏溪村村部。
八、演練場景總體設想
第一部分:場景設達埔鎮伏溪村村部。①在鎮防災辦,接到上級雨水情明電,啟動防汛應急預案,指揮長王文楊鎮長作防汛准備部署,防災辦主任陳俊傑負責傳達落實;②接到伏溪村地災責任人黃金鍛報告地災點緊急情況,啟動突發地災應急預案,在村會議室指揮長臨時召開防汛領導小組緊急會議,部署赴地災點搶險救災工作。③村部,鎮防汛搶險救災六個工作組及相關人員整裝待命前往地災點。
第二部分:場景設村避災點。①臨時指揮部及領導、嘉賓觀摩點(擺齊桌子、椅子等道具)以及安置點(安裝6個簡易帳篷),設在避災點前空地,重點是指揮部發布命令及六個工作組(用對講機)落實指令過程互動情況;②地災點民房至安置點,重點是搶險隊員將11戶36人分兩條轉移路線安全撤離災區群眾過程互動情況。其中包括臨時出現的四種意外情況:一是出現老人不願轉移採取強制撤離工作場景;二是出現傷病員出動衛生救護組工作場景;三是出現離安置點100米處路口發現一小崩塌,中斷了撤離路線,出動工程搶險組排除路障的工作場面;四是3名已轉移安置點的群眾保家心切跑回災區,情況危險,治安保衛組與應急搶險隊配合,再次將人員強制轉移的工作場景;③清場鎖門場景;④市、縣領導在鎮領導陪同下慰問安置點群眾場景;⑤在臨時指揮部召開點評會場景。
九、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進行全面部署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各小組協調的一體性,於5月24日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各小組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會議,會議由鎮政府召開,鎮防指成員、鎮直有關單位負責人、伏溪村掛村領導、包村幹部、村主幹、伏溪村國土協管員、各小組參加演練人員參加。
會議內容:
(1)鎮防指總指揮長講話,介紹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方案,指出進行本次防汛抗洪搶險應急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並對有關部門、個人的工作任務、具體分工等情況進行詳細部署;
(2)討論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布置演練工作。包括時間進程安排、觀摩人員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物資准備等;
(4)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A.總指揮:王文楊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B.副指揮:陳俊傑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C.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陳俊傑
主要負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長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5)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A.綜合組
組長:鄭海東
組員:尤永賢、尤湯生、黃搏林
主要職責任務:傳達上級有關指示精神,通知各單位做好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事項,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有關決策依據,協調各機構的工作關系;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和災情,向指揮部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及時將雨水情、災情、救災辦法和指揮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有關單位;嚴密監視暴雨動態,做好抗洪搶險救災的宣傳報道。
B.工程搶險組
組長:黃曉東
組員:黃逢春、黃建福、黃金壽、林少華
主要職責任務:
分析掌握雨、水情、災情、提出調度方案,組織實施工程搶險應急和防護;加強電力、通訊、交通設施的維護與搶修工作,盡快恢復水、電供應和通訊、道路暢通。及時組織災後農業生產自救,做好恢復農業生產工作;指導災區應急處理生活生產供水,幫助災區修復水毀工程和除險加固。
C.轉移安置組
組長:黃聖燒組員:林培揚、吳金丙、搶險應急隊(預備役民兵)20人
主要職責任務:幫助做好受災人員和財產的轉移;組織進行受困人員的搶險轉移;及時掌握災區安置動態,確保受災群眾的搶救轉移,確保受災群眾的日常生活所需,解決衣、食、住等問題;組織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組織專家提出處理意見,組織人員安全轉移,加強監控,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具體分工:
1)災區清場和搜救:由林培揚負責組織搶險救災一分隊10人。主要負責災區清場,將受災區群眾安全轉移至指定安置點。
2)安置點組織安排:由吳金丙負責組織搶險救災二分隊10人。主要負責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受災人員安置,救災物資發放。
D.衛生救護組
組長:李德鍛
組員:衛生院醫護人員3名
主要職責和任務:配備一部醫護車,安排3名醫護人員,配齊醫護械具,到災區搶救傷病員,組織協調醫療器械和葯品的調運,指導醫療衛生防疫工作;加強災區疫情監測,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災防病宣傳,做到災後無大疫。
E.治安保衛組
組長:王德福
組員:派出所幹警2人
主要職責和任務:做好治安保衛工作,維護防災搶險正常秩序;在必要時,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對有關地段實行交通管制,協助搶險和強制群眾撤離。
F.後勤保障組
組長:郭文讀
成員:李光奮、林繼暉、劉華軍、林毅君
主要職責和任務: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提供和後勤保障工作。
各小組如果出現領導缺位時,實行依次遞補的辦法。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確定演練具體時間程序及地點,安排觀摩人員線路及地點等。准備好演練有關軟體材料和宣傳材料:
①演練方案若干份(分發相關人員);
②「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現場布局平面圖」一張(掛觀禮台現場入口處);
③「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大會」橫幅2條,觀禮台現場掛1條,伏溪村頂排房屋牆上掛1條;
④工作牌三種:領導嘉賓牌;指揮部組長以上成員工作牌(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大會,××角色,姓名:×××,職務:×××);工作人員牌(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大會,工作人員);
⑤指示牌:「領導嘉賓觀禮台」電腦噴字木製插牌1個;「臨時指揮部」、「災民安置點」用電腦噴字貼在帳篷上;「山體滑坡,注意安全」電腦噴字木製警示牌3個,插在實地;「前方山體滑坡,禁止人員通行」警示牌1個,「前方正在演習,車輛減速慢行」警示牌2個,做成電腦噴字木製站牌;
⑥配備對講機10部(指揮人員聯絡用)、高音喇叭2個(工作人員引導用)。
(2)工程搶險組應熟悉伏溪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熟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醫護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等有關情況,做好電力搶修、通信搶修車輛及設備調運工作;做好水、電、路以及通信等障礙的搶險排除工作準備。負責准備:小挖機1部,鐵鏟、鋤頭各6把,土箕3個。提前做好觀禮台、臨時指揮部、安置點現場平整工作。
(3)轉移安置組應熟悉伏溪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安排監測安置地點,做好監測記錄等。負責准備:搭建6個帳篷,其中一個帳篷內必須准備床鋪、被子、椅子、水桶、煤氣灶、鍋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具;高音喇叭2個,鑼1面,手電筒、應急燈、雨衣20件,搶險隊員統一著裝迷彩服;負責物色挑選36名災區群眾演員,其中20名村幹部16名蘆洋村群眾,並做好宣傳和訓導工作。
(4)衛生救護組應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負責准備:120救護車1部,救護醫療器材設施和葯品,醫護員(著工作服)3名,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工作地點設安置點旁。
(5)治安保衛組應熟悉伏溪村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負責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巡邏保衛,解決有關問題。負責准備:封鎖道路通行隔離帶以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6)後勤保障組應熟悉演練程序,做好演練物資采購准備工作。准備好臨時指揮部桌2張、凳6條,觀摩領導和嘉賓桌10張、凳60條,大箱礦泉水10箱、現場音響設備等。
(7)鎮武裝部組織應急搶險隊20人,由基層民兵組成,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8)鎮政府准備中巴車2部,1部組織鎮村幹部觀摩,1部用於參加演練人員及物資調運。
(9)邀請縣廣電局記者參加,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10)後勤組負責安排晚餐。
3.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為了提高演練的熟練性和成效性,於5月31日下午組織全體參演人員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進行角色台詞及模擬場景練習。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和要求,制訂完善並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鎮政府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的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
(二)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達埔鎮連續降雨、強降雨24小時,縣防指下令啟動應急預案,全鎮進入防汛抗洪工作。伏溪村滑坡隱患點,因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影響,滑坡後緣裂縫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及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直接危及11戶36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十、達埔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流程示意表(略)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陸』 今天辦事處對轄區,水庫,地質災害,鄉村公路的安全進行了督查要寫份簡報怎樣起名
xxx轄區水庫,地質災害,鄉村公路安全督察簡報
『柒』 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成功避讓山體崩塌地質災害
2010年5月6日凌晨3時至上午11時,雙峰縣全境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達 17毫米,局部地區達246毫米,導致山洪暴發,誘發地質災害45起,其中,山體滑坡40起,崩塌5起,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餘萬元,未造成人員失蹤和傷亡。
雙峰縣地質災害群防群測體系較為完善,各鄉(鎮)、村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都設立了監測員和聯絡員。5月6日凌晨,雙峰縣國土資源局在接到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婁底市國土資源局及市氣象局的預警信息後,局長成永勝立即於早晨7點30分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防災搶險工作,並要求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利用手機簡訊和電話等方式及時傳達到各村、組及戶,並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隨著暴雨的不斷增強,6日上午,永豐鎮人民政府鎮長彭斌果斷決定對該鎮原地質災害隱患點(省道1822線永豐鎮鏡坪村風光段)山體崩塌區進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下午3時許,隨著一聲巨響,災情發生了。近百噸巨石從山上崩落,一瞬間,道路完全被巨石填滿中斷。該路段是縣域內重要的交通干線,平時每天有近3000輛車通行。所幸的是,由於措施得當,處置及時,此次山體崩塌地質災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崩塌的滾石
交通管制現場
雙峰縣永豐鎮山體崩塌地質災害的成功避讓,取決於地質災害群防群測網路的建立和完善,取決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及時發布,取決於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的普及,也取決於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從上至下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和果斷決策。
『捌』 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6月)
為提高全員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演習需要,特製定本方案。
一、演習范圍、地點、時間、規模
范圍(演習人員,計121人):長石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幹部職工,灣子村部分群眾。
地點: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
時間:2013年6月。
規模(觀摩人員,約60人):市國土資源局、市地災辦、縣政府領導、長石、興隆、八堡、果瓦等4個鄉鎮分管國土領導、國土資源所人員、有地災隱患點的村幹部和監測人員。
二、組織機構(指揮部)
指揮長:文朝春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指揮長:劉顯濤 鎮黨委副書記,袁其敏 縣地災辦主任,張志雲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羅昆 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謝曰光 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陳世奎 鎮黨委委員,王家學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雷 副鎮長
陳如仲 副鎮長。
成員:周海 鎮派出所長,劉漢軍 財政分局長,楊明 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殷錦亮 鎮衛生院長院長,塗元政 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蘭修富 鎮安監站長,吳勝松 村建站長,王順兵 鎮黨政辦負責人,陳建剛 縣國土資源局綜合股負責人,雷勇 縣國土資源局地質股負責人,羅克義 鎮國土所長,陳學芬 灣子村支書。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黨政辦,由王順兵任辦公室主任,羅克義任副主任,抽調人員專門辦公,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演練相關事宜。
(一)辦公室工作任務
1.負責演習前期准備籌備工作
(1)落實演習所需物資器材及相關道具
(2)負責主席台橫標(「大方縣長石鎮2013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警戒線等,製作紅袖套35個,內容為:指揮長1個、副指揮長1個,現場搜救組組長1個、副組長1個,險情監測組組長1個,治安警戒組組長1個,醫療救護組組長1個,災民安置組組長1個,物資保障組組長1個,宣傳報道組組長1個,其餘為搶險救災;製作救災紅旗7面,內容為:現場搜救組、險情監測組、治安警戒組、醫療救護組、災民安置組、物資保障組、宣傳報道組;
(3)音響播放器一台(播放背景音樂),
(4)負責演習結束後的掃尾工作,組織收回演習物資器材,清理現場。
2.負責書寫標語
(1)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解決災民基本生活,組織生產自救互救。
(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購置擴音器10台、觀摩台桌布、警示牌。
三、參演人員組成及任務區分
(一)導調組(7人)
組長:劉顯濤 鎮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張志雲 紀委書記
成員:高志娟、孔德麗、陳祿領、張小丹、鄒麗
工作職責:負責各應急搶險小組在指定的地域集結整隊,調度各小組入場、出場順序,落實觀摩地點,調度觀摩人員在指定地點觀摩。
(二)作業人員
1.治安警戒組:(11人)
組長:羅昆 鎮政法書記
成員:周海、周登成、肖文海、熬利賦、余鵬、鄒緒衛、李紹陽、韋虎、陳方、張偉
工作職責: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村民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現場搜救組:(16人)
組長:謝曰光 鎮武裝部長
副組長:周雲松 計生管理中心主任
成員:王順兵、鄭飛、王碑清、蘭修富、王遠旗、張志向、謝康、曾明雲、鮮昶、楊鑫、張明揚、陳鑫、周鵬、陳明江、李新
工作職責:迅速組織民兵應急分隊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險情監測組:(3人)
組長:張雷 副鎮長
成員:羅克義、萬都貴
工作職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醫療救護組:(8人)
組長:陳如仲 副鎮長
成員:殷錦亮、余磊、陳禮剛、陳禮莎、徐梅、黃蘊潔、胡瑩瑩
工作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5.災民安置組:(11人)
組長:王家學 副鎮長
成員:楊明、塗元政、胡亮、丁發興、趙海松、余琪海、王 巽、文武、羅景、吳勝松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搭建救災帳篷、發放受災群眾救災物資;
6.後勤物資保障組:(5人)
組長:劉漢軍 財政分局長
成員:陳仕興、馬慶芬、陳福勝、劉國才
工作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
7.宣傳報道組(3人)
組長:陳世奎 鎮黨委委員
成員:羅莉、陳婷
工作職責:負責開展災區群眾的宣傳工作,拍照、攝像,開展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8.群眾參演組(57人)
組長:陳學芬 灣子村支書
成員:劉吉芬、羅再會、肖祥、陳德龍、劉永健、熊鷹
工作職責:負責組織60歲以下群眾50人安全轉移,做好群眾工作。
四、准備工作
(1)長石鎮人民政府於5月6日下午14:30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鄉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灣子村幹部等參加的「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2013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專題會議,宣布演習方案,進行動員部署。
(2)各工作組准備一切演習所需用品,並組織本組人員進行演練。
(3)演習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購買演習所需物資及演習結束後物資的回收。
(4)指揮部組織各組進行綜合預演。
(5)指揮部召開鄉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實戰演練准備會議,對正式演練作全面安排部署。
五、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受強降雨影響,長石鎮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後側危岩山體裂縫不斷增寬增大,部分危岩體已發生崩塌,嚴重威脅杉林、順山、長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鄉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國土資源所報告後,按應急預案迅速組織力量實施緊急救援,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1)2013年5月7日上午9:40,鎮國土資源所接監測人報告,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後側危岩山體裂縫不斷增寬增大,部分危岩體已發生崩塌,嚴重威脅杉林、順山、長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需作緊急避讓。
(2)9:40—9:45,鎮國土資源所接到報告後立即向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副指揮長報告。
(3)9:45—9:50副指揮長向指揮長報告。
(4)9:50—9:55鎮指揮部指揮長宣布立即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
(5)9:55—10:10救援人員裝備集結
(6)10:10—11.00行動實施。
(7)11:00—11:20恢復重建。
(8)11:20—11:30演習小結(領導講話)略
六、實施方案
演練背景(畫外音):長石鎮是地質災害多發區之一,全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8處,涉及5個村,8個組,威脅73戶304人,其中2013年度重要隱患點1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汛期,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崩塌面積約450萬立方米,危及59戶村民256人,236間房屋安全。2013年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崩塌處於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居住在下面的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行動准備階段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6月5日9:20接鎮國土資源所報告,我鎮灣子村順山組後側危岩山體因受連續降雨影響,裂縫不斷增寬增大,有發生崩塌的危險,嚴重威脅順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建議立即啟動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指揮長: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副指揮長:是。
副指揮長: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迅速收攏人員,准備搶險所需裝備、物資器材,立即向灣子村移民安置點集結。
各組組長(依次答):是。
(各小組依次迅速向灣子村移民安置點集結待命)
入場順序: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治安警戒組→險情監測組→災民安置組→宣傳報道組
(小組長按入場順序,依次整隊向副指揮長報告)
應急搶險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應急搶險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醫療救護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醫療救護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醫療救護組組長:是。
治安警戒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治安警戒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險情監測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險情監測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險情監測組組長:是。
治安警戒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治安警戒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災民安置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災民安置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物資保障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物資保障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物資保障組組長:是。
宣傳報道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宣傳報道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宣傳報道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救援人員、裝備集結完畢,是否組織向事發地開進,請指示。
指揮長:立即區分各組任務,迅速組織開進進行應急搶險。
副指揮長:是。
副指揮長:各小組注意,現在進行應急救援任務區分,應急搶險組。
應急搶險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的主要任務是立即發布預警信號,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要組織搶險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和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村民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同時注意加強自身安全保護。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治安警戒組。
治安警戒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的主要任務是立即封鎖進入危險區的村組公路、進入崩塌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警衛警戒,保證災區安全。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險情監測組。
險情監測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主要負責崩塌地段險情監測,設置危險標志,及時報告險情監測情況。
險情監測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醫療救護組。
醫療救護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隨應急搶險組一同行動,立即展開現場救治,全力搶救受傷人員。
醫療救護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災民安置組。
災民安置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迅速劃定災民安置點,搭建救災帳篷,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
災民安置組長:是。
副指揮長:宣傳報道組。
宣傳報導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主要負責搞好現場災情及救援情況報道和災民安置點群眾的宣傳教育。
宣傳報導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以上各組任務區分完畢,大家是否明白?
各組組長(齊答):明白。
(二)行動實施階段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組織所屬人員迅速向順山組事發地開進,立即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各組組長齊答:是。
各組組長:××組,立正,跑步走(按照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治安警戒組→險情監測組→災民安置組→宣傳報道組順序,依次將隊伍帶到指定位置,組長進一步區分任務後,組織實施。)
背景音樂:雷雨聲(應急分隊隊員拉響預警信號警報)
場景一
預警信號警報聲響起,應急搶險組跑步到事發地展開應急救援、轉移受災群眾,時間20分鍾。
場景二
治安警戒組(立即封鎖事發現場,在公路兩端和正面設置治安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維持災區治安秩序。
場景三
險情監測組(跑步到事發地劃定災害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負責崩塌地段險情監測)
應急搶險組組長:指揮部,指揮部,應急搶險組呼叫。
副指揮長:收到,請講。
應急搶險組組長:在順山組公路有一處路段因雨水沖刷垮塌,影響受災群眾安全撤離,另有一危舊茅草房因昨夜大雨垮塌,懷疑有群眾被埋,急需重型機械支援。
副指揮長:繼續查清現場情況,做好搶險隊員安全保護,組織群眾安全撤離。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後勤物資保障組。
後勤物資保障組長:到。
副指揮長:順山組災區道路堵塞,有房屋垮塌,立即組織挖掘機進場作業,參與搶險救援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長:是。
場景四
挖掘機進場作業,緊張搶修通往災區道路,清理垮塌房屋,配合搜救受災群眾。
場景五
醫療救護組,隨應急搶險組一同行動,參與對受災群眾轉移救護,民兵應急分隊隊員4人抬一名受傷群眾,兩名醫務人員一人手提輸液瓶、一人拿氧氣袋護送至救護車。
場景六
災民安置組(在移民安置區劃定安置點,搭建帳篷,負責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引導轉移群眾進入安置點)。
場景七
宣傳報道組在安置地域張貼宣傳標語,進行宣傳鼓動,(「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等標語)。
場景八
應急搶險組跑步到事發地展開救援後,組織受災群眾向安置區安全轉移,轉移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
群眾背著行李、牽著牛、馬等牲畜,在救援人員的引導下陸續進入安置區。
(一些年長行動不便及年幼的群眾在民兵、醫療救護人員的背、扶下撤離危險地帶,轉移出來的群眾在救援人員的組織下,成兩路向安置區轉移。)
場景九
災民安置組引導群眾進入安置點,妥善安置。
災民安置組組長:指揮部,受災群眾已全部進入安置點,並得到妥善安置,現救災生活物資已運達災區,是否發放,請指示。
副指揮長:立即登記受災人員,清點救災物資,做好發放准備。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救災生活物資已運達災民安置點,是否立即向災民發放。
指揮長:立即發放。
副指揮長:是,災民安置組。
災民安置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立即發放救災物資。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災民安置組按照指揮部指令,現場組織發放食品、水等物資,時間10分鍾。
應急搶險組:指揮部,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副指揮長:繼續開展搜救,防止人員遺漏。
應急搶險組:是。
警衛警戒組:指揮部,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序進行。」
副指揮長:「繼續加強危險區治安巡邏,防範不法分子進入危險區,借機盜竊群眾財物,破壞生產生活設施。
警衛警戒組:是。
醫療救護組:指揮部,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副指揮長:繼續開展傷員救治,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
醫療救護組:是。
災民安置組:指揮部,所有轉移出危險區域的災民已全部安置完畢。
副指揮長:明白,繼續配合做好安置災民的思想穩定工作。
災民安置組:是。
災情監測組:指揮部,據監測組監測,崩塌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副指揮長:繼續加強監測。
災情監測組: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目前,被圍困群眾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無其他人員傷亡,全部轉移受災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建議灣子村委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組織開展自救互救,盡早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指揮長:同意,後續工作交由灣子村委負責,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一定要將受災群眾妥善安置好,盡早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副指揮長:是。
(三)恢復重建階段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經指揮部研究決定,後續工作交由灣子村委負責,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組織開展生產自救互救,盡早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各組除險情監測組和治安警戒組留部分人員繼續加強危岩地段險情監測和危險區治安警戒外,其餘人員准備組織撤回。
各組組長(依次)答:明白。
場景十
各組在作業點收攏人員,集合整隊,待指揮部下達指令後,將參演人員帶到主席台前集合。時間5分鍾。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結束,迅速將各組人員帶到主席台前集合。
各組答:是。
(各組將所屬人員帶到指定位置集合整隊。時間約3分鍾。)
副指揮長:立正,指揮長同志,長石鎮2013年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實施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稍息。
副指揮長:是,稍息。
(各組參演人員在主席台前稍息,保持好隊形,待領導講話結束後分別組織參演人員返回。)
『玖』 沙河鄉張家村小嶺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盧氏縣國土資源局 沙河鄉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8日)
為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根據工作要求,經鄉政府研究決定,在沙河鄉張家村小嶺舉行一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通過這次演練,可保證在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的情況下,各部門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演練的任務是: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鄉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24戶63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二、應急演練的原則
演練工作遵照: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三、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沙河鄉張家村柏樹坡組滑坡在2009年10月遭遇連陰雨後曾發生滑動,造成房屋等財產損壞,由於撤離群眾及時,未發生人員傷亡。目前該滑坡坡體長度200,寬300米,直接威脅著在滑坡體上居住的村民24戶63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滑坡體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損失可能產生突然滑動,滑坡穩定性極差,有速滑的趨勢。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四、演練時間
2013年6月18日9:00。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鄉人民政府召集,鄉政府工作人員、國土所、相關部門人員、張家村委會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會議時間定5月28日8:30在鄉政府會議室召開)。
會議內容:
(1)鄉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鄉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指揮長:陳東旺
主要職責: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決定啟動應急預案;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副指揮長:王向東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董靖峰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副鄉長,馮賀 黨委委員、副鄉長,常海濤 副鄉長,劉軍良 副主任科員。
主要職責: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3)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綜合聯絡組:由王向東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辦公室及鄉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組成。任務為: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包括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轉移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治安管理組:由董靖峰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應急搶險轉移組:由馮賀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織人員赴災區現場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常海濤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印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登記;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提供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醫療衛生組:由劉軍良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機構救治隊伍;負責聯系、制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工作;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類傳染性疫病。
後勤物資保障組:由董靖峰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為此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有限暢通。
(二)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治安管理組應熟悉沙河鄉張家村柏樹坡組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和監測記錄。
(4)應急搶險轉移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械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鄉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鄉基層民兵組成,人員5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做好撤離群眾的引導工作,確保演練順利完成。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應急演練
5月28日8:00—8:30鄉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
(1)鄉政府領導講話。
(2)應急演練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度安排);車輛安排。
(3)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上午9:00全體演練單位及張家村委會待命。
9:10時,接沙河鄉張家村報告:「因昨天連續大雨,沙河鄉張家村小嶺出現嚴重險情,監測資料表明滑坡後緣裂縫向兩側不斷延伸,寬度已增大40厘米左右,滑坡有明顯下滑趨勢,要求國土資源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國土所:向鄉人民政府匯報;向國土資源局報告;國土資源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開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
9:25: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後院裂縫長度達到300米,寬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縫之間出現多處落水洞,直徑最大達0.8米,裂縫兩次發生明顯垂直位移,前緣局部已滲出渾水,據測定裂縫以3厘米/小時快速發展,滑坡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鄉政府,啟動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國土資源所所長向鄉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鄉人民政府向縣政府匯報,經縣同意,「啟動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鄉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鄉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張家村小嶺組集中待命。
10:00,指揮部設在沙河鄉張家村委會,沙河鄉張家小嶺組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道,原地待命。
10:10:國土資源所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對策及建議。
10:2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治安管理組,在村口封鎖進入危險區的公路、村東進入滑坡危險區的街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既阻礙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障災區安全。
應急搶險轉移組:鳴鑼通知危險區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50人的民兵預備役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迅速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鄉衛生醫療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災民安置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30:撤離開始。
10:50:撤離完畢。
11:0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區已穩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事宜。
11:10: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1:15: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撤離安置情況。
11:40:演練工作講評會。
12:00:宣布演練結束。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