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蒙古人文地理特徵

蒙古人文地理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1-23 04:58:22

⑴ 地理小論文

我選第2個吧!復呵呵!是自己寫制的,就寫一段。呵呵,字打多了,累的慌!

西歐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這種牧草就是早期足球的比賽草場。所以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明地。隨著日不落帝國的擴張,足球就被傳到了世界各地也包括整個歐洲大陸,因為地理與英國接近且本地區也同樣具有不錯的草場,足球運動就被一步步地傳開了。加上牧草促進歐洲的牧業發達,那裡的人體質很好,牛奶等乳製品食用的多,所以像英國德國等國的人足球戰術可以使用身體來做有利武器,其他國家類似,所以歐洲人的足球很強!
而南美雙雄的足球也很厲害是因為那裡的人氣候乾燥,且那裡的人民熱愛足球,足球經常踢因為氣候乾燥的原因適合踢出香蕉球,時間一長球玩長了,就很厲害。

⑵ 甘肅最北端和外蒙接壤處,將新疆和內蒙分開,是人文地理因素,還是軍事政治因素或者兩者皆有吧難道怕

甘肅北端就是現在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地區,自古就是中原政權的邊防要塞。自漢到元回至明答清,在那片土地出現過很多少數民族的政權,也出現過很多戍邊的要塞。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那時新疆和蒙古地域都是西域諸國的領地。也是中原與西域紛爭交界的地方。在那片土地,黑河古城就是歷史的見證。自元以後。這些地方已盡歸中國版圖,而其甘肅地界分劃的因素主要還是依照秦時郡圖。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各地人口流動的一些動向,比如寧夏地域在解放後的劃歸,但大致省域變化不大,
以肅北馬鬃山地區至星星峽,也就是甘肅省唯一的邊界和省界地帶,與外蒙新疆交界,這里是長期存在的無人區,目前只有采礦人員和游牧蒙古族人員偶爾存在。從現今的軍事角度,這片地域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從?邊防站到?邊防站這片區域目前只有{涉密以下。。。。。。。省略}數個空軍雷達站。而新疆地區的軍事住房地帶離甘肅最近也到阿克蘇地區。所以這片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因素都已成過去。目前只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所引發的經濟價值成為這里未來的希望之星

⑶ 青海省的人文地理有哪些

青海省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有漢、藏、其他有回、蒙古、土、撤拉等全國所有56個民族中的54個

藏族:

有人口600萬人。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藏族自稱「蕃巴」(bod-pa),漢語的名稱「藏」來自藏語gtsang「後藏」,gtsang這個名稱的原來意義可能是「雅魯藏布江yar-klungsgtsang-po流經之地」。

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十世紀到十六世紀,是藏族文化的興盛時期,幾百年間,藏族文化大放異彩。除了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外,還有關於韻律、文學、哲理、史地、天文、歷算、醫葯等專著問世。

藏戲獨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體現了民族風格。藏族雕刻技藝高超。

【飲食習慣】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在藏族民間,無論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當作必須的飲料,此外也飲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茯茶巾含有維生素和茶鹼,可以補充由於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維生素不足,幫助消化。藏族普遍喜歡飲用青稞製成的青稞酒。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尤甚。

【婚喪習俗】

藏族人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喂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天葬寄託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天葬台,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因為這是不太好的。

回族:

人口982萬。

宗教:回族信仰伊斯蘭教,民族整體為穆斯林民族。中國回族穆斯林少年

語言:回族的通用語為華語,第二語言為阿拉伯語,在族群內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了大量的阿位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在邊疆民族地區,回族人民還通曉並使用當地民族的語言。

主要節日: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大爾迪)、宰牲節(小爾迪)、聖祭,所有節日都與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著密切的聯系。

回族是以中亞細亞阿拉伯、波斯族系為主體,兼容吸收了蒙、漢、維以伊斯蘭為強有力核心而凝結成的一個天授的穆斯林民族。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樣,以認主獨一為民族向心力。其不可戰勝力由此可見一斑。

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

回族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區中,回族群眾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穿衣打扮。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回族特點的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

回族禁忌: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土族:

人口數為24萬。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使用土族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過去通用漢文,近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試行。土族與蒙古族有著密切關系。在互助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屬將格日利特(格熱台)率部留駐今互助縣一帶,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過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當作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民間文學全為口頭傳誦,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敘事詩《拉仁布與且門索》已搬上舞台。土族高級喇嘛、僧侶也著書立說。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鏡史》一書,曾被譯成英、德文流傳國內外。

土族的飲食習慣與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的生產特點緊密相關。日常的主食以青稞為主,小麥次之。

土族人民有重禮儀的傳統。尤其注重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土族人熱情好客,忠實守信。客人來時;主人常說:「客來了,福來了!」客人在鋪有大紅羊毛氈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鹽的濃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鍋饃」。

喪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區行土葬。

土族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後普遍崇信喇嘛教,但民間信仰仍然存在。

撒拉族:

人口數為10萬,撒拉族人民自稱「撒拉爾」,簡稱「撤拉」而得名。有人認為,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後裔。傳說撤魯爾即烏古斯汗之孫,塔黑汗之長子。「撤魯爾」意為「到處揮動劍和錘矛者」,原住唐代中國境內,後西遷中亞。元代取道撒馬爾罕,東返中國,行至西寧附近定居。

撒拉族傳說,其祖先尕勒莽與國王有隙,遂率其部眾,牽了一峰白駱駝,馱著水、土和《古蘭經》離開撒馬爾罕,向東遷徙,輾轉到達循化,見地平水好,草場廣袤,森林莽莽,遂定居了下來。後來吸收當地藏、回、漢等民族成份,逐漸形成單一民族,迄今已有約700年的歷史。

撤拉族具有獨具一格的文學藝術。以民間說唱文學為主。說,包括故事、神話、傳說、寓言、諺語和笑話等。十分豐富,且語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兒等民歌。「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演唱的一種抒情民歌。由許多具有獨立意義的短體小詩組成。流行較廣的曲子如《巴西古溜溜》、《撤拉爾賽西布尕》等。「宴席曲」是一種娶親時的傳統唱曲。撒拉「花兒」則是一種漢語演唱的山歌,歌詞一般為四句。受藏族的影響,其音調普遍帶有顫撒拉族郵票音,婉轉動聽。

撒拉族婚姻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實行家族外婚。近親家族「阿格乃」和遠親「孔木散」之間禁止聯姻,但並不十分嚴格。婚姻的締結全憑父母之命,婚禮由阿訇主持,還「擠門」,即新娘在娘家人簇擁下要強行入屋,而新郎家閉門要禮;「對委」,即表演「駱駝戲」;「哭嫁」,新娘哭唱著走出家門;「擺針線」,即新娘到新郎家要出示針線活兒。

因為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其葬禮,從速從儉,行土葬,一般「孔木散」都有一處公墓。

蒙古族: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

蒙古族的起源。據《史記》記載,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舊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後共同渡過騰汲思,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這里所說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勃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問題上,現、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2)蒙古人起名習俗

其男子起名的特點有:

一、按民族心理習慣起名,如:帖木兒、格斯兒、巴特爾等;

二、按長輩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賽音(好運)、巴雅爾(喜悅)、白音(富足)、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起名,如:賓塔(五十)、吉仁泰(六十)、達楞(七十)等;

四、以勇猛的禽獸名稱起名,如:少布(飛禽)、巴拉(虎)、赤那(狼)、阿不爾斯郎(獅子)、部日固德(鷹)等;

五、按自然萬物名稱起名,如:朝魯(石頭)、阿古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點有:

一、以明亮的星辰為名,如:娜仁(太陽)、薩仁(月亮)、敖敦(星辰)、娜仁高娃(太陽般美麗)、薩仁高娃(月亮般美麗)等;

二、以美麗的花草樹木為名,如:薩日朗花(山丹花)、其其格(花兒)、娜布其(葉子)、海棠等;

三、以珠寶玉器為名,如:哈斯(玉)、塔娜(珍珠)、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麗)等;

四、以理想為名,如:斯琴(聰穎)、烏雲(智慧)、高娃(美麗)、斯琴高娃(美麗聰穎)等。

獻哈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擇吉日,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彩禮。彩禮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家陪嫁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鑰匙由女方家送親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後,由新郎的母親拿錢來贖鑰匙,再交給新娘。結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貼有紅紙的豬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為禮物又讓女方家用於招待賓客。

宗教:薩滿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崇拜多種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成吉思汗信奉薩滿教,崇拜「長生天」。直到元朝,薩滿教在蒙古社會占統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貴族和民間中仍有重要影響。皇室祭祖、祭太廟、皇帝駕幸上都時,都由薩滿教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對各種宗教採取了兼容並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等。蒙哥汗時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薩滿教外,也奉養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侶,並親自參加各種宗教儀式。元朝時也採取同樣的政策。元朝時期伊斯蘭教徒的建寺活動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視和保護。國師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後、王子等多人灌頂。佛教取代了薩滿教在宮廷里的地位。但佛教的影響僅限於蒙古上層統治階級,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薩滿教。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戲:打鬃節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