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人文地理特徵
Ⅰ 日本、巴西、美國、印度、俄羅斯、德國、埃及、澳大利亞八個國家的自然、人文地理、河流水文、植被、氣候
俄羅斯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
地勢特點:西低東高、北低南高
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內河航道,承擔了全國河運總量的2/3。
伏爾加河歐洲最長,世界最長的內流河。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貝加爾湖總容積23600立方公里,佔全球淡水湖總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學家們曾作過假設: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貝加爾湖注入,則約需1年時間才能灌滿,該湖的水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
俄羅斯的氣候
1.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1)特點: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原因:①緯度高:大部分在某種程度50°N以北;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氣流的影響很大,並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的深人,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造成氣候嚴寒
2.東西氣候差異大
①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為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屬於寒冷的亞寒針葉林帶
③太平洋沿岸:為溫帶季風氣候,屬於溫帶混交林和溫帶落葉闊葉帶
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氣候寒冷的極地氣候,屬於苔原帶。
美國
世界農業大國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2.突出特點: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從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農業生產可分為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亞熱帶作物帶等主要農業帶。
(1)乳畜帶:分布在美國東北部五大湖附近,由於氣候溫涼,熱量條件差,不適宜種植糧食農作物,但可以種植牧草。東北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城市眾多,對乳畜產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業的主要分布地區。
(2)小麥區、玉米帶:分布在美國中央大平原,發展商品穀物農業優越的自然條件:①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從社會經濟方面看,這里:①地廣人稀,②交通便利,③為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提供了條件(機械化水平高);④農業技術先進,農業產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場廣闊(進20世紀,世界人口猛增,世界農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糧價大幅度上漲,促進美國農業現代化。)
(3)棉花帶:分布在美國的南部,這里緯度低,熱量條件好,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熱同期,適宜棉花的生長。
(4)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分布在美國西部山區,這里有許多高原、盆地,由於地形閉塞,氣候乾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於位於西風的背風坡,又離東部的大洋較遠,降水較少。乾旱的氣候,使農業生產離不開灌溉;草場資源比較豐富,是美國主要的畜牧業區。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氣候區,冬雨夏干,是美國主要的水果和灌溉農業區,這里盛產亞熱帶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是小麥和林牧業區;
(7)墨西哥灣沿岸由於緯度低,熱量條件好,是亞熱帶作物帶。
3.美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①美國農業十分依賴國際市場,經常面臨農產品過剩的問題。
②過去由於大量施用化肥、農葯,以及濫墾耕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美國曾多次爆發「黑風暴」災難。目前,許多農場實行輪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護耕地。
③消耗能源過多。美國這種現代農業,耗能太多,投資太大,被稱為「能量密集型農業」或「石油農業」。隨著石油人格不斷上漲,家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農場主難以承擔。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熱帶國家
資源:林、水、水能、鐵錳等
2.迅速發展的經濟
(1)農業: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產量居世界首位
農業地域類型:熱帶種植園農業;帶遷移農業;牧場放牧業
(2)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多分布在東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豐富,90%來自水電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東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達這里,開發較早
(3)氣候比較溫暖濕潤
(4)經濟較發達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為何卻沙漠氣候廣布?
①受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影響
②迎風坡,多地形雨
③受曖流影響,增溫增濕
①在大陸東岸,形成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與此氣候類似的地區還有美國東南部、南美東南部。熱帶雨林氣候一般形成於南北緯10°之間,緯度接近20°的
②為什麼仍然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呢?暖流影響;受來自海洋東南信風影響; 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與此氣候成因類似的地區還有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巴西東南部、西印度群島。
③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帶(自然帶);
④地降水特徵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地處內陸,熱帶沙漠因此形成熱帶荒漠帶氣候(自然帶);
⑤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自然帶);
⑧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自然帶);
據氣候分布分析,該區降水量分布是從北、東、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環狀遞減,植被由森林逐漸過渡為草原、荒漠。
自然帶沿120°E的變化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四、發達經濟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綿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麥——牧羊帶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
小麥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區位條件分析
優勢: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地廣人稀,適合機械化生產;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決措施:東水西調
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的優點
1、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利於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作與牧羊交替進行)
3、對市場的適應性強
生產特點
①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A.農場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
B.秸稈和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農事安排
小麥的耕作活動和牧羊活動在一年內交替進行
③靈活面向市場的生產選擇
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鐵、煤、鋁土、錳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二戰後,澳大利亞的采礦、冶金、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發展較快,工礦業出口的收超過農牧業,特別是煤和鐵礦的出口。
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服務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原因:A、氣候溫暖濕潤,適於人類居住,並有利於農牧業的發展;B、沿海有優良港口,對外交通便利;C、英國移民最先到達的地方,建設了城市,發展了工農業。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徵
1、東亞島國,地狹人稠
日本東部瀕臨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與俄羅斯、中國、朝鮮及韓國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2億。人口單一,99%以上為大和民族。
2、境內多山,平原狹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點?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
境內多山,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3/4以上。平原面積狹小,多分布在各島的沿海地帶。東京灣附近的關東平原是面積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為什麼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於日本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氣候特點:季風顯著,海洋性強
日本位於溫帶,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類型。表現為海洋性的季風氣候。
冬季較為溫暖
夏季較為涼爽
降水比較豐富
夏季,全國氣溫普遍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區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節,8—10月多台風.
冬季,南北溫差大.
5、海岸曲折,港灣優良
6、礦產貧乏,林水豐富
日本境內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森林、水力資源豐富。
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工業所需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於國外進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
原料 國產% 進口%
石油 99.7
天然氣 94.3
煤炭 90.9
鐵礦石 99.8
棉花 100
原料來源
石油:西亞、東南亞
煤炭:中國、澳大利亞
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
棉花:中國、美國
(二)、日本的發達的經濟
1、經濟發達的條件
日本經濟發達(GDP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經濟在二戰後飛速發展?
發展條件
有利條件:①豐富且高素質的勞動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有便利的海運條件
不利條件:①資源、能源貧乏;②國內市場狹小
3、工業分布及工業區
為什麼日本工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因為日本國內資源缺乏,需大量進口,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於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等
4.農業、漁業
(1)思考:日本的農業有何特點?為會出現此特點?
農業用生物技單產高
日本由於土地資源貧乏,耕地面積少,地塊小,農業採用小型機械,注重運術和水利建設,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2)日本漁業非常發達,魚的捕撈量名列世界第一,約佔世界的15%。
5、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
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Ⅱ 關於拉丁美洲人文地理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A.白種人主要是英、法兩國人的後裔B.印第安人是拉丁美
拉丁美洲的白種人主要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大部分國家使用西班牙語,巴西主要使用葡萄牙語,選項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Ⅲ 北美人文地理
地形
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公里。西部的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峽灣;南半部海岸較平直。半島總面積約為210萬平方千米。島嶼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其中格陵蘭島為世界最大島。
全洲平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4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58%,平均海拔約為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於東西兩側與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於中部。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
== ※東部山地和高原 ==
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500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
== ※中部平原 ==
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部多湖泊和急流,南部為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
== ※西部山地和高原 ==
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伸展至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脈,由東至西為:落基山脈、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嶺-內華達山脈、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美國海岸山脈,其中阿拉斯加山脈中的麥金利峰海拔6194米,為北美洲最高峰。東部山脈和中部山脈之間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南部的死谷低於海平面86米,為西半球陸地的最低點。
氣候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由於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僅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中部平原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有時寒冷,有時溫暖,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象。
水文
北美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大西洋流域面積約佔全洲的48%,太平洋流域約佔20%。除聖勞倫斯河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大盆地及格陵蘭島。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長度為世界第四大河。重要的河流還有: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約塞米蒂瀑布,落差達700米;尼亞加拉瀑布,落差51米,寬1240米。
北美洲多湖泊,淡水湖總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陸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區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總面積為245 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蘇必利爾湖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人口
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岸地區。面積廣大的北部地區和美國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有的地方甚至無人居住。居民主要為來自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中以盎格魯薩克遜人最多,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種人,還有少數的猶太人、日本人和華人等。主要信基督新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語和西班牙語。
經濟
美國和加拿大是工業基礎雄厚的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先進,農業也極為發達,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北美洲其他國家除墨西哥外,多為單一經濟國家。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棉花、大豆、煙草為主。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諸國主要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熱帶農作物。
可以參考維基網路
Ⅳ 有拉丁美洲人文地理較全的總結沒
通常情況下,拉丁美洲人在交談時,彼此間的距離很近。如果想在那個地區開展業務的話,就要學會接受這種距離很近的談話方式。在整個拉丁美洲,午飯是正餐。是否付小費視所在國情況而定。在大部分的中美與南美地區,人們通常在到達和離開時握手。人們的名片要用英語和當地語來印刷。會晤遲到30分鍾是常有的事。拉丁美洲人民是熱情友好的,他們喜好請客。送禮是他們的傳統風俗,向女士贈送的禮物可以是香水和名牌物品;至於男士們,則可以送他們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兒、或男人們隨身攜帶的小物品,當然最好是名牌的。不管男女,都可向他們送具有你本國藝術特點或有歷史意義的物品。當你被邀請到拉丁美洲人的家共進正餐時,花或酒均可作為禮品帶去。一般情況下,均要祝酒,但要由主人先祝。要穿戴適當的衣著(夾克和領帶),即使天氣很熱,也要這樣做。
阿根廷:男人們在長久的分別後,會緊緊地擁抱,婦女們則用雙手握手,並互吻臉頰。有必要提前安排會晤時間。不要以個人性物品作為禮物,比如領帶、襯衣等。如果在阿根廷人家受到款待,要安排商店為女主人送去花或糖果。阿根廷人特別喜愛客人對他們的孩子、飯菜及家庭致以褒獎之詞。不要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如政治和宗教。但可毫無顧忌地談論體育——尤其是足球和當地公園里的美麗景色。
巴西:巴西的常用語是葡萄牙語。巴西人民在表達他們的感情方面不會感到任何不好意思。他們會在大街上擁抱。不分男女,在見面和分手時要握手。婦女們碰到一起時,則將臉頰貼在一起,同空氣接吻。如同大多數的拉丁美洲人一樣,巴西人對時間和工作都漫不經心。不要在會談一開始時,馬上進入正題,除非東道主這樣做。巴西人待客是不斷地向客人提供小杯的濃咖啡。如果在巴西人家裡受到款待,有禮貌的做法是在第二天送去花及感謝信,要注意花不能是紫色的(那是死亡的表示)。
墨西哥:去墨西哥的人出發之前不要過低估計墨西哥城的高海拔、煙霧及交通狀況的嚴重性。稍不注意飲用水,就會出現腹瀉,這在當地被稱作「蒙特祖馬的復仇」。然而,所有這些都會因為當地友好的、寬厚的以及隨和的商業氣氛而變得不那麼重要。墨西哥人會對來訪者盡量想說一些西班牙語的願望感到高興。一般情況下,人們見面時握手是很受墨西哥人歡迎的。
Ⅳ 《山海經》中還有哪些關於古代美洲的地理記錄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優秀的文化典籍,但由於它所記載事物的廣博性與儒家不同,因此一直被視為荒誕不經的怪書,實際上《山海經》是一部記錄遠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著,它記述著中華民族文明與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以及這種生存與發展所憑依的自然生態環境。而且這本書里所包含的密碼是你絕對無法想像的,當年西周發生內亂,一個王子-朝帶著大批的周市典籍(相當於國家圖書館藏書)投奔楚國,但是由於楚國也內亂,王子朝一行沒有到達楚國,而是神秘的消失了,這批典籍在之後的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現在我們有理由推測這批國家圖書館珍藏的的典籍是被王子朝藏起來了。
而這批圖書恰恰可以證明中國的歷史絕對不只是區區五千年,而是有著更加燦爛更加文明的悠久歷史。
篡位後的周敬王向王子朝追索周室典籍,而王子朝以死拒絕交出典籍。據《左傳·定公五年》記載:「五年春,王人殺子朝於楚。」與此同時,老子(當時的國家圖書館官長)可能因參與秘藏周室典籍之事,遂被迫辭職,大約此後不久,老子便西出函谷關,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從此隱去。 王子朝死後那些流落江湖的遠圖書館 巫師和學者正是根據這批上古典籍編寫出了曠世奇書《山海經》。編寫《山海經》這樣的大部頭著作,需要編寫者有著充裕的時間、充足的財力,並且沒有或少有世俗雜務的干擾;顯然,這樣的條件乃王子朝一行的後裔所充分具有的,而這種工作也成為他們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樂趣。,《山海經》極為謹慎地迴避任何與現實有特定關系的事件,當亦有其苦心。即作者或編寫者出於某種現實的考慮而竭力想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有點象尋山隱修會,呵呵。
<<山海經-大荒東經>>稱:『『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蹲其上,張其兩耳。』』這個記載很容易讓你聯想到什麼呢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山上有門狀結構物,用以觀測日月的升落,從而判斷季節時辰,你有聯想起什麼呢?
大禹治水過程中,曾經建有眾帝之台,它們是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共工台,這些台現在哪裡?山海經記載的台的守護神陸吾是人面虎身的怪物,在<<海內西經>>里又被稱作開明獸,它的身軀體大類虎,它站立在昆侖之上,注視著東方,這些台的主人為什麼要嚮往東方呢,為什麼黑人古代又被稱為昆侖奴呢?
樓蘭古國消失在荒漠之中,我們知道它曾經存在過,因為有考古證據。和氏璧在戰國群雄的硝煙中失蹤,我們不懷疑它曾經存在過。因為有典籍記載,但是山海經所言渤海之東(今日太平洋)有五座仙山,即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山上有眾多仙人居住,由於天災人禍,岱輿、員嶠二山(實為海島)沉沒海中,無數居民逃往它處,還有的人從才在水中居住,這個古老的故事長期被人們視為神話,因為沒有證據了,可是最近西方學者證實了大西洲、太平洲的曾經存在,也許海底真的住著麥克,哈里斯:)
Ⅵ 南北美洲分別的人文地理
其實南北美洲更精確來的分界自線應該是在墨西哥和美國。
墨西哥以南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世界,也叫拉丁美洲。這些個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亂且窮。而且,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回到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墨西哥以北的美國和加拿大是英語國家,都是發達國家,牛逼。
Ⅶ 美洲按人文地理劃分為什麼和什麼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地理因素,美洲地區可分為北美和拉丁美洲兩大地區。
北美是內主要指美國和加拿大容和屬於丹麥的格陵蘭島。
按照地理因素,美洲地區可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兩大地區,巴拿馬運河以北的美洲地區為北美洲。
墨西哥以南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世界,也叫拉丁美洲。這些個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亂且窮。而且,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回到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墨西哥以北的美國和加拿大是英語國家,都是發達國家,牛逼。
Ⅷ 北美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自然地理
北美地形
北美是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位於美洲北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范圍包括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丹麥)。
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20%,海拔200米的平原和丘陵約佔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於東西兩側與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於中部。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
東部山地和高原: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500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
中部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
對氣候影響
1.海岸山脈緊逼著太平洋沿岸,迎風坡地形雨豐沛。但是,海岸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上的暖濕西風向東深入,限制了山脈以西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向東延伸,使上述二種氣候呈南北向帶狀分布於沿海地區。山間高原盆地由於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因此,氣候乾旱,呈現出荒漠的景象。
2、東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風,常造成大雪;東南坡面對大西洋水汽產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東部高低緩,連續性差,冬季乾冷的西北風可影響到東海岸,夏季從大西洋的暖濕氣流亦可越過高地,進入內陸。
3、中部平原地區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這是因為中部平原
地勢低平,無東西走向山脈,南北開敞,致使南北氣流暢通無阻。冬季極地冷氣團可長驅南下,驟然降溫。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暖氣團可自由北上,天氣悶熱多
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氣團爭逐交鋒、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據烈、大陸性較強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居民為
外來移民大匯集,英裔和法裔較多,英語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是黃種人。
自然資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已經過勘查。主要礦物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鎳、鈾、鉛、鋅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30%,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達格拉斯黃杉、巨型金針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紅杉、鐵杉等林木。草原面積佔全洲面積14.5%,約佔世界草原面積的11%。北美洲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約為24,800萬千瓦,佔世界水利資源蘊藏量的8.9%,已開發的水利資源為5,360萬千瓦,佔世界的34.7%。[1]
北美洲沿海漁場的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20%,西部和加拿大東部的邊緣海區為主要漁場,盛產鮭、鰈、鱈、鯖、鰻、鯡、沙丁、比目、薩門等魚類及*類,在加拿大東部邊緣海區還產鯨。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極熊等
工業
美國和加拿大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能力巨大、科學技術先進。農、林、牧、漁業也極為發達。北美其他國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業基礎外,多為單一經濟國家。北美采礦業規模較大,主要開採煤、原油、天然氣、鐵、銅、鉛、鋅、鎳、硫磺等,而錫、錳、鉻、鈷、鋁土礦、金剛石、硝石、銻、鉭、鈮以及天然橡膠等重要的戰略原料幾乎全部或大部靠進口。主要工業品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的比重為:生鐵、鋼、銅、鋅等均佔20%左右,鋁佔40%以上,汽車約佔37%。
人文地理
農業
北美農業生產專門化、商品化和機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棉花、大豆、煙草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麥產量在世界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諸國和地區主要生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熱帶作物。
交通
北美鐵路總長420,000多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55,000多千米。
公路四通八達。美國東北部是交通最發達的地區,其次是美國中部、東南部、西部沿海地區;加拿大東南部;墨西哥東部,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古巴的糖廠鐵路
專用線較發達。加拿大中部地區的夏季河運、冬季雪橇運輸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區以雪橇運輸為主。
Ⅸ 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各個國家的人文地理,氣候,風俗習慣,等等
一、北美洲的自然環境與旅遊北美洲,在全球各洲中為第三大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其中島嶼 面積410萬平方公里。島嶼面積及其所佔全洲面積的比率在世界各洲中居第一位。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公里。東北部海岸比較曲折,有若干大海灣。墨西哥北岸、南岸和中美地峽,海岸較平直。西部太平洋海岸地帶,山脈與海岸平行,很多地段陡崖壁立,海岸也較平直。名稱:南亞美利加洲,簡稱南美洲(South America)。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1914年劃分)范圍:大陸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面積:約1 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理區域:從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Ⅹ 美國人文地理簡介
美國國土地形變化多端,地勢西高東低。東海岸沿海地區有著海岸平原,南寬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澤西州,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
人口3.24億(截至2017年1月)。非拉美裔白人佔62.1%;拉丁裔佔17.4%,非洲裔美國人佔13.2%,亞裔佔5.4%,混血佔2.5%,美國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州原住民佔1.2%,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島民佔0.2%(少部分人在其他族群內被重復統計)。通用英語。
美國人平均壽命在2009年首次突破78歲,達到78.2歲。人口死亡率也創歷史新低。
美國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由美國參議院和美國眾議院聯合組成。國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行政監督權、條約及官員任命的審批權(參議院)和憲法修改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等。
美國2001年美國經濟在經歷長達十年的增長後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進入新一輪繁榮期。2007年美國經濟下行因素增多,7月次級房貸危機全面爆發。2008年9月,隨著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機構接連破產、被兼並或由政府接管,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升級演變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
(10)美洲人文地理特徵擴展閱讀:
美國的國家象徵:
1、國旗
星條旗(Stars and Stripes)。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主體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組成,7道紅條,6道白條;旗面左上角為藍色長方形,其中分9排橫列著50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和清白,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
2、國徽
主體為一隻胸前帶有盾形圖案的白頭海雕(禿鷹)。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盾面上半部為藍色橫長方形,下半部為紅、白相間的豎條,其寓意同國旗。
3、國花
玫瑰花,象徵著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定為國花。
4、國鳥
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白頭雕最早出現於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決定新生的美國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國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