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迷霧地理中國
⑴ 介紹中國地理
您說的是大學的地理學專業吧,一下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教材《自然地理學》版、《人文地理權學》、《環境學概論》、《地圖學》、《經濟地理學》、《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等,要是你想多了解地理的課外知識可以看看《中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y》、《discovery》等等
⑵ 中國的地理
參見:中國地理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脈 中國有三大平原,它們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由於位置、成因、氣候條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連,土壤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農耕區。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等,它們也都是重要的農耕區。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於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中國丘陵眾多,分布廣泛。在東部地區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區林木茂密,礦產豐富;有些丘陵被辟為梯田,或蘊藏水能,還有的丘陵峰巒競秀,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河流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 河流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中國的河流,按照河流徑流的循環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與海洋不相溝通的內流河。 湖泊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
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原始社會以氏族部落構成。後來逐漸出現中央政權。堯、舜、禹時代採用禪讓制繼承統治權。史學家認為禹的兒子啟建立夏王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商周都採用分封制,諸侯貴族的權力很大。秦朝將行之已久的郡縣制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域的主體架構,皇帝取代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自秦以後,中國主要採用 宗法制、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各個朝代又有較多差別,如西漢的中央集權在很多時候並不是主流)。通常的情況是一個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勵精圖治,國家處於上升階段。之後開始守成,社會矛盾逐漸積累。在王朝的末期,國家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最終通過大規模的戰爭結束舊王朝,建立異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導致舊王朝的覆滅。
古代中國的政治是人治與法治並行。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在概念上有所區別,古時法治是公民必須守法,現代法治是政府必須首先守法。
宗法制和政府中央集權強化了統一的國家觀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了國家在統一和分裂的狀態間不斷循環的歷史。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從武帝時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九品中正制是繼漢代察舉制和徵辟制之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大體上應該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家族掌政的時候萌芽的。曹操在漢末群雄割據,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成為一個迫切的課題。同時,曹操也從漢代的選人制度中發現了察舉不實和過分注重品德的弊病,因此提出「唯才是舉」的主張。曹操曾數次發布求賢令,他明確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異質」,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可以起用他們來治國安邦。這無疑是對當時用人標準的一次有力糾正。這一指導思想的改變,帶來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從而為建立新的選人制度創造了條件。
九品中正制的初期,確實包含了「唯才是舉」的精神,但由於中正官大多由享有政治和經濟特權的豪門大族人士擔任,於是品評的標准逐步轉向由家世(門第高下)來決定,豪門大族把持了人才選拔的大權,漸漸形成魏晉時期的「門閥制度」,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腐敗現象。
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執宰相之職,他們議政的場所叫政事堂。尚書令位高權大,自隋以來,基本不設(煬帝曾封楊素為尚書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職,故此後,唐朝不再授人以尚書令之職。左、右僕射代領尚書省事,亦職為宰相。
從隋唐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六曹」。發端於秦少府尚書,經後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職務在秦漢時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中的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並入。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
軍機處作為清代最重要、存在時間最長的中央最高輔弼機構,在成立時間上,學術界尚有分歧,有雍正四年、七年、八年、十年說。大部分學者認為,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對西北准噶爾用兵,為方便皇帝隨時召見大臣研究軍政大事並能保守軍事機密,在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作為臨時軍事指揮機構。雍正十年(1732年)軍機房正式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清朝末期,清朝統治者受到內外壓力,中國出現了立憲與保皇之爭。清朝統治的結束後,中國告別了兩千多年的帝制。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開啟了共和的大門。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北伐結束後,時任東北領導者的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實際控制了一些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國共內戰後,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的控制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⑶ 中國地理
24、
(1)京津唐
(2)北京 天津 唐山
(3)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
(4)煤、 鐵、 石油
(5)海陸交通便利
(6)京九鐵路
⑷ 地理中國防地震的觀後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學者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學者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學者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學者,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⑸ 地理中國觀後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專家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專家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望採納,謝謝(只有5篇)
⑹ 中國地理未解之謎的目錄
奇姿秀麗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變矮之謎
迷霧環繞的丹霞山
鳥吊山為什麼會變為「鳥的地獄」?
「恐龍山」為何盛產恐龍蛋?
五嶽是指哪幾座山?
天門山六大古謎
廬山出現過第四紀冰川
天下奇秀——武當山
忽明忽滅的「佛燈」
蒙頂山上的「人臉」
迷霧重重的湖泊
水塘丟人石頭會冒火
陽朔湖泊的生死輪回
大明湖成因奧妙何在?
太湖成因之謎
鄱陽湖是中國的「魔鬼三角」PS?
西湖是如何形成的?
五彩湖為什麼水色美麗斑斕?
哈納斯湖怪究竟為何物?
飛沙為何不落月牙泉?
神奇的江河湖海
金沙江為何拐彎?
南海魔鬼三角
北京平谷地下古暗河流淌了億年DS?
長江為何又稱「九江」?
黃果樹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水往高處流」?
遺留千年的古跡
神奇鴛鴦井
川藏神秘星形碉樓
秦始皇陵內發現三十米的「高樓」
撫仙湖下的「金字塔」
天山上的巨石臉譜兒
龍游石窟
沙漠孤舟——統萬城
武夷山懸棺葬
護珠塔為何斜而不倒?
追根探源的真相
北京古城牆為何獨缺一角?
黃河古蒲津橋鐵牛起過什麼作用?
樂山巨佛何故隱睡山間?
泰山無字碑是何人所立?
懸崖上的巨型足跡是誰所留?
滄海滄田的歷史
牛河梁遺址和女媧有關?
閩南「仙字潭摩崖石刻」是誰留下的?
紅崖天書是一道「伐燕詔檄」嗎,
殘粒園不是蘇州最小的園林
「二十四仙橋」之謎
蘇州的「七塔八幢」是什麼?
天涯海角在何方?
香格里拉是傳說中的地方嗎?
黃土的「籍貫」
桃花源在哪兒,
千奇百怪的石頭
會唱歌的鍾乳石
巨石秘語
風動石為何遇風搖動?
新疆青河大隕鐵之謎
產蛋崖
怪石謎團
潑水現竹的石壁
神秘莫測的現象
蒙頂山古井為什麼揭開井蓋就下雨?
新疆神秘天象
鬼地府豐都之謎
潭柘寺的神秘光球
景山平面圖為何酷似打坐的人像?
香地為什麼發出奇妙的香氣?
石龍陣
銀狐洞外的「銀狐」
莫高窟的五彩佛光之謎
「陰兵過路」
美麗奇幻的自然
樂業天坑群
中國「百慕大」
神奇的神農架
謎中謎——山西寧武
千年未解的黔南四謎
自貢大山鋪的恐龍公墓
白天突然會變黑
青藏高原的移動之謎
⑺ 地理中國觀後感600字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為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的貢獻,是大自然的功勞。使一個個生態系統得以維持。昨天我看了一期關於冰川的《地理中國》節目。冰川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很熟悉,顧名思義——冰川就是用冰匯集成的河川,它帶給了河西走廊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國在研究這方面時,是在1958年開始的,人們克服了一切困難在祁連山這個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條透明夢柯冰川,是專家研究對象。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點和地貌。為我國研究冰川動力學和極大陸型氣候有著重要意義。但生活條件不足,被迫放棄了。但時隔46年後,我國冰川學家重新殺了回來,一切條件都具備,研究工作開始進行了。來到他的末端,專家們發現冰川已融化了許多。經過專家分析,從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約20年時間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約20年裡,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後從九十年代末到現在,十幾年時間里退縮了100米,這意味著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漸加快。從二十年變為十年,透明夢柯冰川每退縮100米,融化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在這樣的融化作用下,透明夢柯的末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裡的水充滿著,不斷的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著固定狀態,為河西走廊地區人們支撐著經濟和作物的來源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代表大自然的傑作,我們應盡力保護。
⑻ 中國地理位置
位於北半球,東半復球,、中國制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地勢西高東低。4°N-53°N (73°E-135°E)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⑼ 有什麼中國地理未解之謎
以下是中國地理未解之謎
珠穆朗瑪峰變矮之謎
迷霧環繞的丹霞山
鳥吊山為什麼會變為「鳥的地獄」?
天門山六大古謎
廬山出現過第四紀冰川
天下奇秀——武當山
忽明忽滅的「佛燈」
蒙頂山上的「人臉」
迷霧重重的湖泊
水塘丟人石頭會冒火
陽朔湖泊的生死輪回
大明湖成因奧妙何在?
太湖成因之謎
鄱陽湖是中國的「魔鬼三角」PS?
長江為何又稱「九江」?
黃果樹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水往高處流」?
遺留千年的古跡
神奇鴛鴦井
川藏神秘星形碉樓
秦始皇陵內發現三十米的「高樓」
撫仙湖下的「金字塔」
天山上的巨石臉譜兒
龍游石窟
沙漠孤舟——統萬城
武夷山懸棺葬
護珠塔為何斜而不倒?
追根探源的真相
北京古城牆為何獨缺一角?
黃河古蒲津橋鐵牛起過什麼作用?
樂山巨佛何故隱睡山間?
泰山無字碑是何人所立?
懸崖上的巨型足跡是誰所留?
滄海滄田的歷史
牛河梁遺址和女媧有關?
閩南「仙字潭摩崖石刻」是誰留下的?
紅崖天書是一道「伐燕詔檄」嗎,
殘粒園不是蘇州最小的園林
「二十四仙橋」之謎
蘇州的「七塔八幢」是什麼?
天涯海角在何方?
香格里拉是傳說中的地方嗎?
黃土的「籍貫」
桃花源在哪兒,
千奇百怪的石頭
會唱歌的鍾乳石
巨石秘語
風動石為何遇風搖動?
新疆青河大隕鐵之謎
產蛋崖
怪石謎團
潑水現竹的石壁
神秘莫測的現象
蒙頂山古井為什麼揭開井蓋就下雨?
新疆神秘天象
鬼地府豐都之謎
潭柘寺的神秘光球
景山平面圖為何酷似打坐的人像?
香地為什麼發出奇妙的香氣?
石龍陣
美麗奇幻的自然
樂業天坑群
中國「百慕大」
神奇的神農架
謎中謎——山西寧武
千年未解的黔南四謎
自貢大山鋪的恐龍公墓
白天突然會變黑
青藏高原的移動之謎
⑽ 中國地理未解之謎有哪些
有本書叫《地理百謎》,挺好的!!可參考
地球的傷口?
天然空調?
龍卷風的惡作劇?
南宋古井的奧秘?
太湖是怎樣形成的?
死亡谷探秘??
神出鬼沒幽靈島?
無底洞探幽?
貝加爾湖的海洋生物從何而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