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蘭州地理
❶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1958年應國家開發西北地區急需,組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開始對我國西部高版山冰川和權多年凍土進行考察,1962年調整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凍土研究室,1965年與原治沙隊合並成立中國科學院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1978年冰川凍土部分單獨建所,改稱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該所是當時我國唯一的以高山、高原和北方寒區冰川、積雪與凍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研究機構。
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戰略部局要求,由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學科定位、機構調整、研究領域交叉融合,在保留原有的特色學科基礎上,凝練出優勢研究方向,於1999年6月整合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❷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的成果與榮譽
據1992年資料, 原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自1987年以來共取得70項科研成果,其中獲內國家級獎容2項,省部級獎17項。《包蘭線沙坡頭地段鐵路治沙防護林體系的建立》成果與鐵路、林業部門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5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全球環境先進單位」稱號。
❸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簡要介紹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始建於1954年。現在蘭州、西寧共設有六所一中心,即: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蘭州地質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目前擁有五個國家級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四個院重點實驗室(站)和二十多個野外工作站(點);擁有兩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5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百人計劃入選者25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入選項目45個團隊,博士後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2個和碩士學位授予點24個。
建院50多年來,蘭州分院在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委、青海省委及兩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蓬勃發展,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針對我國西部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蘭州分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沙漠、冰川凍土、鹽湖、青藏高原生物等野外考察,摸清了這些領域的資源財富。同時,開展了重離子物理、核輻射技術,選擇氧化催化、固體潤滑材料、石油地質,鹽湖資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青藏鐵路、公路凍土防治、高原大氣等學科研究,取得了國內外矚目的研究成果。僅1 978年以來,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650多項,獲國家和省部以上重大成果650項。順丁橡膠工業生產新技術和包蘭線沙破頭地段鐵路治沙防護體系的建立兩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創新以來,面對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和我國戰略需求,蘭州分院積極協調組織所屬各創新單元系統、深入、前瞻性地開展了科技創新工作,形成了改革創新和諧奮進的創新工作新局面。
隨著所屬各單元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核物理、材料化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與技術等領域承擔的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大都取得重要進展。承擔的「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環境效應」項目攻克了青藏鐵路沿線未來50年溫度變化難關,破解了青藏鐵路路基難題,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承擔的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電子冷卻儲存環出束能量達到或超過了設計指標,創造了加速能量和束流強度的新記錄等等。
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蘭州分院按照「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吸引領銜式高水平人才、培養和儲備未來人才」的方針,通過「百人計劃」、「西部之光」、「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等形式大力吸引優秀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凝聚在主攻學科和重點任務周圍的優秀中青年人才群體和研究團隊。
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是蘭州分院一項重要職能。近年來,圍繞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蘭州分院進一步擴大開放和聯合合作,為地方培育了一大批優勢產業,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與規模產業化。據不完全統計,自2002年~2008年期間蘭州分院院地合作轉化的科技項目累計產生銷售收入136.29億元、利稅總額31.88億元,社會效益74.88億元。
❹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創建於1955年10月,是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專務全國屬、對外開放的資源環境科學信息收集、開發、研究、傳播與交流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重要專業節點,是中國科學院西北創新基地和蘭州分院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與網路平台,同時也是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科技圖書館。為配合當時西北地區的科學研究工作,提供書刊文獻資料服務。作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一個分支機構,後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蘭州分館」。
❺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務
一是針對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所涉及的地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等領域版,提供相關的文獻信息權保障和咨詢服務;
二是瞄準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需求,重點針對西北地區區情向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持續提供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咨詢報告和相關信息分析資料,為重大工程和科研決策開展咨詢服務;
三是建設、維護、運行好中國科學院蘭州網路中心。在重點服務於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與「三個基地」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科學傳播、社會教育、信息中介和咨詢服務的社會功能,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重要貢獻。
中心重點建設領域與研究方向是:信息資源建設與信息咨詢服務、自動化與網路建設、情報研究與決策咨詢、情報學學科理論建設與實踐研究。
❻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復科學院蘭州化學物制理研究所(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蘭州化物所」,始建於1958年,由原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學、分析化學、潤滑材料三個研究室遷至蘭州而成立,1962年6月啟用現名。蘭州化物所主要開展資源與能源、新材料、生態與健康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工作。戰略定位是「西部資源與能源化學和新材料高技術創新研究基地」。截至2014年12月,該研究所有在職職工584人,其中科技人員479人,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中科院與甘肅省共建的重點實驗室,4個所級研究單元。1
❼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存在於1978~1999年的一個科研機構。該研究所是現中回國科學院寒答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前身之一。
❽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中學的學校簡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中學 創建於1970年,地處具有濃郁科技文化氛圍的中國科學院蘭州科技園區內。現有教職工75名,任課教師65人,其中高級教師19名,中級教師23名;大學本科畢業生46人,專科畢業生19名。校園佔地面積2001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670平方米。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充分利用科學院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優勢,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先後建起了重離子加速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五一0所航空航天模擬實驗室、資源環境與信息中心科普電子閱覽室、皋蘭農業技術實驗站等學生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基地。學生遵循學校制定的《研究性學習方案》,根據輔導教師擬訂的《研究學習課題目錄》,以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帶著各自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到各基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自1999年以來,有200多名學生在各級組織的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獲獎,其中2003年,在第十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兩個項目獲全國一等獎;2004年,在第十九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兩個項目分別獲全國二、三等獎。學校先後培養初、高中畢業生一萬多名,高考升學率逐年穩步提高,中考成績多次在廠礦學校中名列前茅,其中袁京、敬怡、閆成琨、周文娟四名同學以當年578分、579分、691分和690.5分的總成績,取得1987、1989、1999、2003年蘭州市中考第一名。自1999年以來,學校連續榮獲蘭州市「教育質量優秀獎」。2003年12月躋身於蘭州市示範性學校行列。2004年榮膺蘭州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❾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1是中國科學院派出機構,成立於1954年,所在地區院屬單位有近代物理所、蘭州化物所、寒旱所、青海鹽湖所、西北高原所、蘭州油氣中心和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
❿ 中科院蘭州地質所和中科院寒旱所那個實力強
他們是不同的研究領域,不太好比較。2004年11月,中科院作出決定,將蘭州地質研究所與(北京專)地屬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這2個所都要出野外,對女生可能不太方便,當然如果你很喜歡野遊那是很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