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學空間研究
①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的空間性特徵
1、人文地理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描述構成了古代人文地專理學的主要內容屬。
2、西方人文地理學的近代時期的研究是不斷探索的時期,這一時期相繼產生了從不同角度探討人文地理學的學派。3、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② 求華南師大人文地理專業歷年考研專業試題
華南師范大學2005人文地理
1.名解(5分\個)
拉采爾
生計農業
人口遷移
適度人口
民俗
等級規模法則
行為地理學
心理圖譜
地緣政治格局
國家權力
2.論述
1),簡述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文地理學的方法論革命並談談其發展趨勢.(20)
2),簡述文化空間現象的分類並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30)
3),談談發展旅遊業對社會的影響.(20)
4),舉例說明城市地域結構的形成機制(20).
5),論述適度人口的特點及其現實意義.(30)
2006年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試題(回憶版)
一、名詞解釋: 白蘭士 城市體系 人口密度 人口構成 種族 文化區 世界宗教 政治整合 旅遊資源 地理物象
二、論述題
1、"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學的一次革命."請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2、請比較生物適應與文化適應
3、請從地理角度分析農業出現的後果和影響
4、請舉例說明城市地域結構發展的動力
5、你如何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人文地理學在這方面的作用
(論述題也許表述不是非常准確,但基本就這回事)
人文地理學(02年)
一、名詞解釋(20)
1、 性比例 2、 種族 3、 聚落
4、 地理物像 5、 政治地理單元
二、簡述(40)
1、 比較生態適應與文化適應的異同。
2、 適度人口及其理論和實踐意義。
3、 民族的基本特徵。 4、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5、 旅遊開發的區域影響。 6、 國家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
三、論述(40)
1、 請比較「地理環境決定論」與「或然論」。
2、 聯系你所在區域的情況,談談你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認識。
人文地理學(03年)
一、名次解釋
1、 人口遷移 2、 城市化 3、 卡爾.李特爾
4、 文化區 5、 地理人種
二、問答
1、 簡述文化擴散的基本形式。
2、 簡述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和主要傳播范圍。
3、 簡述適度人口及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4、 簡述麥金德「心臟地帶」學說的主要內容。
5、 簡述人類活動行為空間的含義與日常活動行為空間的主要內容。
6、 用示意圖表述旅遊客源地、旅遊目的地、旅遊通道之間的關系。
三、論述
1、 評述和比較環境決定論、可能論和和諧論三種人地關系的主要觀點。
2、 試從可持續發展、民族與國家、文化景觀三大方面論述當代人文地理學研究面對的人地關系問題。
人文地理學(04年)
一、名詞解釋(30分,每個3分)
拉采爾 文化景觀 人口容量 民族 民俗
聚落 旅遊資源 行為空間 政治空間結 東盟
二、請簡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20分)
三、你如何認識語言傳播的特性?(20分)
四、述評麥金德的「心臟地帶」學說。(25分)
五你認為人文地理工作者應如何參與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工作?(25分)
六、請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談談你對工業化及其後果的認識。(30分)
人文地理學(05年)
一、名解(5分\個)
拉采爾 生計農業 人口遷移 適度人口 民俗
等級規模法則 行為地理學 心理圖譜
地緣政治格局 國家權力
二、論述
1、簡述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文地理學的方法論革命並談談其發展趨勢。(20)
2、簡述文化空間現象的分類並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30)
3、談談發展旅遊業對社會的影響。(20)
4、舉例說明城市地域結構的形成機制。(20)
5、論述適度人口的特點及其現實意義。(30)
人文地理學(06年)
一、 名詞解釋
白蘭士城市體系人口密度城市體系人口密度人口構成種族
文化區世界宗教政治整合旅遊資源地理物象
二、 論述題
1、「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學的一次革命」請問你如何理解
2、請比較生物適應與文化適應
3、請從地理角度分析農業出現的後果和影響
4、請舉例說明城市地域結構發展的動力
5、你如何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人文地理學在這方面的作用
人文地理學(07年)
一、 人類在世界上的分布特點、人口分布影響因素。(看圖)
二、 種族、地理人種、民族及區別
三、 語系名稱及分布范圍
四、 文化景觀或人文景觀的定義,人口跨州遷移對世界文化空間格局的影響
五、 三大宗教起源地,分布范圍,傳播影響因素
六、 城市體系、克里斯塔勒「中心地」學說的理論重點及應用
七、 城市內部地域結構三種學說、名稱及內容(看圖)
八、 行為空間的定義,AB通勤活動的行為空間(畫圖表示出來)的時空稜柱圖
九、 人地關系觀點和主張,環境決定論的由來及影響
十、 可持續發展思想及內涵
上面的圖都是書上的相應的圖,注意看看就是啦.
③ 高一下學期人文地理中的空間聯系是什麼意思!!!!
同學 只要你不打算學文 研究他根本沒有意義 因為會考的及格率是百分之98
④ 求人文地理學中「時間-空間收斂」的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理論和大量實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研究了空間收斂的一般特性版.研究結果表明:(1)空間收斂一權般規律存在兩大特徵,即空間收斂第一規律和第二規律;(2)空間收斂第一規律是指子集收斂,從純經濟理論角度來看,子集收斂是短期性的,但許多實證研究表明了子集收斂的長期動態性;(3)空間收斂第二規律是指空間收斂的動態性和長期性,短期呈現空間收斂,長期出現空間收斂的波動.以往有關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理論不能夠解釋新的不平衡的出現,空間收斂第二規律解釋空間不平衡的演變過程.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看,空間收斂第一規律是指空間與收斂的關系,空間收斂第二規律是指時間與收斂的關系。
⑤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空間/區域的典型性
1、人文地理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描述構成了古回代人文地理學答的主要內容。
2、西方人文地理學的近代時期的研究是不斷探索的時期,這一時期相繼產生了從不同角度探討人文地理學的學派。
3、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西方人文地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出現計量地理學,60年代引發理論地理學,70年代傾向於人本主義。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空間科學的發展以及自動化制圖的進步,現代人文地理學進一步加強了地理學學的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應用能力。研究趨向傾向於以下幾點:
(1)科學理論與方法論的建立,如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等等。
(2)新的研究方法,如計量方法的應用、心理學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資料收集手段的變革。(3)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態觀點且傾向於社會化、人文化、實用化。而邊緣學科的分支也顯示出勃勃的生機
⑥ 什麼叫「地理政治」
政治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政治現象的空間分布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它著重分析政治區域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政治區域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
政治地理學主要研究國家的領土疆界、首都、行政區劃等政治現象,國際政治關系的格局及其發展變化,為國家的政治決策、國際事務等工作提供依據。
政治地理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國家和政治區域的面積、形狀、功能、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領土特徵,疆界的進退變動,以及社會性質、政治體制、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構成、資源的開發、產業結構及其地理布局、公民的生活水平情況;首都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及其作用;國際政治關系的地理背景,根據對於領土(包括領海、領空)主權和國界劃分的理論研究以及有關國界變動的史實考證,確定在本國與鄰國以及其他國家之間關於邊界問題的爭端中的立場和依據,探討各國之間的矛盾和協作,包括軍事沖突、外交斗爭、國際移民、貿易關系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分析比較世界各個國家集團的組合和演變,以及公海問題等。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已對國家與其地理區域的關系進行探討。在其著作《理想國》中,提出了理想國家的模式。以後,古羅馬學者斯特拉波在其著作《地理學》中,也論述了大政治區域有效功能的必要條件。
古代所有主要區域地理著作中,政治地理的內容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著重記述國家疆域、邊界、首都、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城市、交通以及與鄰國的敵友關系等有關政治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例如,中國東漢歷史學家班固所撰《漢書•地理志》,以及後來歷代史書和方誌中,都有這方面記述。
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顧祖禹分別撰寫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讀史方輿紀要》,論述了中國古代利用區域地理特點經營邊防、保衛疆土的歷史。到了近代,西方不少地理學家根據大量歷史資料和當時的政治狀況,進行理論探索。
拉采爾1897年發表的《政治地理學》,第一次把政治地理學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分支進行研究。他還提出了國家有機體學說,以及政治地理學的空間和區位分析因素。瑞典的謝倫進一步發展了國家有機說,並提出了地緣政治學這個名稱。以後麥金德提出了陸心說,斯皮克曼提出陸緣說,鮑曼提出「民族自決論」。他們的政治地理學論述,在不同時期的國際問題討論和國際形勢決策中,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
20世紀20~40年代,豪斯霍弗等德國地緣政治學者歪曲拉采爾的「生存空間」的概念,使地緣政治學成為納粹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的工具,致使政治地理學的名聲一度深受損害。為使政治地理學復興為真正的科學,一些政治地理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即開始探討新的研究方法。
1950年,哈特向提出政治地理學應當研究政治區域內的區域異同,強調向心力和離心力對政治單元結合的作用。以後,工戈特芒提出引起國家不穩定的流通或運動和促進國家穩定的國家意識,是政治地理學研究的兩個重要因素。70年代以來,研究多集中在政治過程和政治行為方面,更為關注較小的政治區域,如城市政治地理、隔離區、選舉地理等。
政治地理學涉及的學科很多,除了依靠區域地理學研究成果之外,還藉助歷史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國際關系學等學科,並同人文地理學其他分支學科關系密切。
⑦ 地理學中的空間轉向思潮指的是
人文地理學空間思想的幾次重大轉折
葉超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南京 210046)
有這樣的文章,你看看有用沒
⑧ 人文地理學中,分析村落的類型與空間結構的特徵。
分析村落的類型與空間結構特徵。
(一)一般類型的鄉村
1.密集型農村聚落(不規則密集型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緊湊,各戶住房排列雜亂無章毫無條理,村中道路彎彎曲曲,發展缺乏指導,大方塊形團聚狀。
2.分散型農村聚落:地形條件不好的地方,如山區,相對集中,特殊出現獨家村,形成排列鬆散的不規則村落。分布於特殊的生產地區,最典型是水稻種植區的村落,若干農家住在地勢較高之處。西方殖民地區孤立的家庭農場。政府調整地塊、合並土地使村落趨於分散。
3.半集聚型農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區小村,各家排列不太靠近、村落小。法國式村落(類似街道式村落),村落沿著一條交通線排列,每戶彼此保持距離,相互不聯結,長條式鬆散村落。
(二)活動型村落:出現在草原半乾旱地區、牧區、少數山區。牧區房屋為帳篷式,可拆遷。少數以農、獵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山區,住房多為茅草棚,極易搭建。上述兩種村落規模很小,甚至單戶成村。
(三)特殊類型:1.美國單戶型:非自然形成,單戶構成一個聚落,出現分散型單戶型聚落形態,有完善的設施。聚落出現社會基礎是土地私有制。
2.集體農場型:非自然形成,建立聚落時做了規劃,各種設施齊全,儼然一個小集鎮。
3.經營性農場:非自然形成,生活服務設施較差,農場的經營性較強,居民的社會組織程度較低。
⑨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的空間性特徵
一、人文地理復學研究的調查研製究方法 地理社會調查 科技文獻資料 地理調查和信息獲取的新技術與新方法 區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較和歸納 二、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空間模型方法 (一)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數學模型 統計分析模型規劃與管理模型系統分析
⑩ 地理學科是一門時間,空間怎樣的學科
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內分。
自然地理學調查自容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