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柴達木盆地
1. 運用地理知識對為什麼柴達木盆地東部多鹽湖 、沼澤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東西長800千米,南北最寬處350千米,面積20多萬平方千米,海拔內2600-3100米。柴達木容盆地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從邊緣至中心,依次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等。因地勢傾斜,東南部有大片沼澤和鹽湖,西部有柴達木沙漠。察爾汗鹽湖比較靠近中央,是我國最大的鹽湖,現建有鉀肥廠,經過鹽澤上的公路,俗稱「萬丈鹽橋」。
2. 中國的四大盆地分別在哪裡
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對長時期沉降的區域,因整個地形外觀與盆子相似而得名。中國國土遼闊,各種地質地貌也是豐富無比,中國有許多的盆地。今天我們來說說中國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我國的四大盆地,它們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塔里木盆地在新疆的南部,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達40多萬平方千米,塔里木盆地的資源也是非常豐富,是我國最大的含油氣沉積的盆地。你們是不是認為盆地跟沙漠、戈壁一樣?其實塔里木的地下水容量是北美洲五湖總和的十倍。
四川盆地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又稱「紫色盆地」,因為地表多為紫紅色砂岩,被風化後發育成紫色土,土質中營養成分很高,是我國最優質的土壤。農業非常發達,是我國水稻和油菜籽的最大產區。
3. 中國的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所在省份
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
2、內蒙古高原——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及甘肅省的北部
3、黃土高原——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
4、雲貴高原——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
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新疆
2、柴達木盆地——青海
3、准葛爾盆地——新疆
4、四川盆地——四川、重慶
三大平原:
1、東北平原——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
2、華北平原——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
3、長江中下游平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
(3)地理中國柴達木盆地擴展閱讀:
長江中下游平原年均溫14~18℃;1月均溫0~5.5℃;7月均溫27~28℃,絕對最高溫可達38℃以上。年降水量l 000~1500毫米,季節分配較均,但有「伏旱」。無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動積溫達4 500~5000℃。作物可一年二熟,長江以南可發展雙季水稻連作的三熟制。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亦為中國水資源最豐富地區。長江天然水系及縱橫交錯的人工河渠使本區成為全國河網密度最大地區。本區是中國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區,著名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及巢湖等。
青藏高原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第三級階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西起於帕米爾高原,東及橫斷山,北界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除西南邊緣部分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等國外,絕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大部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與雲南省等部分地區。
4. 中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原經緯度
一、中國四大高原的經緯度
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內蒙古高原:介於北緯40°20′-50°50′,東經106°-121°40′之間。
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0°-111°,北緯22°-30°之間。
黃土高原:介於北緯33°-41°,東經100°-114°之間。
二、中國四大盆地的經緯度
塔里木盆地:介於北緯37°-42°,東經75°-90°之間。
准噶爾盆地:介於北緯45°-48°,東經80°-90°之間。
柴達木盆地:介於90°16′-99°16′、35°00′-39°20′之間。
四川盆地:介於28°-32°,105°-110°之間。
(4)地理中國柴達木盆地擴展閱讀
四川盆地的地形特點是北高南低,內有平原、丘陵、低山分布,河流眾多。它是我國著名紅層盆地,地表岩石主要為紫紅色砂岩和頁岩,富含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我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這里的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
另外,相比較其他三個盆地而言,四川盆地的位置最南,所以他的緯度最南也最低,也是四大盆地中海拔最低的盆地。前三個盆地都是內陸盆地,四川盆地則是外流盆地,而且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外流盆地。
除了四大盆地,還有一個吐魯番盆地,位於新疆東部,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這里還有我國海拔最低的湖泊艾丁湖,它是吐魯番盆地的最低處,也是我國陸地的最低點。
5. 柴達木盆地位於我國的什麼高原
四大高原是:
1.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的西南部
2.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
3.黃土高原:位於秦嶺以北
4.雲貴高原:位於雲南東部和貴州的大部
四大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周圍被天山、昆侖山等高大山脈包圍,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底部海拔800—1300米,沙漠廣布.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中國油氣蘊藏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准格爾盆地 准格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是我國第二大盆地.盆地底部海拔500—1000米.盆地中部分布著草原和沙漠,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和石油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周圍有昆侖山、祁連山等山脈.盆地底部海拔在2700—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內部蘊藏著豐富的鹽、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
三大平原:
1.東北平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組成,即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松嫩平原、遼河流域的遼河平原.
2.華北平原,西起太行山,東到海濱,北依燕山,南至淮河附近,與長江中下游相接,跨冀、魯、豫等省和京津兩市,為我國第二大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跨鄂、湘、贛、皖、蘇、浙六省和上海市,主要由漢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平原及長江三角洲等平原組成,為我國第一大平原.
三大丘陵:
1.遼東丘陵: 遼東半島上.
2.山東丘陵: 山東半島上.
3.東南丘陵: 我國東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等,面積最大.
6. 柴達木盆地地理概況
柴達木盆地為高原型盆地,地處青海省西北部,是一個被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環抱的封閉盆地,介於90°16′E—99°16′E、35°00′N—39°20′N之間。盆地略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KM,南北寬約300KM,面積257768平方公里,為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
盆地西高東低,西寬東窄。四周高山環繞,南面是昆侖山脈,北面是祁連山脈,西北是阿爾金山脈,東為日月山,為封閉的內陸盆地。處於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脈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內有鹽水湖5000多個,最大的要數面積16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北部,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中,地勢最高的盆地。柴達木不僅是鹽的世界(東南部多鹽湖沼澤)[1],而且還有豐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種金屬礦藏,如冷湖的石油、魚卡的煤、錫鐵山的鉛鋅礦等都很有名。所以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的美稱。
7. 中國的地理(山脈、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根據地理書所說應該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以及四川盆地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盆地內有我國最大,世界第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雖然說這種沙漠地形難以利用,但是沙漠底下卻有儲藏量十分可觀的石油以及天然氣,所以有專家學者評價說:地上是流動的沙丘,底下是流動的油海。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典型的高原盆地,是唯一一個位於第一階梯的高原盆地,雖說環境不好,但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被稱為「聚寶盆」,內有豐富的鉀鹽。位於青海省的境內。
准葛爾盆地位於新疆北部,位於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常有暖濕氣流,所以是我國主要的天然優良牧場。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境內,以西是青藏高原,以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氣溫適宜,水網稠密,河流眾多,是我國最濕潤的盆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產區,位於盆地中西部的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
根據我所知道的,中國應該只有三大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以及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兩廣丘陵以及浙閩丘陵)。
山東丘陵位於我國三大半島之一的山東半島上,位於山東省境內,鄰近海洋,常有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通過,氣候溫和,環境適宜,著名景點有山東泰山。
遼東丘陵顧名思義位於我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遼東半島上,位於遼寧省境內,緯度較高,但是卻不是像東北三省一樣的寒冷氣候,因為鄰近兩海,氣候適宜,有著名景點千山。
江南丘陵位於我國南部,面積較大,包括江南丘陵,兩廣丘陵以及浙閩丘陵三部分,江南丘陵位於長江以南湖南江西的北部,兩廣丘陵位於廣東廣西糧食兩省,浙閩丘陵位於浙江福建,海拔不高,有著名景點武夷山等等。
丘陵地的利用價值很廣,可以在緩坡開辟梯田種植水稻,栽培經濟樹木,發展旅遊業,種果樹,發展林業牧業等等。
根據我所知道的,中國只有三大平原,即東北平原,華北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又分為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它被譽為黑土地,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
華北平原(又叫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氣候比較不好,空氣污染比較嚴重。但是處於我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四川盆地以東,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長江沖積成的,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河網密布,水量充足,江南水鄉的氣候。
平原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形,可以大量種植,建築發展等等。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面積大250萬平方千米,佔了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包括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以藏族為主。有著名的山脈喜瑪拉雅山脈,有世界最高峰的珠峰。可以發展旅遊業以及開采。
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內蒙古境內,第二大,地表坦盪,東部是草原,西部為沙漠,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可發展旅遊業。
雲貴高原包括雲南省西部以及貴州大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鍾乳石等奇觀遍布,有桂林山水,可發展旅遊業。
黃土高原溝壑萬千,黃土覆蓋高,水土流失嚴重。
8. 誰能給我簡單介紹下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地勢最低的斷線盆地,地理環境以乾旱為特徵,地貌由周回邊向中心依次呈答現高山,風蝕丘陵,戈壁、沙漠和湖沼五個環帶狀結構,境內主要旅遊景區(點)有察爾汗鹽湖及「萬丈鹽湖」、南八仙、大風山一帶的雅丹地區,德合哈柏瀑布,達布旦溫泉、達布遜湖「湖中湖」、茶卡柯柯鹽湖、巴隆國際狩獵場等,還有新興的城鎮和綠洲是開展「萬丈鹽橋」、「戈壁沙漠」、「雅丹在貌」、「綠洲農業」觀光、狩獵和民俗考察等旅遊活動的好地方。
9.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是我國著名的內陸乾旱盆地之一。盆地南通西藏自治區,北達甘肅省,西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臨青海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往的中心地帶。地理坐標90°00′~99°20′E,34°40′~39°20′N,總面積25.49萬km2,其中平原區面積12.74萬km2,山區面積12.75萬km2。行政區劃上,柴達木盆地除西部少部分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東北部甘肅省管轄外,絕大部分隸屬於青海省管轄。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屬典型的內陸乾旱盆地,盆地四周高山環抱,西北有阿爾金山,東北有祁連山,南為昆侖山,東為鄂拉山。盆地中部的賽什騰山、錫鐵山和阿木尼克山等,將主盆地分割為尕斯庫勒湖、蘇干湖、馬海、魚卡、大柴旦、小柴旦、德令哈、烏蘭和察汗烏蘇等次級盆地,形成了盆中有盆,盆盆相連的特殊地貌景觀。宏觀上,從盆地周緣到中心依次發育極高山、高山、丘陵、山前洪積平原、沖洪積平原、沖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沼澤、鹽沼及湖沼等疊置在沖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之上。
(一)地下水功能評價指標體系
在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的資源功能評價指標中,沒有考慮地下水儲存資源有關的指標。在生態環境功能評價中,主要考慮了湖沼景觀、植被和土地三個方面。在柴達木盆地,由於地下水開采規模不大,地下水的地質環境功能不明顯,除冷湖鎮因井位布置不合理引起了局部鹹水入侵現象外,其餘地區均沒有引起地面沉降和鹹水下移問題。在地下水系統衰變中,考慮到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礦化度增高與地下水埋深淺和蒸發強烈有關、泉流量主要受地下水位變化影響、地下水位主要受地下水入滲補給控制等因素,選用了地下水質量與水位關聯度、泉變化與地下水關聯度、地下水補給變率與水位變差比指標(圖8-15)。
(二)地下水功能評價分區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系統,作為一個地下水功能評價的統一整體。根據該盆地地下水系統埋藏條件和地下水開采利用狀況,劃分為14個一級區、47個二級區、101個三級區(圖8-16)。各一級區保持完整的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循環的系統性。在一級區內,按水文地質條件劃分二級區,主要依據地下水的水化學場分布和次級流域地下水系統條件劃分。在二級區內,按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劃分三級區(帶)。在此基礎上,以2×2km2的網格進行單元剖分,統一編號,剖分有效單元共27933個。
圖8-15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功能評價指標體系
圖8-16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功能評價分區圖
(三)地下水功能評價結果
1.地下水資源功能狀況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功能評價結果,如圖8-17所示。在那陵郭勒河流域補給徑流帶,地下水的資源功能最強,其下游的排泄帶及格爾木河流域補給徑流帶和塔塔棱河流域,地下水的資源功能較強。而冷湖流域和全集河流域,地下水的資源功能較弱。其中咸鹵水分布區的地下水資源功能最弱。在該盆地內,適宜規模開采區,僅分布於那陵郭勒河流域的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可集中開采區主要分布於那陵郭勒河流域的排泄帶、格爾木河流域補給徑流帶及塔塔棱河流域。在咸鹵水分布區,由於已成為液體礦床,非淡水資源,為無法開采區。
圖8-17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功能分布圖
2.地下水生態功能狀況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的生態功能評價結果,如圖8-18所示。在各流域的排泄帶地下水生態功能強,而補給徑流帶地下水生態功能弱。地下水的生態功能最強區,主要分布於各綠洲帶。當地下水生態功能等級為一般以上時,地下水開發利用中必須重視地下水生態功能保護,應在保護地下水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地下水的開發利用。
3.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狀況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的地質環境功能評價結果如圖8-19所示。在各流域排泄帶內綠洲帶及其附近區域,地下水的地質環境功能較強。而在綠洲帶下游的咸鹵水分布區,地下水的地質環境功能一般。在綠洲帶,由於泉群廣布,地下水位變化對泉動態影響較大,所以,綠洲帶的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強,因此,在開發利用該區地下水時需要重視對地下水的地質環境功能保護。
4.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狀況
綜合地下水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地質環境功能,獲得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結果,如圖8-20所示。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性強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那陵郭勒河、格爾木河及塔塔棱河三大流域的補給-徑流帶,這些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功能具有明顯優勢,而地下水的生態功能和環境功能較弱。其餘各流域的山前補給徑流帶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性為一般-較強,柴達木盆地中心區的補給徑流帶和各流域排泄帶的咸鹵水分布區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性最弱,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性較弱的地帶主要分布在各流域的排泄帶綠洲區。
圖8-18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生態功能分布圖
圖8-19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分布圖
圖8-20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分布圖
(四)地下水功能區劃
根據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功能評價結果,劃分3個二級區、8個三級區(圖8-21)。
1.地下水資源功能區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可規模開采區,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補給徑流帶與格爾木河流域補給徑流帶(圖8-21)。上述兩個區帶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性強,地下水資源功能佔主導地位,地下水與地表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基本沒有直接關系,可提供大量的地下淡水資源,可規模性布設水源地。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可集中開采區,主要分布在盆地周邊的地下水補給徑流帶或徑流帶,包括尕斯庫勒湖流域補給徑流帶及徑流帶、大浪灘流域地下水徑流帶、冷湖流域地下水徑流帶、馬海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大柴旦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塔塔棱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小柴旦東流域地下水徑流帶、巴羅根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尕海湖地下水補給徑流帶、柯柯鹽湖-都蘭湖流域補給徑流帶、芒崖湖流域補給徑流帶及徑流帶、西達布遜湖流域補給徑流帶、托拉海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紅柳溝-大水溝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及南、北霍魯遜湖流域補給徑流帶(圖8-21)。這類地區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性較強,地下水資源功能佔主導地位,生態功能和地質環境功能居次要地位,地下淡水資源相對豐富,可集中布設中小型水源地。地下水與地表生態和地質環境關系不明顯,地下水的大量開采不會引起災害性生態或地質環境問題。
圖8-21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區劃分布圖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可分散開采區,呈斑塊狀分布於柴達木盆地周邊,包括大浪灘流域地下水徑流帶、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徑流帶、花海子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全集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沙柳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圖8-21)。這些地帶地下水可持續性一般,地下水資源條件一般,雖然不利於地下水開發利用,但該類地區不存在明顯的生態和地質環境問題,三大功能中地下水資源功能佔主導,對於乾旱的內陸盆地來說也是重要的水源,因此,可小規模地分散開采。
2.地下水生態功能區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生態功能區,主要分布於盆地中心的排泄帶及個別流域的補給徑流帶,這些區內的地下水對地表的濕地、湖泊景觀、植被、土壤都有著很強的維持作用,生態功能的各屬性在這些區都基本處於強勢狀態,而地下水資源功能及地質環境功能相對處於弱勢狀態。根據不同地帶生態問題的特殊性,將之細化為植被保護區、景觀保護區、土地保護區及景觀開發區。
在柴達木盆地的植被保護區,地下水生態功能佔主導地位,區域內地下水生態功能屬性中植被環境維持性居於主導地位,地下水對植被環境的維持性為一般-強的狀態。主要分布於盆地綠洲帶,包括鐵木里克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寬溝-豹子溝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冷湖流域地下水排泄帶、蘇干湖以東花海子流域地下水第一排泄帶、大蘇干湖地下水排泄帶、小蘇干湖地下水排泄帶、馬海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大柴旦流域地下水排泄帶、依克柴達木湖地下水排泄帶、塔塔棱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巴羅根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雙石峽-紅埡豁流域地下水排泄帶、芒崖湖地下水排泄帶、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那陵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烏圖美仁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拉陵灶火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小灶火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大灶火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托拉海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格爾木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紅柳溝-大水溝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沙柳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諾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察汗烏蘇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洪水河-依克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香日德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這些區域地下水是綠洲帶生命之水,幾乎是綠洲帶植被唯一的水源,而綠洲帶是整個盆地中最適宜人類居住和生產生活的綠色生命帶,因此,這些區帶淺層水不適合大量開采,而應對其地下水的生態水位進行合理調控,保護綠洲帶的生態平衡。
在柴達木盆地的景觀保護區,地下水的生態功能占優勢地位,區域內地下水生態功能屬性中景觀環境維持性和水環境關聯性居於主導地位,地下水對景觀環境和水環境的維持性為較強-強的狀態。主要分布於盆地中心湖泊廣布的排泄帶,包括尕斯庫勒湖地下水徑流帶、尕斯庫勒湖地下水排泄帶、大蘇干湖地下水排泄帶、大蘇干湖地下水徑流帶、蘇干湖以西花海子流域地下水排泄帶及第一排泄帶、德宗馬海湖地下水排泄帶、德宗馬海湖地下水徑流帶、巴戛柴達木湖地下水排泄帶、巴戛柴達木湖地下水徑流帶、托素湖地下水排泄帶、賽什克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柯柯鹽湖-都蘭湖地下水排泄帶、都蘭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帶、芒崖湖地下水排泄帶、雙石峽-紅埡豁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東、西台吉乃爾湖地下水排泄帶、西達布遜湖地下水排泄帶、東達布遜湖地下水排泄帶、南、北霍魯遜湖地下水排泄帶。這些區域地下水對地表湖泊濕地具有明顯的維持作用,且地下水多為高礦化的鹹水,不適合開采利用,因此,這些區帶以景觀保護為主。
在柴達木盆地土地保護區,地下水生態功能具有顯著優勢,區域內地下水生態功能屬性中土地環境關聯性居於主導地位,地下水對土地環境的維持性為較強-強的狀態。該類地區主要為盆地內地下水淺埋區農耕地,包括格爾木河流域地下水徑流帶北部、紅柳溝-大水溝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北部、諾木洪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北部、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帶南部。這些地區生態環境問題主要體現為:農田灌溉主要靠地表水,採用的是傳統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由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因此,在這些地帶應改變現有灌溉方式,採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混合灌溉,適當開采地下水,降低水位,保護和改良土地質量。
在柴達木盆地景觀開發區,生態條件差,但由於柴達木盆地的特殊氣候形成特殊的風蝕地貌,該區可作為旅遊景觀開發。該類地區主要分布於大浪灘干鹽湖地下水徑流帶、大浪灘干鹽湖地下水排泄帶、鹽湖-冷湖地下水徑流帶、東、西台吉乃爾湖地下水徑流帶。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性差,與盆地其他地區相比,地下水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地質環境功能均處於弱勢,為柴達木盆地內生態環境最惡劣區域,荒無人煙,也是柴達木盆地內沙源區,大面積發育風蝕地貌,有名的柴達木盆地魔鬼城即屬此區,因而據其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可作為旅遊景觀開發區。
3.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區
在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區,應重視對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的保護,對地下水生態功能可有選擇性的保護。在這些地區,需要論證是否適合開采利用地下水,並合理確定地下水可采量。
如前所述,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地質環境問題主要出現在冷湖流域地下水排泄帶東部,主要表現為地下水大量開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並導致下游鹹水倒灌。因此,將該區作為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區,並命名為鹹水入侵區(B3-1)。盡管該區面積很小,對整個盆地影響不大,但將之單獨劃分出來對盆地其他鹹淡水界面附近的地下水開采具有警示意義。
10. 地理-中國地形的判斷題
1,錯誤。北側是念青唐古拉山山系的余脈。南側是東喜馬拉雅山脈。
2,正確。專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屬西北部。北側是阿爾金山,西側是昆侖山,東側是祁連山,南部是著名的可可西里地區。
3,正確。巫山中有著名的巫峽,是長江三峽其一,東側下游湖北境內有葛洲壩,西側為重慶地區,北面為白帝城。
4,錯誤。太行山是黃土高原東部的重要山脈。其西部為山西,東部為河北,也即華北平原。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山脈。
5.正確。南嶺有稱五嶺。
6.正確。西安位於關中平原,關中平原在潼關以西,秦嶺以北;玉門位於祁連山以北,毛烏素沙漠以東,阿爾泰山系以南。疏勒河以西;烏魯木齊,位於天山山脈以北,准格爾盆地以南。東側為著名的吐魯番和哈密地區,西側為阿克蘇地區,南面有著名的天山聖湖,博斯騰湖。
7.錯誤。寶成鐵路穿過的是秦嶺山脈和四川重慶東北部的岷山以及巴山山脈,李白詩中的蜀道指的是現在四川劍閣縣的蜀道遺址,即棧道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