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火星
❶ 人類還有沒有再次登陸月球(除了第一次登月)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專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屬類登上月球的夢想。新華社刊發了一系列紀念圖片,紀念人類登上月球35周年。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共進行了5次「阿波羅」飛行,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 這一系列「訪問」大大豐富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各次「阿波羅」飛行都對月球表面進行廣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標本,其中從月球上帶回地球的月岩樣品就達440公斤。「阿波羅」飛行同時把許多儀器安裝在了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阿波羅」登月計劃只是一個起點。它留下了許多未竟的事業。許多宏偉設想還有待實現,許多突破還有待完成。
❷ 如何看待國家地理的紀錄片《火星時代》
紀錄片有其科學和正確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
但紀錄片也是有其專片面、不足和不夠科學屬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加以辨別。
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意識是不斷向前的發展的,我們所得到的真理,叫做相對真理,到了若干時候,就會被新的真理。
所以科學就是不斷的假設和驗證的過程。
這部片子不管怎樣,作為科普還是可以的,但是作為一個真正學術,還是有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所以我們要辯證的看這些紀錄片。
要真正透徹的了解火星,我們還有很遠的距離呢。
❸ 宇宙的行星名字 都有 那些
太陽系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幾年前計算出的x行星。(備註:x行星是太陽系第九行星,大小與海王星差不多)
❹ 國家地理講堂:怎樣鑒別收藏隕石
[yǔn shí]
隕石 (物質) 編輯
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版的宇宙流星或塵權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
因為隕石是外太空的來物,隕石確定真假是需要儀器鑒定真假的,肉眼只有輔助的作用。
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
❺ 如何看待國家地理的紀錄片《火星時代》
個人理解。這是一個嶄新的大航海時代,馬斯克如同那時的傳教士劈波斬浪地冒版險於世界權各地一樣,他是開啟宇宙殖民的先驅之一。探索未知與冒險精神一直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對於探索火星與殖民火星,就像是當初的舊大陸探索新大陸般。這是人類太空殖民,深空開發的一小步。說實話如果馬斯克資源充足的話倒是可以先造個成系統的月球基地來進行理論驗證與收集經驗的。
影片里的技術很有可行性,對於2033年的預期並沒有不妥。就第一集而言,我給10分。
❻ 中國最高的山是什麼山
中國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兩國邊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按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為8844.43米,尼泊爾則使用傳統的雪蓋高8848米(29029英尺),2010年起兩國官方互相承認對方的測量數據。除去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離地心第五遠的高峰。
地理特徵
地理環境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兩國邊界上。它的北坡在我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非常復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k㎡,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珠峰不僅巍峨宏大,而且氣勢磅礴。在它周圍20公里的范圍內,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處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峰,東南面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這些巨峰的外圍,還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奧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形成了群峰來朝,峰頭洶涌的波瀾壯闊的場面。珠穆朗瑪峰較近的一次測量在1999年,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的,他們認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該為8850米。而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是海拔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而峰頂位於中國。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據。
地質演化
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沖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里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之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已知太陽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奧林匹斯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圍內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地理位置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王國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緯 27°59′15.85″,東經86°55′39.51″,北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
名稱由來
藏語「job-mo glang
-ma rib」(珠穆朗瑪)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里,gland-ma有兩種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he-ring child ga)所居住的宮室。 不過還有一種英文說法在中學課本裡面多次出現,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紀念英國人佔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尼泊爾語名是薩迦瑪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這名字是尼泊爾政府20世紀60年代起名的。由於此前,尼泊爾人民沒有給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於政治原因沒有選擇用音譯名稱。
1258年出土的《蓮花遺教》以「拉齊」稱之,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米拉日巴道歌集》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1717年,清朝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1952年中國政府更名為珠穆朗瑪峰。1952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通報「額菲爾士峰」應正名為「珠穆朗瑪峰」。
2002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稱「Mount Everest」應正名為其藏語名字「珠穆朗瑪峰」。該報認為,西方使用英語名稱「額菲爾士峰」前280年前中國的地圖上標志已以「珠穆朗瑪」命名。
台灣傳統上一直以「聖母峰」稱呼此山。
氣候條件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里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由於氣候極度寒冷,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據珠峰腳下的定日氣象站的無線電探空資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在2月,其平均氣溫為-27.1℃,最熱是8月,平均氣溫-10.4℃,年平均氣溫為-19.6℃。
❼ 國家地理 火星五年怎麼樣
數學太爛,沒能學天體物理,痛一生
❽ 環球國家地理雜志怎麼樣
01.阿帕奇直升 02.大型強子對撞機 03.武士刀 04.空中客車A380 05.超級鑽油井 06.溫尼巴哥露營車 07.巴拿馬運專河 08.超級破碎機 09.南極研究屬站 10.希思羅機場 11.太陽引擎 12.世界致命動物 13.F18 14.美軍M1主戰坦克 15.寶馬Z4跑車 16.黑手黨風雲 17.卡特彼勒卡車 18.火星漫遊車
❾ 什麼是小行星帶
小行來星帶是位於火自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一片廣闊的帶狀物質區域,其 間大概有數百萬顆小行星繞太陽公轉。從小行星新晉為矮行星的穀神星也是在這里被發現的。這些小行星零散分布在這片巨大的帶狀太空區域 內,穿帶而過的飛船基本上難以碰到 一顆小行星。它們一般成群公轉,相 互之間有很大的距離,稱之為柯克伍德空隙,這種空隙是由木星引力導致。 木星的引力偶爾會把一顆小行星拉出軌道,拋向太陽。在罕見的情況下, 會有一顆小行星脫離小行星帶,直奔地球而來。
查看更多《美國國家地理自然人文網路》
❿ 兩個月亮是怎麼回事
是近期的還是幾十億年前的?
近期的話就同樓上說的一樣
幾十億年前的地專球可能有不止2個月屬亮
據xxx美國一個很出名的研究機構(忘了名字)
用電腦模擬了幾十億年前地球的狀況
不過最後那些「小月亮」都墜落在地球上
或現在這個月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