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高考人文地理題庫

高考人文地理題庫

發布時間: 2021-02-27 19:33:30

㈠ 高中人文地理簡答題賦解析

一、答題的基礎思路

1、特徵類 2、原因類 3、評價區位、影響、條件類 4、意義類

5、區域可持續發展方向、對策類

二、基本地理概念

1、地理特徵 2、地理位置特徵 3、自然地理特徵 4、人文地理特徵

5、地表環境特徵 6、等值線特徵 7、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

三、天氣與氣候

1、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

2、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3、氣候特徵 4、氣溫特徵 5、降水特徵 6、氣候成因 7、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8、氣溫日較差的影響因素 9、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0、降水特徵成因

四、地形

1、地形特徵 2、地形類型 3、地貌類型 4、地形地貌成因

五、河流

1、水文特徵 2、水系特徵 3、河流凌汛的形成條件 4、航運價值高的條件

5、水能資源豐富的條件 6、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7、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

8、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9、水系形態與自然災害 10、黃河斷流現象

11、河流的治理措施 12、水利工程建設利弊分析:
六、農業

1、農業生產特徵 2、農業區位分析 3、農業區開發問題分析思路

4、農業生態問題歸納 5、生態農業的優點

七、工業

1、工業生產特徵 2、工業區位分析

八、交通

1、交通線區位因素分析

2、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分析
(港口的區位、航空港的區位) 3、城市交通

九、城市與商業網點布局

1、城市區位分析 2、商業網點的區位因素 3、城市中工業區區位特點及原因:

十、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 2.社會經濟因素

十一、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成因 2、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 3、工程建設帶來的生態問題

4、區域環境生態環境建設的答題思路

十二、資源與能源

1.區域自然資源優勢資源開發(如山西能源開發等)分析思路

2、漁場的區位優勢 3、鹽場的區位優勢 4、我國能源問題

十三、關於等值線的遞變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1、 等溫線(水平分布規律、垂直分布規律、等溫線圖判讀方法) 2、等溫差線
3、等降水量線 4、等鹽度線 5、等地租線 6、等壓線 7、等潛水位線

8、等高線 9、等太陽高度線 10、等震線

一、答題的基礎思路

1、特徵類:明確各種地理特徵的答題要點,結合區域特徵做答。

2、原因類:從自然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礦產資源、板塊運動等要素)和社會經濟原因(包括市場、交通、科技、歷史條件、工程建設、政策、軍事(戰爭)、宗教等生活活動、生產活動)方面作答。

3、意義類:可以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面作答。

4、評價區位、影響、條件類:首先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其次,還要分對自然、社會經濟兩方面綜合分析作答。

5、區域可持續發展方向、對策類: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途徑入手,本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揚長避短的原則,參照必修3各類區域發展對策綜合分析做答。

二、基本地理概念

1、地理特徵:包括地理位置特徵、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或稱為社會經濟特徵)。

2、地理位置特徵: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3、自然地理特徵:包括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礦產資源。

4、人文地理特徵:包括農業、工業、貿易、旅遊、交通、城市、人口等狀況。

5、地表環境特徵:包括氣候、土地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河流發育程度、植被狀況。

6、等值線特徵:包括疏密、走向、彎曲、數值分布

7、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三、天氣與氣候

1、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

(1)晝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3)天氣狀況。

2、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薄,大氣潔凈。

3、氣候特徵:包括氣候類型、氣溫特徵和降水特徵、特殊的天氣等。

4、氣溫特徵:包括氣溫高低(冬季是寒冷還是低溫,夏季是高溫還是涼爽,或是全年高溫)、日較差、年較差、四季的分布及空間分布特徵。

5、降水特徵:包括降水多少,季節分配,類型及空間分布。

6、氣候成因:從緯度(太陽輻射)、海陸位置(離海遠近)、大氣環流形式(氣壓帶風帶或季風)、地形地勢、洋流與人類活動等方面分析。

7、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緯度位置、太陽高度、晝夜長短。

(2)大氣自身條件(天氣、大氣物質多少、大氣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對地面保溫作用的強弱)。

(3)地面狀況——物質組成(對太陽輻射反射率不同)、海陸差異、地形、洋流、水域、森林。

(4)人類活動:①改變大氣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變暖;②改變下墊面,植樹降低氣溫,提高濕度,與建造大型水庫起到的作用相似;③釋放人為廢熱,如城市熱島的形成。

8、氣溫日較差的影響因素:包括緯度(緯度越高越小)、天氣(陰天比晴天小)、海陸位置(內陸比沿海大)、地形(山頂比山下平原小)。

(a)緯度:氣溫日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這是因為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是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的。

(b)季節:一般夏季氣溫日較差大於冬季,但在中高緯度地區,一年中氣溫日較差最大值卻出現在春季。因為雖然夏季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白天溫度高,但由於中高緯度地區晝長夜短,冷卻時間不長,使夜間溫度也較高,所以夏季氣溫日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低凹地形,空氣與地面接觸面積大,通風不良,並且在夜間常為冷空氣下沉匯合之處,故氣溫日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風速較大,湍流作用較強,熱量交換迅速,氣溫日較差小,平地則介於兩者之間。

(d)下墊面性質:由於下墊面的熱特性和對太陽輻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氣溫日較差也不同。陸地上氣溫日較差大於海洋,且距海越遠,日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鬆土壤上的氣溫日較差分別比粘土、淺色土和潮濕緊密土壤大。

(e)天氣:晴天氣溫日較差大於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因為晴天時,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增溫強烈,夜晚地面有效輻射強降溫強烈。大風天的氣溫日較差較小。

9、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小,高緯大;(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地形(山頂比山下平原小)
(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10、降水特徵成因:從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坡向、洋流、植被和水文狀況(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以及湖沼、水庫周圍,空氣的濕度較大,相對降水較多)、人類活動(城市濕島效應、雨島效應)。

問題點撥:

(1)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於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2)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影響,山地東、兩兩側降水差異較大。

(3)非洲缺欠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乾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6)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於:東部季風區。原因: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副高強弱不穩定,夏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7)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得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8)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9)為什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他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原因: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人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10)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夜短,得到的太陽光熱自然就比南方少。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加劇了北方的嚴寒。

(11)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並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13)冬季,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原因: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14)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①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地形以平原為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人大陸內部。②海岸曲折,多峽灣,各地距海近;③北大西洋暖流勢力強大,故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廣大。

(15)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位於東南信風帶,信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受地形(山地)的影響,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經過。

(16)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度平原、盆地比較:

氣溫年較差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氣溫較低;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氣溫日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大。

(17)天山南坡無林帶,原因:背風坡,降水量少。

(18)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19)溫帶沙漠——①塔克拉瑪干(卡拉庫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降水稀少,蒸發旺盛;②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亞沙漠的成因:地處溫帶,盛行西風,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處於背風坡,降水稀少。

(20)熱帶沙漠——①撒哈拉(維多利亞)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控制,終年炎熱乾燥。②南亞塔爾沙漠的成因:副熱帶高壓控制;西南季風不易到達;原始植被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被保護。

(21)智利沙漠南北狹長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熱帶沙漠氣候難以向東擴展;②受秘魯寒流影響,使熱帶沙漠氣候向北延伸。

(22)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形成的原因:地勢較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不具備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
(23)華北春旱原因:春季氣溫

㈡ 高考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1.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農業
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中國的畜牧業和水產業。
(2)工業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
中國主要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分布、特點和形成條件。
2.人口與環境
(1)人口的再生產
影響人口增長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中國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數量與環境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
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狀況。
環境承載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數量的意義。
(3)人口素質與環境
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環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4)人口遷移與環境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和原因。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
(2)城市的區位
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進程。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4)城市地域結構
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不同城市地域結構的特點。
城市的合理規劃。
4.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及作用。
(2)交通運輸和通信
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主要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網路。
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3)商業貿易
商業中心的區位因素。商業網點的布局。
中國主要商業中心,主要進出口商品,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
當代金融、貿易的國際聯系及特點。
5.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的形成。文化景觀與環境的關系。
(2)文化源地與文化傳播
文化源地。文化傳播、文化擴散的主要途徑。
6.旅遊活動與環境
(1)旅遊活動及其作用
旅遊活動的特點。旅遊活動的作用。
(2)地理環境與旅遊
旅遊資源及其特性。旅遊資源的價值。
中國的旅遊資源。
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
(3)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旅遊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7.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與沖突。
(2)世界經濟地理格局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3)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8.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產生。
環境問題的防治。
中國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2)可持續發展
人地關系的演變。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況
(1)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世界地理分區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各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徵。
3.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徵
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這些都很重要,至少要佔70%

㈢ 高三地理知識點人文地理

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內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容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折疊簡述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知識積累、學科形成和理論演變、學科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

㈣ 高中人文地理題,要詳細解析

1、選B
這里的汽車製造你可以理解成汽車部分零部件製造及組裝。汽車生產回呈現全球化,汽答車整車進口運輸不便、還有關稅壁壘問題,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的產業鏈不可能表現出大量進口正輛汽車,而是生產部分零部件運輸其他零部件組裝後就地銷售。
2、選③④
汽車製造生產不屬於勞動力密集型工業,一方面要消耗大量原材料、能源,一方面還要求技術水平高、對市場也有很大的依賴性。常見的勞動密集型工業有服裝、玩具、小家電裝配等。我國目前汽車製造技術提高很快,但還達不到在該領域的領先技術優勢。

㈤ 求高考文綜地理大題答題模板

你好抄、
題目凡涉及自然地理條件的,從以下方面回答:
【地形、氣候、土壤、水文、生物、自然資源、自然災害】
題目凡涉及人文地理條件的,從以下方面回答:
【工業基礎、科技、勞動力(數量與價格)、交通、市場、政策,文化】
這兩個是最宏觀的模板,一般題目中有包含的話各答一點並聯系材料即可。
如若單獨問其中某個方面,其餘幾個方面依舊可以套用用來解釋其中某個方面的問題。

此外還有諸如 港口、築壩、漁場、沙漠化、鹽鹼化等一系列小的知識點,都是從兩個宏觀地理區位因素中篩選出來的(包含人文和自然雙方面),如果不清楚可以根據自然和人文兩個宏觀的區位因素里進行篩選。【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會從題目的文字和圖像中過濾出有用的信息。】
另:
地理以掌握知識點為主,只需要背大題模板即可,不要背答案
加油:)

㈥ 高中人文地理題目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的教育體系日益在不斷完善、改革。由最初的全國各地大統一發展到文理科的出現,接著給予部分省市自主開展高中課程改革

㈦ 高中人文地理大題方面的,總是找不到思緒,看到答案就覺得沒什麼,我知道要多做題,可是沒什麼用

有個建議,不過還是要靠自己,你可以看看題目,不需要動筆,然後看答案,看看能不能內把答案和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容上,下次做題就會好一點。還有,高考一般不會單獨考察人文地理,都是和自然地理結合考察,所以要兼顧!人文地理題目基本的要記住答題要素,工業農業的那些氣候,水源,土壤,季風,自然資源,地形,城市化,,,,必修三就是把之前學過的兩本書加以結合,高三了老師會幫助你把知識結合起來的,不用擔心,我和你當時一樣,後來慢慢就好了

㈧ 地理:高考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各佔多少分值給個大概的比例也行

一般來說,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是對半開的,各占約50%,不同地區的比例都會略有專不同。全國卷的人文地理屬的比例可能略大一點。
區域地理是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地綜合,這幾個部分是交錯在一起的,而不是相互獨立的部分。在高考中綜合題絕大部分都是以區域地理背景為載體來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識,個別選擇題也有涉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