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海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海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7 17:40:21

A.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什麼區別啊

自然地理偏理論,比如太陽系,地球自轉公轉,氣候,地質等方面,人文地理包括那些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等,是在自然地理基礎上的

B.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

首先,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自然景觀(主要體現植被)做對比描述來體現。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於地形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上。北方地區的西部是黃土高原,東部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南方地區西部是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第二,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存在差異。哈爾濱和北京的氣候條件也有所不同。同屬北方地區的東北地區與華北平原在自然景觀上有顯著的差異:表現出即使是在同一區域——北方地區,自然條件仍然存在巨大差異。同理,我們可以看出同屬南方地區的武漢和廣州的氣候條件也有差異,從中反映出的海南島與長江流域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景觀也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首先要找到南北方兩大區域各自地理事物的共性,即區域的明顯特徵。從氣候來看,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第三,分別就上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區域間進行比較。從氣候上講,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不同之處:北方地區的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而南方地區1月的平均氣溫在0℃以上;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明顯少於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南方地區的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繼續進行活動1,分別可以比較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教材中用長江代表南方地區的河流,用黃河代表北方地區的河流,通過分析河流流量過程線,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河流水文特徵的差異。通過圖5.9中的兩幅景觀圖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植被類型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河流流量 小 大
典型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其他
第四,分析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差異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繼續完成活動2。從植被類型來看,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常綠闊葉林,表現為植物的生長要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從河流流量來看,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與當地的降水量有關。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應當歸結為氣候的影響。

C. 海南的地理位置 自然 人文特徵

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3°30'~20°18',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自然特徵:
海南地處熱帶,土地總面積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熱帶天然林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
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人文特徵:
海南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為864.73萬人,有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D. 急急急!!求解答台灣島和海南島的地理區域差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答)

我來補充一點吧,台灣一直被殖民很久,從荷蘭到日本,還有就是國民黨遷過專去屬的傳統文化以及國寶,文化多樣性上比海南要豐富的多,從地理位置上講,海南島,沒有腹地的支撐,周邊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而且難以發揮港口的功能。

E.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什麼區別

自然地理就是一些緯度,區時,氣候,地形等等自然的東西。人文地理就是一些地區作物文化,房屋建設等等

F. 關於海南的人文地理趣聞

海南省陸地面積由海南島及西、南、中沙群島等島嶼組成,海南島佔了99%的陸地面積,並劃分為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原通什市)等18個市縣。海南島的中部地區集中了海南省的主要山脈, 由六百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和部分低山組成,而這些山脈被萬泉河一昌化江自中間分了東西兩半,東部已開發為旅遊區的有海南島的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吊羅山(海拔1250米),七仙嶺(也叫七指嶺,海拔1107米)等,西部則有黎母山(海拔1441米)、尖峰嶺(1412米)等。這些山峰阻擋了從太平洋吹來的水汽,因而山中常常積聚霧,形成山區溫涼濕潤的氣候,無論你在什麼季節到山區旅遊,這里給你的感覺始終是清涼的。高聳的山體還削弱了暴虐的台風及偶然襲島的寒流,這使海南島西部的多個市縣成了無台風、無寒流的地區。
中部的水資源和天然林資源都非常豐富,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都發源於此。林中有許多珍稀樹種,對保持海南西部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海南省擁有長達1617.8公里的海岸線,沿岸灘塗面積廣闊,海南省所轄的18個市縣中有13個均屬臨海市縣,這些市縣環島分布,臨海的地方許多已經開發成海濱旅遊區,如三亞的亞龍灣、大東海,海口的帶狀公園,瓊海的博鱉,萬寧的石梅灣等。更多的則開辟為碼頭、漁港、鹽田等, 由於海南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之間航運的必經之地,本島的海洋捕撈業也依靠這些港口得到發展,也正是因為漁業的蓬勃,才使遊客有機會品嘗到經濟鮮美、品種豐富的海鮮,海南的港口可說是海南經濟騰飛的跳板之一。
海南島豐富的溫泉資源是不可忽略的,島上已發現34處大大小小的溫泉群,分布在島的東南部及西北部,已開發的有七仙嶺、藍洋及興隆等8處。海南島上的溫泉大多都依山傍海地融合在大自 然之間,其中以七仙嶺溫泉最為天然。
海南島上天然湖泊較少,但河流眾多,人們利用這些河流建起水庫電站,開發水利及水電事業,不僅具有防洪供電的社會經濟效益,而且形成了海南島另類的島湖風光,較出色的有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南麗湖、雲月湖等。
海南省是全國冬季溫度最高的省份,嚴格來說海南省並沒有冬季,只有零散的冬日。最冷的時候是1月份,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17℃以上, 3~11月平均氣溫超過20'C,海南島南部沿海地區及西、南,中沙群島氣溫則還要更高一些。海南省每年的最高氣溫大多出現在4~5月春夏之交的時候,往往讓人不能察覺暑熱的來臨。7月份是海南省的盛夏,然而由於周圍有海洋的調節,也並不會使人覺得悶熱難熬,再加上盛夏時節常有雷雨臨島,陣雨過後的涼爽會讓人覺得特別的舒適。盛夏時節的海南中部山區最高溫度也只有大約27℃,許多森林公園便成了天然的避暑山莊。因為海南島四面環海,風力資源非常豐富。另外,海南省還是世界上同一緯度中雨量最多的地區,風雨相夾之下,使台風成為海南的「常客」。海南省的雨季在每年的5~10月,台風也發生在這期間,其中7~10月是台風最活躍的時候。台風來臨時的那種天昏地暗的景觀是長期生活在內陸的人所少見的。要得知最確切的海南省天氣預報,不妨收聽在1952年就開始播音的海南省人民廣播電台。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位於祖國領土的最南端,形成於約100萬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紀中晚期, 由於地殼斷塊作用瓊州海峽下沉,海南成為脫離大陸的島嶼。1988年建省後,全省陸地面積僅有35351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面積的0.35%,是全國最小的省份, 然而卻是全國最大的海洋省。 包括海南島及其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等島嶼,所轄海洋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 海南省轄9市、10縣(自治縣)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其中省會城市海口市和三亞市、瓊山市、儋州市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鄰,東瀕香港、台灣省,東南是菲律賓,南部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相接,是我國與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交往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海南地處亞熱帶,屬季風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3.8攝氏度,涼爽的椰風吹散了盛夏的炎熱,明媚的陽光溫暖了冬季的大海,沒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是冬泳和避寒的勝地。島上四季長青,空氣清新,被譽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未受污染的長壽島。」
椰樹是海南標志樹,因而海南有椰島之稱,「椰風海韻」 是海南最好的寫照。在海南女人勤勞善良的口碑之下,海南男人不可避免地推進了另一個話題。有人將海南男人框進了老爸茶館,有人認為創業奔忙中的海南男人也不容小覷,而有人更將海南男人按地域逐一圈點品評嫁娶。南國都市報記者就此進行一番了采訪。

一方水土一方人

即便同為「離太陽最近的男人」,但一方水土一方人,海南男人在不同的風俗人情地質物化的熏陶之下,勢必特質不一。其中文昌男人、澄邁男人、萬寧男人則因個性鮮明,褒貶不一,而時常被人分門別類,一一說道。

遊走在全國各地最多的要數文昌男人,就連遠赴南洋的木船上,擠得最多的也是文昌男人,所以文昌成了著名的僑鄉。文昌男人不懼遠游,因此「大男子主義」自然名聲在外。用符姐的話來說,文昌女人的勤勞賢惠基本是被文昌男人「熏陶教育」出來的。符姐兩口子都是文昌人,丈夫老林在機關上班,盡管工作並不繁忙,但家務卻極少沾手。符姐說,自古文昌屬於文化之鄉,文昌男人多因儀表俊朗談吐得體而被海南女人青睞,而且文昌男人事業在外,在他們心裡大事和小事區分很開,男人和女人該做的事也分得很清楚,瑣碎家事自然屬於小事,這些他們幾乎不聞不問就丟給了妻子,文昌男人家裡很懶家外很勤,而且喜歡牢牢掌握話語權,所以文昌男人行走仕途的比較多,因此「文昌倌」屬於事業心較強的海南男人。

而對於現代女性而言,「文昌倌」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吃香。吳小姐說,如果讓她擇偶她不會考慮文昌男人。她說都市女性大多自立,已不需要通過婚姻通過丈夫的前途改變命運,相反她會更實惠地考慮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生活質量,她希望丈夫是個體貼細致,懂得疼惜女人照顧家庭的人,而這點上她所認識的文昌男人普遍表現不佳。

同扛「大男子主義」大旗的萬寧男人則相對要實在一些。話未說出就吼上兩嗓子罵上兩句的萬寧男人很多,但和妻子一同下地耕田、卸貨開店的萬寧男人也不在少數。劉先生是萬寧女婿,也與很多萬寧男人結交了朋友,關系都很鐵。他說,從地域而言,萬寧地理特點為大鎮小村,居住在小村落的萬寧男子喜好廣交朋友,重情重義。他認為萬寧男人算海南男人中最為勤勞的。行走各市縣,都會看見萬寧男人的足跡,高至居官,低至廢品收購、踩三輪車,只要能掙錢,再辛苦也無所謂。劉先生說,從萬寧男人身上有人還真能看到一股子平地拔樓的闖勁,挺可貴,有人還曾戲稱萬寧人算是海南的「猶太人」。

萬寧男人的缺點和優點同樣鮮明,脾氣暴躁的萬寧男子沒少讓女人望而卻步,但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這也許是紙老虎。劉小姐說父親就是萬寧人,脾氣急噪發起火來誰都害怕,但父親最疼兒女。她覺得,兒女和家庭永遠都擺放在萬寧男人心裡最重要的位置,父親辛苦奔波一輩子,全心全意都是為了兒女。

在張小姐看來,澄邁男人是最溫暖可親的,光從那口軟綿綿的澄邁方言便可見一斑。張小姐說,今年9月底她准備回家完婚,丈夫小王就是澄邁人。通過她和小王家人的接觸,她覺得澄邁男人脾氣很好,熱情誠懇,沒有太多男人的架子,做事也很細致。而作為即將成為丈夫的小王,體貼就是最讓她滿意的地方。她覺得質朴熱情不僅是澄邁男人的優點,也是大多數海南男人的優點。

茶里的海南男人

在很長久的印象中,「海南男人」是和「老爸茶」捆綁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的,甚至在一些外鄉人眼裡,他們成了等同意象,可以相互詮釋。

曾有人總結:「海南女人在地里,海南男人在茶里。」從此海南男人被打上懶散的印記。雲者紛紛,但極少人會問津老爸茶的淵源,殊不知這半碗涼茶水還曾經成就了海南男人的驕傲。

老爸茶最初起源於海甸溪邊的得勝沙。民間仍有一說,老爸茶的興盛和漁民有關。過去出海捕撈的漁民中多為男人,連續數月在海上作業,面對不可預測的風浪侵襲,一旦滿載而歸安全登陸,這些疲憊不堪的打著赤腳的打漁男人們則圍坐在小茶館里,隨手在褲管上擦去魚腥味,一壺熱乎乎的老爸茶,信馬游韁天南海北地神侃,把幾個月憋在海上的話都倒出來。他們自信滿滿,滿船漁利就是實力證明。而這樣說來,老爸茶反倒成了海洋文化的派生品。總之,喝茶成了島民的一種生活。

曾經,喝茶的男人也是「幹事業」的人,而當時海南男人喝老爸茶無論在自己眼裡,還是在女人眼中都是那麼和諧自然的一件事兒。在那個經濟不甚發達的年代,閉塞遲緩的海島沒有外來沖擊,沒有參考速度,任何事情都可以閑散經營,連時間都富餘得無處揮霍,喝一天茶任日頭劃下西天又算得上什麼?

老甘居住在南渡江東,世代漁民,但他和兒子現在都摒棄了祖業在鎮上做起了修理生意,生活十分殷實。年過一年兒子快20歲了,他認為得給兒子在海口張羅一份「正業」,很快便從朋友有了線索。

「出來喝個茶,到時再說。」老甘放下電話心裡美滋滋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了個大早,擺渡過江,在長堤路的茶樓里請朋友喝了個早茶。

一種思維習慣已經深深嵌進海南男人的骨子裡,要談事,先喝茶。事情成不成都先把茶砌上,茶桌是醞釀事業的地方。而茶桌文化所帶來的閑散、庸懶也被一代又一代海南男人帶著上路,雄心和意志被漸漸掩埋。而在市場嘶殺節奏迅猛的當下,這樣的閑散狀態,顯然已淪為桎梏。

文先生是典型的老海口,但除了應酬性的早茶外,他幾乎不踏足街邊茶坊。他說,海南男人多愛喝茶,這是好習慣,但上茶館喝的則分為兩種,業務繁忙的和無業遊人。而現在業務繁忙的為了講求效率,也無暇以茶為幌,所以剩下的大多為無業的人。這些人去茶館並不為喝茶,只是為了說話。更讓他生氣的是,茶桌上的男人還迷上了彩經,寧願坐等餡餅,也不願拼闖耕耘,其中不乏年輕人。一些海南男人時常說的想的都比做的多,正是因為這樣,事業難有起色,讓人痛心,最後人們將厭惡歸咎於「老爸茶」。 海南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二大寶島,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從海口到三亞的海南東線上有博螯(紅色娘子軍塑像、博鰲水城、博鰲亞洲論壇會址、萬泉河入海口)、興隆(興隆植物園、興隆熱帶花園)和陵水猴島三個主要區域旅遊景點,如果在海口休息一晚,早晨早點出發可以在一天時間內游遍三處,傍晚到達三亞。博鰲比較有特色的是萬泉河的入海口,可以在此同時腳踏河海兩邊,博螯會址也很有氣勢。
海南中線是以五指山市為中心,包括保亭、瓊中、屯昌等縣在內的海南中部旅遊區。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保亭的七仙嶺溫泉以熱帶雨林和野溪溫泉為特色,環境幽靜小資。此外,中線一帶是黎苗族的世代聚居區,黎苗風情是當地特色,農歷的「三月三」是黎族最隆重的節日。

G.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有什麼區別

人文地理就是風土人情、城市規劃之類的。而自然地理就是季風、海陸、地形、氣溫之類的!總的來說,人文地理就是有人左右的嘛,而自然地理卻是大自然什麼的。

H. 自然地理過程和人文地理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復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復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戰略決策——精確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復習重點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於同學們准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復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整體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慶(2008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海南(2009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安徽(2010年):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表現 差異性山東(2008年):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判斷?
寧夏(2008年):緯度地域分異規律的表現?
上海地理(2008年):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櫻花開放時間的差異)?
北京(2009年):某地區山地降水量的垂直變化、山地自然帶的垂直變化規律?
上海地理(2009年):地理環境的地域性差異(南美洲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全國新課標卷(2010年):據雪線分析地形分布特點、雪期與降雪量的成因差異、丘陵區融雪侵蝕嚴重的原因?
福建(2010年):雪線高度變化趨勢、成因?
江蘇(2010年):山地垂直帶譜、山體位置判斷經過這樣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①該專題往往以自然帶為切入點,綜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帶性分布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規律(不同山脈或同一山脈的不同坡向自然帶數量、基帶,同一自然帶在山體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線高度等)②相比較而言,差異性比整體性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復習時可將差異性作為本專題的重點。③整體性會以熱點作為背景,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異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等都可成為命題切入點。2.考綱是高考復習的綱領和指南在復習過程中應該注意:①明確考綱對知識范圍的要求;②明確考綱對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確近幾年考綱的變化;④仔細研讀考綱中的試題範例。復習過程——科學1.夯實「雙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1)夯實「雙基」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於知識,雖然高考考查的知識點只是全部知識點的一部分,這有限的內容僅僅是對學科內容的抽取,但這種抽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且每年高考試題都是變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確預測的。因此地理備考要夯實基礎。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將復習方式由結論性知識的獲取轉移到對知識形成的分析上來,以學習過程的探究性達到學習成果的前瞻性,培養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一是分析知識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種圖表等,同學們可通過分析各種情境材料推導出結論,從而自己發現知識,如觀察分析圖表,據「圖」明「理」,統計分析地理數據,以「數」說「理」,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鮮明、准確而深刻的知識。二是分析知識形成過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形成變化等,同學們在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分析並綜合概括,推導出概念、原理和規律的過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關系明確的條理化知識。這樣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既夯實了「雙基」 ,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為後面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識骨架打下基礎。(2)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是對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明確聯系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才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系、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空間分布的接近聯系或對比聯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塊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年輕的褶皺山脈的分布—年輕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與沖積平原有關的大河的分布。地理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聯系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氣候類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帶的分布。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系的聯系如:各種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系的聯系如:外力作用與其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系的聯系如: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知識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且有縱橫交錯的根。構建網路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識系統整合,既有利於同學們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又使同學們從宏觀上整體把握該部分知識。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熟悉地理概念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是掌握地理規律的關鍵,也是正確解答地理問題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識結構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體系,既要了解它們的內涵,還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例如,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自然資源與能源、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等。(2)重視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歸納如通過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根據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①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③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來的普遍規律。又如海水鹽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為:①若兩地的緯度位置不同,靠近回歸線的地區鹽度高,遠離回歸線的地區鹽?度低;?②若兩地的緯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經地區鹽度低,暖流流經地區鹽度高;有河流徑流匯入的地區鹽度低;③高緯度海區結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鹽度高,而結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鹽度低。(3)突出基本原理、規律的實際運用理論聯系實際是地理學科復習的基本原則,復習中要把學到的基本原理、規律等應用於實踐中,以此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復習自然地理知識首先要理解運動規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地殼變動規律等,要搞清楚「為什麼會運動」「怎麼運動」;其次要掌握分布規律,並將其與自然現象緊密結合,如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晝夜長短的時空分布規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要搞清楚「為什麼這樣分布」「怎樣分布」。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待這些運動規律和分布規律,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有聯系,也和氣候的成因等有聯系。下面以「熱力環流」的復習為例來說明這一復習思路和方法。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繪制相關的熱力環流圖,並據圖正確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地理現象:繪制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圖,並進一步分析熱力環流對城市工業(有空氣污染的工業)布局的影響,或解釋「城市雨島」的成因;繪制山谷風的熱力環流示意圖,並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區多夜雨的原因等。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分析三圈環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分析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天氣的影響等。3.正確處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關系地理試題多以區域地理為載體,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以人文地理為主要切入點,以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所以,在復習中要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與大氣單元結合的世界各大洲氣候要點:亞洲三種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特徵比較、分布地區;非洲氣候帶沿赤道呈對稱分布的原因、非地帶性因素對非洲氣候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及其在歐洲分布廣,而在其他大洲分布范圍小或無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氣候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地區,地形對北美洲氣候的影響;安第斯山對南美洲氣候類型形成和分布的影響;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的特徵及其原因;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等。每個高三的學生都是一顆種子,蘊含著無限希望,在高考試卷發入手中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關鍵看你現在如何想、如何做,是否能將希望孕育成傳奇。祝同學們來年高考取得喜人的成績!

I. 南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

中國的嗎
如果來是中國自
自然地理有:
1.南方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方是溫帶季風氣候。
2.南方冬季一月氣溫高於0度,北方低於0度。
3.南方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方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4.南方耕地類型為水田,北方為旱地。
人文地理有:
1.南方屋頂多為尖頂,北方平頂。
2.南方方言眾多,北方多為普通話。
3.南方水陸交通運輸便利,北方陸上交通便利。
4.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主要以小麥為食。

J. 今年被海南大學的人文地理和城鄉規劃錄取了,不知道怎麼樣就這個專業就業是不是很難啊

這個專業的前身就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我就是這個專業出來內的,現在從事房地容產策劃工作。專業對口的回到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或者房地產公司。一般來說這個專業讀了研究生之後會比較好找工作,本科生就業一般般。因為策劃工作多數要研究生學歷的,而本科生專業知識不夠精。不過也可以有好的就業前景,大學期間要好好學地理制圖軟體,CAD等,到時出來找工作了,多數單位會要求這些軟體的,尤其是公務員。技術夠精的話,本科也好好找工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