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說說

地理中國說說

發布時間: 2021-02-27 17:12:45

❶ 中國的一些奇觀,他壯觀在哪裡再說說他的地理位置

你是需要自然的奇觀還是人工建造的呢?

❷ 地理中國的摘錄

對於「天府」這個概念,有些含義是我們知道的,並能意識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識不到,經過分析,是可以浮現出來的。推而廣之,就我們頭腦中的知識而言,我們知道的比意識到的多得多。沒意識到的更深刻,因為它可能反映了我們所屬文化的一些深層次東西。
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系起來。叫做 「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這些都是我們能意識到的。
還有一些雖然不是常識,但是只要查找一些書籍辭典也能掌握,這也不是我所說的我們意識不到的那部分「天府」的含義。比如:一般人都以為「天府之國」是專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其實不然。在歷史上,所謂「天府之國」或「天府」這樣的稱號,在中國的版圖上曾經賦予至少7個地方。比如:最早是西安所在的關中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而後太原所在的汾河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太湖平原在唐以後被稱為「天府之國」;北京所處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後,福建的福州地區所在地閩中丘陵地區亦獲得了「天府」的稱號。清以後,滿族人的發祥龍興之地沈陽地區也被賦予了「天府」的稱號。
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這些歷史上的天府,就會發現天府並不僅僅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的富饒之地,那些大平原,譬如東北大平原、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的諸多大平原雖然都是沃野糧倉,但我們的先人並不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天府」。
為什麼我們的祖先不把「天府」的稱號送給這些大平原?回答這個問題,就開始接觸到了「天府」這個概念中難以被清晰地意識到的那部分含義。
認真分析,你會發現天府原來是中國人心裡的秘密它隱含了中國人關於風水的理念,是中國人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
北京大學的俞孔堅教授把天府看作是中國人關於風水寶地的放大版。中國人的風水寶地是這樣一種模式:依山面水,俯臨平原,左右護山懷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簡單地說,中國人的所謂風水寶地,不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也不是凸起的高地,而是三面圍合的山間盆地。
而且據俞先生分析,中國人風水這種模式的形成,深受「關中盆地」地形的影響,因為我們漢民族的文化成型期周、秦、漢、唐的核心區就在關中盆地。而更有意思的是「關中盆地」又是最早被稱為「天府」的地方。《史記·蘇秦列傳》載,蘇秦游說秦惠王時說:「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 這是「天府」這個概念的濫觴。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將這種三面圍合、一面開闊的地方作為理想的居住之地?主要原因還是認為這樣的環境有安全感。三面環山,一面開闊,就意味著三面已經有山作為屏障來拱衛,只有一面臨敵,這對於防守而言,的確是一種理想的地形。將這種觀念擴展,將這種地形擴大,風水就變成了天府。
說到這里,我們又引出了「天府」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天府是安全之地。
關中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被稱之為天府,很重要的是先人認識到這里是安全的。
像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的諸多大平原和東北大平原,古時候往往是群雄逐鹿之地,不是天府。
如果我們找來一張地勢圖察看,我們就會發現古時候被稱為天府的7個地方都不是大平原,都有山可依傍。
安全不僅僅是指能承受攻擊,抵抗入侵。安全也有無危險,安然、安定、安詳之意。
更深層的安全,是糧食或食品的安全。一切榮華富貴,一切高樓大廈,一切現代化的工業產品,皆可舍棄,唯獨吃的,不可舍棄。所以說「無糧不穩」,一個沒有天府的國家,是不穩的。
如果我們對「天府」這個詞,進行一番詞源探索,或許更能幫助我們尋找出天府的隱含之義。
「天」,會意字。一個人頭上頂著一片東西天空,引申義為天然而非人工。
「府」,形聲字。從廣,表示與房屋有關,付聲。廣既然表意,府的含義應在廣中。「廣」,原讀yǎn ,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很像房牆和屋頂,其含義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引申義:寬大的房屋。《說文》段玉裁註:無四壁而上有大覆蓋,其所通者宏遠矣,是曰廣。
天府,意為天然的府庫。從詞源來看,所謂天府者,天地似屋也。
安全的「安」字,是一個會意字。「女」在屋宇下,就意味著安全無危險。天地似屋,首先給人的就是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也驗證了天府是給人以安全感的地方。
天府,天地似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天府雖是天然府庫,但並不排斥人的作為。人的作為只是彌補天的不盡人意處。比如氣候變化導致的旱澇之災。但人的作為並不想控制天。比如最早的天府關中盆地,如果沒有人的作為,也難以成為豐衣足食、生活無憂之地。早在戰國時期在關中修建的鄭國渠,就是選取涇河流經的地勢高亢處,開渠引水,通過網狀的渠道系統,讓部分涇河水自流灌溉關中大地的。
成都平原在都江堰未修之前,還不是天府。都江堰建成之後,《華陽國志》卷三《蜀志》稱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鄭國渠、都江堰都是讓河水自由地流淌,澆灌田地似乎是河水在流淌之時順便而為。而現在建在涇河和岷江之上的一座座水電站是強迫河水進入它們的囊中。
天府還是以天為主。它主要的產品是糧食、瓜果菜蔬及其他農副產品。今日太湖平原、閩中一帶這些昔日的天府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已經工廠林立,成為了世界的加工廠,還能稱它們為天府嗎?
天府,天地似屋。意為我們的先人把大地當席,以天空為屋頂,天地之間皆是我家也。但是今天,那些為了所謂的財富和發達,為了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為了少數人當官或者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夢,不惜把藍天染黑,把空氣變濁;那些向藍盈盈的河水、湖水中排放廢水、污水,讓水中的魚蝦絕跡;那些用黑水、化學水、重金屬含量很高的水,澆灌萬頃良田,把土地也污染了的地方,即使過去號為天府,今天它們還能保持天府的桂冠嗎?
天府最深層的含義是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這是一種東方的智慧,不同於西方征服自然的思路。天府的深層含義是簡單的生活,內心的愉悅。
昔日的東方天府,今日變成了西方的工廠,「桃花源」成了「專業鎮」發達了,富裕了,但代價呢?
今天我們的版圖上還有多少地方能夠讓我們以「天地為屋」呢?

❸ 說說中國的人文環境的差異 地理作業

一是南北飲食習慣的差異
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米飯為主,這個是很有特色的,如果你去過淮河兩岸發現,那裡的人一半是麵食,一半是米飯.北方人吃東西喜歡煮熟了吃(熟的比較透的那種),而南方人則比較喜歡吃7成熟的(也不是絕對,大部分來說).北方人一般不喜歡吃比較腥的東西(比如海鮮、生猛).北方人的口味相對較重,食物比較咸,味道比較重而復雜.相反,南方人比較喜歡吃清單一點的,但有些地區由於其特殊性則比較喜歡吃辣椒(四川湖南等地,因為當地濕氣比較重,要吃辣以驅寒).
二是居住環境的差異
由於南北氣候差異,北方以平房居多,南方以尖頂的房子居多(由於現在很多城市都是高樓大廈,以看不出具體差異,這里說的都是原始的居住形態).平方可以很好的採光,尖頂結構可以很好的把雨水排出.此外,北方的房屋間距比較大,南方反之;在我國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房屋都比較喜歡東南朝向,這個一方面是為了採集陽光,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季風氣候的原因.
在北方一般房屋都是一樓就住滿了人,南方的樓宇一般一樓都是架空的,這是防潮的原因.(南方濕氣很重).
還有一點提一下,北方的建築色彩以紅和黃為主(主要是官宅)南方的建築一灰白為主.一是氣候原因導致,再者是因為北方長期以來作為政治中心,黃和紅彰顯了其威嚴.
三是語言的差異
北方的語言主要以北方方言為主,這是我國普通話的基礎,雖然北方方言也分為不同片區,但總體來說,北方人之間交流起來,問題不大;而南方的語言就比較復雜,「五里不同鄉,三里不同音」一點也不誇張.比如廣東省,一個省份就分為三大方言區(潮汕、客家、粵語).這些語言之間的差別相當大.主要是因為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山地導致的.
四是南北方人性格的差異
北方人相對豪爽、仗義,南方人相對自我、狹隘.這與自然地理不無關系,平原地區或草原地區的人長期生活在廣闊的空間下,而南方人多生活在山區、丘陵地區,視野有限.因而造就了他們的性格.這都是相對而言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南北人文地理的差異是以南北方自然地理的差異為基礎的,正是南北方自然地理的差異造就了人文地理的不同.

❹ 求本業余讀物 中國地理,講述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地方特色、位置、旅遊風景、交通、美食等給我說說。。

《中國國家地理》、《地理中國》等都不錯。

❺ 有關描寫中國地貌的句子不是說中國的地勢或地理怎樣

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3.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

❻ 地理中國解說員那個聲音,這么久了為什麼還不換。明明是說話有問題呀。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地理中國解說員的那個聲音我覺得還是不錯的,你認為說話有問題,但是可能電視台認為他的說話比較標准。所以沒有將它進行更換。

❼ 說說看中國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南京地理位置最好,六朝古都,虎踞龍盤之地,是江蘇省會,江蘇是經內濟,科技強省,有錢容有技術。向東是富裕的長三角,可以經濟互補。向西是勞動力的提供地,可以經濟和勞動力互換。向北是長江水道,又🈶多座大橋連接。
南京,有錢有地理,有科技有環境,全國獨一無二

❽ 地理中國解說是誰

他解說很又神秘特色,應該是老了,到了退休的年齡了,但是沒有代替他的人

❾ 地理中國的解說人和

地理中國的解說我屮你妹!!!動不動就什麼什麼「呢」(結尾總是有氣無力的說回)越聽越別扭!地理中國答解說我屮你小姨子!!!屮你閨女!!!你「呢」你媽了個死B!解說的什麼玩意!!趕緊滾出地理中國!別問我「為什麼呢」!!!

❿ 根據我們歷史的發展和地理概括 說說產生中國傳統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地域廣大,鄰國很多,自古對外貿易和交流也挺多,文明發展程度較早也比較成熟,還有就是民族很多,不同的文化能夠融合。
朝代多,自古各派學者思想廣泛流傳。古時的農商等經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