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

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49:41

『壹』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口岸都在哪裡有什麼作用

港珠澳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共歷時八年。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該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被英媒《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不僅代表了中國橋梁先進水平,更是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1)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必將鼓舞全國人民堅定信念、昂揚鬥志、奮發有為,在通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繼續披荊斬棘、勇攀高峰。

正是因為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心骨和領航員,我們才能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進程中,把握前進方向與航程,提高改革發展的能力和定力,不斷取得新的令人振奮的發展成果。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路徑。港珠澳大橋開通,最直觀的變化就是交通更便捷。今後,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將大大縮短,周邊群眾生活更加便利,相關的旅遊、物流、金融、航運和創新產業都將極大受益。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不但突破地理地形上的障礙,更加緊密地連接港澳和內地,還將為促進大灣區發展,提升珠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貳』 港珠澳大橋有多長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主橋全長約29.6千米。為橋隧結合結構,包括一條長約6.7千米的海底隧道及兩個人工島。其中,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資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由香港方面建設,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

(2)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擴展閱讀

興建橫跨珠江口大橋的構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應湘提出,並將比較成形的方案定名為《興建內伶仃大橋的設想》。此方案得到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政府的響應,1989年2月,珠海市開始籌劃伶仃洋大橋工程項目,並按照基建程序開展了伶仃洋大橋建設的前期准備,1997年12月獲國務院正式批准立項進行可行性研究,後因種種原因擱淺。

後來香港青嶼干線通車,加上新的香港國際機場位於大嶼山,胡應湘又提出香港應該善用青馬大橋等新落成的基礎建設;把大橋香港起點改為大嶼山,同時增加連接澳門(單Y方案)和深圳(雙Y方案)。

2002年1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港,明確表示支持興建港珠澳大橋的計劃。2003年開始,香港政府積極研究建設跨海大橋。在當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便提出興建連接香港與澳門和珠三角西部的大橋。

其指出粵港兩地特別是和珠江三角洲特殊的地理和人文關系,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實際上已經形成一個相互依存、功能齊全的大型經濟區,而單個城市的力量相對單薄,故要加強與區內城市的優勢互補,進而提升香港在整個地區的競爭力和地位。

這項大型建設計劃經過草擬與協商後,最後在2005年選擇了單Y方案,並且定名為「港珠澳大橋」。連接深圳的路段則改由深港西部通道連接。2006年12月,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正式成立,專責小組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交通部、國務院港澳辦及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共同參與。

經過多個月的協商,於2007年2月達成協議,各地政府部門設置自己的入境口岸,即「三地三檢」;由於採用「三地三檢」而非「一地三檢」,毋須興建原來計劃面積達2.62平方千米的人工島,所以主橋工程總預算由500億大幅度地省減至約300億,相對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較少政治爭議。

『叄』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有多長

港珠澳大橋抄海底隧襲道長度有5.6千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里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3)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擴展閱讀

整體布局

港珠澳大橋分別由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及連接橋隧、深淺水區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和港珠澳三地陸路聯絡線組成。其中,三座通航橋從東向西依次為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以及九洲航道橋。

海底隧道位於香港大嶼山島與青州航道橋之間,通過東西人工島接其它橋段;深淺水區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分別位於近香港水域與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島位於兩端引橋附近,通過連接線接駁周邊主要公路。

『肆』 探究港珠澳大橋對珠海的影響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對於珠海來說,可以縮短珠海到港澳的距離,節省運費,為珠海的企業構建更加優越的區位環境,提高珠海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當然更加會方便香港和澳門的企業對珠海的投資,進一步促進珠海經濟的發展,提高珠海的對外開放水平。
會加強珠海與香港澳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可以吸收和引進香港和澳門更加先進的技術和水平,促進珠海產品的升級換代和企業的轉型,使珠海的企業較快的由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而通過這一轉變產生的連環效應很多,比如:減少珠海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光污染等。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吸引更多的人來珠海工作生活,提高珠海的城市化率,並為房地產市場增加發展空間,帶動一系列的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珠海在國際的形象,使中國多一個對外展示的窗口。
港珠澳大橋的建立會充分的發揮其的輻射帶動作用,使珠三角乃至全國都受益,並且大橋的建立使香港澳門與內地有著更深刻的聯系,有利於祖國的統一大業。這樣一來,使得珠海在全國人民中的形象大大提高。
港珠澳大橋的剪成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於實現三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使珠海更好的融入香港和澳門,促進三地一體化的進程,構建一個新的區域中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近期要對珠海進行整合,構建一個全新的新珠海市,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極大的促進這次整合。

『伍』 1、港珠澳大橋跨越的是哪一個海域

1、港珠澳大橋跨越的是珠江口

2、長三角、珠三角成為重要經濟帶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優越,有國家優惠政策支持

3、武廣高鐵、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說明了國家的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改革開放是正確的

『陸』 港珠澳大橋的介紹

港珠澳大橋(英文名稱:HongKong-Zhuhai-Macao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6)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的橋塔:

港珠澳大橋最美的風景,就是3座通航孔橋。它們分別是九洲航道橋、江海航道橋、青州航道橋。九洲橋又稱「風帆塔」,寓意「揚帆遠航」;江海橋又稱「海豚塔」,寓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青州橋又稱「中國結」,寓意「三地同心」。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

在建設過程中,大橋共實現了海中人工島快速成島、沉管管節工廠化製造、海上長橋裝配化施工、120年耐久性保障、環保型施工、新材料開發及應用和大型施工設備研發七大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

『柒』 《自然地理》「山竹」對港珠澳大橋進行了最嚴峻的考驗!!!再一次證明了中國製造!!!質量可靠!!!你

「山竹」對港珠澳大橋進行了最嚴峻的考驗

強台風「山竹」16日17時在廣東江門市台山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這也避免了正面襲擊橫跨珠江口的港珠澳大橋。

據港珠澳大橋監測系統16日顯示,「山竹」來臨期間,大橋全線安全、正常。大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值守人員將繼續做好相關防禦工作,而監控中心會持續跟進大橋氣象變化。位移、震動監測都設計范圍內。

據港珠澳大橋氣象監測系統顯示,截至16日下午16時41分,大橋橋區現時降雨類型為大暴雨,風速40m/s(風力13級)。

大橋全線供配電系統高低壓運行正常,各泵狀態正常。而據大橋監控數據顯示,「山竹」來臨期間,橋上測到瞬時最大風速為55m/s(風力16級),索力、位移、震動監測都在大橋設計范圍內,「大橋安全、正常」。

廣東海事局透露,為保障港珠澳大橋安全,在「山竹」登陸廣東之前,大橋橋區水域上下三海里之內船隻已清空,保持安全距離。同時,在其附近已安排兩艘大馬力拖輪,做貼身保護;以防止一旦有個別船舶走錨時能及時處理,避免其撞向大橋。

珠海口岸旅檢樓室內一切正常。大橋珠海口岸方面,珠海市推進港珠澳大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截止16日下午,珠澳、珠港旅檢樓室內一切正常,有個別設施破損。口岸旅檢樓門口兩層加固裝置木板被吹落,第二層加固木條及鋼管頂撐暫無問題;珠港旅檢樓室內吊頂板有1到2塊被風吹落,各大廳入口處因風壓較大有水進入,但未影響室內設備。

『捌』 港珠澳大橋建造的意義是什麼

1、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其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該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被英媒《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3、港珠澳大橋不僅代表了中國橋梁先進水平,更是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4、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將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它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樑」,可有效打通灣區內部交通網路的「任督二脈」,從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

(8)中國國家地理港珠澳大橋擴展閱讀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工建設。2017年7月7日,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大橋在設計理念、建造技術、施工組織、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標志著我國隧島橋設計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橋將於10月24日9時正式通車運營。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大橋正式開通並巡覽大橋。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東人工島位於港珠澳大橋水上橋梁和水下隧道的銜接部分,是大橋建設中的關鍵節點工程。

『玖』 港珠澳大橋設計有多長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其中珠澳口岸人工島將率先動工。將建的跨境跨回海大橋工程規模宏答大,全長49.968公里,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達35.578公里,相當於9座深圳灣公路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