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地理北大

中國歷史地理北大

發布時間: 2021-01-22 23:45:37

Ⅰ 中國哪個大學的歷史系是最好的

中國北京大學復的歷史制系是最好的。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始於1899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史學堂,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史學高等教育機構。該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共有1個系直屬科研實體,2個藏書共達20萬冊並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專業圖書館,1個史學文獻數字化實驗室。

在中國近百年的歷史進程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歷史目光和淵博知識的人才,在各條戰線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從歷史學系畢業的學生中,成長出一批批著名學者、革命者、愛國志士和社會賢達。在歷史學系的教師行列里,涌現過李大釗、朱希祖、馬敘倫、馬衡、陳寅恪、陳翰笙、傅斯年、李濟、董作賓、孟森、錢穆、陳垣、陳受頤、顧頡剛、馮家升、張星烺、劉崇鋐、毛子水、姚從吾、鄭天挺、翦伯贊、張政烺、向達、鄧廣銘、周一良、齊思和、楊人楩、邵循正、蘇秉琦等傑出的史學家。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嚴謹扎實的治學態度,承前啟後,代代相傳。

Ⅱ 北大歷史系好嗎

該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內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容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共有1個系直屬科研實體,2個藏書共達20萬冊並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專業圖書館,1個史學文獻數字化實驗室。

Ⅲ 北大歷史系 中國古代史專業本科 四年所用教材

【 教 材 】
《中國史綱要》,翦伯贊主編,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國古代簡史》,張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歷史學》(大學文科指導書目),李玉、吳宗國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中國歷史文選》(修訂本)張衍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通史參考書】
《國史大綱》,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中國文化史導論》,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華二千年史》,鄧之誠,中華書局1983年版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國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編輯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歷史研究專題述評》,胡凡等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討論集》,《歷史研究》編輯部,三聯書店1957年版
《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著,三聯書店1997年
【閱讀雜志】
《歷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動態》
【文獻索引】
《中國古代史論文資料索引》,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國史研究入門》(上、下),山根幸夫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鳳瀚、徐勇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戰國秦漢史論文索引》,張傳璽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書目論文索引》,武漢大學圖書館1982年版。
《魏晉南北朝研究論文書目引得》(1912-1969),鄺利安編,台灣中華書局。
《東洋學文獻類目》,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先秦篇參考書】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蘇秉琦,三聯書店1999年版
《中國早期國家》,謝維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李學勤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孫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楊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許倬雲,三聯書店1994年版
《先秦史論稿》,徐中舒,巴蜀書社1992年版
《中國奴隸社會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書業,山東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戰國史》,楊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楊寬,中華書局1965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國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廬主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與中國社會》,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青銅時代》,張光直三聯書店1999年版
【秦漢篇參考書】
《秦漢史》,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漢史》,林劍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漢史》,翦伯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兩漢史論叢》,韓連琪,齊魯書社1986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秦漢問題研究》,張傳璽,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秦漢史論集》,高敏,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中華書局2002年版
【魏晉南北朝篇參考書】
《魏晉南北朝史》(上下冊),王仲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冊),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綱》,韓國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三聯書店1954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周一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周一良,中華書局1985年版
《魏晉南北朝論叢》,唐長孺,三聯書店1955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唐長孺,三聯書店1959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唐長孺,中華書局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唐長孺,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讀史集》,何茲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東晉門閥政治》,田余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秦漢官制史稿》(上下冊),安作璋、熊鐵基,齊魯書社1984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晉南北朝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羅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隋唐篇參考書】
《隋書》:《高祖紀》、《煬帝紀》、《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舊唐書》、《新唐書》:《高祖本紀》、《太宗本紀》、《則天皇後本紀》、《玄宗本紀》、《地理志》、《職官志》(《百官志》)、《食貨志》、《兵志》,及有關列傳。
《資治通鑒》(隋唐部分)。
《隋唐五代史綱》,韓國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中華書局1977年9月版。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遼宗夏金篇參考書】
《遼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聖宗本紀》、《營衛志》、《兵衛志》、《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宋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神宗本紀》、《徽宗本紀》、《高宗本紀》、《理宗本紀》、《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及相關列傳。
《金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海陵本紀》、《世宗本紀》、《食貨志》、《百官志》,及相關列傳。
《兩宋政治經濟問題》,鄧廣銘、漆俠,知識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陳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遼史簡編》,楊樹森,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史簡編》,張博泉,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遼夏金經濟史》,漆俠、喬幼梅,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元朝篇參考書】
《元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順帝本紀》、《地理志》、《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邵循正歷史論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元朝史》,韓儒林主編,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史》,周良霄、顧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篇參考書】
《明史》:《太祖本紀》、《成祖本紀》、《英宗本紀》、《武宗本紀》、《神宗本紀》、《庄烈帝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清史稿》:《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聖組本紀》、《世宗本紀》、《高宗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明清史講義》,孟森,中華書局1981年版。
《明清史論著集刊》、《續編》,孟森,中華書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編》,傅衣凌主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簡明清史》,戴逸主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論著合集》,商鴻逵,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鍾翰,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韋慶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專題參考書】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中華書局2002年版
《秦漢官制史稿》(上下冊),安作璋、熊鐵基,齊魯書社1984年版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嚴耕望,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瞿同祖,中華書局1991年版
《秦漢法律與社會》,於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廬主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葛兆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漢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漢代政治與春秋學》,陳蘇鎮,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郭象與魏晉玄學》,湯一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中古文學史論》,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Ⅳ 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怎麼樣

研究方向
01.歷史人文地理 02.城市歷史地理 03.歷史時期環境變遷與環境考古 04.區域回歷史地理

初試科答目
考試科目④中自然地理學、中國通史概要任選一門。復試為綜合面試。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選一門 3 634歷史地理學與中國歷史地理 4 873自然地理學 、875中國通史概要

Ⅳ 考研歷史地理學那所學校相對容易些啊

最好的三所是復旦,陝師大,北大,這三個都不好考,陝師大性價比最高,專業全國第二,剩下來一些其他的院校相比這幾所要好考一些

Ⅵ 北大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本科四年所用教材有哪些

《中國史綱要》,翦伯贊主編,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國古代簡史》,張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歷史學》(大學文科指導書目),李玉、吳宗國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中國歷史文選》(修訂本)張衍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通史參考書】
《國史大綱》,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中國文化史導論》,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華二千年史》,鄧之誠,中華書局1983年版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國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編輯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歷史研究專題述評》,胡凡等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討論集》,《歷史研究》編輯部,三聯書店1957年版
《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著,三聯書店1997年
【閱讀雜志】
《歷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動態》
【文獻索引】
《中國古代史論文資料索引》,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國史研究入門》(上、下),山根幸夫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鳳瀚、徐勇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戰國秦漢史論文索引》,張傳璽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書目論文索引》,武漢大學圖書館1982年版。
《魏晉南北朝研究論文書目引得》(1912-1969),鄺利安編,台灣中華書局。
《東洋學文獻類目》,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先秦篇參考書】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蘇秉琦,三聯書店1999年版
《中國早期國家》,謝維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李學勤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孫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楊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許倬雲,三聯書店1994年版
《先秦史論稿》,徐中舒,巴蜀書社1992年版
《中國奴隸社會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書業,山東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戰國史》,楊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楊寬,中華書局1965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國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廬主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與中國社會》,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青銅時代》,張光直三聯書店1999年版
【秦漢篇參考書】
《秦漢史》,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漢史》,林劍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漢史》,翦伯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兩漢史論叢》,韓連琪,齊魯書社1986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秦漢問題研究》,張傳璽,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秦漢史論集》,高敏,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中華書局2002年版
【魏晉南北朝篇參考書】
《魏晉南北朝史》(上下冊),王仲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冊),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綱》,韓國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三聯書店1954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周一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周一良,中華書局1985年版
《魏晉南北朝論叢》,唐長孺,三聯書店1955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唐長孺,三聯書店1959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唐長孺,中華書局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唐長孺,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讀史集》,何茲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東晉門閥政治》,田余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秦漢官制史稿》(上下冊),安作璋、熊鐵基,齊魯書社1984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晉南北朝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羅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隋唐篇參考書】
《隋書》:《高祖紀》、《煬帝紀》、《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舊唐書》、《新唐書》:《高祖本紀》、《太宗本紀》、《則天皇後本紀》、《玄宗本紀》、《地理志》、《職官志》(《百官志》)、《食貨志》、《兵志》,及有關列傳。
《資治通鑒》(隋唐部分)。
《隋唐五代史綱》,韓國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中華書局1977年9月版。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遼宗夏金篇參考書】
《遼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聖宗本紀》、《營衛志》、《兵衛志》、《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宋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神宗本紀》、《徽宗本紀》、《高宗本紀》、《理宗本紀》、《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及相關列傳。
《金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海陵本紀》、《世宗本紀》、《食貨志》、《百官志》,及相關列傳。
《兩宋政治經濟問題》,鄧廣銘、漆俠,知識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陳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遼史簡編》,楊樹森,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史簡編》,張博泉,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遼夏金經濟史》,漆俠、喬幼梅,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元朝篇參考書】
《元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順帝本紀》、《地理志》、《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邵循正歷史論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元朝史》,韓儒林主編,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史》,周良霄、顧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篇參考書】
《明史》:《太祖本紀》、《成祖本紀》、《英宗本紀》、《武宗本紀》、《神宗本紀》、《庄烈帝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清史稿》:《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聖組本紀》、《世宗本紀》、《高宗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明清史講義》,孟森,中華書局1981年版。
《明清史論著集刊》、《續編》,孟森,中華書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編》,傅衣凌主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簡明清史》,戴逸主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論著合集》,商鴻逵,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鍾翰,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韋慶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專題參考書】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中華書局2002年版
《秦漢官制史稿》(上下冊),安作璋、熊鐵基,齊魯書社1984年版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嚴耕望,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瞿同祖,中華書局1991年版
《秦漢法律與社會》,於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廬主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葛兆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漢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漢代政治與春秋學》,陳蘇鎮,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郭象與魏晉玄學》,湯一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中古文學史論》,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始創於1899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史學堂,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學研究機構,也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史學高等教育機構。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98年即獲全國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設立有中國史、世界史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招收歷史學、世界史兩個專業本科生。有歷史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含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1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教學科研實體,20個掛靠的研究虛體機構,2個藏書30多萬冊並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專業圖書分館。
師資崗位向國內外開放競爭,擇優選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佔有廣闊學術前沿的中年教師已成為主力,一代史學新秀正在茁壯成長。教師中有過6位現任和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田余慶、何芳川、朱鳳瀚、羅志田、錢乘旦、李劍鳴),4位北大文科資深教授,現有4位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馬克垚、閻步克、錢乘旦、李劍鳴),5位教育部「長江學者」,1位國家級教學名師,5位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大多數學科方向都有國內外公認的學術帶頭人。

Ⅶ 從歷史 地理 政治3個方面 簡述北大紅樓...如題 謝謝了

建議你列印 北大紅樓是北京城內一座具有極不平凡歷史的建築,因其主體由紅磚砌成而得名。自83年前紅樓落成伊始,她就成為中國先進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 紅樓,紅色的起點。在經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的洗禮之後,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紅樓,革命的起點。共產黨的先驅者作為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當年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從此,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北大紅樓歷史一頁 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同時也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中,無數先烈用殷紅的鮮血拋灑在古都的熱土上,用錚錚忠骨為這座城市書寫了驕傲。 83年前,在北京故宮的東北角、被稱作沙灘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座包括地上4層、地下1層的「工」字形長條建築。它坐北向南,其西洋式的風格,在當時稱得上北京城最有現代氣息的建築。 但這座建築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還在於它的色彩。紅樓是名副其實的紅色,整個建築主體都是用紅磚砌成的,所以從建成起至今一直被叫作紅樓。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幢樓熠熠生輝,充滿活力與希望。 當初的建築者肯定沒有意識到,從這時起,紅色就成了中國歷史的主調,一批批仁人志士從這里走出去,投身於火紅的革命征途。 歲月流逝,這座見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紅色建築也飽經了滄桑。受風雨侵蝕,建築的不少處已經可以明顯地看出用青磚修葺過的痕跡,但她屹然挺立著,紅色的主調沒有改變,紅樓的名稱仍然被叫響著。 紅樓現在的地址是北京五四大街29號,光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條有著許多光榮的大街,而用一個歷史事件來命名一條街,這在北京眾多的道路名稱中恐怕是獨一無二的。在紅樓大門右側的牆壁上,鑲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寫著由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和北京大學學生會題署的說明:紅樓是北京大學舊址的一部分,是五四運動的重要活動地點之一。李大釗、毛澤東同志曾在這里工作過。紅樓後面是華北學聯於1947年命名的「民主廣場」。 作為舊址的一部分,說起紅樓,自然需要簡單回顧一下將近一個世紀前的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現位於北京西北角的中關村地區,紅樓在1918年建成。 如果僅僅是一座有年代的紅磚建築,北大紅樓不大可能在1961年3月4日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份殊榮來源於北大紅樓在中國新文化運動及共產黨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她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 光輝足跡紅色起點 毛澤東曾經明確地指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 1915年,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後改名《新青年》)雜志,他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成為新的革命風暴到來的前奏。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提倡在學術上兼容並包,就任後立即聘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年底,李大釗到北大任圖書館主任。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 曾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創建時14名成員之一的張申府回憶道:「1918年夏,沙灘的紅樓建成,圖書館也搬了進去,佔了紅樓的第一層樓。李大釗的主任室就設在紅樓東南角上的兩間房子里。一時紅樓成了新思想運動的中心,許多進步的教員、學生聚集在這里讀書、座談。」「李大釗到任後,對圖書館的業務進行了一些重大的調整和改革,並開始注意收集有關馬克思學說的書籍以及俄國十月革命以來的著作。」 紅樓一層東南角這間李大釗的辦公室,房號是119。搬入紅樓後不久,李大釗在1918年11月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次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並親自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這是中國人著作中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作系統完整的介紹。 在紅樓這間普通的辦公室里,李大釗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他還在這里召集過少年中國學會的會員開會,北大紅樓成為北京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活動的重要場所。張申府回憶道:「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圖書館成了北大校內一個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許多激進的學生經常到圖書館和大釗討論各種新的思潮,聽他介紹新的思想。大家也常常在此聚會,探討中國的出路,尋求救國拯民的方法。」 1918年8月,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輕人風塵僕僕來到北京,隨後也走進了紅樓,他就是來自湖南,日後改變中國命運,把革命引向勝利的偉人毛澤東。這是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當時他和李維漢等24人是為了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而來北京的。事後,毛澤東留在了北京,經人介紹,他結識了李大釗,並在圖書館當一名助理員,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毛澤東也開始具體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毛澤東曾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精闢地指出:「『五四』運動是在思想上和幹部上准備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今日此地更添風光 整整83年過去了,當記者邁步走入北大紅樓,一種歷史的凝重感油然而生。 紅樓靜謐地矗立著。在大樓四周的地上,「禁止吸煙」的警示牌到處可見。抬頭望去,整幢樓的樓面外看不到一個空調。走入其中,能真切地體會到現在的使用者格外精心的呵護,一個個擺放整齊的滅火器很是顯眼。由於大樓主要是木質結構,每天晚上6時大樓內要拉電閘,以保證絕對安全。 這么多年來,紅樓面臨過不少危難。日軍侵華期間,這里被日軍憲兵隊當了7年的隊部,地下室曾被作為囚禁迫害愛國志士的監獄。1976年唐山大地震,紅樓受到了嚴重破壞。 為挽救這座具有光榮歷史的建築,國務院專門為搶修工程立項並撥專款。工程持續了3年,耗資80萬元。按照文物維修的原則,在保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工程設計組制定了一套中國傳統建築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抗震加固方案:把鋼結構卧入樓板層內的水平鋼桁架,在內牆體兩側加鋼筋網穿牆拉固,澆注豆石混凝土,牆體內外用型鋼拉固,使這座早已超過使用年限的磚木混合結構建築恢復了強健的「體魄」。在建築和文物保護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完工後的紅樓室內外原狀和整個色調沒有任何改變。 1998年北京大學舉行校慶100周年活動,不少老北大的教授來到紅樓瞻仰,他們對紅樓保護得如此完好非常滿意。 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遺存,北大紅樓也正在發生著變化。 1995年,北京市政府批准了《北京文物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其中要求當時紅樓的使用部門逐步搬遷出來,市政部門將整治紅樓周邊環境。去年底,由首都規劃委員會牽頭,有關部門在紅樓後面舉行了環境整治現場會,明確規定限期拆除原民主廣場周圍的所有違章建築和臨時建築。 今年3月31日,國家文物局機關單位開始搬遷至位於北京東二環的文化部大樓內。與此同時,「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和「國家文物局紅樓管理處」兩塊新牌子也赫然掛在了大門口。 把紅樓建成紀念新文化運動和宣傳「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是國家文物局已籌劃多年的方案。據了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設想十分宏大,籌備工作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恢復李大釗、毛澤東原來的辦公地點等最初舊址,籌辦專題陳列,盡快對外開放;第二步是復原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辦公、講課舊址,復原北大印刷廠舊址,在地下建設文物庫房,並建立新文化運動研究中心和資料中心;第三步將擴大展覽規模,在紅樓周邊地帶建設標志性雕塑群和展覽配套設施,並擬恢復更多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舊址。 紅樓內部的變化是靜悄悄的,但現在紅樓周邊環境正在發生著大變化。位於紅樓東面的道路正在緊張施工中,用不了多久,貫通南北、從長安街至平安大街長達3公里、被叫作皇城根花園的寬廣道路即將完工。可以想見,在如茵綠樹、似錦繁花的映襯下,紅樓這幢有著光榮歷史的建築將更加鮮艷奪目。

麻煩採納,謝謝!

Ⅷ 2007年北京大學歷史地理考博(中國歷史地理)的參考書目

可以看一下<<中國國家地理>>
歷史不知

Ⅸ 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中國古代史考研問題

呵呵,同學挺有魄力的,北大歷史系,居然還是跨專業的???

首先這些是考研必讀的書目:
《中國古代史》 上下 朱紹侯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 上下 王檜林主編 高教版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李侃著 中華書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三版 何沁 高教版
《世界史》六卷本 齊世榮 、吳於廑主編 高教版

也可以看看北師大的版本,比較好。

中國古代史 上 晁福林 北師大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 下 寧欣 北師大。。。
中國近代史 鄭師渠 北師大
中國當代史 郭大鈞 北師大
中國現代史 王檜林 北師大

世界上古史 周啟迪 北師大。。。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師大
世界近代史 劉宗緒 北師大
世界現代史 張建華 北師大

學有餘力,可以再看看
《全球通史》第七版 從史前史到21世紀 斯塔夫里阿諾斯著

由於歷史學考研是全國統一命題,所以要看歷年的考研真題!
初試只考三門:政治100分、英語100分、歷史學基礎300分;不考數學
英語基本要求70分,政治也得70分吧,歷史學基礎220,像這個分數才有可能去復試!
北大的復試幾乎是全中國最難的,既然你喜歡中國古代史中的明史,為了復試的的成功,你還必須再看明史的有關書籍。我是今年的歷史學專業考研生,但不是明史專業,具體的明史書籍了解的不多,以下的:(必看)
《明史》 清 張廷玉著, 必須是原著,古文版的,因為研究生內容接觸的都是史學原著;明史中價值最大,康熙組織編纂了95年的一部正史;
《劍橋中國明代史》 [美]牟復禮、[英]崔瑞德編 張書生等譯
李光璧:《明朝史略》,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李洵:《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姜公韜:《明清史》,台北:長橋出版社
還有《中國通史》白壽彝版中的明史部分;

同學你要明白北大歷史學要培養的是具有相當強力的歷史學人才,必須十分具有歷史觀和史學思想的高素質人才,一定要有突出的歷史積淀,一定要甘於寂寞,甘於研究史學枯燥乏味;他們可能是未來中幾十年後歷史界的權威!
所以北大復試的門檻極高,幾乎沒聽說有過錄取跨專業的學生,原則上應該是可以的,不過沒有人能抗得住北大導師的提問,我知道的一個同學報了北大,被刷了回來!他在我們年級中已近很強了,整天泡在圖書館里,看了不知道多少書,可惜。。。100多個面試,只要7.8個,大多都被刷掉了,看看這比例就知道有多難了,而且北大的報送名額和高校推薦較多,所以考研招生的比例太低,一般人不敢挑戰。
說實話,你的問題比較低級,但是我希望您能踏實的好好努力,認真看書,看大量的書,因為導師提問的就是你將所研究的領域的基本情況,比如明史界的大家有些誰,分別他們的學術理論;以及你喜歡的方向,你懂得多少,看了多少原著,有多少積淀;切記:導師是該領域的權威,不敢信口開河,導師甚至能將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出自原著的那一頁都能說得上來,謙虛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考研的一般途徑;

還有你和北大的歷史學導師有社會關系,可以走推薦面試的道路;不過前提也是你得有真才實學,北大的教授是十分敬業的,一般不會循私情的。。

學弟還是學妹,你要努力了,將一切的時間利用起來,好好看書,希望你能成功,那將是幾乎不可能的輝煌成就!靜候你的佳音!

Ⅹ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中國歷史地理學 藍勇 哪個好

各個學校的復試教材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你既然是要報南京師大,那你復回試就要以南京答師大的要求來准備復試專業課,
他書目是:《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陳橋驛主編,科學出版社;《歷史人文地理》鄒逸麟主編,科學出版社
而由於歷史學改成了統考,歷史地理當然也不能逃過,但歷史地理學畢竟是邊緣的交叉性學科,與通常的歷史學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面對初試還是要多以古今中外史的復習為主,這有:朱紹侯的兩卷本中國古代史,吳於廑的六卷本世界史,張豈之的分期的中國通史,這方面的教材還是相當多的。
歷史地理方面的書也聽多的,老鄒的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另外還有,藍勇的中國歷史地理學(觀點比較新,分的章節很細),陳代光的中國歷史地理(觀點較舊,多作為參考),還有北大的辛德勇的區域歷史地理,這些主要是教材,只是基礎性的入門書。更專業的現在作為准備考驗的人來說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顯得時間不夠了,這是靠上後重點要學習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