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深山美玉

地理中國深山美玉

發布時間: 2021-02-27 11:38:16

❶ 關於地理 中國山脈口訣的問題 謝謝

豎的:1海上面 台灣山脈, 2 東岸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版 3中間權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西部 賀蘭山脈-橫斷山脈。橫的:東邊4橫 由北向南是 1小興安嶺 2 陰山山脈 3 秦嶺山脈 4嶺南山脈。 西面4橫 由北向南是 1阿爾泰山脈 2 天山山脈 3 昆侖-祁連山山脈 4 喜馬拉雅山脈多麼好記,四橫四豎(不過青藏高原里還有東西走向的唐古拉山岡底斯山...橫斷山脈里都是南北向的山脈)

❷ 央視節目《地理中國》去哪裡取景

11月23日,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一行4人走進呀諾達景區取景拍攝,尋找這片雨林中的獨特景象和珍稀植被。欄目組此次以呀諾達雨林谷為主要拍攝地點,拍攝了大量原始雨林、珍稀植被、山海奇觀等素材。

❸ 央視10套 地理中國 巨崖太行山片尾背景音樂叫什麼

adagio in mino(抒情小復調制)
簡介:《抒情小調》(Adagio In Minor)是班得瑞《夢花園》(Garden of Dreams)專輯中的第4首曲子,為翻奏曲目,原作為雅尼(Yanni)的Adagio in C minor。
發行公司:金革唱片
專輯發行時間:2002年
風格:輕音樂、催眠曲

❹ 觀看cctv-10 探索發現 自然傳奇 地理中國等電視節目,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現象15篇

《地理中國》丹霞奇觀,千瀑之謎 介意你去看看,會有收獲的

❺ 地理中國——山水長安,秦嶺密探觀後感 可以不是地理中國的,但一定要描寫秦嶺的 800字,急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而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長約1600多公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西段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達2610米。秦嶺西段分別成為清姜河與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與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發源地。
中段
陝西秦嶺的中段稱終南山,主要山嶺有四方台、首陽山、終南山和東光禿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灃河、澇河、滻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錢河等的發源地。由秦嶺梁向東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廣東山,海拔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東西向延伸的古道嶺、海棠山和羊山,山勢低緩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恆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於、支流的發源地。
驪山是陝西秦嶺中段北麓外延的斷塊山,主峰是仁宗廟,海拔為1302米。來自驪山的溪流,有的成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東段
陝西秦嶺的東段呈手指狀,向東南展開。從北向南依次是:太華山、蟒嶺、流嶺、鶻嶺和新開嶺,海拔均在1500—25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銀花河分布其間,成為山河相間的嶺谷地形。秦嶺主脊草鏈嶺和太華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嶺東段北坡山澗溪流的分水嶺與發源地。
地質形成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於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時期的沉積。在距今3.75億年的加里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億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時,秦嶺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疊紀時,因距今1.95億年的印支運動的影響,秦嶺與海完全隔絕,雄偉的身姿基本成型。進入中生代以後,秦嶺林區以剝蝕為主,是周圍低窪地區的供給地。距今約8千萬年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秦嶺的演變,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後的變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疊紀時期,中秦嶺和南秦嶺地區形成了褶皺山隆起帶,成為一個廣闊的侵蝕地區;以南和巴山地帶,是一個廣闊的沉降地區;北秦嶺(包括渭河斷陷谷地)是介於中、南秦嶺剝蝕地區與鄂爾多斯沉積區之間的過渡地區。當時,南秦嶺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嶺的河流往北流入鄂爾多斯內陸盆地。
侏羅紀時期,秦嶺地帶,包括北秦嶺、中秦嶺和南秦嶺,成為具有差異震盪運動的古老準平原,並形成了鳳縣、商縣、勉縣和紫陽等許多侏羅紀含媒盆地。秦嶺兩側廣闊的沉降、沉積地區在逐步收縮,分別向南向北後退;而秦嶺地帶隆起剝蝕地區卻在逐漸擴大。從地貌上看,起伏突出變為平緩,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規模變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許多侏羅紀的含媒盆地。而兩側河流仍流向陝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運動時期,秦嶺地帶進一步隆起,並伴有岩漿運動。由於秦嶺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動。由於岩漿活動和差異隆起,絕大多數內陸小型含媒盆地逐漸沉降得越來越低,河流侵蝕更為強烈。因此在秦巴山區兩側的內陸盆地中沉積的白堊系地層的底部和秦嶺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礫岩。
新生代早第三紀,由於構造運動和緩,因而在這個廣泛的均夷作用時期,山地又一次逐漸剝蝕成準平原。在秦嶺地區廣闊的準平原上分散著許多小盆地,其面積逐漸擴大。在這一時期,除了如徽縣和商縣這種已經擴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還發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嶺地區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這些分散的盆地。其時,漢江可能已經大體上發育成現今的形態。漢江的源頭當時可能向西穿過嘉陵江,而現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時期漢江的源頭。因此,漢江可能是秦嶺山區早第三紀準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紀到晚第三紀過渡時期,通過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秦嶺又進行了隆升。這次隆升開始分裂成許多傾斜的斷塊,並在以前沉積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斷塊盆地,如徽縣盆地、洛南盆地、商縣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區形成的盆地,如漢中盆地。渭河斷陷谷地以深斷裂與秦嶺帶分開。秦嶺大小斷塊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紀的準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級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馬梁面;其次一級的海拔2600-2900m,以終南斷塊和佛坪斷塊嶺脊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陽山、終南山、興隆嶺、草鏈嶺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華山、蟒嶺、流嶺、馬道嶺、柴關嶺為代表的共三個夷平面。而通過三趾馬和在藍田公王嶺地層中發現的大量南方來的動物群的遺跡可以推斷當時秦嶺的海拔不會超過1000m,從而證明三個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紀時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數河流都向南流入漢江,而黑河由於水量豐富,足以抗衡秦嶺和緩的抬升運動,所以繼續向北流入渭河斷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紀和早更新世時期,秦嶺又發生強烈的垂直升降運動。進入中更新世時期,秦嶺山地的上升運動以區域性間歇式抬升為主。以後隨著地殼的寧靜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級階地。秦嶺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質構成
在地質構造上,秦嶺是一個掀升的地塊,北麓為一條大斷層崖,形勢極為雄偉;山脈主脊偏於北側,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許多峽谷,通稱秦嶺「七十二峪」;南坡長而和緩,有許多條近於東西向的山嶺和山間盆地。
太白山
太白山跨太白縣、眉縣、周至縣三縣,主峰拔仙台在太白縣境內東部,海拔3767米,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7°41′23″~107°51'40"和北緯333°49'31"~343°08'11"之間,直距太白縣城43.25公里。太白山山頂氣候嚴寒,冰凍時間很長,常年有積雪,天氣晴朗時,雪峰皚皚,因而以「太白」命名。

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里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現存(截至2013年)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終南山
終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多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❻ 《地理·中國》2019 各期主要內容

10《地理中國》屬科普類電視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欄目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

❼ 《地理中國》節目中出現過哪些地名

太行山 豐寧 嵩山 九寨溝 延慶 桂林 黃山

❽ 地理中國20191216女記者是誰

個中國女記者是誰可以網上查詢裡面

❾ 地理中國 有一期叫什麼門探秘

《地理中國》 20170811 夔門探秘(上)。
夔門(kuí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版西門。三峽西端入口權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夔門雄踞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

❿ 推薦《地理中國》這檔節目500字 介紹+原因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1]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