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之南陵
1. 地理中國之最集錦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中國最長的河流且水能豐富 長江,最長的河流:長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最長的國際河流:黑龍江
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最古老的運河:靈渠
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洪澤湖、太湖
最深的湖泊:長白山天池
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最大的領海:南海
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最大的草原:內蒙古草原
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陸上最低處:艾丁湖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最長的山脈:昆侖山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
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
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最大的林區:大興安嶺林區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
人口最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雲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海岸線最長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廣東省
最高的城市:日喀則
最大的城市:上海
最北邊的城鎮:漠河
最西邊的城市:喀什
最南邊的城市:三亞
四大名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
五嶽: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
最古老的石拱橋:河北趙州橋
最古老的鐵索橋:雲南霓虹橋
古代四大園林: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三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避暑山莊、孔廟
古代三大石窟: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
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五大名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陸羽井、濟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
五大佛教石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大足石窟
三大中國家譜:曲阜孔氏家譜、愛新覺羅氏家譜、旌德江氏家譜。
中國最早的鐵塔:廣州光孝寺西鐵塔。
2. 地理中國五嶽
五嶽來是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源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
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3. 南陵被譽為什麼美稱
南陵歷來被譽為「江南魚米之鄉」 是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蕪湖米市」的主要產糧區,素有「蕪湖米市,南陵糧倉」之美稱。
4. 南陵縣的地理
屬北亞熱帶濕潤型來季風氣候自區,東亞季風盛行,受冷暖空氣頻繁交替顯著。氣候的特徵表現為: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氣象災害,特別是水、旱災害較為頻繁。
多年平均氣溫15.8℃。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8℃, 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8.3℃,氣溫年較差25.5℃。春、秋兩季的月際氣溫升降幅度大。春季氣溫由3月的9.2℃升至5月的20.9℃,氣溫上升11.7℃;秋季氣溫由9月的22.7℃降至11月的10.9℃,氣溫下降11.8℃;而冬、春兩季的月際氣溫變化幅度均較小,都在3.5℃以下。 南陵縣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東部為青弋江河谷平原,東北部為水網圩區平原,西南和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境內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餘條支流,主要湖泊是奎湖。在青弋江、漳河下游,河湖交織,相互串通,港汊密布,水體流向多變,汛期極易形成洪澇災害,為一縱橫交替的水網地帶。
5. 南陵縣的風景名勝
南陵現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縣境內山清水秀,擁有萬畝牡丹園和溶洞、奇石、瀑布為一體的西山風景區;古秘幽遂的烏霞寺風景區;煙波浩渺的奎潭湖風景區,地球上同一緯度植被種類最齊全原始次生林的小格里森林公園等。南陵迄今為止已調查發現地域內地面、地下文物古跡130餘處,主要有:以青銅業發展的「國保」大工山古銅礦,因此形成的管理居住區「省保」牯牛山古城址和墓葬區「國保」皖南土墩墓群,以及城關地區的玉帶橋、黌塘橋、龍會橋、惠民橋、畢家橋、仙酒井、小喬墓、謝家阡、南山寺遺址、柳拂庵遺址等歷史文化遺跡;有展現近現代南陵人民光榮革命傳統的李家發烈士陵園和三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革命歷史教育基地。
工山削翠
工山,又名大工山,位於該縣西南方。主峰海拔523米,是該縣內最高之峰。縣志註:工山位於縣西三十里,高數百丈,周圍數十里,是「縣治之鎮山也」。
射的占豐
射的,指射的山,即今日在桂山鄉境內的筆架山。著名的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有該山的記載,說它「望之似射候因名。
鵝嶺橫雲
鵝嶺,現屬三里鎮。峨與鵝音同字異。如果究其原意,峨嶺的「峨」字很可能是「鵝」字。這還得從一則傳說說起:「舊傳有金鵝自涇之蠻飛來棲此。」由此得名,稱為「鵝嶺」。
漳水拖藍
漳水,即漳河,是發源於縣境內的第一條大河,也是南陵的一大水系。
奎湖泛月
奎湖,原來稱作奎潭,後來才叫奎湖。也有稱作為「奎潭湖」的,反映了它從潭變成湖的過程。奎湖是南陵縣最大水面。縣志說,奎湖有九十九個汊、三道關、三道鎮。湖中有七個土墩,座落狀如奎星,由此得名,稱為奎湖。
龍池布雨
龍池,舊名龍湫池,即工山東山腰的龍潭池。龍池布雨,意即龍池鋪雲布雨。龍池原是個求雨的場所。縣志說,「龍池歲旱禱雨,輒應。」因此,龍池布雨這一景,也有稱為「龍池禱雨」的。
元觀仙題
元觀,指承天觀。承天觀位於「縣東南四百步」(縣志載)。觀建於宋朝。明朝洪武十五年在觀中開設了道會司,可見當時道教活動在南陵十分活躍。
大浦鄉村世界
以打造農業生產、旅遊度假、生態人居三大功能為核心,集農業科技展示、農產品生產、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親水休閑、戶外運動、商務會議、養生居住為一體,大浦鄉村世界合型生態休閑旅遊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區。景區主要包括農民新居、主入口橋、環湖公路及其景觀帶、生態美食園、植物園、遊客接待中心、260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體驗農業觀賞園、兒童農教樂園,還有現代農業技術中心及馴化中心、避雨葡萄園及葡萄廣場、特色果蔬園、有機果品園、標准化良田景觀帶、污水處理廠等。
6. 地理之最
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長的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
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最長的河;尼羅河
流量最大的河:亞馬孫河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國)
最大的湖泊:裏海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連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淡水最多)
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巴西)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亞洲)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丹麥,北美洲)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11,033米)
最淡的海:波羅的海(歐洲)(海水鹽度只有7~8‰,各個海灣鹽度更低,只有2‰)
最鹹的海:紅海(北部鹽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準均鹽度35‰高得多)
最淺的海:亞速海(平均8米)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最潔凈的河:恆河(水質具有自動凈化的功效)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土耳其)
最鹹的湖:死海(鹹度33.2%,位於巴勒斯坦和約旦的交界處)
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秘魯,玻利維亞)
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澳大利亞)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中國)
最大的洞:加爾吉斯洞(9998540.364萬平方千米)
7. 央視節目《地理中國》去哪裡取景
11月23日,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一行4人走進呀諾達景區取景拍攝,尋找這片雨林中的獨特景象和珍稀植被。欄目組此次以呀諾達雨林谷為主要拍攝地點,拍攝了大量原始雨林、珍稀植被、山海奇觀等素材。
8. 南陵的地理位置及狀況c
陵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北緯°38′至31°10′,東經117°57′至118°30′。東界宣州市,西連銅陵市、青陽縣,南靠涇縣,北鄰蕪湖縣、繁昌縣,東北隔青弋江與蕪湖縣、宣州市相望,西北同繁昌、銅陵縣毗鄰,東南和宣州市、涇縣交界,西南與青陽縣相連
南陵縣[1]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南陵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地處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過渡地帶,是通往「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的重要門戶。南陵隸屬於蕪湖市,位於蕪湖市境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界宣州區,西連銅陵縣、青陽縣,南接涇縣,北鄰繁昌縣、蕪湖縣。總面積1263.7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9.3萬畝,可養水面14萬畝,山林56萬畝。轄8鎮(煙墩鎮、家發鎮、籍山鎮、許鎮鎮、弋江鎮、何灣鎮、三里鎮、工山鎮。縣政府駐籍山鎮)157村,1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口55.4萬人有漢、回、壯族等25個民族[2]。國道205、318線和省道320、216線交匯於縣城,京福高速鐵路、銅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樞紐。 南陵歷史悠久,人文炳蔚,為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遺有大工山古銅礦冶遺址和千峰山土墩墓群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國名將周瑜曾任縣令。詩仙李白兩度攜家寓居於此,留有《南陵別兒童入京》 地理圖片
等千古名詩。南陵鍾靈毓秀,物華天寶,現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境內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大浦試驗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地質公園丫山花海石林旅遊區,省級森林公園小格里,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烏霞寺。長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流經縣境東部,源自西南山區腹地的漳河,蜿蜒綿亘奔向長江,孕育了千年古城的燦爛文化。境內丫山「鳳丹」、「南陵大米」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南陵盛產優質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蓮藕等,素稱「蕪湖米市,南陵糧倉」,被譽為「江南魚米之鄉」。礦產資源有銅、鐵、銻、煤、金、白雲石、石灰石、氟石等。 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工業主導地位,以「實施項目建設、服務企業發展、強化招商引資、促進城鄉統籌」為主線,全力加快經濟開發區、縣城新區、大浦試驗區和鎮級經濟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億元、財政收入10.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6億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51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57元。自2007年起,南陵縣連續兩屆獲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縣」、「十佳經濟開發區」稱號,連續五屆入選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2007年---2012年5年,地區生產總值由42.5億元增加到125.7億元,年均增長17%;財政收入由3.3億元增加到13.36億元,年均增長3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8.5億元增加到114億元,年均增長32%;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452元增加到9490元,年均增長16.3%;三次產業比重由24.5:44.8:30.7調整到18.1:60.6:21.3。2011年順利實現了工業經濟提速增效,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第三產業健康發展,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持續改善,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