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斐濟國家地理特點

斐濟國家地理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27 09:49:15

㈠ 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三國在地理位置上有什麼共同點

都處於南半球,氣候宜人,自然風光很好,獲得澳洲或者紐西蘭的多次往返旅遊簽證,可以通游這3個地方。

㈡ 斐濟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點

由於斐濟地處子午線上,子午線將其正好一分為二,因此斐濟的東部就變內成了西半球容,而西部卻成了東半球。於是,有趣的情景吸引著旅遊者。當人們從西入東穿過這條子午線時,就要失掉一天;相反,從東往西就可多得一天。

㈢ 斐濟的人是白種人還是黑人

56.8%為斐濟族人,37.5%為印度族人。斐濟官方語言為回英語、斐濟語和印地語,答通用英語,53%的人信奉基督教,38%的人信奉印度教,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根據傳統的人種分類,斐濟族人屬於美拉尼西亞人。實際上,斐濟族 人也同時具有波利尼西亞人的一些特點。斐濟的印度族人是契約勞工的後
代。1916年契約勞工制度結束後,很多印度勞工選擇作為佃農或自由土地 開發者留在斐濟,並從此逐漸發展成斐濟兩大民族之一。
(來源:愛旅度假)

㈣ 斐濟人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

斐濟人熱情好客,並保留古老的傳統習俗,斐濟族屬美拉尼西亞人種,身材高大,體格健版美,皮膚黑權,頭發捲曲而厚密。

該國還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什麼人,只要你是每一次來到這個國家做客,那麼他們都要以主人身份為客人舉行一種傳統的歡迎儀式。主人便為客人表演熱情、歡快的斐濟民族歌舞。

㈤ 關於斐濟的地理

☆斐濟,斐濟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FiJi Islands)☆首都: 蘇瓦 面積: 18,333.00 平方公里 同北京時差: +4.00 國際電話碼: 679 人口: 82萬人(1998年) 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也講斐濟語和印地語。 貨幣: 斐濟元 民族: 印度族佔48.6%,斐濟族佔46.2%,歐洲血統、羅圖馬族、華人及其它佔5.2%。 宗教: 無官教,53%信奉基督教,38%信奉印度教,8%為穆斯林。 斐濟是個多種族的國家,首都蘇瓦。英語是斐濟的官方語言,同時他們也講斐濟語和印地語。是全國政治中心和服裝業基地,也是南太平洋著名的天然良港。 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陸地總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個島嶼組成,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其中106個島有人居住,主要有維提島和瓦魯阿島等。年平均氣溫為22℃~30℃。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斐濟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線貫穿其中,因而成為世界上既是最東又是最西的國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 簡史 傳說數千年前,最早遷徙到斐濟的是美拉尼西亞人。後來波利尼西亞人也來到斐濟定居。1643年荷蘭航海者阿貝爾塔斯曼航行至此,是最先發現斐濟的歐洲人(亦有西班牙航海者在塔斯曼前來到斐濟之說)。1774年英國探險者庫克發現了斐濟的一些島嶼。1840年美國遠征探險隊司令威爾克斯航行到斐濟。19世紀,商人、衛理公會教徒、傳教士,潛逃的澳大利亞囚犯來到斐濟定居。1871年酋長卡考鮑控制了斐濟大部分地區,結束各種各樣的部族沖突。他在鄰國湯加的國王圖普一世的幫助下,一度贏得了斐濟的和平,1874年10月10日,斐濟淪為英國的領地,此後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70年10月10日它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斐濟到處充滿海洋的原始美感,近年由於觀光業的發展,海岸地區多已開發為現代化的休閑度假區,飯店、俱樂部與酒吧林立。 1997年9月30日,恢復英聯邦成員資格。1998年7月27日實施新憲法,改國名為「斐濟群島共和國」。 「斐濟第一村」 美麗的南太平洋島國斐濟,風俗獨特且神秘。村莊是斐濟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現任總統約瑟法·伊洛伊洛就是來自維塞塞村,該村因而被稱為「斐濟第一村」。 在斐濟村莊里,有個特殊的規矩,那就是不能戴帽子,也不能摸小孩子的頭,只有村長才有戴帽子的特權;而摸別人的頭,是對他人最大的羞辱,若在100多年前,可能引來殺身之禍。1867年,一名英國傳教士因從一位當地酋長的頭上拿下一把梳子,被憤怒的土人活活砍殺並煮食。現在斐濟人已完全跨入現代文明,但不摸別人的頭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 彩色大海是魚兒天堂 普通的大海是藍色的,但是斐濟的大海卻是彩色的。因為無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海魚在水裡暢游,將大海攪得五彩繽紛。斐濟擁有300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這些島嶼被環狀的珊瑚礁包圍,所以成了魚兒的天堂。雖然島嶼眾多,但是每個都很精緻,最大的島是美地來霧島。在離帝國機場不遠的碼頭,每天都有很多船次去各個小島。 人口86.8萬,斐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51%為斐濟族,44%為印度族。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斐濟語和印地語,通用英語。由於人口稀少而風景秀麗,歐美人士早就把斐濟當作度假首選之一,甚至不少大牌明星也會選擇這里度蜜月。小小的一個島,還有很多高爾夫練習場。遊客在斐濟度假時,往往裝束隨意,扛著整箱的啤酒和帳篷,在潔白的沙灘上盡情欣賞落日余暉,果然是神仙一樣的生活。 男人也穿裙子戴鮮花 斐濟的花很多,到處都是戴著鮮花的人們,男男女女無一例外。(國花:扶桑).據說,把花戴在左邊是表示未婚,而把花戴在兩邊則表示已結婚。除了男人戴花外,這里更讓人吃驚的是,男人居然也穿裙子。裙子在這里被稱做「SOLO」,不僅男人平時會穿著SOLO,甚至指揮交通的警察們也是穿著SOLO執行公務的,真是街頭一景。 每年的8月中旬都舉行為期一周的紅花節,紅花即扶桑花,或稱木槿花,是斐濟的國花。節日期間島民舉行化妝遊行來選舉紅花皇後。 戴花、穿裙子等等奇怪的另類行為,已經讓你充分感受到這個島國的風情了,而飄揚在四周的人們高亢的歌聲則完全帶出了島國悠閑逍遙的情調。島上至今依然保有許多傳統習俗,例如將深海中的魚群呼喚到淺海,以利捕捉的神奇頌唱儀式、傳統的走火儀式等,都是斐濟至今仍未消逝的神秘傳統。 斐濟的兩大國粹,一是鯨魚的平齒,叫「塔布阿」,一是當地的一種土產飲料「楊格納」。 獨立日 10月10日(1970年) 國慶日 10月10日(1970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淺藍色,左上方為深藍色底上紅、白兩色的「米」字圖案,旗面右側的圖案是斐濟國徽的主體部分。淺藍色象徵海洋和天空,也表明該國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米」字圖案為英國國旗圖案,是英聯邦國家的標志,表明斐濟與英國的傳統關系。 國徽 國徽為盾形。盾面上方是一隻帶著皇冠的黃色獅子,獅子抱著一個椰子。獅子下面的聖喬治紅十字把白地盾面分成四格,每格圖案不同。叼著橄欖枝的鴿子象徵和平,甘蔗、椰子、香蕉象徵農作物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兩側各站著一名斐濟人。上端繪有帆船,象徵這個國家位於南太平洋和古老的交通工具。飾帶上用英文書寫著「敬畏上帝,尊崇國王」。 政治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行政權。議會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眾議院是最高立法機構。議案由眾議院討論通過,參議院認可後,交總統簽字,在政府《公報》上公布之日起生效。 經濟 斐濟是南太平洋島國中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斐濟重視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投資和出口,逐步發展「高增長、低稅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經濟。製糖業、旅遊業和服裝加工業是其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斐濟土地肥沃,盛產甘蔗,因此又有「甜島」之稱。斐濟工業以榨糖為主,此外還包括服裝加工、黃金開采、漁產品加工、木材和椰子加工等。斐濟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 從20世紀80年代起,斐濟政府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旅遊業。目前,旅遊收入約占斐濟國內生產總值的20%,是斐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斐濟全國約有4萬人在旅遊部門工作,占就業人數的15%。2004年,來斐濟觀光的外國遊客達50.7萬人次,旅遊收入近4.5億美元。 斐濟地處大洋洲與南北美洲海空往來中心,是南太平洋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首都蘇瓦港是重要的國際海港,可泊萬噸輪。 外交 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促進外貿和旅遊、尋求援助、投資及發展經濟作為外交政策的優先任務

滿意請採納

㈥ 斐濟地理位置主要特點

一個太平洋島來國,位於南太平洋,瓦源努阿圖以東、湯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22~30℃。

㈦ 斐濟的地理位置及簡介

斐濟島位於南太平洋,由300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群島國家,椰林搖曳、樹影婆娑、海水斑斕、白沙綿延,處處充滿著南國海洋的原始美感,獨特又神秘。在斐濟,很容易讓人發出「天堂不過如此」的感嘆。而讓斐濟揚名天下的,還要數斐濟的蜜月之旅。與很多島嶼周圍海水蔚藍不同,斐濟的海是彩色的,那裡的島嶼都被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環狀珊瑚礁所包圍,在陽光照射下,呈現著變幻無窮的明麗。

不僅如此,珊瑚礁也吸引了眾多魚兒在這里出沒,這些五顏六色的小生命們,更把海水攪拌得靈氣大增。 斐濟是一個熱情開放的多民族國家,那裡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不同宗教,彼此間卻能和諧相處。不僅如此,人口稀少、風景秀麗的斐濟,在很早以前就被歐美人士選作度假的首選地之一,更為斐濟帶來了繽紛多樣的文化。遊客們在這里度假可以自由的放鬆,不必刻意注意裝束,也沒有諸多忌諱,一家人自自然然地享受潔白的沙灘上的落日余暉,簡直是神仙一樣的生活。斐濟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FijiIslands),首都蘇瓦(Suva),被譽為「全球十大蜜月度假地之一」。

普通的大海是藍色的,但是斐濟的大海卻是彩色的。因為無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海魚在水裡暢游,將大海攪得五彩繽紛。斐濟擁有300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這些島嶼被環狀的珊瑚礁包圍,所以成了魚兒的天堂。雖然島嶼眾多,但是每個都很精緻,最大的島是美地來霧島。美地來霧島(Viti Levu)是斐濟的第一大島,也是斐濟最具代表性的島嶼,通常被稱作「大島」。美地來霧島形狀像個橫擺的檸檬,面積為台灣的三分之一。斐濟首都蘇瓦和國際機場南迪分別在島嶼的東、西方,是觀光旅遊最發達的島嶼。美地來霧島道路系統便捷,皇後路和國王路串成一個環島系統。

斐濟美地來霧島的旅遊資源相當多樣,有大大小小的沙灘,你可以在發達的珊瑚礁中潛水、浮潛,可以乘坐海岸甘蔗園的迷你火車,可以在高地竹筏泛舟,還可以拜訪傳統村落、欣賞傳統米克舞蹈、過火特技等。在斐濟南迪和蘇瓦觀光後,可以前往珊瑚海岸,第一站可設定搭乘小火車,慢慢使過甘蔗園、村落、紅樹林,到那他朵海灘(Natadoia)騎馬,沿著珊瑚海岸由南往東走,沿路有許多國際級的度假飯店,這里的珊瑚礁相當發達,是潛水、浮潛及海釣的好去處。

㈧ 斐濟屬於哪個洲斐濟的地理位置是哪裡

斐濟屬於大洋洲,斐濟地理位置: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線貫穿其中。斐濟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島嶼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陸地總面積1.83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9萬平方公里。

斐濟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森林覆蓋面積93.5萬公頃,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有開采價值的約25萬公頃,出產優質硬木和松木。

斐濟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22~30℃。

(8)斐濟國家地理特點擴展閱讀:

全國共有2個直轄市、4大行政區和14個省,蘇瓦和勞托卡為直轄市。行政大區分別是中央大區、西部大區、北部大區和東部大區。其下分為14個省:納莫西省、拉省、雷瓦省、塞魯阿省、泰萊武省、奈塔西里省、那德羅加諾沃薩省、巴省、布阿省、卡考德羅韋省、坎達武省、勞省、洛邁維提省、馬庫阿塔省。

斐濟群島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淺藍色,左上方為深藍色底上紅、白兩色的「米」字圖案,旗面右側的圖 案是斐濟國徽的主體部分。淺藍色象徵海洋和天空,也表明該國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米」字圖案為英國國旗圖案,是英聯邦國家的標志,表明斐濟與英國的傳統關系。

2013年斐濟將重新設計國旗,新版國旗將聚焦國家團結,不再包含英國國旗圖案,這將成為斐濟同殖民地歷史拉開距離的最新努力。斐濟開始正式流通的新版貨幣移除了英國女王頭像、以斐濟動植物為主體。新版國旗的形成機制將與新版貨幣類似。

㈨ 斐濟氣候如何,什麼時候去斐濟自由行最合適。

斐濟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陸地總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海洋水域面積129萬平方公里,由332個島嶼組成,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其中106個島有人居住,主要有維提島和瓦魯阿島等。年平均氣溫為22℃~30℃。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180度經線穿過這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

自然地理

斐濟群島位於南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為珊瑚環繞的火山島。沿海地勢平坦,其最高點托馬尼維山,海拔1324米。環島公路蜿蜒起伏,繞維提島一周大約需要4—5個小時。斐濟全境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沛,氣溫在24—30℃之間,年溫差較小。常受熱帶颶風襲擊。 島上到處是甘蔗田,到處是芒果樹,到處是葉茂挺拔的椰林,到處是火紅火紅的鮮花。一年到頭青翠常駐,鬱郁蔥蔥,碩果累累,奼紫嫣紅,在這里生活並不感到炎熱。沒到斐濟之前,總覺得靠近赤道的斐濟一定很熱,其實不是這樣的。

斐濟一年分為兩季,5—10月,為乾季,受東南風影響,氣溫一般在18—27℃。11—4月為濕季,氣溫一般在23—30℃。另一個特點是這里的氣候對地理位置分選性很強,以維提島為例,該島東西之間的距離約200多公里,但是東部較濕潤,西部較乾燥。我曾對蘇瓦、楠迪兩地1月和7月的氣候作過對比,從中便可對斐濟的熱帶雨林氣候特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蘇瓦1月份的日最高溫度為30.1℃,日最低溫度是23.6℃,每天日照5.9小時,月降雨量324毫米,月降雨天數為22天。楠迪1月份日最高溫度為34.1℃,日最低溫度是22.8℃,每天日照6.6個小時,月降雨量301毫米,月降雨天數為17天。7月份,蘇瓦日最高溫度為26.2℃,日最低溫度是20.3℃,每天日照4.4個小時,月降雨量147毫米,月降雨天數為17天。楠迪7月份日最高溫度為28.4℃,日最低溫度18.6℃,每天日照為7小時,月降雨量48毫米,月降雨天數為4天。斐濟最容易遭受熱帶季風影響的季節是11—4月份,尤其是1—2月份。具有破壞能力的季風的並非年年都有,只要沒有颶風,斐濟的常年可以說是氣候適宜,風調雨順,即便是在乾季也不用安裝空調,便可安然度夏。

㈩ 斐濟屬於哪個洲

  1. 斐濟屬於大洋洲。

  2. 大洋洲(Oceania),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位於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大洋洲跨南北兩半球,從南緯47°到北緯30°,橫跨東西半球,從東經110°到西經160°,東西距離10000多千米.南北距離8000多千米;由一塊大陸和分散在浩瀚海域中的無數島嶼組成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伊里安島以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

  3. 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經濟發達,其它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工業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紐西蘭。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4. 斐濟位置境域:斐濟地圖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島嶼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陸地總面積1.83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為22-30攝氏度。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斐濟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線貫穿其中。

  5. 斐濟國家名稱源自湯加語的「島嶼」,並變為斐濟語的「Viti」。1643年荷蘭航海者塔斯曼首先來到斐濟。19世紀上半葉歐洲人開始移入。187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879~1916年,大批印度人作為英國「殖民製糖公司」的合同工到此種植甘蔗。1970年10月10日獨立,並成為英聯邦成員。1987年政變後改稱共和國,並脫離英聯邦。1990年通過新憲法確立國名為「斐濟主權民主共和國」。1997年7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斐濟群島共和國」。 2009年改國名為「斐濟共和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