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人文地理圖片滕王閣
❶ 南昌滕王閣在那個地方拍照片最好呢
從經濟大樓上面拍攝,能看到全景。
❷ 南昌騰王閣有哪些特點
滕王閣是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1],與黃鶴樓、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中國古典建築的巔峰代表之作,其在中華建築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與北京故宮、頤和園並為中國傳統代表之作[2],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為南方現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築。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象徵著中國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滕王閣是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築,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它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於1989年10月8日,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繪制的《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重建的,是南昌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共九層。瀕鄰贛江,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主體建築為宋式仿木結構,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❸ 南昌「滕王閣」是因誰始建而得名
南昌「滕王閣」是來我國自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它是我國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築,位於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整個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象徵著我國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這座古老的建築始建於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在這座名樓內,有一著名的樓閣類匾額「滕王閣」匾。
❹ 江西南昌滕王閣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原閣建築規模很大,閣高九丈,共三層。東西長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現在的閣樓建於1985年,高達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仿宋風格,臨江騰王閣巍然聳立於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滕王閣歷來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歌舞宴筵的場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閣內陳設無不突出文化樓閣的特徵。貼金的「滕王閣」正匾系蘇軾的墨跡,正門不銹鋼長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毛澤東手書。其餘匾額、楹聯,或集古人書法精華,或為當今名家珍品,各類大型壁畫、浮雕,均體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主題。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再現「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之風儀神采;古老的編鍾、樂器及青銅祭品、禮器等,憑添了新閣的古雅氣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初唐詩人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所寫《滕王閣序》中的句子。千百年來,閣內因序傳名,序以閣流芳,為南昌憑添了多少風流。
滕王閣自唐初創建以來,迄今已有1300年,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迭遭廢興達28之多,第29次興建奠基於1983年,竣工於1989年重陽節。
重建的滕王閣坐落在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佔地4.3公頃。背城臨江,瀕臨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不失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意境。這次重建,採用宋朝式樣,突出背城臨江的、瑰瑋奇特的氣勢。閣高57.5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築,無論從高度、體積、佔地面積還是從建築風格來看,滕王閣均可列為全國主要古典樓閣建築之一。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盛贊滕王閣的名句。
❺ 下圖是南昌的滕王閣按1比1150的比例拍的照片 滕王閣高6厘米 滕王閣的實際高度是多少米
①6cm=0.06m
0.06x1150=69m。襲
答:滕王閣的實際高度是69米。
②解:設滕王閣的實際高度是x厘米,得
6∶X
〓
1∶1150
解方程得
X〓6900
6900cm=69m
答:滕王閣的實際高度是69米。
❻ 滕王閣的資料
一、大家印象
一座現代化的古建築,相當大氣壯觀,視野開闊。外觀霸氣,建築宏偉,而且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
二、走進滕王閣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位於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於1989年10月8日,共九層。南北配有迴廊連接的兩個輔亭。 瀕鄰贛江,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主體建築為宋式仿木結構,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 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雲:「求財萬壽宮,求福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步入閣中,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 第二層正廳是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 第三層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廳兩 側陳列有「鑾駕」禮器,取材於「戟」、「帷」等古儀仗,有朝天鐙、月牙戟、 判官手、龍鳳屏、金爪等, 由蘇州製作。面北耳廳陳列以「物華天寶」著稱的江西工藝展品,北耳廳為一茶座,是閣中品茗、小憩之地。 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三、景點類型:歷史建築
最佳季節:3月-5月和9月-11月最佳。 南昌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溫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長,春秋季短。 南昌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夏天非常炎熱,有「火爐」之稱;冬天又比較寒冷,因此春秋季節去滕王閣旅遊是比較適宜的。
四、建議遊玩:1-2小時
五、開放時間:旺季(5月1日~10月7日):07:30~18:00 淡季(10月8日~4月30日):08:00~17:30
六、地址: 南昌市東湖區沿江北大道39號(近疊山路)
❼ 南昌滕王閣有哪些特點
滕王閣,江南三大抄名樓之一,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象徵著中國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滕王閣是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築,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它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於1989年10月8日,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繪制的《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重建的,是南昌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共九層。瀕鄰贛江,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主體建築為宋式仿木結構,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❽ 南昌的滕王閣按1:1150的比拍攝的照片,照片上滕王閣高6厘米,那麼滕王閣的實際高度是多少米
1:1150=6:X
X=6*1150=69(米)
69米,滕王閣實際上閣座12米,閣高57.5米,共69.5米,應該是比較准確的了
❾ 南昌有什麼歷史古跡,出滕王閣外。
蘇翁圃
在八一公園百花洲上。圃因宋蘇雲卿於此種菜而得名。俗稱三洲蘇翁圃,後改為憩雲庵。蘇雲卿,四川廣漢人,與宋丞相張浚相友善,隱居豫章(今南昌),以種菜為生。圃在湖中,四面環水,垂柳夾道。
佑民寺
在南昌市八一公園北門對面。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建。先後修復、重建凡7次。1929年定名佑民寺。寺內後殿有巨型銅佛,丈八金身,重3.6萬斤。前殿有千佛缸,缸外裝飾90餘個佛像。另有南唐所鑄銅鍾1隻。佑民寺殿宇雄偉,是江西省著名的古代寺院,在東南亞佛教界有一定影響。
佑民寺鍾樓
在佑民寺右側。為一棟四層四角形花崗石建築。建於1929年。上懸銅鍾,為南唐大將林仁肇於乾德五年(967年)鑄。重10064斤,高7尺,圍長1丈4尺8寸。林仁肇為南唐南都留守、南昌尹,後被後主毒死。是南昌三寶(普賢鐵像、佑民寺銅鍾、宋代銅鍾)中僅存的一寶。
洗馬池
在南昌市勝利路中段。為市區商業最熱鬧地方。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灌嬰進駐南昌,常飲馬、洗馬於此,故名。原為贛江岸沙洲,中有一池,廣不及0.5畝,深不及1丈,四周生有綠草,故灌嬰放馬於此吃草飲水。次年,置豫章郡,灌嬰築城於今市區東南皇城寺,立木欄以護東、西、南三面。池的北面,為范仲華所居,作軒於池上,名「臨清欒」。
❿ 江西 南昌 騰王閣
滕王閣在歷史上有幾處,其中最知名的是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