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獾吃蛇國家地理
A. 獾吃蛇嗎
獾的食性很雜,它的食譜包括蛇、昆蟲和植物。象田鼠這樣的小型嚙齒類動物是內獾最喜歡的容食物。
蜜獾
蜜獾雖然屬鼬科動物,但卻單列一個亞科——蜜獾亞科(Mellivorinae)。這處亞科只有蜜獾一屬一種動物。
蜜獾的分布范圍很廣,非洲、亞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蘇聯。體長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以至於水邊,要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稱為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連眼鏡蛇和蒙巴蛇一類的毒蛇也吃。不過它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系。響蜜鴷一見到蜜獾就會不停地嗚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著響蜜鴷的叫聲跟著它走,同時也發出一系列的回應聲。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餚,因為響蜜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
B. 四川省有蜜獾嗎專門吃蛇的動物
四川有蜜蜂、有豬獾,但是沒有蜜獾啊
C. 蜜獾與蛇獴,誰是毒蛇的最大天敵
若論勇猛,當以蜜獾為最,若論對於毒蛇的威脅,則蛇獴稍稍勝出。
蜜獾和蛇獴,內體容型都不大。蜜獾體長九十多厘米,蛇獴加上尾巴也才七十五厘米,但是兩者都將毒蛇當成盤中餐。
蜜獾被稱為「最大膽的動物」,雖然外形上看起來人畜無害,十分可愛,卻極具攻擊性,不僅會攻擊蛇類,也會攻擊人類。
蜜獾不僅攻擊性強,而且講究技巧,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就會毫不猶豫地向對方的睾丸發起攻擊。
D. 蜜獾怎麼獵殺蛇的
蜜獾獵殺蛇時,會始終躲避開蛇正面,選擇從蛇頭後部的側面進攻。生死較量版進行的異權常激烈,但戰爭只維持了不過2、3分鍾,蜜獾就咬住了蛇頭的後部,咬去蛇的頭部後,它開始大嚼起來。
然而,蜜獾只吃了不到幾分鍾,意外發生了,它的左前爪動不了了,它側頭咬向自己的左肩胛,但根本夠不到。嘗試了兩下,蜜獾癱軟著倒在地上,很快就一動不動了。原來,蜜獾在和毒蛇較量時,左肩胛被毒蛇咬了一口,毒蛇的毒液此刻已經順著它肩胛的傷口蔓延到全身。
讓現場的幾個人吃驚的是,盡管蜜獾中了蛇的巨毒昏厥過去,但仍舊有氣息。
一分鍾過去了,蜜獾仍舊一動不動;10分鍾過去了,蜜獾仍舊一動不動;一小時過去了,蜜獾仍舊一動不動……所有的人都以為這只蜜獾會這樣死去。大約2個小時後,奇跡發生了,蜜獾的身體動了一下,並很快就爬了起來,而它重新生龍活虎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繼續大嚼毒蛇。
E. 為什麼蜜獾不怕蛇咬
因為它免疫抵抗能力很強大。
不是不怕,而是有很強的免疫抵抗能力,排毒量過大也是會死。免疫的也都是非洲大陸的部分毒蛇,我聽過的多數是眼鏡蛇類,如果遇到的是黑曼巴或者澳大利亞的太攀蛇、西部擬眼鏡蛇、亞洲眼鏡王蛇一類的就難說了。
蜜獾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密鴷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系。它們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搗毀蜂巢。野蜂常常把巢築在高高的樹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目光敏銳的響密鴷發現了樹上的蜂巢後,便去尋找蜜獾。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響密鴷往往扇動著翅膀,做出特殊的動作,並發出「嗒嗒」的聲音。蜜獾得到信號,便匆匆趕來,爬上樹去,咬碎蜂巢,趕走野蜂,吃掉蜂蜜。響密鴷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頓後,再去獨自享用蜂房裡的蜂蠟。
拓展資料
蜜獾(學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它們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棲息於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獨居或成對生活,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蜂蜜。與響蜜鴷具有典型互惠行為,常跟隨善於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用利爪搗毀蜂巢,分享蜂蜜,而其厚密粗糙的皮毛可以抵禦蜂群的攻擊。性兇猛,生存力強;具同類自殘現象,幼崽存活率僅50%。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
F. 國家地理哪一期是蜜獾專題,誰有
樓主你好。這個雜志自從09年漲價後基本每期保持在170—180頁左右,每年10月的往往在四百頁以上,定價不變。
G. 能把毒蛇當辣條吃的蜜獾,身體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它的身體構造特殊,一點不怕毒性動物,所以可以肆無忌憚的挑釁它們。
H. 我看到中央10 自然傳奇 愛毒蛇那個動物叫什麼,吃了毒蛇毒死了又活了。
非洲毒蛇的剋星就是蜜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