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研究內容
1. 人文地理的要素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是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歐洲許多的大學地理課是由歷史學者講授的,他們十分強調地理學研究,特別是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與歷史學關系密切,而且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也長期囿於歷史人文地理的內容,因此歷史地理學曾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學者達比等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開始研究歷史自然地理,使歷史地理學不僅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也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現象的變遷,從而成為地理學的一門獨立分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文地理學在理論、方法以及研究內容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人地關系理論方面,已由過去的環境決定論、可能論以及適應論轉變為和諧論。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發展的影響下,分析並和諧人與環境的關系已成為人文地理學的新課題。
在觀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數學方法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人文地理學的發展。196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理系教授加里森開設研究班,用數學統計方法培養了一批地理學者。其中的英國學者喬利和哈格特在1960年以後把數量方法引進劍橋大學和布里斯託大學地理系,使得這種革新很快在各國地理學者中傳播開來,對地理現象分布差異的表述開始從定性向定量階段發展。
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地理學者能夠處理多種變數的復雜計算,對一些空間規律的研究採用新的統計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精確的度量,並用數字形式表達人地關系,說明區域差異及其變化。
自20世紀50年代系統論創立以後,美國地理學家阿克曼於1966年提出:地理學者應當探索許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賴的變數的一種系統的概念,從時空角度處理人與環境的系統。60年代開始,不少學者已在研究生態系統、政治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以及地域系統方面作出貢獻。定量計算和系統論思想的引進,使地理學開始採用模型來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現象。
60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出現了行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為研究在地理學中十分盛行,通過研究不同人類社會集團、階層、階級對不同環境的反應和行為決策這一過程,使地理學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可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收入對於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遊地理學發展很快,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新分支。人類以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形式存在,各集團的不同文化既是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又是人們行為制約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空間中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差異的社會文化地理學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時,許多國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趨勢,促使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城市地理學在人文地理學中逐漸居於重要的地位。
傳統的人文地理學以小區域研究、經濟區劃和文化景觀類型為其主要論題,現在則轉向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為主,涉及國土整治、環境保護、貧窮和飢餓、種族歧視、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問題。20世紀中期以來,人文地理學開始面向社會問題,從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學科人為界線,出現新的綜合。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2. 人文地理是什麼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內地域結構的容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3. 人文地理內容簡介100字
望採納,謝謝!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傳統的經濟地理學關心各種資源、生產及商業的分布同自然環境的關系,以生產布局、區位分析為研究的核心。其中區位論和中心地學說曾對地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
現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開始注意社會結構、政府決策以及人們的行為決策對經濟布局的影響,出現了國土經濟學,重視國土整治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旅遊地理學研究所涉及的旅遊屬於經濟活動范疇,因此旅遊地理學也是經濟地理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學是通過研究國民與領土的關系來分析政治現象的地域體系,並分析以政治、軍事、經濟和宗教為背景的各種國家集團對世界和地區所起的作用。
1897年出版的拉采爾的《政治地理學》,將國家當作附著於地球上的有機物,並提出「生存空間」的概念。以後,麥金德於1904年提出陸心說。由於他們及其他學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
20世紀30年代,豪斯霍弗把地緣政治學引入為德國納粹的侵略政策服務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治地理學的發展受到影響。現代分析技術及模式的應用,使地理學者得以制定各類各級政治區域的效率和效果,並開始研究政治行為和政府決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參與對國土整治的決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區的結構、國家公園的設置、選票地域分布模型以及領海界線和沿海捕魚權等課題的研究。
很早以來,地理學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種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拉采爾的人文地理學代表著作即以「人類地理學」命名。在維達爾·白蘭士和白呂納的人文地理學著作中,也都包含種族和民族地理的內容。不過,現在人種地理學和民族地理雖然仍是介於人種學、民族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但研究者則多為人種學和民族學者。
各地的人口數量、分布和遷移是重要的地理現象,人文地理學者十分關注。維達爾·白蘭士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第一章即論述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鮑曼分析了中歐的人口地域分異現象,瑞典地理學家德·耶爾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並制出人口分布圖。從此,人口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社會地理學分析空間中的社會現象,研究各種社會類型的區域分布並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探討人地關繫上強調社會因素對地區文化景觀、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語言行為和感應等方面的地理問題,並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
文化地理學則從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的角度,解釋各種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區具有各種區域特徵,研究對象和內容與社會地理學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類不同社會集團的地域特徵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後者則是研究人類創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學者將社會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的內容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現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雖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是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學可以說是地理學中的一門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做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文地理學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
盡管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4. 人文地理的主要內容
人文地理學 是地理學的分支,相對於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球上人類一切社會經內濟活動的科學。 如大家容所熟悉的人口分布與遷移、都市化、民俗與文化、宗教景觀等問題都屬於 人文地理學 的研究范疇。 人文地理學有眾多分支學科,以下為部分分支學科: 人口地理學,研究人口空間分布規律。 聚落地理學,研究聚落的形成、分布和發展。又可細分為城市地理學和鄉村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又可細分為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和商業地理學等。 政治地理學,研究人類政治活動空間分布和地理環境關系。 社會地理學,研究各種社會集團的區域分布、空間利用類型及其地域類型形成過程。 行為地理學,研究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行為過程、行為空間、區位選擇及其發展規律。 文化地理學,研究文化現象的空間分布、傳播、演化規律,以及文化要素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5. 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歐洲許多的大學地理課是由歷史學者講授的,他們十分強調地理學研究,特別是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與歷史學關系密切,而且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也長期囿於歷史人文地理的內容,因此歷史地理學曾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學者達比等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開始研究歷史自然地理,使歷史地理學不僅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也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現象的變遷,從而成為地理學的一門獨立分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文地理學在理論、方法以及研究內容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人地關系理論方面,已由過去的環境決定論、可能論以及適應論轉變為和諧論。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發展的影響下,分析並和諧人與環境的關系已成為人文地理學的新課題。 在觀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數學方法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人文地理學的發展。196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理系教授加里森開設研究班,用數學統計方法培養了一批地理學者。其中的英國學者喬利和哈格特在1960年以後把數量方法引進劍橋大學和布里斯託大學地理系,使得這種革新很快在各國地理學者中傳播開來,對地理現象分布差異的表述開始從定性向定量階段發展。
電子計算機的應用
使地理學者能夠處理多種變數的復雜計算,對一些空間規律的研究採用新的統計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精確的度量,並用數字形式表達人地關系,說明區域差異及其變化。
自20世紀50年代系統論創立以後,美國地理學家阿克曼於1966年提出:地理學者應當探索許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賴的變數的一種系統的概念,從時空角度處理人與環境的系統。60年代開始,不少學者已在研究生態系統、政治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以及地域系統方面作出貢獻。定量計算和系統論思想的引進,使地理學開始採用模型來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現象。
60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出現了行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為研究在地理學中十分盛行,通過研究不同人類社會集團、階層、階級對不同環境的反應和行為決策這一過程,使地理學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可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收入對於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遊地理學發展很快,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新分支。人類以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形式存在,各集團的不同文化既是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又是人們行為制約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空間中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差異的社會文化地理學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時,許多國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趨勢,促使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城市地理學在人文地理學中逐漸居於重要的地位。
傳統的人文地理學以小區域研究、經濟區劃和文化景觀類型為其主要論題,現在則轉向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為主,涉及國土整治、環境保護、貧窮和飢餓、種族歧視、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問題。20世紀中期以來,人文地理學開始面向社會問題,從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學科人為界線,出現新的綜合。
6. 王恩涌的《人文地理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闡述人文地理學...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1、說明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及主要特徵。
2、什麼是生產關系決定論?分析其產生的時代背景。
3、對人地相關論與人地協調論進行分析比較。
4、試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觀點,並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價。
5、什麼是人地相關論?詳細闡述人地相關論的代表性觀點,並加以分析和評價。
7、建國以來,我國人文地理學發展的階段特徵是什麼?
8、為什麼說人地關系論是人類地理學的基本理論?人地關系有何特徵?
第二章:
1、 什麼是文化景觀?詳述文化景觀的主要組成成份。
2、 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是什麼?
3、 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有何聯系?
4、 簡述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5、 舉例說明文化的遷移擴散與擴展擴散有何不同。
6、什麼是環境感知?舉例說明環境感知在人類活動中的具體表現。
7、舉例說明形式文化區與功能文化區有什麼區別。
第三章:
1、影響人口空間分布的因素是什麼?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徵及一般規律是什麼?
3、中國人口分布有什麼特點?
4、人口的空間移動有什麼社會經濟意義?
5、現代國際人口遷移有什麼特點?
6、現代國內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7、人口遷移的主要機制是什麼?
第四章:
1、人口增長有何地區差異?其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
2、試分析中國的人口增長轉變模式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3、試分析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人口迅速增長的具體表現及其引發的問題。
4、原始社會時期的人口發展有什麼特徵?
5、農業社會時期的人口發展有什麼特徵?
6、 蘭迪的人口轉變模式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第五章:
1、分析農業起源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分析比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環境條件。
3、闡述原始農業的特點及區域分布。
4、比較東西方傳統農業的特點。
5、闡述現代農業的主要特點及其地域類型。
第六章:
1、分析現代工業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2、說明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
3、從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及其變化,分析現代工業的空間格局有什麼特點。
4、工業發展對社會經濟有什麼影響?
第七章:
1、比較分析東西方城市產生和發展的差異。
2、闡述鄉村聚落發展的基本特點。
3、試以具體城市為例分析城市區位及自然環境對城市形成發展的影響。
4、城市地域結構形成和發展的機制是什麼?城市地域結構的主要模式有什麼特點?
5、分析比較不同類型鄉村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
第八章:
1、政治地理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國家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3、影響國家權利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4、為什麼需要對國家實力進行綜合分析?
5、試說明當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基本特點。
第九章:
1、 導致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我國的資源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2、 環境問題的地區差異及形成原因是什麼?
3、 從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資源的類型。
4、 人類對環境問題的共識主要有哪些?
5、 我國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
6、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分析比較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類型。
7. 人文地理的基本內容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傳統的經濟地理學關心各種資源、生產及商業的分布同自然環境的關系,以生產布局、區位分析為研究的核心。其中區位論和中心地學說曾對地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
現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開始注意社會結構、政府決策以及人們的行為決策對經濟布局的影響,出現了國土經濟學,重視國土整治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旅遊地理學研究所涉及的旅遊屬於經濟活動范疇,因此旅遊地理學也是經濟地理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學是通過研究國民與領土的關系來分析政治現象的地域體系,並分析以政治、軍事、經濟和宗教為背景的各種國家集團對世界和地區所起的作用。
1897年出版的拉采爾的《政治地理學》,將國家當作附著於地球上的有機物,並提出「生存空間」的概念。以後,麥金德於1904年提出陸心說。由於他們及其他學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
20世紀30年代,豪斯霍弗把地緣政治學引入為德國納粹的侵略政策服務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治地理學的發展受到影響。現代分析技術及模式的應用,使地理學者得以制定各類各級政治區域的效率和效果,並開始研究政治行為和政府決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參與對國土整治的決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區的結構、國家公園的設置、選票地域分布模型以及領海界線和沿海捕魚權等課題的研究。
很早以來,地理學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種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拉采爾的人文地理學代表著作即以「人類地理學」命名。在維達爾·白蘭士和白呂納的人文地理學著作中,也都包含種族和民族地理的內容。不過,現在人種地理學和民族地理雖然仍是介於人種學、民族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但研究者則多為人種學和民族學者。
各地的人口數量、分布和遷移是重要的地理現象,人文地理學者十分關注。維達爾·白蘭士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第一章即論述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鮑曼分析了中歐的人口地域分異現象,瑞典地理學家德·耶爾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並制出人口分布圖。從此,人口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社會地理學分析空間中的社會現象,研究各種社會類型的區域分布並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探討人地關繫上強調社會因素對地區文化景觀、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語言行為和感應等方面的地理問題,並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
文化地理學則從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的角度,解釋各種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區具有各種區域特徵,研究對象和內容與社會地理學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類不同社會集團的地域特徵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後者則是研究人類創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學者將社會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的內容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現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雖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是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學可以說是地理學中的一門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
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做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文地理學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
盡管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有多種對中國地區的習慣的劃分方法。
8.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涵是什麼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作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8)人文地理研究內容擴展閱讀
問題和趨勢:人文地理學仍然缺乏完成大區域宏觀研究和小區域微觀研究之間的聯結所需的理論和方法,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
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
9. 人文地理學都研究些什麼
人文地理學更來注重地理學中社源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o語言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o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