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第一屆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第一屆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發布時間: 2021-02-27 02:40:09

『壹』 蘭州大學的李吉均院士曾獲過哪些獎

李吉均是地理與地貌學家,四川彭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1991年被選為中科院院士。2020年7月號,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下面盤點一下李吉均院士所獲獎項。

除此之外,李吉均院士與其他院士合作,共同編寫了《西藏冰川》與《橫斷山冰川》兩本專著。書中詳細記錄了青藏高原地區和橫斷山地區冰川的分布區域性質及其變化過程。書中闡明了冰川的變化與氣候有關,為後來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李吉均院士是善於研究和發現事物的人,截止到2015年,李吉均院士先後寫了200多篇論文。

李吉均院士為我國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研究資料,縮短了研究冰川的時間。雖然他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與思想成果還留在世上。

『貳』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的第一屆

聶衛平:來國家圍棋隊副總教練;自
魏書生:遼寧盤錦實驗中學校長;
王振國:吉林通化長白山抗癌葯物研究所長;
勾艷玲:黑龍江哈爾濱市電訊局話務員;
楊吉奎:遼寧大連渤海水產公司總經理;
黃志紅:浙江省體工隊田徑隊運動員;
李登海:山東萊州市玉米研究所所長;
李潤虎:蘭州軍區某部軍械修理所志願兵;
馬欽澤:成都軍區空軍後勤部被服廠廠長;
鄭淵潔:著名童話作家

『叄』 第一屆 地球小博士 地理科技大賽高中組試題

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水資源的組織體系和許可權劃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及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組織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這次《水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水資源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不同,它是一種動態的、可再生的資源。流域是一個以降水為淵源、水流為基礎、河流為主線、分水嶺為邊界的特殊區域概念。水資源按照流域這種水文地質單元構成一個統一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質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就要求對水資源只有按照流域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間、部門間的水事關系。水落石出資源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資源可以用來灌溉、航運、發電、供水、水產養殖等,並具有利害雙重性。因此,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活動需要在流域內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才能興利除害,發揮水資源的最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界議程》指出: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應當在流域一級進行,並根據需要加強或者發展適當的體制。我國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區的流域,這一自然特點使得協調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頒布的原《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為推進我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於對水資源的權屬管理部門與開發利用部門相互間的關系和職責劃分不清,沒有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導致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職能錯位的現象並存,「多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一是流域按行政區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不利於江河防洪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和統一指揮。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只顧自保,不顧整體,影響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於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解決缺水的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在枯水期爭相搶水,還有一些上游地區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區江河斷流、無水可用,給下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害。三是不利於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蓄,加劇了地下水的過量開發。據統計,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億立方米,已經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四是不利於城鄉統籌解決城市缺水的問題。五是不利於統籌解決水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跨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局部治理,特別是下游地區治理無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質和水環境,只有上下游統一治理、統一水量調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於水資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新《水法》根據水資源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國家水資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經驗,按照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的原則,確立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新《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水資源的戰略規劃,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設立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設置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流域管理機構,例如1935年設立的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33年設立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和1929年設立的導淮委員會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大江大河的規劃、治理和管理,在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機構,其間機構幾經變更。到目前我國在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遼河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為水利部派出機構的流域管理機構,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新《水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在水資源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一步作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和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的監測。(2)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的編制。(3)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的審查。(4)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5)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審查。(6)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水工程保護。(7)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的制訂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的制定。(8)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證頒發和水資源費收取。(9)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還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水法》規定的流域管理機構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資源監督管理上的一些具體職責還將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規或者政府規章進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關規定,借鑒國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經驗,從總體上說,流域管理機構在依法管理水資源的工作中應當突出宏觀綜合性和民主協調性,著重於一些地方行政區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難以單獨處理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經常性的水資源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應由有關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地方在維護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有關政府規章,制定有利於本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府和有關規劃、計劃,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肆』 2011中國重要成就

1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顯著提高。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國民經濟邁上新的台階。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年均增長11.2%,財政收入從3.16萬億元增加到8.31萬億元。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等前沿科技實現重大突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2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進步。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8.9%;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3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去年對外貿易總額達到2.97萬億美元,開放型經濟水平快速提升。
4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
這些輝煌成就,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奮勇前進。

『伍』 第一屆國家科技成果進步獎怎樣查查

科技進步獎獎勵中國自然科學獎與中國發明獎獎勵范圍之外的成果。根據1984年9月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獎勵條例》,主要有以下六類:第一類是屬於...

『陸』 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獎袁隆平500萬

不是你理解的.
根據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的文件,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獎金不需要交稅,是完全獎給個人的,至於獲獎人分給課題組其他成員是個人的品質問題

『柒』 中國的第一個科技成就是什麼

兩彈一星、火箭、戰略導彈、巨型計算機

『捌』 2000年,袁隆平獲得了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會說什麼,寫一寫........

最大的步子(一步登天 )
最大的差別( 天壤之別 ) 最大的變化( 滄海桑田內 )
最長的一天(一日三容秋 )
最寶貴的時光(時不再來 ) 最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

『玖』 求知~~ 2010 中國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名單及簡介~~~~~謝~~~~~~~~~~

中國兩位耄耋之年的知名科技專家師昌緒、王振義,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摘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他們頒發了獎勵證書。

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專家師昌緒1920年11月生於河北省徐水縣。1945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1948-1955年留學美國,獲歐特丹大學冶金博士,而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1955-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從事高溫合金及高合金鋼研究,領導研製出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等多項成果,並得到推廣應用,曾獲國家級科技項7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國際實用材料創新獎等。

多年來,師昌緒一直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工作,在中國率先開展了高溫合金(航空發動機核心材料)及新型合金等材料的研發;在金屬凝固理論方面發展了低偏析合金技術;組建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大力提倡傳統材料與新材料研究,推動中國材料疲勞與斷裂、非晶納米晶等學科發展;提出中國應大力發展鎂合金,倡導並參與中國高強碳纖維的研發與應用。

師昌緒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曾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等,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特邀顧問、中科院金屬所名譽所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主席等。師昌緒重視人才培養,在他領導的研究團隊中,多人已成為材料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著名內科血液學專家王振義1924年11月生於上海,1948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等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一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在60餘年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做出重大貢獻。他成功實現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治療新策略,奠定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樹立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範;建立中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體系。

1994年,王振義獲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他還獲得瑞士布魯巴赫腫瘤研究獎、法國台爾杜加世界獎、美國血液學會「海姆瓦塞曼」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首屆何梁何利科技獎等。王院士醫德高尚,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優秀血液學專業人才,至今仍工作在醫、教、研第一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