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行政人口
❶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多少人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為11521萬。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25.9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1.40%,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43.38萬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0.99萬人,死亡率4.46‰;自然增長人口92.38萬人,自然增長率8.08‰。
廣東省內有10.17萬歸僑、3000多萬僑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等僑鄉地區以及23個華僑農場。
(1)中國地理行政人口擴展閱讀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最少的省份:西藏藏族自治區
截至2018年末,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總數為343.82萬人,比上年凈增加6.6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07萬人,占總人口的31.14%;鄉村人口236.75萬人,占總人口的68.86%。人口出生率為15.22‰,死亡率為4.58‰,自然增長率為10.64‰。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面積120.2189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❷ 中國的人口及面積有多大
人口數量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大陸31個省、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國家統計局測算數據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由於實行計劃生育,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4年。
龐大的人口數量一直是中國國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雖然中國已經進入了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當前和今後十幾年,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
按照目前總和生育率1.8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將分別達到13.7億和14.6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3年前後,達15億左右。
受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在2005年-2020年期間,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高峰。同時,由於獨生子女陸續進入生育年齡,按照現行生育政策,政策內生育水平將有所提高。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中國將迎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龐大的人口數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多方面影響,在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帶來沉重的壓力。
中國國土面積到底多少?
中國官方公布的國土面積是約960萬平方公里。
據美國CIA,the world factbook,其中陸地面積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270,550 平方公里,另外幾部權威的網路全書公布的中國國土面積也都在955-960萬之間。但不知這些數據是否包括麥線以南(約8萬,印度控制)、阿克賽欽(約3萬,中國控制)地區。按一般慣例,國外計算中國領土是以實際控制區為准。另外把2003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國地圖集》中的各省數據匯總起來為933.8226萬,大致與CIA公布的陸地面積相當。當然各省面積數據並不很精確,因為各省省界從來沒有精確劃定過。很多都是約數。
綜上,大致可判斷,中國的陸地面積應該為930多萬(包括分布於陸地上的水體面積)。
水域面積為中國的領海和內海面積,渤海為中國的內海,約7.7萬,加上領海面積20來萬,估計與CIA公布的270550平方公里相差不大。
所以陸地面積加上水域面積應為960萬左右,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和各網路全書的數據應是較為可信的。
這里還要糾正許多網友的一個錯誤觀點。
也許有些人在上面看見中國領海面積只有20多萬時,心中就有疑問了,不是300多萬嗎?
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整個海洋可劃分為內水、領海、群島水域、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等海域。其中,領海和內水屬於國家領土的范圍,而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則組成國家管轄區域。
中國主張12海里領海權,即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國領海。
大家常說的300多萬是指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面積。
專屬經濟區,為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區域,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大陸架,為領海以外依本國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至大陸邊外緣的距離不足二百海里,則擴展至二百海里。
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中國行使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國際法委員會將沿海國在大陸架的主權權利解釋為沿海國開發和利用大陸架資源所必需的一切權利,包括管轄權和懲罰違法行為的權利。「主權權利」是一種主權性質的權利。主權權利不同於完全主權,而又高於一般的管轄權,它是僅次於主權的一項佔有性權利。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主權是完全的、絕對的、排他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主權權利在一定條件下是不完全的,對沿海國享有的主權權利《公約》所採用的措辭是「適當顧及」。
因此,黃海、東海、南海只有部分屬於中國的領海,而渤海是中國的內海,全部屬於中國。
所以有些人會對中國地圖南海的傳統海疆線產生錯誤理解,認為海疆線內的全是中國領海,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關於中國領土的確切數據,你可以從國外資料上查到很精確的數據,但從中國官方,現階段肯定得不到。不是中國做不到,而是因為,中國現在與部分國家的邊界線並未正式劃定,而且有爭議的地方相當大。如果官方現在給出精確數據,只怕以後在邊界談判中,對外對內,都會處於一個被動的境地。
❸ 求助中國地理人口分界線,400和800毫米等
中國地理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一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秦嶺淮河一線
❹ 找出我國重要的人口分界線通過的省級行政區域,地形區名稱
路線經過以來下省區:黑龍江自、內蒙古、河北、陝西、貴州、四川、雲南。它是一條自然地理的分界線。它基本上和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兩邊地理、氣候迥異,所以它不僅是我國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分界線。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
❺ 地理初一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我國疆域遼闊,物產豐富:東起西太平洋,西到帕米爾高原,北起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到曾母暗沙南端。總面積約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將近十四億人口。
❻ 中國省份人口排名
我國人口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蘇省,河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主要都是東部以及南部東南部的一些省份,西部和西北部人口較少。
一、中國人口大省我國現在人口最多的省份應該是廣東省,已經是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人口大省。南方的經濟發展一向比較快一些,廣東又是一個和東南亞接觸非常多的城市,所以廣東省的人確實比其他城市要多很多。山東省也是人口破千萬的大省,山東省人口本來就多,古代的時候,其他各省都經常發生戰亂,而山東不算是特別重要的戰略要地,經歷的戰亂也比較少,人口自然就比較多。河南省也是人口排名前三的大省,河南地處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人口自然不會少。
吉林,甘肅,內蒙古,新疆,海南,寧夏,青海,西藏,這些地理位置都不是太好,環境相對於中原地區來說也比較差,這些省份的人口比較少一些。尤其是西藏,人口數量可能還不如一些大城市,西藏的生存環境確實比較惡劣,不是很適宜人類居住。
❼ 中國人口的地理分布特點是
我國人口分布一般東部沿海地區多,西部內陸地區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龍江漠河與雲南騰沖連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東南國土面積佔全國的43%,而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94%左右,西北地區面積佔全國面積的57%,人口卻只佔全國人口的6%左右,即有由東南到西北方向隨海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階梯遞減的趨勢,而這種趨勢還正在加強。
自然原因: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上東部以平原為主,有漫長的海岸線,西部以山地為主,西部地區大多為高原、荒漠,土地可墾殖率低,而且遠離沿海,在經濟的全球組織中處於邊緣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區人口承載力比中東部地區低得多。
社會經濟原因:歷史上,自宋朝以來,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由西部向東部轉移,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良好的自然環境推動了經濟發展,近代以來,東部地區便利的交通為其發展與交流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為東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東部良好的基礎使東部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的流動,西部地區盡管人口密度比中東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區人口對環境的相對壓力已經大於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頃耕地面積計算的人口密度)已高於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經濟密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所負擔的人口)不僅高於中部地區,而且高於東部地區,比東部地區高出的幅度達50%以上。
❽ 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全部位於熱帶的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是什麼
位於熱帶的有:台灣南部,海南島,雲南南部,廣東南部。
從圖上看,我國的熱帶包括雲南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台灣南部、海南島等。因此全部位於熱帶的省級行政區應該只有一個:海南。
因我國地理上全部位於氣象上熱帶的地方為海南省,但是海南省人口密度低;廣東省只能是熱帶與亞熱帶交織的地方(廣東省的人口密度能夠滿足人口密度最大(包括居民人口和暫住人口在內),但是不滿足全部位於熱帶的省,我的推斷只能是我國大陸目前無實際行政管轄的台灣省,台灣省全部位於熱帶地帶,人口絕對數約2600多萬人,面積約3.6萬多平方公里,這樣滿足人口密度是最大。
熱帶,處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佔全球總面積39.8%。
熱帶的英文名稱為Tropics。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大,在兩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回歸線上,一年內有一次太陽直射,而且,這里正午太陽高度終年較高,變化幅度不大,因此,這一地帶終年能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氣候炎熱,稱為熱帶。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從赤道到南北回歸線,晝夜長短變化的幅度逐漸增大。在回歸線上,最長和最短的白晝相差2小時50分。由此可見,在熱帶范圍內,天文現象的緯度差異是極小的。熱帶的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只有相對熱季和涼季之分或雨季、乾季之分。全年溫度大於16攝氏度。
❾ 中國地理界線的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內人口少。容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漸減少,兩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漸拉開距離,隨著國家近幾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使西部地區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一般比內陸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會更大,這些地方商業比較發達,人流量大,氣候適宜。
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疏,大體有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部、昆侖山脈、青藏高原北部,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乾旱,有些是終年積雪,環境相對比較惡劣。
❿ 地理 中國 人口
地球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