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震線地理

中國地震線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2 12:07:12

『壹』 中國地震災害地理分布

原因:中國位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回帶和地中海答-喜馬拉雅地震帶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頻繁.
分布:一帶四區:一帶:東經105度線穿過地帶;四區:華北、台灣、新疆、西南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的交匯部位,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大地構造位置決定,地震頻繁震災嚴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貳』 中國有哪幾個地震帶,如何分布的

中國地震主要來分布在五個區域:台自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

『叄』 中國地震帶的城市斷層帶

2004年6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地震活動斷層探測技術系統——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開始實施,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是該項目首席專家。項目選擇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陽等內地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探測研究。該項目於2008年4月順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個城市及其鄰區的主要斷層的分布、最新活動性和發震危險性,特別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廣州、沈陽、銀川、青島等城市的其中80條斷層的活動性。重慶作為最後一個未進行活動斷層探測的直轄市,當前也正在開展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河北省也自費在11個地市開展了同樣的探測工作。
2011年3月20日至21日,有網站報道「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帶」,並相繼被各大網路媒體轉載。「京滬等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通過網路澄清中國地震局尚未公布21城市斷層帶報告及分布圖。
「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如果這句話不是出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韓竹君研究員之口,我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謊言。
「不是日本嗎?」我脫口而出。
「當然,更准確的說法是:中國和日本一樣,都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他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中國人常為「我們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這7%的國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世界上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中國人抗震意識的薄弱,是我國和日本最大的區別。
以地質學家的專業眼光來看,這卻是毫不意外:地震是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系的。在中國,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再加上歐亞板塊深部地球動力作用的影響,巨大的晚第四紀活動斷裂十分發育,而這些斷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溫床。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大陸的幾乎所有的8級和80-90%的7級以上的強震都發生在這些斷裂的邊上。
西部地震頻度高,東部地震影響大
「都說中國發生地震多,可是我們為什麼沒有覺察呢?」我向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鄧乃恭研究員提出了這個問題。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國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級。」我仔細想了想才回答。
「不對,其實在2001年就有一場8.1級的地震——昆侖山地震。因為發生在荒無人煙的青藏高原,所以並不被大眾所知了,中國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這樣。」鄧乃恭的手指在《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上自北向南沿賀蘭山、六盤山、秦嶺、大涼山一線劃過:「這是南北地震帶,它把我國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部地區的地震在頻度和烈度上都遠遠高於東部地區。地震『偏愛』西部,往往西部發生5、6場地震,東部才發生1場地震。原因就是我國的『鄰居』印度板塊太『熱情』,不斷北移,把西部地區擠得太厲害了。」 (劉晶晶/文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第6期)

『肆』 中國的地震帶有哪些

中國地震帶分布

中國地震帶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中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一、青藏高原地震區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

青藏高原地震區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二、華北地震區

華北地震帶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地震帶,東起渤海之濱的唐山地區,往西經華北北部燕山地區至五台山,然後轉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過黃河向西經渭河流域至寶雞市附近,全長1500多公里,該地震帶歷史上發生過多次8級大地震。

「華北地震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華北地震區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歷史上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

華北地震區位於中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⑴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中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⑵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⑶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中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⑷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1996年5月3日內蒙古包頭6.4級地震也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三、東南沿海地震帶

中國東南沿海地震帶的分布情況: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及江西、廣西鄰近的一小部分。這條地震帶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新華夏系北東向活動斷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動斷裂在形成發震條件中也起一定作用。這組北東向活動斷裂從東到西分別為:長樂—詔安斷裂帶,政和—海豐斷裂帶、邵武—河源斷裂帶。沿斷裂帶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如沿長樂詔安斷裂帶,曾發生過1604年泉州海外8級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強震;沿邵武—河源斷裂帶曾發生過會昌6.0級(1806年)地震、河源6.1級(1962年)地震和尋烏5.8級(1987年)地震,政和—海豐斷裂帶也曾發生過破壞性地震,但總的強度比較低。

四、南北地震帶

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帶,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簡稱南北地震帶。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的大地震就發生在這一地震帶上。

其他震區

「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中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由於新疆地震區地震經常發生人煙稀少或者無人居住的區域,盡管強烈地震較多,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與中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另外,「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里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1605年廣東瓊山7.5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現在的30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伍』 中國地震直線的由來

2008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造成數萬人死亡,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當下大陸民眾提到地震仍然餘悸猶存。其實過去數百年來大陸從北到南發生的地震,造成重大傷亡的數量不少,有位中國民間地震科學愛好者靈機一動拿出地圖作分析,竟發現了一個相當驚人的結果。
翻開中國地圖,一條假想的紅線從東北到西南一字畫開,從上到下地震發生的地點居然都巧合的坐落在同一條斜線上,包含了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推到更早的1695年山西臨汾大地震,以及2008年發生的四川大地震中的重災區北川映秀,全都無一例外。
網民甚至指出,中國過去宋元明清四朝發生過無數大小的地震,也都分布在這條地震線,包含宋朝宋仁宗景佑4年(1037年)的河南京師大地震,元朝元城宗大德7年(1303年)年的山西趙城大地震,明朝明世宗嘉靖34年(1555年)的陝西渭州、華州以及山西蒲州大地震,以及清朝清世祖順治 11年(1654年)的陝西西安、延安地區大地震。
2008年5月16日晚上22點,一個叫李金蔚的父親突然興奮的拿了一本《中國地圖冊》,興沖沖的告訴我:「你看中國4次大地震都在一條直線上」,我一看很驚奇真的,遼寧的海城大地震,河北的唐山大地震,河北的邢台大地震,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竟然能連成一條直線。這是一個新發現,還是巧合?於是我立即收集中國地震歷史,發現中國歷史地震史上的重大地震基本都在這條直線上。1303年山西趙城大地震,1037年河南京師(洛陽)大地震,1555年陝西渭州和華州及山西蒲州,1695年山西臨汾大地震,1654年的陝西西安和延安地區大地震,1996年雲南麗江大地震等基本上都在這一條直線上。從遼寧海城大地震區連線一直到雲南的麗江地震區,其所經過省市基本都有傷亡極大的重大強烈地震。
在中國教科書上,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李金蔚父親發現的一條更為重大地震帶帶並無表述,它橫貫整個中國,甚至可能橫貫亞洲等地區,李金蔚父親自命名的「鴻裂」。(圖:紅線)這可能是兩個板快移動積壓而成,或者是一個大的地質斷裂帶。不過根據地震專家指出,中國大陸境內確實有地震帶的分布,也是依據地殼變動所產生,但網民所指出的這條線,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佐證,只能說是巧合中的巧合。有人推測,主要是整個中國東南大陸沿海原因...。

『陸』 中國地理分界線

我國地復理上幾條重要的分制界線
地勢第—級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一祁連山一橫斷山一線

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線

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
大致秦嶺一淮河一線,(相當於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大致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濕潤地區和乾旱地區分界線
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坡一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一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相當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分界線
北段大致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地區南方和北方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

耕地以水田為主和旱地為主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

冬小麥和春小麥種植地區分界線
大致長城—線

『柒』 誰知道中國地理各地形區的分界線

范圍太大復,先說幾個。
秦嶺-淮河
南北制方的界線
太行山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
巫山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祁連山
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
天山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長城
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
橫斷山脈
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
昆侖山
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一般來說很多省界也都是些山。

『捌』 中國地震帶分布圖哪兒有

你找一本高中的地圖冊應該會有的,或者去地震局或檔案館查查就有了。

『玖』 地震帶一般在哪些地區

世界那些地方地復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制集中在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經我國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達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