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肺魚
『壹』 什麼淡水魚最大
樓上說了半天等於什麼都沒說。別亂復制了
最大的淡水魚是巨骨舌魚
巨骨舌魚,隨著魚體的成長,體後半部的鱗片外邊緣會漸漸變成鮮紅色帶紋。不過它可不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海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鱗淡水魚之一。在亞馬遜河流域,它們通常生活在湖泊和寬闊的河流里。因為它們可以長到6米長,因此在小溪中是難以生活的!
骨舌魚或巨骨舌魚類是分布在熱帶的大型淡水魚,特別是亞馬遜河的巨骨舌魚,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此類的化石在北美洲和歐洲有發現,因此得知在很早的時候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鰾有和肺一樣的功能,也有和肺魚相似的原始型特徵。具有美麗且大型的鱗片,常被當做觀賞魚。骨舌魚或巨骨舌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由於舌中有長出硬骨牙齒,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類屬於輻鰭魚綱真骨魚部骨舌魚分部骨舌魚目骨舌魚亞目骨舌魚科,是分布在熱帶的大型魚,主要以各種小魚為食。骨舌魚身體側扁像帶子,在亞馬遜當地叫腰帶魚。亞馬遜原產的有雙須銀骨舌魚和黑骨舌魚,東南亞原產的有美麗鞏魚,非洲原產的有異耳魚,也有澳洲原產的種類。特別是亞馬遜河的巨骨舌魚全長1.5~4.5米,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骨舌魚為保護卵而將卵存於口中孵化。下頜須能辨別味道,也有確認東西的作用。
『貳』 海底世界有哪些魚
1、鯊魚。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魚類。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鯊魚,在古代叫作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
傳統觀念認為鯊魚的軟骨(即魚翅)中蛋白質很高,但這是錯誤的。雞蛋的蛋白質遠遠超過魚翅。此外,研究顯示,由於鯊魚體內易於富集汞,同時鯊魚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經毒素,故對人體有潛在危害。因為幾十年來的大量獵殺,鯊魚存在滅絕風險。
2、海龜。隸屬龜鱉目、海龜科、海龜屬。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頭頂有一對前額鱗。四肢如槳,前肢長於後肢,內側各有一爪。頭、頸和四肢不能縮入甲內。
主要以海藻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陸地上產卵,孵出幼體。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適應在水中生活,四肢變成鰭狀,利於游泳。一般僅在繁殖季節離水上岸。雌龜將卵產在掘於沙灘的洞穴中。
3、電鰻。電鰻屬於裸背電鰻科的鰻形南美魚類,拉丁學名為Electrophorus electricus。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是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輸出的電壓可達300~800伏,因此電鰻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它不是真正的鰻類,而與鯰形目的種類近緣。
電鰻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盤點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世界上已知的發電魚類達數十種,其他會放電的魚類還有電鯰、電鰩等。
4、魔鬼魚。魔鬼魚是一種龐大的熱帶魚類,學名叫前口蝠鱝。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只要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
5、具有齒鯨類典型的形態學性狀:紡錘形的身體;單個新月形的呼吸孔;頭骨套疊,上頜骨向後擴展與額骨重疊;顱頂偏左的不對稱;圓錐形或釘狀的齒等。各種間最明顯的變異與喙、上下頜、牙齒等攝食器官有關。喙的長短和大小,牙齒的多少和大小,反映了不同物種所佔有的生態位的范圍。
如牙齒總數從僅10枚左右(里氏海豚)到共有250枚(長吻原海豚)。外形也呈大幅度的變異。只有少數種類如虎鯨和領航鯨為顯著性二型,更多種類則可為身體大小、形狀、顏色,和背鰭形狀的輕微性二型。身體大小從小於1.5米(矮海豚屬的一些種)到超過9米。
『叄』 大自然中,動物頑強拼搏的例子
Tardigrades:顯微鏡下的生命
這種8條腿的動物實際上可能無處不在,雖然它們常被發現在苔蘚和青苔中。有時它們被叫做「水熊」,它們能在沸水中和北極冰凍環境下生存。它們還能承受得住人類所能承受的千倍以上的輻射。
蟑螂、蚊子和蚯蚓
蟑螂很難被殺蟲劑、毒葯甚至是高輻射殺死,也是少有的能在核災難中倖存的動物之一。蚊子缺乏蟑螂堅硬的外殼和兇悍的外表,但它們是多產的動物,因為傳播疾病的能力,它們可能是世界上人們最怕的動物之一。蚯蚓有罕見的再生能力。從理論上講,即使被斬斷也能很快再生。蚯蚓也是多產動物,還是雌雄同體動物。
烏鴉和麻雀:城市倖存者
對烏鴉人們都很熟悉。這種較大的鳥兒活躍在人類領域,不允許迎面而來的汽車打斷它們的美味,直到最後一刻才肯飛走。麻雀也能在人類領域中生活得有滋有味。它們已經學會在室外餐館或者停車場尋找美味,它們能在嚴冬生活。
暹羅斗魚、肺魚和鮣魚
鮣魚不懼海洋中最兇狠的動物——鯊魚。這些吸管狀的魚依附於鯊魚,鯊魚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還可獲得保護。暹羅斗魚不僅是能在魚缸中活躍,並把情敵撕成碎片的魚,它們還能在野外的池塘和小水潭生存,因為它們有一個叫做「迷宮」的器官,能呼吸空氣。肺魚因其不象魚的器官而聞名。這些魚主要分布在非洲,旱季無雨的時候,它會把自己包進一塊泥殼里「冬眠」起來,直到雨季來臨後才又重新回到水中。
『肆』 高分求有關古海洋生物的知識
寒武紀:威瓦亞蟲、三葉蟲
奧陶紀:鸚鵡螺
志留紀:杜父魚(海蠍)、專伯肯魚、海百合屬、克遜蕨。
泥盆紀:盾皮魚、枝齒鮫、肺魚
三疊紀:單齒龍、卵皮龍、盾齒龍、幻龍、歐龍、混魚龍、沙尼龍。
侏羅紀:魚龍、蛇頸龍、滑齒龍、地龍、地棲龍。
白堊紀:古海龜、滄龍、浮龍、海王龍、長頭龍、薄片龍。
第三紀晚期:原鯊齒鯨、劍吻古豚、新須鯨、
『伍』 棘龍的大眾文化
棘龍長久以來出現在大眾的恐龍書籍里,但直到如今才有足夠的棘龍科資料可以正確完整地描述棘龍。在過去,棘龍是以直立、背部有帆狀物的獸腳亞目形象所重建,直到1955年,艾伯特·拉伯(Albert de Lapparent)與Lavocat建立了一個具影響力的棘龍重建圖。
《侏羅紀公園3》棘龍最先在中被大家廣泛認知。電影在特效上自然是超過前兩部,並出現棘龍。在本片當中棘背龍與霸王龍展開戰斗並殺死了霸王龍,也由此產生了霸王龍和棘背龍到底誰更厲害的爭論。但實際上這兩種恐龍生活在不同的大陸(霸王龍生活在北美洲,棘背龍生活在非洲),而且棘背龍生活的年代要比霸王龍早一些。因此兩者幾乎不可能相遇。而後《侏羅紀世界》之中,霸王龍沖出來的時候把一座棘背龍的骨架撞了個粉碎,算是為前作之中被棘背龍殺死的同伴「報仇雪恨」。
《遠古巨獸大復活》中棘龍所向披靡,打敗當時生活同一地區的所有競爭對手,但該片對棘龍的描述部分過於誇張。
《恐龍星球》是BBC出品的科教片,在第一集中就介紹了棘龍生活的環境以及當時的動物和競爭對手,科普性一般。
在2014年12月初,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新上映的科教片,《比霸王龍更大的恐龍》(Bigger than T-rex)首次將最新的對棘龍的科研發現成果傳達給大眾,並從最初發現棘龍化石的歷史事件敘述起到如今。首次將棘龍塑造成四足的水陸兩棲恐龍,科普性基本為零。
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Nizar Ibrahim提到這副化石有修長的脖子、挺拔的軀干以及拖曳的尾巴,背部高為7英尺(約2米)的長棘是類似帆一樣的存在,而面部的口鼻部分更是與鱷魚十分接近。「當我們看到它的模樣時,就確定它絕不像其它恐龍一樣可以敏捷地 在陸上活動,大部分的時間它應該都是在水裡度過的。
像蛇頸龍和滄龍這樣生活在水裡的古生物,其實更多屬於海生爬行動物,的種類,並不是恐龍。因此棘龍可以算作是已知唯一的兩棲恐龍。
科學家一直懷疑這種巨獸是否會游泳,而這次新化石的發現帶來了充足的證據。Ibrahim教授解釋稱,「我們發現棘龍的身體比例十分奇怪。後肢比一般的肉食恐龍要短,腳上的爪子十分寬大,腳掌更如同是槳葉的形狀。這不就是生活在水裡的生物嘛。」
用研究人員的話來說,棘龍是生活在一條滿是生物的河流中,這條河流從摩洛哥延伸至埃及。它們除了享用鯊魚這樣的美味外,還得和巨鱷爭奪腔棘魚、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