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人文地理
⑴ 倫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16世紀後,隨著大英帝國的快速崛起,倫敦的規模也高速擴大。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
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濕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倫敦夏季(6-8月)的氣溫在18°C左右,有時也會達到30°C或更
高。在春季(3月底-5月)和秋季(9-10月),氣溫則維持在11-15°C左右。在冬季(11月-3月中旬),氣溫波動在6°C左右。在倫敦冬季有罕見結冰的情況,但潮濕和陰冷的空氣會使人一個冬天內得2-3次感冒。
倫敦全年都可以旅遊,但在冬季一些觀光景點會關閉或縮短開放時間。一般天氣好的時候都會開放。7-8月是倫敦的觀光旅遊旺季,但這幾個月中除了有不確定的陽光外,還有擁擠的人群和被抬高的價格。
因空氣濕潤,多雨霧,所以倫敦市區常常充滿著潮濕的霧氣,因此有個叫「霧都」的別名。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海輪可直達。由「倫敦市」和32個自治市組成「大倫敦」,面積1,605平方公里。在倫敦城周圍的12個市,相當於市區,稱「內倫敦」,面積303平方公里。氣候冬暖夏涼,偶爾下雨,且持續時間不長。一般來說,6月份氣候就逐漸好轉,天空晴朗,陽光溫和;7、8月進入真正的夏天,艷陽高照,但溫度在20度左右,白晝特別長。9、10月份秋高氣爽,11月下旬慢慢進入冬天,12月到來年的2、3月氣溫在10度以下,但下雪的機會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還是保持在15攝式度以下的低溫。倫敦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左右。倫敦都會區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大倫敦人口7,556,900(2007年)。人口密度4,761人/平方公里。都會區人口827.83萬。通勤范圍人口約1,200至1,400萬。倫敦是歐洲第三大都市。倫敦全市平均海拔24米(79英尺)。據2001年人口普查,倫敦市及其自治市(鎮)(約610平方英里)擁有7,172,036人口。在英國里,倫敦是民族多樣性最高的地方(萊斯特第2),其中布倫特區、紐漢區的指數分別達0.85(最高為「1」)、0.83。
⑵ 關於倫敦的人文地理、名勝古跡的資料簡介
倫敦的人文地理、名勝古跡的資料簡介
伊麗莎白塔(Elizabeth Tower),舊稱大本鍾(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回宮鍾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答築之一,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鍾樓(Clock Tower)的大報時鍾。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鍾樓,是倫敦的標志性建築之一。鍾樓高95米,鍾直徑7米,重13.5噸。每15分鍾響一次,敲響威斯敏斯特鍾聲。自從興建地鐵Jubilee線之後,大本鍾受到影響,測量顯示大本鍾朝西北方向傾斜約半米。
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埃及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室之一。
倫敦塔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作過王宮,也作過法院。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