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理縣人文地理

理縣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19 21:55:16

『壹』 請問四川的古,近代史有哪些

200多萬年前,四川便開始有了人類活動,距今25000年前開始出現文明,並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統治四川後,四川逐漸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根據考古發現,2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四川便開始有了人類活動。四川境內有已被命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四處。距今7~8千年的時候,四川地區逐漸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很廣,目前已發現200多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廣漢三星堆遺址、廣元營盤梁遺址、西昌禮州遺址等。
約4~5千年前,四川地區進入上古傳說時期,這一時期大約同中原的夏、商、周時期相當。此時的古史傳說內容主要關於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動,較著名的有大禹導江、杜宇化鵑、長苰化碧等。盡管沒有史料記載,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橋等遺址的考古發掘和口頭傳說證明,最遲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經進入奴隸社會。
商周時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隸制政權蜀國可能與古史傳說中的「三代蜀王」——蠶叢、柏灌、魚鳧有關。大約在夏商之際,蜀人部落從今茂縣一帶遷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後,大約相當於中原西周時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間蜀國的都城遷至郫邑(今郫縣),杜宇王朝採用君主世襲制,勢力強大,其勢力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大約相當於春秋早期,杜宇氏禪位於治水有功的蜀相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
戰國至三國
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雙流),起初國力強盛,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開明九世開始仿效華夏禮樂制度,並把都城從廣都遷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國為統一天下做准備,從石牛道討伐蜀國。
秦攻佔蜀國後,設蜀、漢中兩郡。四川地區逐步實行秦國的制度,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秦昭襄王至秦莊襄王年間(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擔任蜀郡太守,採取了許多開發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檢、郫二江(今南河、錦江),使成都平原日漸富饒,為秦始皇統一中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
西漢以後四川地區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繁華程度超過關中地區而被譽為「天府之國」,美稱相沿至今。漢景帝年間,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國首個官辦學堂「文翁石室」,從此蜀地學風大盛,可與齊魯地區相媲美。西漢末,公孫述占據益州,國號「成家」,建都成都。
東漢末,益州又被劉焉劉璋父子割據(189年~214年)。後來,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221年~263年)。蜀漢疆域包括今重慶、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和甘肅小部。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蜀漢丞相諸葛亮勵精圖治,使蜀國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
兩晉至隋唐
蜀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被魏國所滅。不久,司馬炎建立晉朝。西晉後期,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東晉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歷史上因之合稱為「成漢」。成漢是「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國家,其全盛時疆土覆蓋四川盆地及周邊部分地區。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至隋開皇元年(581年)四川並入隋朝版圖,四川地區先後受東晉,前秦,樵縱,南朝的宋、齊、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個政權的統治。由於政治動盪,戰亂頻繁,社會經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今江南地區)一益二」之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曾入蜀避難。之後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難,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亂,唐僖宗避黃巢起義。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滅,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地區建立起前蜀、後蜀政權,分別歷時18年、31年。前蜀、後蜀前期都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由於沒被捲入中原爭斗,四川一度成為全國最為繁榮的地區。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軍滅後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時期在四川地區曾發生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比如王小波、李順起義。盡管如此,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四川地區仍較安定,使得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成為兩宋抵抗金、蒙的大後方。元初四川地區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使經濟遭到巨大破壞。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發兵將四川地區並入明朝版圖,轄區除現在的四川、重慶外,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1644年~1646年),以成都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間,四川一直處於戰亂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進入穩定時期。嘉慶元年(1796年),四川爆發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歷時9年清廷才將起義鎮壓下來。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區在空前的戰亂下,人口銳減,經濟調敝。於是,朝廷在明初與清初兩次推行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歷稱「湖廣填四川」。兩次移民運動使人口缺乏的四川獲得大批勞動力,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
近代
1840年,鴉片戰爭揭開中國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增開四川的門戶重慶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會自然經濟逐步崩潰並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資本主義在四川開始萌芽。
19世紀60年代,石達開入川,之後又爆發成都教案,以及義和團起義。在四川爆發的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1911年,成都獨立成立軍政府;民國元年(1912),撤銷道一級建置,改為省直轄府、州、廳、縣。1913年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實行「軍民分治」,廢省改道,將四川地區分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東和邊東、邊西7道,後改盆地5道名為西川、建昌、永寧、嘉陵、東川。同時廢府、州、廳建置,將縣直隸於道。1914年,裁去邊東、邊西兩道,劃康定縣以西30個縣為川邊特別區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受四川省節制。
民國時期,川內軍閥混戰,從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戰爭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軍閥各霸一方,各自為政。1935年,國民黨中央軍入川,為了「剿共」及嚴密監視地方的革命活動,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縮小政區的辦法,把四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另設成都市(1928)和重慶市(1929)。1939年實行新縣制,編組保甲,劃分鄉鎮。同年,又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並,設立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設自貢市。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後長征進入四川。紅四方面軍於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東北及與陝西接壤地區,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面積約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達700萬,是當時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沿海沿江的各類工礦企業、高等學校和文化團體也紛紛內遷至四川,四川再次成為中國的大後方。同時300萬川軍出川抗戰,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攜其子蔣經國,從成都飛往台灣,隨後四川和西康相繼更換政權。
現代
1949年12月,四川地區解放。1950年1月,中央將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劃為西南區,在重慶市設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分別由鄧小平同志任西南局書記、劉伯承同志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賀龍同志任軍區司令員,統一領導西南區的工作。同時,將四川地區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4個行署和重慶市及西康省,均直屬大區領導。4個行署和西康省共轄21個專區、6個市、191個縣。
1952年9月1日,中央決定撤銷西南軍政委員會和4個行署區,恢復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並將重慶由中央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同年10月,將「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區專員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銷。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為「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同年5月,將各「區專員公署」更名為「專員公署」。10月,撤銷西康省,將金沙江以東各縣並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區劃歸西藏自治區。
為了加強四川西部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建設,按照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精神,先後設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區(後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後改為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鹽源彝族自治縣、茂汶羌族自治縣等一批自治州、縣。為了加強三線建設,於1965年以攀枝花礦區為中心,設立了渡口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共計43個區縣(市),總面積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2萬人。川渝分治後,四川省的地級行政區降為19個,縣及縣級市、區179個,數量仍為全國第一。所幅員面積為4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萬人,佔全國的6.8%,居河南、山東之後,列第3位。
2007年底,四川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共計21個地級單位),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4個自治縣(共計181個縣級單位)。
成都市: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
自貢市: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和榮縣、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中江縣、羅江縣,廣漢市、綿竹市、什邡市;
綿陽市:涪城區、遊仙區、江油市、三台縣、安縣、平武縣、梓潼縣、鹽亭縣、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元壩區、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蓬溪縣、大英縣、射洪縣;
內江市: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隆昌縣、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五通橋、沙灣、金口河4個區,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眉山市
南充市: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閬中市;
眉山市:東坡區,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宜賓縣、南溪縣、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珙縣、筠連縣、興文縣、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華鎣市;
達州市:通川區、達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萬源市;
雅安市:雨城區,蘆山縣、名山縣、天全縣、滎經縣、寶興縣、漢源縣、石棉縣;
巴中市: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資陽市: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簡陽市;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金川縣、黑水縣、馬爾康縣、壤塘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九寨溝縣、小金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丹巴縣、爐霍縣、九龍縣、甘孜縣、雅江縣、新龍縣、道孚縣、白玉縣、理塘縣、德格縣、鄉城縣、石渠縣、稻城縣、色達縣、巴塘縣、瀘定縣、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木里縣、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

『貳』 川東,川西,川南,川北是怎麼劃分的根據是什麼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四川解放。由於四川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為了便於管理,1950年1月,撤銷四川省,將今四川地區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4個行署區和西康省。劃分根據是他們位於四川盆地的方位。

被析分的東西南北4大行署區駐地分別為:川東行署區駐重慶黃桷埡(後遷北碚)、川西行署區駐成都、川南行署區駐瀘州,川北行署區駐南充。1952年,四大行署區又合並為四川省。


(2)理縣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川西行署區下轄1個地級市,4個地級專區,共5個地級行政單位和8市轄區、38縣,共46個縣級行政單位。

川西地區:

成都市: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高新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

雅安市:雨城區,蘆山縣、名山縣、天全縣、滎經縣、寶興縣、漢源縣、石棉縣。

資陽市: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簡陽市(已劃入成都市)。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金川縣、黑水縣、馬爾康縣、壤塘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九寨溝縣、小金縣。

德陽市:旌陽區、中江縣、羅江縣,廣漢市、綿竹市、什邡市。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丹巴縣、爐霍縣、九龍縣、甘孜縣、雅江縣、新龍縣、道孚縣、白玉縣、理塘縣、德格縣、鄉城縣、石渠縣、稻城縣、色達縣、巴塘縣、瀘定縣、得榮縣。

『叄』 "母親河水電站"的資料

母親河水電站指黃河源水電站,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回壩高為答18米,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年均發電量為1753萬千瓦時,於1998年4月8日破土動工,投資總額近8000萬元。

黃河源水電站壩高為18米,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黃河源水電站將作為黃河源第一座水電站載入水電建設史冊,還將以24億立方米的庫容在河源大地造就一大奇觀,為扎陵湖、鄂陵湖這兩個「姐妹湖」再添新姊妹,塑造亮麗風景。

為做好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消除黃河下游防洪安全隱患,2017年8月16日起,瑪多縣對黃河源水電站(瑪多縣黃河源水電站於1998年4月開工建設,2001年12月建成投運營)進行拆除。

(3)理縣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水電廠把水的位能和動能轉換成電能的工廠。它的基本生產過程是:從河流高處或其他水庫內引水,利用水的壓力或流速沖動水輪機旋轉;

將重力勢能和動能轉變成機械能,然後水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電站一般主要由擋水建築物、泄洪建築物、引水建築物及電站廠房四大部分組成。

『肆』 阿壩在哪裡

四川

『伍』 阿壩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啊想了解一下這個地方的地域環境!!!速答!!!!!!

阿壩州地處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車牌編號:川U。幅員8.42萬平方公里,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003年底總人口84.7萬,其中:藏 族佔52.3%,羌 族佔17.7%,回 族佔3.2%,漢族佔26.6%,其他民族佔0.2%。是四川省第二大 藏 區和我國羌 族的主要聚居區。 這里,山清水秀,草原遼闊,雪山聳列,江河縱橫,融氣勢磅礴、廣袤寬闊、俊秀幽深於一體。這里,地形地貌復雜、溝谷交錯、氣候多樣,構成獨特的地理環境。保留了世界上別的地方早已絕跡的動植物資源,如熊貓、珙桐等活化石;保留了在工業文明中難以找到的靜謐、古樸的壯麗自然景觀,如九寨溝、黃龍等世界自然遺產。阿壩州被世界旅遊專家譽為世界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當你拿起相機隨便按下快門,攝下的就是一張張精美的明信片。 千百年來,我國古代的氐羌諸部、鮮卑、吐蕃、漢、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勞動和無窮的智慧共同開發了阿壩,他們在這里互相融合,共同進步,逐步構成這塊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漢。他們在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風、獨特民情。當你走進藏 寨、羌村,映入眼簾就是一幅幅燦爛的民族風情畫卷。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經的最艱苦、最危險的行軍在阿壩州,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5次政治局會議,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過了人跡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數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權之一——格勒德沙 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創造了驚天動地的人間奇跡。阿壩州的各族人民用氂牛和青稞支援紅軍北上抗日,不少藏、羌青年跟著紅軍告別家鄉,參加了革命。紅軍在阿壩州轉戰停留16個月,有9個縣114個鄉鎮被命名為革命老根據地。 1952年阿壩州全境獲得解放,年底建州。到2003年,已經走過了整整50年的歷程。沐浴黨的陽光雨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自治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繼上世紀50年代各族人民踴躍投身民主改革、禁煙禁毒、發展生產,實現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完成了史稱「一步跨千年」的從封建農奴制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跨越之後,30餘年森林工業的發展,大力支援了國家建設。改革開放20餘年來,阿壩州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長征》中所預言的那樣「三軍過後盡開顏」,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阿壩州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迎難而上,一曲曲華彩樂章在新世紀奏響。 昔日,牧民逐水草而居,農民刀耕火種,今日,全州牧區實現了「人草畜」三配套,一座座現代氣息的牧民新村拔地而起,一車車反季節蔬菜源源不斷地送往發達的都市。 昔日,僅有羊腸小道和茶馬古道與內地相通,今日,國道、省道縱貫全州,通車里程6000餘公里,黑色路面1000多公里,實現了油路到縣,藏、羌人民嚮往的「神鷹」已經在九寨黃龍機場降落,阿壩離北京更近了,阿壩離世界更近了。現代通信更是日新月異,互聯網和高速寬頻網路走進藏寨羌村,現代化的外部世界——「香巴拉並不遙遠」。 昔日,松脂照明是奢華,今日,全州水能開發130萬千瓦,明亮的電燈照亮了草原、照亮了溝谷,實現了送電到鄉、廣播電視到村,成為川電東送的重要基地。 昔日,阿壩美景深鎖閨閣無人曉,今日,九寨風光、阿壩風情遐邇聞名,旅遊業已經成為阿壩州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省委、省政府正舉全省之力打造大九寨國際旅遊區,阿壩州已經成為四川國際旅遊的大通道。 昔日,能識一些藏文的只有少數喇嘛、扎巴,今日,凡是有村寨的地方都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凡是有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地方,那裡一定是可愛的學校;昔日,鴉片毒害著各民族的身心,今日,自治州建立起了完整的民族醫療衛生體系和網路,醫療條件大為改善。

『陸』 四川最美的地方排行榜是怎麼樣的

四川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九寨、色達、稻城亞丁。

稻城亞丁:稻城 古名「稻壩」,藏語意為版山谷溝口開闊之地權,以亞丁為核心的生態旅遊區,匯集雪山、冰川、湖泊、草原、瀑布等壯麗景觀,被譽為「 中國香格里拉之魂」、「藍色星球上最後一片凈土」。

藏人傳說如果神鳥將屍體全部吃凈,就表明死者生前沒有罪惡,靈魂就能夠升入天堂。而禿鷲不像其它鷹類,從不吃活物,所以成為溝通凡人和神佛之間的使者。這也是藏人敬仰它、選擇它的原故。

『柒』 四川有那些風俗習慣

1、祭杜主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等地。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啼血」。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

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戲娛樂,十分熱鬧。在川西平原等地,當杜鵑鳴叫時,人們便認為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

2、祭蠶蟲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一帶。相傳,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每年做金蠶數千頭,送給百姓,凡得到金蠶的人家,養蠶一定獲得豐收。他死後,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

3、葯王菩薩

葯王是民間對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尊稱。孫思邈本是京兆華原人。精通醫葯,醫德高尚。所著《備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論5300首,被喻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之一。四川緊鄰陝西,孫思邈兩次入川行醫並采葯煉丹,其影響遍及全川。

故四川民間供祀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國頗為著名。許多著名中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葯王塑像。四川各地如新都、廣元、三台、蓬溪、石術等地均有葯王屆,將孫思邈作為葯王菩薩供祀。

4、慶壇

漢族信仰,流行於四川大部分地區。舊時,人們常將住宅或廟宇里舊有的一塊石頭一截磉磴奉為神靈,知名人士為壇神。逢年過節要向其燒香化紙,在上面淋雞血祭祀。平時,不準兒童、雞犬去踐踏。遇有災疾瘟疫,或為求吉利,要請僧道術士跳神「慶壇」。

5、燒袱子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都要燒袱子。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

(7)理縣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四川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移民來自全國各地,各地風俗相互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了獨具個性的文化特徵。

中原文化、南粵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同形成於先秦的巴蜀文化之間的碰撞,可以想見是持久而激烈的。可是,碰撞的過程也就是融合的過程,其結果便是一種新的區別於原有的古蜀文化的新文化的誕生。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四川人的性格就不能不出現異質並存、錯綜復雜的現象。第一次跨進蜀地的人總會有耳目一新之感,似乎自己是跨進了一個新的國度。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詩聖杜甫逃離戰火紛飛的中原,從華州經秦州、同谷,來到成都,不禁大感驚奇。這種驚奇感的強烈,甚至壓倒了艱辛旅途給他的感受。他在《成都府》一詩中甚至忘了抱怨蜀道難,而只是大聲驚嘆道:「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但見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捌』 川西指哪些地方

川西現指成都復平原以西的地區,即制四川省阿壩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區。川西地區的風景景點包括康定古城、九寨溝、黃龍、桃坪羌寨、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姑娘山、色達佛學院、米亞羅風景區、黃河首曲等。

川西壩子,有「小江南」的美稱,因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和風俗習慣,這點在現代作家李劼人的《死水微瀾》中有詳盡具體的描述。

由於四川境內多山地、高原,盆地倒是面積小得多。盆地內丘陵縱橫;高原上矗立著巍峨壯觀的冰川、雪山。地勢跌宕起伏,氣候復雜多變。

『玖』 阿壩地理人文情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專部,位於四屬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車牌編號:川U。幅員8.42萬平方公里,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003年底總人口84.7萬,其中:藏族佔52.3%,羌族佔17.7%,回族佔3.2%,漢族佔26.6%,其他民族佔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我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