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簡介
❶ 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一、《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中國國家地理》是一本關於地理的期刊,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另外,該刊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現任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為李栓科(1997年至今),執行總編為單之薔。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於2003年榮獲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的稱號。
[編輯本段]二、《中國國家地理》發展史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編輯本段]三、《中國國家地理》發展思路
192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記者梅納德·威廉斯在給主編的信中說:「最痛快的事情莫過於能夠通過照片和文字,帶領125萬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員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這段話,成了《國家地理》雜志所有記者為之驕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國,《中國國家地理》的記者們也帶著類似的激情跋涉於祖國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號雜志以「318國道——中國人的景觀大道」為主打,其主辦者稱發行量突破100萬冊。 在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看來,這是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的夾縫中,雜志發展再一次強力突圍。
內容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辦公室內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其辦公室靠著經營部門,編輯部則在另一棟樓辦公。「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去年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學的真實
雜志在近幾年獲得高速成長,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時地利人和有關」,「改革開放使國力增強,中國人對未知世界有發現的慾望,同時對已知世界也有再發現的願望。《中國國家地理》就定位於此——講述社會難點、熱點、疑點地理故事,並對科學上的新發展進行前瞻性的報道。」 據了解,《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從1950年創刊開始,一直是以傳播基本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這一定位在當時來說是合理的,也曾有過鼎盛時期。但從1982年開始,在讀者市場分化以後,《地理知識》與其他老牌紙媒一樣,面臨相同的命運轉變。 1998年,《地理知識》變身為《中國國家地理》。在改版後的幾年時間里,雜志發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繁體版在中國台灣創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說:「我們的選題,就是要向讀者傳遞真正的科學知識。比如沙塵暴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其實很多媒體是在妖魔化沙塵暴。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沙塵暴還能減輕酸雨的危害。這是因為沙塵暴裡面的氣溶膠物質顆粒,中和了酸雨當中的絕大部分東西。」 「另外像全球變暖,正是因為有了沙塵暴的作用,從而大大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對於沙塵暴來講,靠植樹造林來解決更是一個謊話。因為沙塵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氣層輸送,帶到很遠的地方。」 「而這些也就是我們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學的態度去解讀熱點問題。把這些內容做好了,發行和廣告自然就很輕鬆了。」李栓科告訴記者,「最關鍵還是內容,獨家視角的內容才是王。我們80%的精力、物力和財力,都是用在編輯部。」
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是創刊於1950年的《地理知識》,1997年月發行量約為1萬冊。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現名,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這一思路還大有進一步具體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內容都要經過被關注、認知和解讀,其內在價值才能被受眾所認識和接受。而受眾會注意什麼又受到他們既有認識的影響。媒體傳遞的內容如果既可以歸屬到他們所熟悉的領域,同時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 受眾的既有認識是諸多觀念的有機結合,各種各樣的常識是他們構建自己觀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實常識原本就是既為公眾普遍知曉,又被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1]
[編輯本段]四、《中國國家地理》大事記
1950年 我國老一輩的地理學家施雅風、吳傳鈞等先生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折實」,在南京創辦了《地理知識》雜志,經典由此開始。 1972年 《地理知識》是文革後期中國最早復刊的雜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識》並醞釀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視角和形式來詮釋地理的內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識》雜志新增「卷首語」專欄,由執行總編單之薔執筆,此專欄成為雜志的亮點。 2000年 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 2001年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 2002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 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域名為:www.cng.com.cn,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辦。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辦「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 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 2004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 2005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 2月—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 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 10月23日,《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 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 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 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 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 2007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 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 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 2008年 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 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 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 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專輯》 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 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為:www.dili360.com。 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 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 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 2009年 1月,舉辦「竹韻人生」攝影大賽的頒獎典禮 3、4月,推出《福建專輯》上下冊 4月,中國國家地理聯合央視網、央視移動傳媒,打造大型國慶獻禮活動:新中國成立60年—獻給祖國「中國最美的地方」。活動將利用央視網的互動平台,依託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中展示的17大類別114處自然人文景觀資料,發動廣大驢友參與,分階段推出評選活動。同時利用CCTV電視平台、央視網、央視公交移動電視、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及手機及網路平台進行全程推廣。 4月27日,舉辦「我的城市我的家」攝影大賽 5月,舉辦「花影炫色」、「荒野傳奇」攝影大賽。 5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簽約攝影師計劃啟動。 5月,雜志社與Jeep攜手啟動「尋找中國的Rubicon之路」活動 10月,時逢新中國六十華誕和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國家地理》聯合中國地理學會推出《發現中國 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專輯 地理學會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華遺產》亦同時推出加厚版特輯《最具文明意義的100個考古大發現--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專輯》,帶給讀者又一次科學與視覺盛宴。 2010年,推出《寧夏專輯》上下冊(2010年第2、3期)
❷ 著名攝影師 周梅生簡介
梅生簡歷
生於南京,長於北京,畢業於天津大學。自幼學習書法、繪畫,從事攝影記者、美術編輯工作二十年,兼作音樂策劃,攝影,旅遊、人文地理專欄作家,藝術院校攝影教授。現為電子工業出版社藝術總監。連續三年在權威的《中國攝影》雜志發表學術性文章二十餘萬字,作品二百餘幅。鑒於在「世界遺產影像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2007年榮獲由世界遺產基金會頒發的「世界遺產弘揚獎」。先後出版《古都逸史》、《古宅軼事》,《學者鏡頭——影像中國文化》叢書。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國國家地理》「CNG講堂」主講。主要攝影作品:
《殘荷遺韻》———個人心理情感系列
《古都尋夢》———中國皇家文化系列
《鄉土中國》———古代民居文化系列
《西域密藏》———藏傳佛教文化系列
《高原陽光》———中國西部風光系列
《打散集合》———平面構成分析系列
主要藝術經歷:
1984年·北京———首屆中國現代攝影藝術大展
1985年·北京———首屆中國旅遊風光攝影展覽
1986年·日本———首屆中日攝影藝術大展
1986年·北京———第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1988年·聯合國———「國際和平年」攝影藝術展覽
1992年·北京———首屆中國服裝攝影藝術展覽專題作品
2002年·北京———《中國攝影家》雜志發表《紫禁城》《經幡》專題攝影作品
2002年·北京———第二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大展
2002年·聯合國———「在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攝影展覽
2002年·貴州———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專題攝影展
2002年·甘肅———第五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專題學術講座
2002年·北京———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專題學術講座
2003年·山西———平遙國際攝影藝術節專題攝影展
2003年·聯合國———中國藏族服飾攝影展
2004年·浙江———出版《古都逸史》《古宅軼事》專題攝影著作
2004年·福建———武夷山國際攝影周專題攝影展
2004年·貴州———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大展
2004年·北京———紫禁城國際攝影大展
相關專題:中國(青海)三江源國際攝影節
❸ 如何學習高中地理,最好詳細點,而且有沒有一些關於學習地理的視頻或知道每個國家地理概況的視頻啊
地理許多還是需要你記憶的,世界地形圖,行政圖要經常看,熱點地區的地內形地勢更得記住。
至少經緯容度差不多,那麼給你一個地方的經緯度你差不多能知道是哪,有的給的你是國家的輪廓。首先確定了位置,那麼這個位置的氣候就可以根據學過的答了。
推薦那個 試題調研(地理)的,它裡面的復習資料整理的還是很不錯的,對於高三復習很有幫助。
做的題多了,慢慢也就熟了。
每本書做一個知識樹,書里重點都列進去,有助於把握整體。
❹ 介紹世界各地風景的書!
《世界100自然奇景》、《世界100文明奇跡》、《全球最美的100個地方》、《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環球國家地理精華》。
1、《世界100自然奇景》
作者:《世界100自然奇景》編委會 編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簡介:罕見的山水奇景與獨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與珍貴的文明遺存,懸念重重的地球之謎與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種極致之美在這里匯聚、碰撞出一首自然與人文的交響詩。
2、《全球100文明奇跡》
作者:《國家地理系列》編委會
出版社:藍天出版社
簡介:人類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這個世界上,又有著一個個遠古今朝、人神自然創造的奇跡,等待著生而有涯的充滿好奇的人們去學習、知曉、賞析、領悟、融入。
3、《全球最美的100個地方》
作者:《圖行世界》編輯部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簡介:別具匠心地選取了100處地球上最動心心魄的地方,優雅的行文配合精美的攝影作品,從各個角度挖掘出「美」的各種涵義,將世上各處臻於極致的自然與文明之美娓娓道來,帶你展開一次最富情致的天堂之旅。
4、《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
作者:《中國經典游》編輯部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介:本書涵蓋了中國陸地和海洋上所有美麗景觀,既尊重了讀者傳統的審美和認知,又大力關注西部邊緣化,延伸了讀者的審美角度。這100處精心挑選的地方,或是橫亘了千百年的城郭,或是創世神話中天堂的美景,在本書優美的文字和絢麗的圖片配合下,再次展現出美麗的光芒。
5、《環球國家地理精華》
作者:《環球國家地理精華》編委會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簡介:全書以政區及地理位置為綱,地區或國家為單元,為讀者生動介紹世界各地精彩紛呈的方方面面。簡潔的文字生動展現出地理景觀、人文社會等各個側面准確、時新的知識和信息。
❺ 中國景色的圖書簡介
作者:單之薔出版社:九州出版社(《中國國家地理》10年經典叢書,單之薔主編)內
ISBN 978-7-80195-770-2
中國版本圖書館容CIP數據核字(2008)第179910號
定價(第一版)49.8元人民幣 (第二版)68元人民幣
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改版十周年際,雜志社推出單之薔在這本書的「前言」里說,盡管這是一本文集,但卻是按新書的標准來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題和結構以及對文字的細致梳理之外,每張圖片的說明也都由他親自撰寫。以求用更翔實的證據表達他對中國山水景觀、人文地理的鮮明認知。
可以說這本書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繼《選美中國》、《中國人的景觀大道》之後,又一精心之作。
❻ 武漢的簡介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
「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里,中華民國誕生於此。
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並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
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
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6)國家地理簡介擴展閱讀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於1980年11月13日發現的小行星3206命名為「武漢」。
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層中,處於得天獨厚的優越位置,其內層與湖北省的宜昌、襄陽以及中部長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
中層與省內的十堰以及鄰省的鄭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層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天津、重慶、成都、青島、西安、貴陽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中國大陸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漢為中心,1000公里為半徑的這個圓圈內,所以武漢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轄市、孝感的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
❼ 艾澤拉斯國家地理的管理層簡介
ID:Ediart(田健) ,NGA創始人之一,全面負責網站各項事務,人稱企鵝。曾隸屬於九城魔獸世界漢化組擔任漢化組經理。被稱為NGA第一大黨骷髏黨黨首,因為其論壇評分已至-1111,曾經一個數字為-419和-11111,當然這些數字都是其他版主們開玩笑所致。
ID:zeg(張佳南),NGA創始人之一,從2003年起就負責NGA的程序和美工,人稱張二哥或地精 。每次NGA伺服器出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會開玩笑說zeg又在拿伺服器下嗶片了。
ID:Sharak,NGA創始人之一,負責製作插件。
ID:Lanshark,NGA創始人之一,資深暴雪fans,NGA的暴雪Fansite就是由其在北美找暴雪拿下的,淡出論壇多年,早期的NGA開山級人物 。
ID:Sun (張雲帆),UID3號,UID、注冊時間系搶奪的老用戶的ID,原本為多玩總經理,後來聯合NGA創立178,NGA商業化的創始者 。
ID:cobalt,原超版,UID8號 ,原則較強,但脾氣較暴躁,處理起來毫無情面,斬殺大師、工匠無數,現已是天選之人。
ID:舞者,原超版,核心成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號稱永遠的47歲,曾負責為NGA的網站提供內容,更新文章,現已是天選之人。
ID:神兵AWEI,超版,NGA創立時期就存在的版主,曾經被稱NGA第一隱形超版。模型好手,NGA模玩之魂板塊版主,已經淡出管理界,專心在遊艇上製作各種模型,並向模玩區水群的群眾傳教戰錘。
ID:luckyhawk,超版,人稱胖叔叔,專門負責論壇秩序,中年老軍醫,傳醫術高超,是打擊廣告的能手,在大漩渦版面出沒。
ID:MiaoM(孫倩),原超版,游戲ID蕾拉 ,曾經負責NGA的版務的全面管理,為人溫和,因季羨林先生的悼念帖事件自爆帳號。
ID:哈娜,人氣最高版主,頭像為白布裙,簡潔的花飾,永遠無法發育完全的胸部,蓬鬆的長發,目光略帶呆滯,深沉的斜視,擁有軌道炮的稱號,即使如此,每天求交往的人也是絡繹不絕。2012年5月13日,NGA用戶 魂魄盡散妖華夢通過一些個人信息和密碼,試出哈娜的論壇密碼,並在近一年內零星的有所使用,其中有因為自己好惡,對其他用戶ID進行處理。由於哈娜休產假近日未登錄(且暫時無法聯繫到),而論壇內她的ID數次有不合理的操作(這幾天有無理由的禁言他人30天、nuke人等操作),故而被察覺到論壇ID可能被盜。經Ediart決定,盜號者已知的所有賬號全部nuke。哈娜本人雖然不能確定在本次事件中是否有責任,但也需承擔部分責任,已是Old God。
ID:Kael,超版,和MiaoM、Ediart同屬一個游戲公會,傳說是因為zeg伺服器down機變成超版的。
ID:Kane,原超版,人稱黑杖,NGA早期版主,負責過5周年、7周年的出版物,已經是Old God。
ID:墮落的猴子,NGA最陽光,最宅基腐的超版,是NGA少數受到所有人喜愛的版主,對於游戲動漫有著極深的研究,處理版務也公平公正。另一身份為國內著名一般向漫畫自掃(猴姬估計自己至少掃描了3TB的漫畫)+翻譯大師,在這方面的造詣也極深。因發宅基腐與開水瓶的下限帖子,其大爺曾慘被企鵝發帖凌辱(右邊圖片)
ID:Fkulc,超版,人稱憨牛或者F牛,曾經翻譯了很多優質的wow前瞻內容,號稱NGA最繁忙的版主,發帖量已經突破11111 其中6K為「處理了」(清理專用動作) 2K為「不要再回復了」 1K為「申請Nuke了」,現負責版務和投訴處理,處事公正。
ID:nobleminded,超版,人稱毛會大師,NGA早期在公會管理區有很高聲望,現負責版務和投訴處理,大漩渦的紅字公告基本皆為其發。後因處理麥德三世在D3版違反版規事件致使麥德三世不在NGA發言,最終Ediart作出了裁定,支持了版主的裁決。此事件支持者甚眾,反對者亦眾,是其在當超版期間最具爭議的一次事件 。
ID:不知你在話乜,超版,來歷不明,在2010年的時候一夜之間出現的,已是Old God 。
ID:yogomove,NGA少數幾個擁有軌道炮徽章的版主,非常強悍的版主,翻譯了無數WLK內容,創造了大量的精華帖,下刀懲罰違規用戶也毫不手軟。
ID:troubleo,昵稱茶包,第一任國家地理俱樂部版主,曾任副本區,議事廳,黑鋒要塞,鑲金玫瑰,PC硬體區多個版面版主,資深電腦達人,公共版面發言不多,NGA元老人物之一。曾因為「無腦冰觸流都是地雷坦」的言論在DK區掀起一波對戰。 此外還在虎撲體育足球版塊任尤文圖斯隊專區版主,虎撲看球app文字主播等。
ID:lacsclyne,星辰主力 ,治療牧師玩的出神入化,在NGA牧師區有很高的聲望,據說是一位17歲的少女,平常喜歡稱自己為老娘或者人家。
ID:林熊貓,有多重職業的人,NGA很才華的版主之一,魔術、寫作、游戲、打牌樣樣精通,有點傲嬌。因力挺爆出代打事件的蘋果牛,觸犯版規,於2010年8月11日被撤銷議事廳版主許可權。
ID:calmh ,NGA最嚴格版主,常年潛水於論壇深處,作為風紀區版主,時刻處於風口浪尖,對於G團的處理簡直摻不忍睹,曾經坑挖3頁回復,皆因是在討論G團帖。
ID:daijian33,以擁有「軌道炮徽章」為榮,作風和版規制定獨斷專橫,對待違規用戶下手異常兇狠 ,搞一言堂,以至於他的硬體版版面甚至無人敢發言。NGA被人投訴最多的版主之一。已是Old God。
ID:無聊過客,野德PVP導師,著名錄像《唱反調》 系列,德魯伊區版主。
ID:結果xd,德魯伊區有愛版主之一,對PVE和公會管理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已是Old God。
ID:吸血小豬豬,德魯伊區資深版主,是有愛版主之一。已是Old God。
ID:妮妮的歪歪,頭像為標志性的跳舞的母牛,其擔任PVP刀鋒山區/薩滿區版主,國服台服高端PVP玩家,全球爭霸賽3v3第四名,撰寫薩滿職業PVP指南。在PVP屆享有很高的人氣,在論壇熱心回答問題,參與群眾討論,也是最有愛的版主之一,也是少有的靠實力打上去的五字角鬥士,並且致力於揭發代打 。已是Old God。
ID:NGA_sTn23,除開發徽章的zeg外擁有NGA徽章 最多的版主。
ID:冰霜寒雪,昵稱番茄,情感達人,被稱之為NGA最美女版主,擔任薩滿區版主,並組織起最活躍的薩滿活動群。已是Old God。
ID:彈間龍2,號稱鋼之魂,資深狂暴戰,戰士區版主之一,本尊據說是西餐廚師,愛好是在午夜發美食貼。
ID:靈魂毀滅,昵稱靈兒,擔任公會管理區/人員招募區/英雄聯盟GANK區/議事廳版主,經常半夜出沒偷偷砍人並賣萌嫁禍。其擔任人員招募區版主期間,大力改革致使各大公會苦不堪言,曾經銀色黎明第一頁長期有近一半帖子投訴此版主,自宮招募區50%-70%的發帖量仍屹立不倒,現成為NGA最嚴格和活躍的版區之一,也是NGA唯一一個因版主風格原因導致發帖受限制的版區(每12個小時樓主只能頂一次帖)。已是Old God。
ID: 十二邪神,十二妹,原薩滿區版主,現大漩渦版主。擅長冷笑話和吐槽,口頭禪「我是男的」
ID: 記憶中de旋律,大師,大濕,賊區/暗黑3區版主。很隨和的一個版主,情感達人,號稱辣手摧花。
ID:米瑞娜萌風,昵稱米萌。劇情黨,劇透狂。原鑲金玫瑰旅館版主,跟麥德三世關系很好,據稱她從2012年底就有了大部分NGA版面的版主許可權,但於2014年初才升任阿比特,存在感稀薄。第三性別女博士。被眾版主稱是8分美女,實際上脾氣火爆,正義感十足,心狠手辣,大漩渦眾多軌道炮常出於她手。
ID:清風善堂,全版。原風紀區版主,先已升為全版,在銀色黎明處理日常投訴。
❽ 美國國家地理英文簡介。
Situ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America with its two youngest states: Alaska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North America and Hawaii in the central Pacific. The country is bounded by Canada on the north and by Mexico and the Gulf of Mexico on the south with the Atlantic Ocean on the east and Pacific Ocean on the west.
The total area of the country is 9,372,614 square kilometers.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about 283,000,000(2001).
The whole country includes 50 states and a federal district,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which is the sea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❾ 伊拉克國家地理概況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與它接壤的國家眾多,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阿拉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3%,庫爾德人約佔21%。該國穆斯林約占人口的95%,其中什葉派穆斯林佔54.5%、遜尼派穆斯林佔40.5%。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北部庫爾德地區的官方語言是庫爾德語,東部地區有些居民講波斯語。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2015年2月5日,鑒於伊首都巴格達安全局勢好轉,決定於7日開始解除巴格達長達數年的宵禁。
位置境域
伊拉克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國土面積約43.7萬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區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
伊拉克出海口僅在東南端位於波斯灣頭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線長6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西南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東部平原傾斜;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6]
地形
伊拉克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高原與山地間有占國土大部分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兩河在庫爾納匯合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平原南部地勢低窪,多湖泊與沼澤。平原以東為扎格羅斯山系的西部邊緣。西南部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敘利亞沙漠。
氣候
伊拉克夏季最高氣溫高達50攝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氣溫為0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區達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風,冬季涼爽、多雨,空氣潮濕,夏季炎熱乾燥,道都巴格達市夏季七、八月溫度45攝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溫度為4攝氏度。每年六至九月為最乾燥的季節,月平均降雨量為1毫米。最濕潤的季節在三月,平均降雨量為28毫米。[7]
6資源編輯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工業是經濟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長稱已探明儲量1431億桶,在 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中分別佔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鹽儲量約100億噸。[8]
❿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的作者簡介
朱千華,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作家。長期浪跡回天涯,四處漂答泊。其文字多以陌上田野之事為素材,關注人與自然,他善於把朴實僻遠的鄉村風物寫成優美的人文地理華章。這些年來遍踏荒山野嶺的經歷,鍛造了他文字獨特的風骨和人文氣息。他的文字流露出來的不是淺薄的傷感,而是悲天憫人的仁慈和寧靜淡遠的高致。
代表作品:「嶺南文化三部曲」、《像麥子那樣金黃》、《中國美女地理》等十餘部。
作品榮譽:榮獲首屆朱自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