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河流
Ⅰ 中國地理必背知識四 中國的河流與自然災害
外流區和內流區
界限:北段大致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一致(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大致與200mm等降水線一致。
外流區:面積佔全國2/3,水量佔全國95%以上;
內流區:面積佔全國1/3,水量佔全國不到 5%。
結論
中國以外流區為主,絕大多數河流在東部外流區;內流河在西北內陸。
·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
Ⅰ.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因為外流河的補給水源是雨水,所以其水位變化深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風盛行時,隨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冬季風的加強,雨帶南撤,水量減少,水位逐漸下降,河流進入枯水期。南方河流汛期長,北方河短,汛期由南向北逐漸變短。北方河流冬季結冰,越向北冰期越長。
Ⅱ.內流河的水文特徵:∵西北內陸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最多,山地降水也較多,河水增多;夏季過後,河水逐漸減少,甚至斷流。∴內流河多屬季節性河流。有顯著日變化。
Ⅲ河流的地區差異:在地圖中找到下列河流,並認識它們的水文特徵。秦嶺——淮河一線劃南北方。
附1:塔里木河:最大內流河,新疆人民「母親河」,天上、昆侖山冰雪融水,現調博斯騰湖水補給。
附2: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分水嶺或河流發源地的名稱:松遼分水嶺、太行山、秦嶺、大別山、南嶺、武夷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天山、昆侖山、祁連山。
附3:河流水文特徵分析:
①徑流量大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
②水位季節變化(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地下水湖泊補給的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小)。
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0℃)
⑤水能(由流域內的地形坡度,河流落差,是否峽谷,河流水量大小)。
湖泊的分布
⑴青藏高原湖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青海湖(青,最大鹹水湖,湖西有鳥島)、納木錯(最高,藏)。內陸湖面積減少的原因:全球氣候變暖,氣候更加乾旱,降水少,蒸發強;引河水灌溉,注入湖泊河水少。
⑵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有洞庭湖(湘)、鄱陽湖(贛,最大淡水湖,4-9月為汛期;10-3月枯水期,沿岸多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成為候鳥越冬地)、太湖(澙湖、蘇南)、洪澤湖(蘇)、巢湖(皖)等。外流湖面積減少的原因:泥沙淤積,圍湖造田。
[問題探究]:為什麼內流湖多為鹹水湖,外流湖屬淡水湖?答:因為內流湖湖水流不出去,水分不斷蒸發,鹽份不斷沉澱下來導致鹽份越積越多,成為鹹水湖.外流湖與外界水系相溝通,水不斷更新,鹽份沒有沉澱下來,水所以不咸。
【資料擴展】湖泊的分類:
·從湖泊水文和化學特性分:鹹水湖(如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東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貝加爾湖、洞庭湖、興凱湖等)。在潮濕氣候區,多形成水量豐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形成水淺的和無排水口的鹹水湖。
·湖泊的成因類型:構造湖(如貝加爾湖、死海、坦噶尼喀湖);海跡湖(如裏海、鹹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數湖泊、北美五大湖區、芬蘭的多數湖泊);火山口湖(白頭山天池);堰塞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風蝕窪地湖(如我國內蒙古、新疆乾旱地區的一些湖泊);牛軛湖等。
長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
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Ⅰ.長江的概況:
⑴全長6300千米;流域180萬km2;水量10000億m3;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東;注入東海。
⑵幹流經過11個的省級行政區: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⑶長江依次經過的峽谷和地形區:一二級階梯的虎跳峽;二三級階
梯的三峽。依次經過青藏高原、
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
⑷在圖中早出長江上中下游分界線名稱: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Ⅱ.水系及水文特徵;
⑴長江的水系構成:上游:雅礱江-攀枝花;岷江(有支流大渡河)-宜賓;-嘉陵江-重慶;烏江-涪陵;中游:湘江等洞庭湖水系-岳陽;漢江-武漢;-贛江等鄱陽湖水系-江西湖口、九江;下游:京杭運河-江蘇鎮江;黃浦江-上海。
⑵長江不同河段的名稱和特點:
A.上游(湖北宜昌以上):
①沱沱河:長江正源。
②通天河(至玉樹):流淌於起伏和緩的青藏高原,河谷寬坦,流速緩慢,兩岸草灘茫茫,是良好牧場。
③金沙江(至宜賓):奔流於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3000多米),江流湍急,水能十分豐富。「長江第一灣」在雲南麗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進入四川盆地,接納眾多支流,江面展寬,流量大增。宜賓-宜昌稱川江,奉節-宜昌又稱峽江(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
B.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地勢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寬闊,流速銳減,荊江有「九曲回腸」之稱,易發生洪水災害。中游支流、湖泊眾多,南北對稱,正常年份對幹流有天然調節作用。
C.下游(江西湖口以下):江闊水深,地勢更趨低平,江面更為開闊(入海口80千米)。兩岸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水鄉澤國。
Ⅱ 中國地形圖(各大山脈,河流,地形位置及特徵)
主要山脈圖:
(2)中國地理河流擴展閱讀:
中國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河流自西向東,逐級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蘊藏豐富。 多種多樣的地形為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種植業。由於山區面積廣大,平原較少,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Ⅲ 中國地理界線的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內端)一線容,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Ⅳ 中國區域地理河流問題
這張圖說明隨著氣溫的升高蒸發量和徑流量都在增大,在河流的五種補給版方式中只有冰川權融水補給和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與氣溫最密切,而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多發生在我國東北地區,春季氣溫升高,積雪融化,形成春汛,但蒸發量不會達到圖中這么高。而我國西北地區的內陸河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在夏季氣溫高時形成夏汛,同時因氣候乾旱,蒸發量非常大。因而答案應該選擇B。
Ⅳ 中國地理歸納,河流湖泊之最。
最長河流——長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唯一屬北冰洋水系的河流——額爾齊專斯河
海拔最屬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最長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最長內陸河流——塔里木河
最著名的喀斯特瀑布——黃果樹瀑布
最長運河——京杭大運河
大概這些吧
Ⅵ 中國大陸的平原、高原、盆地,河流。分別有多少是高中地理必須掌握的常識
1,平遠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等四大平原。版
2,高原有,青藏高原、黃土高權原和尊貴高原等。
3,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4,河流有,黑龍江、松花江、雅魯藏布江、黃河、長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漢江、遼河等十條大河。
……
其實,烏蘇里江也應該算是中國的~
Ⅶ 求中國地理所有河流分布全圖(高清!!)特別是黃河長江雅魯藏布京杭以及5大淡水湖泊
Ⅷ 地理填空題(關於中國的河流)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東、南、西部的邊緣地區
內流河:主要分布在怒江上版游分水嶺以西、崗底斯權—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藏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以南及喜馬拉雅山以北的一帶地區。
是這樣的。,
不知道你讓填的是具體分布還是區域或者雨水情況
如果填區域就是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平原地區區,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地區
雨水情況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濕潤半濕潤區,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乾旱區
Ⅸ 中國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的手抄報
中國各省、市、自復治區制的簡稱,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同歷史上的名稱有關。
如山東省的簡稱是「魯」,就是因為該省的大部分地區春秋時期隸屬於魯國;
山西省,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的領地,故簡稱晉;
雲南東部地區屬滇國疆域,故簡稱滇;
貴州東北部秦朝時屬黔中郡,故簡稱黔;
廣東曾屬南粵管轄,故簡稱粵;
河南位於古時豫州一帶,故簡稱豫;
河北因大部地區屬於古代冀州,故簡稱冀;
甘肅大部分地區古代歸隴西郡統轄,故簡稱隴;
廣西,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
四川,北宋時,在東部地區設川陝四路,後稱四川,簡稱川,又因部分地區為古代蜀國轄地,又簡稱蜀;
湖北省由於漢、隋先後置鄂州,故簡稱「鄂」。
第二種,是直接從全稱中選取一個或兩個字而得名的。如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青(海)、台(灣)、西(藏)、新(疆)、內蒙(古)、浙(江)、寧(夏)等。
第三種,是由境內較為有名的河流、山脈而來的。
例如,安徽境內西南部有霍山,亦名皖山,這就是安徽省簡稱「皖」的原因;
江西境內,以贛江為本省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
福建簡稱「閩」,是因為閩江為本省最大的河...
Ⅹ 中國的河流峽谷地貌有哪些
中國的河流峽谷地貌主要有以下六種。
一、下蝕(侵蝕河床):河流的上內游多為山區,落差較大,河容流速度快,因此下蝕嚴重。
二、側蝕(侵蝕階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較小,水流減慢,因此側蝕嚴重
三、溯源侵蝕:上游多為山區,落差較大,河流速度快。
四、洪積-沖積:
在山區,由於地勢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較快,攜帶大量泥沙和礫石。水流流出山口時,由於地勢突然趨於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稱為洪(沖)積扇地貌。洪(沖)積扇不斷擴大而彼此相連,就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五、河漫灘:
在中下游地區,河流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不斷升高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洪水季節被水淹沒繼續堆積。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蝕,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六、三角洲:
當攜帶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會沉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