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編輯
⑴ 成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編輯或記者的條件
招聘職位:編輯、策劃
招聘人數:1名(至2019年10月有效)
工作地點:北京
崗位職責:
負責文章的策劃與編輯、活動創意和執行,完成雜志社交給的相關工作。
任職要求:
1、人品正,有執行力,綜合素質強;
2、本科及以上學歷,新聞、地理、生態等專業優先;
3、.兩年以上媒體編輯或深度報道記者相關工作經歷優先;
4、有良好的交流溝通及文字功底和編輯能力,有一定的專家、作者資源。
5、能獨立策劃選題,熟悉編輯流程,有活動策劃及品牌運營能力。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
招聘職位:活動領隊
招聘人數:全職領隊1名;實習生1名(長期有效)
工作地點:北京
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
任職要求:
1、自然、人文地理類相關學科背景;
2、具備優秀的英文書面溝通及口頭表達能力;
3、優秀的文案寫作功底;
4、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策劃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和服務意識;
5、熟悉境內外高端旅行產品;
6、高度的責任心及團隊協作精神,能承受工作壓力;
7、有活動組織、帶隊經驗者優先;
8、應屆畢業生優先。
(1)國家地理編輯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地理校園行知客比賽
2019校園行知客再度起航,邀你共同記錄那些難忘的青春足跡。
參賽方式:
通過校園行知客專題頁面上傳原創圖文/vlog,記錄酷炫青春,就有機會將作品展示在中國國家地理官方媒體平台上,十強選手將受邀參加科考探險之旅。
參賽規則:
1.參賽者須填寫完整真實的個人資料,應保證上傳作品的原創性,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等其他知識產權或專有權利。
2.參賽作品須圍繞主題展開,並保證畫面清晰、內容連貫及敘事完整。
3.從不同角度出發,參賽者可多次上傳作品,但只享有一次獲獎機會。若遇傳輸問題,可直接附作品鏈接。
4.主辦方的有權將上傳作品再次編輯整理,用於活動相關傳播。
⑵ 200分懸賞!!《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100集》紀錄片的字幕word版、文檔版、arobe read、網頁編輯版
呵呵,我也想要!!!!
⑶ 中國罕見的姓氏有哪些
軒轅,好象只有一家人是這個姓。另外,攸縣菜花坪鎮菜坪村出了300多「叫」姓人口,為全國姓氏人口最少的姓之一。
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氏,但除了柴和米,其他很少。
油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以上姓氏中,第一姓氏「油」姓在江蘇全省共有7個人,其中3個「男油子」、4個「女油子」,年紀最大的「女油子」在蘇北灌南,今年69歲,年紀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今年43歲(其女兒今年15歲)。
鹽
具有重大進展的是該報在持續幾天的尋找中,終於從江蘇省約8000萬人口中找到了13個「鹽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紀最大的在蘇北睢寧縣,是個90歲的老太太,而年紀最小的「鹽罐子」則生活在江蘇丹陽,是個今年剛滿7歲的女童。
醬
其實,根據本次活動開始前的預測,在上述姓氏中,最難找的就是姓「醬」的,但這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居然在其他省份總共找到了14個人,這六男八女分布在雲、貴、川、鄂、豫地區,分屬漢、苗、侗、白4個民族。仔細一找,竟然找出這么多的「醬」,讓人看了瞠目結舌。而更讓人吃驚的事情還沒完,在「醬」姓人中,湖北省隨州市竟然有兩個同名同姓者——醬豆腐,一個1983年出生,一個1985年出生,兩人出自同一個村,估計「醬豆腐」在當地是道「名小菜」。
醋
在「醋」姓的尋找中,其結果與前期調查的結果相一致,南京河海大學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學的「醋波濤」占據兩席,全省再也找不出第三人。看來,除了「醬」,「醋」姓在江蘇全省最為金貴了。
茶
繼發掘出南京城裡的「六朵茶花」後,放眼全省,我們竟然找出男男女女總共107朵「茶花」,並且分布蘇南、蘇北各地區,據初步了解,多數是雲貴地區嫁到江蘇來的「茶花女」。
另外,最新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部也梳理了中華民族姓氏。
2007年1月13日,陝西省涇陽縣埝口五村。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馬宏傑指揮幾十位村民拍集體照。因為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這個姓其實並不鮮見,古時候從「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後8個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終」。
⑷ 如圖是《國家地理》編輯社策劃的「三縱一橫」四條路線尋訪最美的秋天.據圖完成16~18題.16.四條尋秋路
讀圖可知,乙是秦嶺.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內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容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根據題意.
故選:C.
⑸ 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秋景秋色差異甚大。下圖中「三縱一橫」四條線路是《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策劃的尋訪
1、B 2、B 3、B |
⑹ 形成台風的原因是什麼
形成台風的原因是海面水溫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
台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個小時。在發展階段,台風不斷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而台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台風會迅速減弱消亡。
熱帶海洋上低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表面水溫(SST),SST越高,則低層大氣的氣溫越高、濕度越大,位勢不穩定越明顯。台風形成於SST≥26~27℃的暖洋面上,一般來說,全球熱帶海洋面上全年都滿足此條件,只有赤道東南太平洋全年SST≤26.5℃。
(6)國家地理編輯擴展閱讀
台風都生成於距赤道5個緯距以外的熱帶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個別台風形成於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個緯距以內鮮有發現台風形成。
對給定的輻合值,渦度隨時間的變化正比於絕對渦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擾動的相對渦度也為零,則無論輻否有多大,擾動的渦度也不會增加。在離開赤道一定緯度的地區f≠0,輻合能引起渦度的增大,並且對相同的輻合,離開赤道越遠渦度的產生率越高。
對流層風速垂直切變的大小,決定著一個初始熱帶擾動中分散的對流釋放的潛熱,能否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之內。如果垂直切變小,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則凝結釋放的潛熱始終加熱一個有限范圍內的同一些氣柱。
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結構,初始擾動能迅速發展形成台風。反之,如果上下切變大,潛熱將被很快輸送出擾動區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結構,也不可能形成台風。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條件僅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⑺ 環球國家地理的編輯推薦
本套《環球國家地理》將一系列比較完整的環球國家地理風情奉獻給同樣痴迷於地理魅力的人們。本套書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兩極六大部分,每部分以國家為基本的單元,通過人口、民族、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城市、經濟等方面的詳盡介紹,將自然與人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用近百萬的翔實文字和2000多張精美的圖片記錄了國家地理的真實面貌,再現了環球國家地理的本來色彩。
本書為《國家地理系列》之歐洲,主要介紹了歐洲國家的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城市、經濟等方面,並將自然與人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用近百萬的翔實文字和2OOO多張精美的圖片記錄了這些歐洲國家地理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