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四川國家地理

四川國家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19 16:57:34

① 中國國家地理 上帝為什麼造四川 pdf

中國沒有上帝

② 中國國家地理 四川專集目錄

嘿嘿,找到了,2003年9月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集

目錄
P20 中國人對青藏高原的科學探索
P28 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大事記
撰文/劉晶
P60 與老青藏面對面
撰文/劉晶 攝影/章銘陶等
P76 中國水壩:遊走於期望與聲討之間
撰文/渭一
P88 反水壩運動在世界
撰文/范曉 易水
P100 數字模擬 重現北京老城
撰文/盧正剛 數字圖象/水晶數字科技公司
P114 龍岩: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撰文/茹果 攝影/姜平
P124 追尋日本的玄奘——圓仁足跡
撰文.攝影/阿南史代 翻譯/朱麗雙 閻彩娥
地理視點
P18 閱讀青藏高原
撰文/馬麗華
P70 要不要給子孫留一條自然的河

簡介
河流是有生命的,這不是比喻。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有個著名的「侵蝕循環」理論,他把河流的發育過程分為青年期、壯年期、老年期三個階段。大地上某個區域地殼上升,山脈隆起,隨之河流誕生,開始發育。地殼上升的越快,河流切割的越深,這時的河流激流澎湃,昂揚奮發,河谷呈V字型,正處於青年期;隨著河谷的深切,兩岸崖壁岩石發生的風化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坍塌和滑坡,使河谷開始變得開闊和坡度變得較緩,這時的河流是壯年;當地殼上升變得緩慢或終止時,河谷將變得越來越開闊和平坦,最終地殼隆起被夷平,河谷變成準平原,河流進入老年期,最後河流死亡。這就是河流的一生。然而河流的壽命是非常非常長的,長到以百萬年,千萬年計。

人類活動可以縮短河流的生命。對河流影響最大的是在河流上規劃了一處處大壩,稱之為梯級開發。有一個概念曾經很時髦——河流的渠化,就是通過建一個一個的大壩,把自然的野性的河流渠道化。實際上這一處處大壩好象是河流的養老院,使河流一段一段地提前進入老年期。說河流的壽命彷彿有些遙遠,那種時間尺度太大,人類個體的生命根本無法見證,但是那些人工水壩的壽命卻是人可以見證的。

我剛剛去了四川,在從成都奔康定的路上,我看到了青衣江上,一個水庫被河流攜帶的卵石淤滿,河水從大壩頂上奔騰而下的景象,作為一個水庫,它的生命已經結束了。

四川西部——橫斷山區,到處是深切的峽谷和湍急的河流,這種景象在旅行者的眼中是美景,但在水電開發者看來卻是水電的富礦。在川藏線上,我看到公路被迫改線,原來這里正在修建一座水電站。當我離開川藏線,駕車駛向一條鄉間公路,正陶醉於河流兩岸如畫的牧場和藏式居民時,同行的向導告訴我,這里也已被規劃為一個水電站......

川西之行,給我一個印象是:好象每一條河流都被水電建設者規劃好了建多少個水壩,不僅僅是規劃,深山峽谷中到處都是水壩建設的工地。中國好象進入了一個水電建設的高峰期。

回到北京,我接觸到一個重要信息是雲南怒江上要建水壩,引起了一場討論。討論中一個重要的論題是:要不要給子孫留一條原生態的河?因為怒江是我國目前沒有建水壩的兩河之一(另一條是雅魯藏布江)。

當我接觸到這個問題時,悚然一震,這一問題為何如此有力,似乎將人從沉睡中驚醒。

關於在河流上建壩所引起的生態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三峽大壩的爭論是高峰。主張建者,理由十分充足有力,如:發電、防洪、灌溉、航行等功能,反對建者針鋒相對,如:水生物洄遊路線受阻和環境的改變、引發泥石流、滑坡和地震、大量的生態移民、對河口地區堤岸的影響等等......

在「經濟發展」的強大壓力下,關於生態的觀點總是顯得蒼白,最終還是建壩的觀點取勝。

然而怒江上要建水電站,反建壩者的觀點卻一反常態,根本就沒有提什麼生態環保之類的理由,而只是問一句:要不要給子孫留一條原生態的河?

這一問之所以有力,在於它彷彿是經歷了無數次失敗退縮到角落裡的奮力一擊;又好象是理性的訴說無效後被迫求助於情感。

這一問隱含的前提是:所有江河都被一處處大壩截斷了,難道不能留一條嗎?這裡面的比例是「所有比一」。

這一問裡面隱含的另一層意思是:難道不能留一條原生態的河給子孫後代們研究、觀賞嗎?甚至留一條原生態的河與那些建大壩的河對比之用。

「留一條原生態的河流給子孫」。這問題的提出多少有些悲涼。想想看,人們對自然的改造已經深入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總是把自然和人文相對提出,但是還有人類沒有干涉過的純粹的自然景觀嗎?

留一條原生態的河流給子孫後代,我想起一串類似的問題:譬如:留一塊未開採的煤田、油田給子孫;留一塊荒野給子孫,甚至我們還可以提出是否應該留一片未經科學考察的區域給子孫後代。因為子孫們也有到一片荒野上考察的願望和權利呀?

③ 四川有什麼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九寨溝、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都江堰、青城山、樂山大佛、閬中古城、稻城亞丁、三星堆古遺址等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長江上游地區。四川因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資源富集、風景優美被譽為「天府之國」。境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四川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2017年),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2010年)。

④ 成都哪裡能買到《國家地理》四川專輯那一期啊

大點的書店 國家地理挺不錯的 我也超喜歡 呵呵

⑤ 最新的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 純英文版四川成都境內在哪裡可以買到

好像不好買呢,我搜了下網上(比如卓越)都是舊的,根本就沒有新的。不知道大點的書店有沒,比如新華書店?

⑥ 四川名勝古跡

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青城山、稻城亞丁等。

1、九寨溝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2、黃龍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面積700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

3、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的卧龍自然保護區等7處自然保護區,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和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等9處風景名勝區組成,涵蓋成都、雅安、阿壩和甘孜共4市州的12個縣,面積9245平方公里。

4、青城山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天師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5、稻城亞丁

稻城亞丁風景區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亞丁村境內,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圍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組成。

它的景緻保持著在地球上近絕跡的純粹,因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被譽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後的香格里拉」,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凈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⑦ 四川除了成都是山區其他地方是不是大多都是山區

不是,四川有平原地區,有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內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容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總面積1.88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



(7)四川國家地理擴展閱讀

成都平原地形地貌:成都平原四周群山環抱。龍門山山脈(鄧峽山)斜列於西,龍門山橫攔於東,南連名鄧冰汛形成之高台地,北接安縣秀水一帶山地丘陵,地形上形成南北對峙,東西夾持,從平原中心向周邊階梯狀抬升的、封閉的菱形盆地景觀。

平原內部地形平坦,南北長約200千米,東西寬近90千米,地面高程730-460米,由北西向南東傾斜,地面比降3-11‰。從地形上可將平原分為扇狀平原和周邊台地兩大部分。前者位平原主體,稱為平壩區;後者圍繞平原周邊斷續分布。

⑧ 四川分哪幾個川

四川分為:益州路 (後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後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廣元)、夔州路 (州治奉節)合稱為川峽四路,稱"四川"路,簡稱」四川「。

⑨ 跪求 中國國家地理 2003年 四川專輯 PDF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越來越高,拍動著黑白相間
我沉湎於沉淪的幸福,整個身心
那隻是一隻受傷的小熊在喘息。
你的精力沒能摧毀一條珍貴的小船……
骯臟的綠色斜紋布覆蓋著
最後的無法收拾的的步哈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