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文地理特徵
❶ 求一部關於新疆人文地理的紀錄片
新疆抄人文地理風景名勝旅行指南襲教程-紀錄片《行者》新疆是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在新疆,站在最高處放佛就能伸手觸摸到天空,因此是被稱作最臨近天堂的地方,每年都會吸收大量的遊客前來旅行遊玩,沒有被破壞過的自然環境感覺讓人如臨仙境,《新疆人文地理風景名勝旅行指南教程》為你提供旅行寶典。
❷ 新疆大學人文地理學研究生調劑
穩穩的,新疆大學雖然是211,但地理位置太偏了,幾乎年年都招不滿,樓主打個電話先溝通一下,調劑系統開後直接填就可以了。
❸ 怎麼畫新疆的地理思維導圖,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
新疆的地形主要分為三山加兩盆北部是二泰山中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侖山兩盆就是北部的准格爾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❹ 新疆人文地理的介紹
《新疆人文地理》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暑批准公開發行的一份全彩印製專的綜合文化類雜志,屬由自治區新聞出版局主管、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和新疆書報刊發展規中心主辦。雙月刊,16開160頁,全銅板紙彩色印刷。雜志以精美的圖片、豐富的內容和獨到的見解,全面展示新疆豐厚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之美。其辦刊宗旨為:展示邊地原色,觀感多元文化,攬勝西域地理,揭秘人文新疆。
❺ 關於新疆地區人文地理
你好,以下是新疆的人文地理概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面積166。04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
新疆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60.5%。截至2010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為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有6個縣級市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管的「師市合一」的縣級市,包括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北屯市、鐵門關市。
交通方面,1985年新疆航空公司成立,2002年新疆航空公司並入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目前已擁有22個機場(含新建、遷建),即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喀什國際機場、和田機場、莎車機場(新建)、圖木舒克機場(新建)、且末機場(遷建)、樓蘭(若羌)機場(新建)、塔中機場(新建)、阿克蘇機場、庫車機場、庫爾勒機場、吐魯番機場、哈密機場、石河子機場(遷建)、克拉瑪依機場、伊寧機場、那拉提機場、博樂機場、塔城機場、阿勒泰機場、喀納斯機場、富蘊機場(新建),為國內擁有機場數量最多的省份。其中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已成為中國第四大國際航空港。新疆烏魯木齊已與內地51個城市和6個國家和地區通航。已開辟了55條國內航線。又開辟了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新西伯利亞、莫斯科、伊斯蘭堡、比什凱克、葉卡捷琳堡6條國際航線。航線總長14萬公里,使新疆成為我國「民用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
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喇嘛教(藏傳佛教)、佛教、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東鄉、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著較大的影響。新疆宗教組織主要有伊斯蘭教協會、伊斯蘭經學院和佛教協會等。
新疆原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等13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現在還有其餘東鄉族、壯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等47個民族。
新疆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佔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高原山水景觀蘊含在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著眾多的雪域冰川、疊嶂雄峰、飛泉瀑布、珍奇異獸。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於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窪地,既有河流、草原,又有戈壁幻境, 沙漠奇觀。保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更顯出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文化方面,民族話劇《蘊倩姆》、 維吾爾劇《艾里甫與賽乃姆》、雜技《達瓦孜》、哈薩克族阿肯彈唱《薩里哈與薩曼》、《阿爾卡勒克》,柯爾克孜族"瑪納斯奇"彈唱《瑪納斯》等都是優秀劇目。民族傳統文藝活動如維吾爾族"麥西來甫"、哈 薩克族"阿肯彈唱會"、柯爾克孜族"庫姆孜彈唱會"、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錫伯族"西遷節"、漢族的"元霄燈會 "等久傳不衰,極具民族特色,為廣大各族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為新疆民族文化亮麗的景觀。
比較完整的資料是以上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❻ 真想我從新疆來或人文地理一城一味的心得體會
新疆地處73°′E~96°18′E,34°25′N~48°10′N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166萬平方千米),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為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
折疊地形
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系;天山橫亘於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爾盆地。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為東疆。新疆的最低點吐魯番艾丁湖低於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國的陸地最低點)。最高點喬戈里峰位於克什米爾邊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緯46度16.8分,東經86度40.2分)是陸地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距離最近的海岸線有2648千米(直線距離)。
新疆-吉爾吉斯邊境橫貫著天山山脈。吐爾尕特口岸(海拔3752米)位於邊境。
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天山。天山作為新疆象徵,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爾盆地。
折疊氣候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最熱月(7月),在號稱「火洲」 的吐魯番平均氣溫為33℃以上,絕對最高氣溫曾達至49.6℃,居全國之冠。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之說。
折疊水文
新疆遠離各大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新疆水汽來源不足,全年降水總量多年均值約為2400×108m3,年平均降水量為145mm,只佔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的23%。
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極不均勻,佔全疆降水量84.3%的山地是荒漠區
中的濕島,成為我區地表徑流的形成區,孕育了大小河流570餘條,年地表水資源量793×108m3,包括國外流入的水量,總徑流量884×108m3 ,為全國總徑流量的3%。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內流區,除額爾齊斯河最終流入北冰洋外,其餘河流都屬內流河。全區可分為中亞細亞內流區、准噶爾盆地內流區、塔里木盆地內流區及羌塘內流區和源於昆侖山南部的二條水系。就全區而言,我區河網密度小,具有乾旱、半乾旱特徵。
從河流類型及徑流變化特點來看,我區河流補給來源分五種類型:1、源於天山、昆侖山北坡及帕米爾,以冰川、永久積雪和地下水補給的河流,具有汛期長、夏水集中、水量大的特點。2、源於阿爾泰山和塔城山地的河流,以季節性積雪和夏季中、低山地帶降水補給為主,其特點是春水集中,汛期短而枯水期長,年內分配相對不均勻。3、降雨和地下水補給的河流,多為中、小河流,水源賴以夏季降雨量大小。其特點是春水略大於秋水,夏水不及融雪補給的河流集中,洪峰陡起陡落,來勢兇猛。4、全年以泉水和地下水補給的河流,水量受氣象要素影響小,具有水量穩定、年內分配均勻的特點。5、平時乾枯,因融雪或暴雨產生徑流的河流。
因我區河流補給源中,高山融化冰雪佔一定的比重,且冰雪融化與中、低山降水之間有互補調節作用,所以徑流年際變化較小。其中以北部阿爾泰山諸河變化較大,南部昆侖山系河流次之,天山山區河流較小。全區河流徑流年內分配情況是三——五月份佔17%,六——八月份佔56%,九——十一月份佔18%、十二月——翌年二月佔9%。
地表水水質表現在離子總量和總硬度增減有二個地帶性特點,即從北向南、從山區到平原河水離子總量及總硬度逐漸增高的趨勢。全疆除阿爾泰地區個別河流PH值低於7,其它河流皆大於8,南疆河流PH值大於北疆。河流的懸移質年平均含沙量自北向南亦呈遞增趨勢,源於阿爾泰地區的河流為0.1kg/m3以下,而源於昆侖山及南天山的河流可達2——5kg/m3。
水質天然污染在個別河流表現比較嚴重,如克孜河水中砷、鎂含量過多,哈密、阿克蘇地區有含氟較高的水流。
新疆的地下水具有以下特徵:即補給源豐富且水量穩定,但地域分布不均。新疆的地形有利於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轉化。水源來自山區,人類活動於盆地邊緣,自山前至盆地分布有第四系構造形成的天然「地下水庫」,且含水層深厚。地下水因北部、西部降水較多、徑流豐富,地下水亦豐富;東部、南部氣候乾燥、降水少,因此地下水貧乏。
❼ 新疆人文地理作業幫
新疆位於中亞東北部,深處亞洲內陸;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省會在烏魯木齊;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巴控克什米爾)、印度(印控克什米爾)八國接壤,國界線長達5600多公里。人種以中亞圖蘭人種(黃白混血人種)為主,民族主要有突厥人[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諸民族,含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即吉爾吉斯人)、裕固族等],還包括印歐語系的一些歐羅巴人種民族(俄羅斯族屬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塔吉克族屬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截至2015年年末,新疆總人口為2360萬人。
新疆歷史上稱為「西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內地通向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和東北非的交通要道。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西域都護,塔里木盆地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版圖。此後,新疆地區有些時候屬於中原王朝,有些時候屬於北方游牧民族政權,有些時候屬於今中國境內的中亞政權(吐蕃、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台汗國、葉爾羌汗國、准噶爾汗國),有些時候屬於中國境外政權(白匈奴、塞爾柱帝國、帖木兒帝國、晚清阿古柏入侵時期)。1884年,清朝設新疆省,加強了中國對新疆的主權。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中國時期,新疆各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現在新疆陸上對外開放口岸有喀什經濟特區和伊犁州伊寧市,第二亞歐大陸橋從新疆境內經過,直達荷蘭鹿特丹。
新疆以天山為界,分為北疆(吐魯番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南疆(塔里木盆地)。過去北疆以游牧業為主,南疆以沙漠綠洲農業為主。現代新疆製造業和服務員有了飛速發展,但與全國相比,新疆產業結構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第一產業比重偏高,第二產業比重較低,第三產業發展滯後。2015年,新疆GDP達到9324.8億,全區人均GDP為40569.6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8%。其中,新疆支柱產業是石油加工工業和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工業,現在旅遊業、IT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也有較快發展。
❽ 怎麼畫新疆的地理思維導圖,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
從位置、地形、氣候、農業特點(作物,綠洲、坎井)、資源、經濟(西氣東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