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風水

中國國家地理風水

發布時間: 2021-01-19 14:40:11

A. 中國國家地理 有什麼意義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內文章和圖片容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B. 中國哪裡風水最好

中國第一風水古城-閬中國內第一個融風水博物、文化藝術、科學規劃於一體的風水館在古城閬中建成。神秘的風水一直備受民眾關注,令遊客十分感興趣的是,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閬中緣何會巨資興建一個風水館呢? 閬中,風水何處? 風水又稱堪輿。傳統風水學的核心內容是天地人合一,探求建築的擇址、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 閬中所處的龍脈屬於秦嶺山脈的分支,閬中城就建在小蟠龍山腳下平坦的扇型沖積灘上,彷彿真龍從昆侖山奔涌而來,緊緊銜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閬中有大小鳳凰山兩座。站在位置恰當,就可見大鳳凰山山頭似鳥首,山灣似雀頸,整個山似鳳凰騰飛。古城四周的錦屏山、蟠龍山、梁山、玉台山形成了「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伏」至善至美的風水格局。 人才輩出,皆因風水奇佳? 在閬中當地,傳說華胥就是在閬中生下了人皇伏羲,而伏羲根據閬中奇特的地貌而創制了先天八卦。因而閬中被稱做「華胥故里」,至今保留著「媽皇山」、「皇娘埡」等地名。傳說歸傳說,而閬中先後在唐宋時代出現了尹樞、尹極和陳堯叟、陳堯咨兩對兄弟狀元卻是有史可考的。據記載,從隋唐至清末科舉取仕的一千多年中,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不僅如此,創造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統一、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太初歷》的落下閎,以及任文公父子、周群祖孫等古代天文學家、抗金名將張憲等都是閬中人。 仁者智者,偏愛風水閬中 人們常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的閬中自然吸引了不少的隱士名流。蜀漢張飛曾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杜甫、陸游閬中寫下了輝煌的詩章。 唐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步測龍脈來到閬中後,李淳風也追隨而至。據說,兩人一先一後選定在閬中西南25公里的西河塘營建居室,以度晚年。等雙方分別做好准備,前去動工興建時,才發現都選中了天宮院這塊地方。爭執不下,雙方只得各自拿出憑據。 在閬中,不僅與風水緊密相連的天文研究鼎盛,而且宗教也在閬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歷史上的道教勝地雲台觀、錦屏山,佛教的大佛寺、永安寺,伊斯蘭教的巴巴寺,基督教的福音堂,至今還矗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2006年初,國內最具權威的地理雜志《中國國家地理》,收入了風水古城閬中,並用兩個頁碼對閬中進行了圖文並茂的介紹,這是古城閬中上榜「風水城市」的一大理由。 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沖」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歷史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近20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護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樓閣、摩岩石刻構成了閬中獨特的旅遊資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氣勢輝宏的張飛廟、張飛墓冢以及蜀漢遺址文物,更是三國旅遊熱線重要的組成部分。

C. 在知道上看到大神有《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1期<風水專輯>電子版本,拜求

這個真沒有,你去寫一本吧!

D. 《中國國家地理》怎麼樣

很好,個人很喜歡,可以到報刊亭買一本閱讀一下,然後再訂閱
可以版網路一下官網仔細了解一權下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較為出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E. 哪裡可以找到《中國國家地理》(風水卷)

新華書店可能有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1期是風水專輯,在這里沒看到印刷的雜志,從網上看到一些文章和有關評論。專輯一開頭引出幾種辭書對的風水解釋,都是說風水是一種迷信,並無分歧,但不知怎地,編者卻從其中看出「風水」在當代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更遺憾的是在引用《辭海》的解釋時,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葬書》給風水下的定義:「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遺漏了 ,使風水的迷信本質變得模糊不清,而在這專輯中,從內容的安排到訪談的設計,語言文字的運用,都隱去了歷史上和當前存在著的大量風水迷信活動實際,將當前 對現實的社會問題的爭論,變為抽象的如何理解風水之爭,盡管也報道了徐蘋芳的觀點:「風水中90%以上都是糟粕」,但對風水中的迷信愚昧和詐騙錢財等行為並未有反映,而是多為溢美之詞,對以風水為榮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編者如 果就是這樣認識,也可以如此表達,但就不必說「我們無意於捲入紛爭」。

《中國國家地理》的風水專輯,不顧風水已有明確的定義和實際內容,將地理與風水混為一談,是其特點,其手法與學院派風水大師如出一轍。然而正如陝西師范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侯甬堅所說:在中國古代,正宗的地理學是歷代正史中的《地理志》,從《漢書·地理志》開始的17部正史地理志系列著作,是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主流。風水學說雖有名為《地理大全》、《地理正宗》這樣的書籍,卻不能因此作為它一定屬於古代地理學的依據。」「我認為中國古代地理學不必包括風水學說,因為兩者的主要目的和作用都有顯著不同。地理是講一個地方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等社會經濟因素的情況,地理學的目的當然是指認識自然世界、積累科學知識的努力,不斷地為人類造福的作用。而風水學說宣揚,講究風水的人家其後人會發福發貴,明顯是一種謬說。它先是廣布「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畏」,然後引人入歧途,浪費錢財。盡管相宅的積極意義要大於相墓,但在思想領域中都屬於迷信意識。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唐曉峰也指出:風水思維也是關聯性思維,不講邏輯環節的嚴密鏈接,把推理解釋的中間過程置於神秘之中。我國古代有一個體系很清楚的地理之學,與風水文化很不一樣,這是古代學術文化的客觀形勢。我們最好不要將風水文化混同於地理學,注意二者的界限,我認為這個界限是原則性的。

《中國國家地理》風水專輯倒是把兩位教授的話登出來了,但沒有展開,也無具體內容,充斥版面的是美化風水的內容。而我國古代的地理學一直有地理學家在研究,顧頡剛、譚其驤、侯仁之、王成組、史念海等學者都有豐碩卓越的成就,但真正的地理學家的工作及其成果,現在少有人知道了,在中國地理學會辦的刊物上,倒出現了風水代替地理科學之勢,不知是中國地理學界之榮還是辱。

F. 向各位網友求2電子版 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第1期 風水專輯

找不到電子版,只找到了掃描版,還是給樓主發一份過去 LZ喜歡看雜志可以去這個網站 裡面雜志很多而且可以下載也可以在線看 http://online.zcom.com/

比較偏門一點的雜志的話可以去電驢找 我從電驢上下過國家地理從1888創刊到現在的全集 電驢雖然拉得慢 但勝在極品多

G. 中國國家地理好不好

「國家地理」非常好,內容非常豐富。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內一本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容刊,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較為出名的一本有關地理的雜志。
現任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為李栓科(社長1997年至今,總編輯2000年10月至今),雜志社地址北京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H. 求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月的風水專輯》

請你分享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月的風水專輯》 謝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