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高原地理

中國高原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19 10:57:24

A. 關於的高原地理知識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於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青藏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為南極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質的特徵是︰地勢相對高差低而海拔相當高。高原分布甚廣,連同所包圍的盆地一起,大約共佔地球陸地面積的45%。
中國有四大高原,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第二階梯上。青藏高原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內蒙古高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1400米。黃土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積黃土覆蓋的高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800米~2500米,溝壑縱橫,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均為世界所罕見。雲貴高原地形崎嶇不平,海拔1000米~2000米,多峽谷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按高原面的形態可將高原分幾種類型:一種是頂面較平坦的高原,如中國的內蒙古高原;一種是地面

起伏較大,頂面仍相當寬廣的高原,如中國青藏高原;一種是分割高原,如中國的雲貴高原,流水切割較深,起伏大,頂面仍較寬廣。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高原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陝西黃土高原地層出露完整,地貌形態多樣,是中國黃土自然地理最典型地區。

內蒙古高原
不同高原的類型反映高原的起源及其隨後受侵蝕的歷史。最常見的是構造高原,非洲大部分為這樣一種隆起的大陸塊,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次大陸的德干高原也是同樣的地形。規模小得多的高原有斷層塊和地壘,它們是沿邊緣斷層系統隆起的高原,或是相鄰斷塊沉降時仍居高處的部分。地壘通常比較大的斷層塊更易分辨。翹起斷塊是個變異,這樣的高原具有一個比較陡的邊和一個徐緩傾斜的地面。

包圍在山系以內的高原稱為山間高原。在美國,這種類型的景觀分布於內華達山脈和落磯山脈之間,常用盆地和山脈(basin and range)這個術語來表示。然而,盆地和山脈地形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它包括中亞細亞的大部分、西藏、四川的一部分和蒙古。安納托利亞、亞美尼亞和伊朗都由山間高原構成,有些作者甚至擴大到把地中海、愛琴海和黑海都歸入山間盆地一類里。山間高原在安地斯山系內也很常見;世界上可通航的最高水體的的喀喀湖,拔海3,810公尺(12,500呎),就位於這樣一個高原上。山間高原、地壘和斷層塊通常與年輕的褶皺山脈有關。

其他類型高原由堅固的岩石構成。噴出大面積玄武岩熔岩流的火山造成了許多高原。如︰愛爾蘭北部的安特里姆(Antrim)玄武岩高原、美國西北部的哥倫比亞-蛇河流域、衣索比亞以及印度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高原的特點高原海拔高,氣壓低,氧氣含量少,利用這一低壓缺氧環境,可提高人體的體力耐力素質,故其成為體育界耐力訓練的「寶地」。1968年第1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高原城市墨西哥城舉行,來自非洲高原的運動員,囊括了中長跑和馬拉松的5項冠軍及5項亞軍、2項第三名的好成績。此後,高原成了世界各國體育界中長跑、馬拉松、競走等耐力
川藏高原
項目的訓練「寶地」。

另外高原地區接受太陽輻射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高原區水的沸點低於100℃,如用普通飯鍋煮飯,則會夾生。

高差小是高原與山脈的不同之處,盡管其產生方式可以相同。不過,高原地區易受河流和冰川的侵蝕

蘇格蘭高地
和切割。古老的褶皺山系受到侵蝕之後,隆起成為高原,於是開始再一次經受侵蝕作用。例如︰比利時的亞耳丁、斯堪的那維亞的菲耶爾德(Fjeld)高原以及阿帕拉契山系內的阿利根尼-坎伯蘭高原。在其他地方,切割作用更加徹底,所以原始的高原表面幾乎沒有什麼殘餘。這種原始表面是從一致的峰高推斷出來的,所以,對於是否有這樣的侵蝕面存在,已經在地貌學者當中引起了爭論。蘇格蘭高地就是這樣一個地區,那裡已假定有原始侵蝕面,但個別幾個平面是否存在常有爭論。除了對選定侵蝕面提出問題以外,隆起的地區還可能經歷過嚴重的翹曲作用,因而我們無法肯定是先前的一個海拔低的平原隆起的結果。[1]

在乾旱和乾旱地區,切割作用常導至形成平板狀地體,尤其是如有堅固的蓋頂岩石存在的話。這就是美國西南部典型的邊疆景色,那裡的原始地面已被侵蝕成為台地和地垛(較小的平頂山)。由於地勢高,高原常造成其獨有的局部氣候。在盆地和山脈地形中,高度連同周圍大山造成的遮雨效應一起發生作用,產生出乾旱和半乾旱環境。
高原的形成形成年代較短的高原一般比較平坦,而年代較長的則因長期受風化侵蝕,比較低矮,而看起來和山地一樣。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西端實際就是這種像山的高原,或稱台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9個發展階段

(1)震旦紀時期:青藏高原分為古岡瓦納大陸與祁連海兩個主體,古岡瓦納大陸處於西邊,即現在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一帶,祁連海位處青藏高原東部,即現在的昆侖山脈與祁連山山脈一帶;

(2)寒武紀到奧陶紀時期:古岡瓦納大陸下沉,祁連海向其擴展,原特提斯洋范圍大大收縮;

(3)奧陶紀到志留紀時期:古岡瓦納大陸進一步下沉,祁連海逐漸消失,原祁連海位置抬升;

(4)泥盆紀到二疊紀:出現岡瓦納古陸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歐亞大陸,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為海洋;

(5)二疊紀到三疊紀:原祁連海中部和東部一帶再次上升為大陸,西部則下沉為深海,岡瓦納古陸的淺海與其相連;

(6)侏羅紀:中特提斯海已抬升為陸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擴張,形成新特提斯;

(7)侏羅紀到白堊紀:新特提斯收縮,拉軌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積的海域;

(8)白堊紀到早第三紀:新特提斯全部閉合,歐亞大陸基本成型;

(9)第三紀:由於歐亞板塊激烈碰撞,促使大規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動,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劇加劇。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邊緣的喜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並不是一開始就這么高大的,據地質學家考證,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一帶原來是一片大海,後來大陸板塊碰撞抬升才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並且這最高的高原和山脈在地質歷史時代還處在嬰兒期,還會繼續增高。

編輯本段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形成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這個過程持續6000多萬年以後,到了距今大約240萬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態的巨大變化直接改變了大氣環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國大陸的東邊是太平洋,北邊的西伯利亞地區和南邊喜馬拉雅地區分別被淺海占據著,西邊的地中海在當時也遠遠伸入亞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國大陸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濕氣流的滋潤,氣候溫暖而潮濕。中國西北部和中亞內陸大部分為亞熱帶地區,並沒有出現大范圍的沙漠和戈壁。

黃土高原
然而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印度洋暖濕氣團的向北移動,久而久之,中國的西北部地區越來越乾旱,漸漸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這里就是堆積起了黃土高原[2]的那些沙塵的發源地。體積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聳立在北半球的西風帶中,240萬年以來,它的高度不斷增長著。青藏高原的寬度約佔西風帶的三分之一,把西風帶的近地面層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沿喜馬拉雅山南側向東流動,北支從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開始向東流動,這支高空氣流常年存在於3500—7000米的高空,成為搬運沙塵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由於青藏高原隆起,東亞季風也被加強了,從西北吹向東南的冬季風與西風急流一起,在中國北方製造了一個黃土高原。

在中國西北部和中亞內陸的沙漠和戈壁上,由於氣溫的冷熱劇變,這里的岩石比別處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為碎屑,地質學家按直徑大小依次把它們分成:礫(大於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於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顆粒,能被帶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進入西風帶,被西風急流向東南方向搬運,直至黃河中下游一帶才逐漸飄落下來。

二三百萬年以來,亞洲的這片地區從西北向東南搬運沙土的過程從來沒有停止過,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區正好是黃土高原所在的地區,連五台山、太行山等華北許多山的頂上都有黃土堆積。當然,中國北部包括黃河在內的幾條大河以及數不清的溝谷對地表的沖刷作用與黃土的堆積作用正好相反,否則的話,黃土高原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厚度不超過409.93米。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區,但是這里是一個不斷下沉的區域,同時又發育了眾多河流,所以落下來的沙子要麼被河流沖走,要麼就被河流所帶來的泥沙埋葬了。

中國古籍里有上百處關於「雨土」、「雨黃土」、「雨黃沙」、「雨霾」的記錄,最早的「雨土」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黃霧四塞,沙土從天而降如雨。這里記錄的其實就是沙塵暴。

雨土的地點主要在黃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這類事情看成是奇異的災變現象,相信這是「天人感應」的一種徵兆。晉代張華編的博物志中就記有:「夏桀之時,為長夜宮於深谷之中,男女雜處,十旬不出聽政,天乃大風揚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間,發生在中國的持續兩天以上的沙塵暴竟達60次。中科院劉東生院士認為,黃土高原應該說是沙塵暴的一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積累了過去幾百萬年以來沙塵暴的記錄。中國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風沙漫天漫地灑過來,每年都要在黃土高原上留下一層薄薄的黃土。
黃土高原的開發黃土高原和黃河流域一帶曾是中華民族祖先的主要活動場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曾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古代夏、周、秦朝的文化都是在這里孕育成長的。

今天的黃土高原包括陝、甘、寧、晉、豫、青和內蒙古7個省、自治區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有200多個縣,總面積約59.9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億畝,人口近7000萬。在這個廣大地區內,約有43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水土流失嚴

重,每年每平方公里的水土沖刷量,由幾千噸到1萬噸。據調查估計,每年要從地面沖蝕掉0.5厘米的肥沃土壤。這個地區的耕地約2億畝,由於長期水土流失的結果,使自然環境、生產條件遭到嚴重破壞,農業生產落後,部分地區畝產糧食只有30~50斤。1977年7月,一場150多毫米的暴雨釀成的洪水從附近高地毫無阻攔地直泄而下,曾經淹沒了大半個延安城。有人估計,黃土高原年平均侵蝕模數(每年在單位面積內流失的泥沙量)一般為每平方公里5000~15000噸,陝西北部和山西北部的一些地方甚至高達每平方公里15000~30000噸。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達16億噸以上。由於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僅嚴重危害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而且還嚴重地威脅著黃河的安全,使黃河下游的河床不斷淤高,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懸河」目前黃河下遊河床已高出地面3~8米,有的地方高達12米,早已高過開封城牆,嚴重威脅著下游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黃土高原的地形黃土高原在地形上,主要可以分為3個部分。

(1)六盤山以西甘肅中部的高原,海拔約2000米左右。高原中有若干狹窄的河谷平原,如蘭州附近的黃河谷地,臨洮附近的洮河谷地等,都是高原中最富庶的地方。當我們漫步於黃土高原時,你還會看到在那麥黍油油的農田下方,有著一排排整齊的窯洞,那就是黃土高原上一部分農民的居所。

(2)陝西北部的高原,海拔約800~1000米,地勢較低,四周有更高的山嶺環繞著,在構造上成為盆地,所以許多地理、地質學家又把它稱為陝北盆地。陝北高原的東面隔著黃河有山西的呂梁山;西面是甘肅的六盤山,高度都超過2000米以上;南面銅川和宜君間的山地海拔僅1200~1500米;北面與毛烏素沙漠相通,沒有顯著的界線,但靖邊以北的白於山海拔達2000米,可以看作高原的北界。陝北高原的平緩地面上間或有較高的石山兀立,海拔約1100~1400米。陝北高原的地層大部分是水平的,河流的侵蝕作用表現得特別強烈。

(3)在太行山與呂梁山之間為山西高原。山西高原因有許多斷層和局部盆地,地形比陝北和甘肅高原更為復雜。太行山東坡陡峭,向西平緩傾斜,實際上構成了山西高原的一部分。山西高原的東部邊緣海拔2000米以上,向西漸漸降低,所以高原地面海拔多在1500~2000米之間。這個高原上有許多海拔1000米左右的局部盆地,如平定、沁縣、長治等盆地。呂梁山的形狀與太行山相似,最高山峰海拔在2500米以上,整個山嶺也是東坡峻巍,西坡緩斜,漸與陝北高原相連接。介於呂梁山與太行山之間的山西中部有一條狹長的低地,海拔400~800米,從太原一直伸展到晉西南黃河河岸。其中太原附近的平地范圍最廣,長約150公里,寬約50公里,構成山西高原中最大的局部盆地。低地大致與太行山和呂梁山的走向平行,而汾河循著這個低地流入黃河,因此把這個低地稱為汾河低地。因低地兩側常有顯著的斷層,所以從地質構造上看,汾河低地實在是一個典型的地塹。
黃土高原的區域分類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於黃土高原的治理和開發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於生產方針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使黃土高原面貌的改變較慢。國家有關部門在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已初步提出了今後在西北黃土高原建設上所要採取的方針。對於占黃土高原相當大的面積、水土流失又最嚴重的丘陵溝壑地區,應以林牧為主,農林牧全面發展,因地制宜,綜合治理;並按照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把黃土高原劃分為4個不同類型的區域:

(1)農業區,包括渭北、隴東、晉中、延安市以南等一些地方。這里屬於半濕潤溫和與寒溫氣候,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以上,塬面較多,生產潛力較大。這些地區應主要發展農業,做到糧食自給有餘,部分縣應建成商品糧、棉、油基地。要積極營造護田林、護坡林,在源面和丘陵緩坡地區適當種植牧草,發展養畜業。

(2)林牧區,包括隴南、寧南、晉西北、延安市以北等地區的丘陵溝壑地帶。這里屬於森林草原及其向草原過渡的地帶,半乾燥寒溫氣候,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東部與風沙區臨界,已受到風蝕威脅;開墾的面積很大,植被遭受嚴重破壞;農業受地形和氣候影響,產量低而不穩。這個地區應以植樹種草,發展林牧業為主,在「川」台地及緩坡上適當修建基本農田,爭取在常年情況下糧食自給。

(3)牧區,包括隴中、寧南、晉西北、榆林北部、內蒙古北部的一些地方。這里屬於草原帶和荒漠草原帶,半乾燥寒冷氣候,年降水量多數在400毫米以下,冬季長而寒冷,春夏多旱多風,土質沙性大,風蝕和水蝕都很嚴重,作物生長期短,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較多。這個地區應主要發展畜牧業,大力營造防風林、放牧林,適當發展農業,糧食爭取基本自給。

(4)林區,包括子午嶺、黃龍山、嶗山、喬山、六盤山、隴山附近各縣的部分地區和呂梁山區的一部分地方。這里降水量較多,地勢較高,多數為土石山地,土層較薄,現在還殘存一些次生林。這個地區應以林為主,嚴格保護現有林區,積極發展水源林以保障這個地區農牧業的發展。

總之,高原的主要農作物是青稞,它是大麥的一種;特有的牲畜是氂牛,連同藏山羊、藏綿羊是青藏高寒牧區的三大主要牲畜。黃土高原應當根據不同類型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情況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分別制定農林牧生產的發展區劃和實施規劃,要以水土保持為中心,改土與治水結合,治坡與治溝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結合,積極建設基本農田,大力造林種草,以中小流域為單位,集中治理和連續治理,這樣就一定能夠加速對黃土高原地區的綜合治理和合理開發。與高嵩合著《岩畫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歷史》一書 高原,大學本科畢業,曾陸續發表詩和散文。2003年,隨父親高嵩教授改學音韻學、文字學和岩畫文字解讀,同時參與《岩畫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歷史》撰著。寧夏學者高嵩與其女兒高原經過四年鑽研,得出結論:賀蘭山就是遠古的不周山,即遠古華族祭祀的聖山。

編輯本段中國與世界的主要高原中國的主要高原有: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等。

世界主要高原有:南極高原、巴西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南非高原、拉布拉多高原、東非高原、衣索比亞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蓋亞那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等

B. 求中國地圖(有各個高原名稱和相應特別)高中地理急用

盆地、高原、平原是相對的地理事物,要看它周圍的地貌特徵。
1、分層設色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顏色是一一對等的關系。
要看清圖例,一般顏色越黃,海拔越高;顏色越綠,海拔較低 。【盆地】盆地一般是淡綠色被黃色大致包圍的區域,對於初學者來說,只要是低一點的區域,被高的地形單元包圍的范圍都是盆地,有河流經過的小盆地稱為峽谷。【高原】高原的特徵是海拔高、地勢起伏小,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黃的大范圍區域,周圍的顏色都不及這一區域的顏色黃,且顏色的漸變不大。【平原】平原的特徵和高原相反,它不一定周圍被比它高的地理事物包圍,它可以是半包圍,或者瀕臨海洋,在地圖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綠的大范圍區域。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等高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首先要讀懂等高線的含義,頭腦中把數字和地圖符號轉化成地理信息,熟悉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徵,知道高原、盆地、平原的大致海拔情況。一般盆地和高原是封閉的曲線,周圍海波高,封閉曲線數值小的范圍是【盆地】。反之則為【高原】。等高線數值在250一下,等高線稀疏的區域為【平原】。
3、特殊地圖中的識別
要熟悉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大致經緯范圍,出現在那些行政區劃范圍內,世界比較有典型性的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絕對位置:經緯度等。相對位置:周圍的特徵)以及特徵。從而在局部的地圖中,大致判定出這一地理事物屬於那一范圍。例如,一幅地圖中標有45°n,85°e,則大致位於准格爾盆地。某一地圖中有40°n,120°e,則應該熟知此地位於北京市附近,它的地形屬於華北平原。

C. 中國地理的詳細情況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版積相等,在世權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D. 中國大陸的平原、高原、盆地,河流。分別有多少是高中地理必須掌握的常識

1,平遠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等四大平原。版
2,高原有,青藏高原、黃土高權原和尊貴高原等。
3,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4,河流有,黑龍江、松花江、雅魯藏布江、黃河、長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漢江、遼河等十條大河。
……
其實,烏蘇里江也應該算是中國的~

E.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地理環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5)中國高原地理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的氣候特點:

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

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昆侖山中西段南翼屬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總時數2500~3200小時。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

F. 中國地理地形

給我郵箱給你發過去,我有個地理小專題可全了,高中地理知識點都有

G. 中國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重要山脈的地理分布圖

中國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重要山脈的地理分布圖如下:


中國最大的四個高原分別為: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的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也各異。中國陸地的主要地形即為高原和山地。

中國四大盆地指位於中國地勢第二階梯的三個內陸盆地和第一階梯的一個內陸盆地,是中國十大盆地里最知名的。傳統認識里,四大盆地是: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及新疆北部准噶爾盆地。

東北平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組成,即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松嫩平原、遼河流域的遼河平原。

中國三大平原:

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東到海濱,北依燕山,南至淮河附近,與長江中下游相接,跨冀、魯、豫等省和京津兩市,為我國第二大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跨鄂、湘、贛、皖、蘇、浙六省和上海市,主要由漢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平原及長江三角洲等平原組成,為我國第一大平原。

中國重要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D?D長江的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主峰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西藏、四川和雲南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H. 地理青藏高原地區上有哪些著名的山脈

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專—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屬南有祁連山脈、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還有喀喇昆侖山脈、橫斷山脈、 念青唐古拉山脈等。

I. 中國的地理(山脈、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根據地理書所說應該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以及四川盆地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盆地內有我國最大,世界第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雖然說這種沙漠地形難以利用,但是沙漠底下卻有儲藏量十分可觀的石油以及天然氣,所以有專家學者評價說:地上是流動的沙丘,底下是流動的油海。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典型的高原盆地,是唯一一個位於第一階梯的高原盆地,雖說環境不好,但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被稱為「聚寶盆」,內有豐富的鉀鹽。位於青海省的境內。
准葛爾盆地位於新疆北部,位於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常有暖濕氣流,所以是我國主要的天然優良牧場。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境內,以西是青藏高原,以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氣溫適宜,水網稠密,河流眾多,是我國最濕潤的盆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產區,位於盆地中西部的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
根據我所知道的,中國應該只有三大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以及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兩廣丘陵以及浙閩丘陵)。
山東丘陵位於我國三大半島之一的山東半島上,位於山東省境內,鄰近海洋,常有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通過,氣候溫和,環境適宜,著名景點有山東泰山。
遼東丘陵顧名思義位於我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遼東半島上,位於遼寧省境內,緯度較高,但是卻不是像東北三省一樣的寒冷氣候,因為鄰近兩海,氣候適宜,有著名景點千山。
江南丘陵位於我國南部,面積較大,包括江南丘陵,兩廣丘陵以及浙閩丘陵三部分,江南丘陵位於長江以南湖南江西的北部,兩廣丘陵位於廣東廣西糧食兩省,浙閩丘陵位於浙江福建,海拔不高,有著名景點武夷山等等。
丘陵地的利用價值很廣,可以在緩坡開辟梯田種植水稻,栽培經濟樹木,發展旅遊業,種果樹,發展林業牧業等等。
根據我所知道的,中國只有三大平原,即東北平原,華北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又分為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它被譽為黑土地,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
華北平原(又叫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氣候比較不好,空氣污染比較嚴重。但是處於我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四川盆地以東,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長江沖積成的,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河網密布,水量充足,江南水鄉的氣候。
平原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形,可以大量種植,建築發展等等。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面積大250萬平方千米,佔了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包括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以藏族為主。有著名的山脈喜瑪拉雅山脈,有世界最高峰的珠峰。可以發展旅遊業以及開采。
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內蒙古境內,第二大,地表坦盪,東部是草原,西部為沙漠,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可發展旅遊業。
雲貴高原包括雲南省西部以及貴州大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鍾乳石等奇觀遍布,有桂林山水,可發展旅遊業。
黃土高原溝壑萬千,黃土覆蓋高,水土流失嚴重。

J. 中國地圖(要有山脈,高原,盆地,地形,國界,省界)

1、中國地圖著重展復示中華人民共制和國領土以及疆域內各類地理要素的分布;

2、中國地圖分為政區地圖、地形圖、自然地理地圖、人文地理地圖、衛星影像地圖類型;

3、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對中國地圖的圖面范圍、國界線、重要島嶼的繪制有著嚴格的規定;

4、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10)中國高原地理擴展閱讀:

中國地圖介紹:

中國全圖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並用相應的符號繪出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比例尺等於或小於1:1億的,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可由9段線改為7段線,即從左起刪去第2段和第7段線,可不表示釣魚島、赤尾嶼島點。

豎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國內首幅大幅面全開豎版地圖。南海海域和島嶼與大陸為同一比例尺,南海諸島不再作為插圖形式。對南海諸島之島嶼、礁盤等地理信息詳細標示,中國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地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