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論文
① 中國地理環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系之小論文
保護環境 拯救地球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地球母親孕育了人類,她給我們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環境。可是,在近100年中,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卻越來越不重視環境的保護了。 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壞大自然。有些工廠為了省排污費,竟然等到夜深人靜時,把未經處理污水排進江河裡。就是因為這些污水,一條清澈見底的河就像是被倒進了墨汁似的,又黑又臭。河裡的魚兒小蝦,難逃厄運,幾乎都死了。 一些廠家為了賺更多的錢,大量的砍伐樹木。讓一片鬱郁蔥蔥的樹林,轉眼間變成個個樹樁。沒有了樹木,無數鳥兒無家可歸,死在獵人的槍下。沒有了樹木,水土流失,旱災時常發生。 由於工業的飛速發展,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氣溫上升。南北兩極冰雪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照這樣發展下去,幾十年後,地球可能變成「水球」。人們的棲息之地早已被海水淹沒,連高8848.13米的世界最珠穆朗瑪峰,也變成了一個小山崗。 如果在這樣下去,我們將再也聽不到鳥兒清脆婉轉的歌聲,再也看不到魚兒在水中嬉戲,再也看不到茂盛的森林。我們只能看到一隻只小鳥的屍體,一條條又黑又臭的河流,一個個年輪密集的樹樁······自私的人類啊!如果動植物都死了,那我們又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 大地期盼綠色,河流期盼綠色,小鳥期盼綠色。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參考資料: http://hi..com/%D2%C0%B1%B4%C1%AB
② 一篇中國地理的小論文
一、中國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內西岸
(2)疆域
陸地面積:960萬平容方千米,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帶位置: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台、粵、桂、雲四省區
優 越 性:緯度位置和南北氣候差異,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條件
(3)瀕臨的海洋
領海:海岸基線至12海里的海域,領土的一部分——約300萬Km
③ 論文—中國國家地理
地理美育是指從美學的角度進行地理知識教學的教育方法,它蘊涵著豐富的內容,是地理教學在優美藝術氣氛中實施的過程。地理美育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美育能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祖國的情感。地理學科中涉及自然美、人為環境美的內容十分豐富,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通過教學,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祖國的情感,其效果遠遠超過單純的說教。
2.地理美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華,展示特色,現其原理,誰不嚮往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誰不好奇神秘奧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當學生有了強烈的嚮往欲時,教師隨即指出,你怎樣去了解?又怎樣去欣賞、評價呢?地理知識可以告訴你!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美的嚮往,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地理美育能使學生受到藝術教育。人類生產生活離不開環境,身邊的美好事物常被我們忽略,當我們仔細觀察時,就會發現這些地理事物是那麼美好。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身邊的地理事物,比如,帶學生去參觀學校附近一處古跡,或者看一座古建築,或游覽一處風景區,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平常中的美,學生就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地理美育能激發追求美的良好願望。自然環境美、人為環境美、教師的形象美、舉止美、語言美、板書美、繪圖美和心靈美等等,都能夠激發學生嚮往和追求美的良好願望。久而久之,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地理教育中如何使美育得到滲透和實施,還需要從以下諸方面做起:
1.以地理教師自身的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師應以自身美的素質、美的教學藝術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在美的活動中,在美的環境和氣氛中,學會審美,提高美的鑒賞力。
2.誘發美感,激發求知慾,啟迪思維。為了消除人們對地理的誤解,還地理的本來面目,教師可以從學生步入地理世界的第一天開始,就採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如幻燈、投影、錄像、參觀、訪問、調查等來體現地理的美,使學生在地理美的陶冶之中,喚起探索地理美的興趣,強化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另外,富有美感的教學內容和外部學習環境,能夠吸引學生集中注意、活躍思維、開展想像。富有美感的地理板圖和電化教學手段等,可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轉化。
3.運用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培養學生的審美創美能力。課堂語言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優美的語言,不僅是傳遞信息的良好載體,而且是塑造美、體現美的美育源泉。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常常表現為:講授新課善於引人入勝,課堂提問能夠啟發思維;鞏固已學知識善於回答學生疑問,逐一分析講深講透;教學重點再三強調,知識難點講解通俗易懂;描述地理事物字斟句酌,地理用語准確無誤;輔導自學激發興趣,教學語調抑揚頓挫。這種語言藝術是一種才華,是一種力量,是需要經歷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累和磨礪才能掌握的。這是培養學生審美、創美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總之,地理教育中的美育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新課題,應該進行探索實踐。地理教師應該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21世紀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④ 關於中國地理的論文有哪些方面可以寫
氣候.自然特徵.交通..我國風土人情..出口產品最多.礦產.資源.江河流域.
⑤ 介紹中國的地理論文4000子
古人說:「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准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於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在動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一旦下筆之後,則要堅持不懈地一口氣寫下去,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初稿。這是許多文章家的寫作訣竅。有的人寫文章喜歡咬文嚼字,邊寫邊琢磨詞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來查半天字典。這樣寫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斷。其實,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無關大局。暫時不必去改動它,等到全部初稿寫成後,再來加工不遲。魯迅就是這樣做的,他在《致葉紫》的信中說:
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以後應該立定格局之後,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途中,一面煉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我翻譯時,倘想不到適當的字,就把這些字空起來,仍舊譯下去,這字待稍暇時再想。
否則,能因為一個字,停到大半天。這是魯迅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寫畢業論文也極有啟發。
⑥ 地理小論文(中國遊客旅遊現象)500-600 請自己寫,不要復制1
近年來,挪威成為中國遊客的新興旅遊目的地國。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版選擇來北歐游覽峽灣、權北極村,感受斯堪的納維亞的別樣風情。雖然有部分國人在出遊中有不文明之舉,總的來說挪威民眾對於中國遊客的整體印象頗佳。 被國人忽略的不文明行為北歐國家挪威位... http://url.cn/QUaZ2s
⑦ 全國地理科技大賽論文
家鄉遭受的自然災害實例
中國東北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為地震、農業氣象災害和農作物病蟲害、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地震是最嚴重的災害,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營口地區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即為一例。地震發生在人煙稠密、工業發達地區,雖經我國地震工作部門對這次地震作了預報,當地採取了有力的防災措施.極大地減輕了地震所造成的人身傷亡。但房屋建築和其他工程卻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這次地震所出現的沙土液化區,其面積就達3千平方公里.沙土液化造成河岸滑坡、橋梁破壞、排酒站傾斜以及地下管道彎曲等許多嚴重災害。其中下遼河油田與農田的破壞比較突出。 中國東北地區其他自然災害最突出的是1987年大興安嶺地區所發生的森林火災.這次火災所造成的過火面積為101萬公頃.森林損失為70萬公頃,合林木3000萬立方米以上,受災人數5.6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元(不含林木損失)。 除上述災害外,遼寧、吉林及黑龍江等地尚有早澇、夏季冷害、冰霜等氣象災害和惡性雜草的危害。
自然災害及其防治
(1)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災害是指在自然界發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對人類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包括台風、洪水、乾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 生產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脅人類和的安全。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說明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並了解對該災害的監測和防治措施。 以洪災為例 ①.洪災的形成原因 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認為原因導致的堤壩潰決;流域的匯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類不確當的經濟活動等。 ②.洪災的危害 直接損失:工業、農業的財產損失;人畜的傷亡;瘟疫和傳染病的暴發等 間接損失:水、電力、交通、能源等供應中斷;城鄉商業活動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亂等 ③.洪災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修築堤壩;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開辟分洪區,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強人們對災害問題的認識,提高人們防災減災的意識;嚴格控制濫砍亂伐,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等。
⑧ 初一觀看中央10台地理中國寫一篇400字論文
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1]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論文提綱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寫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信息或詞彙,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片語。
⑨ 泉州地理小論文
概況
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經濟中心。北承省會福州、莆田,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佔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三教並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624萬人,港澳同胞70萬人。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氣候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內溪流多達35條,總長1620公里 ,水資源相當豐富。泉州地區太陽輻射總量較高,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稱「閩南大溫床」,對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經濟作物極為有利,是烏龍茶、桂元、柑桔的全國生產基地。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產量較大的魚類有2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118萬畝。盛產牡蠣、蟶、蛤、螺、海帶、紫菜等貝、藻類。主要有鐵、猛、金、煤、石英砂、花崗岩、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20多種。
特產
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頭、老范志萬應神曲、料絲花燈、清源茶餅、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永春紙織畫。
地理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耕地217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積786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421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08個。深水良港多,可建萬噸以上深水泊位123個,湄洲灣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5℃~21℃,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古詩稱泉州「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故泉州有「溫陵」雅稱。
文化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積淀深厚,素有「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光明之城」的美譽。全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40處,縣(市)級600多處。其中極負盛名的有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國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的靈山聖墓、千年古剎開元寺及東西塔、記載古代海上交通和貿易的九日山祈風崖刻、廣受台胞和海外僑胞信眾膜拜的天後宮媽祖、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與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陽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以及與惠東民俗、海濱風光、石雕藝術融為一體的崇武古城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和秀出東南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使泉州成為一個全國乃至國際性的旅遊勝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到此觀光。泉州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蜚聲海內外的有:晉唐士樂余韻南音、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和中國一絕「提線木偶」。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伊斯蘭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種宗教在泉州廣泛傳播,留下大量遺跡,使泉州成為多元文化融洽交匯、和諧共處、互促共榮的載體。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泉州具有薪傳不息、獨樹一幟的武術文化。
經濟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泉州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經濟長期處於以農業為主的自給、半自給狀態,經濟總量居全省地市倒數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扭住中心、愛拼敢贏、大膽實踐,經歷 「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開發邁大步、區城經濟展宏圖的經濟發展階段,走出一條「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子,經濟實力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創造出「晉江經驗」和「泉州現象」,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創造泉州發展歷史的新輝煌。
泉州人民立足實際,奮力打造特色經濟,促使泉港「石化基地」、豐澤「中國樹脂工藝之鄉」、晉江「中國鞋都」、石獅「中國服裝名城」、南安「中國建材之鄉」、惠安 「中國石雕之鄉」、德化「工藝陶瓷之鄉」、永春「蘆柑之鄉」、安溪「烏龍茶之鄉」等特色經濟的形成並馳名海內外,全市所有縣(市)均躋身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縣(市)行列。2007年,縣域經濟取得新進展,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和安溪五縣(市)再次入選全國百強縣(市)。
宗教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歷史悠久、史跡豐富,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
泉州有「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佛教、道教於公元三世紀(西晉太康年間)傳入泉州,並開始有寺觀的創建。早在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雲廟(元妙觀),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創建延福寺。當時,佛教傳入中國後尚處於譯經階段,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之玄孫張盛才移居江西龍虎山。唐、宋時是泉州佛、道教興盛時期,寺廟宮觀興建眾多,氣勢宏偉,建築藝術精緻。一千多年來,泉州相繼建造了佛、道教寺廟宮觀數以千計。其中道教的元妙觀、泉州府城隍廟、馬甲仙公山、東岳行宮、法石真武廟、晉江崇真殿、深滬寶泉庵、石獅城隍廟、南安郭山廟、安溪城隍廟、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壺殿、惠安青山宮等和佛教的開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晉江龍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清水岩、永春普濟寺、德化靈鷲寺等最為著名。與道教有密切聯系的民間信仰,轄地舊稱的「鋪」、「境」、「都」,無不建有供奉鄉土神祗的神廟達數千座之多。這些寺廟宮觀,成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朝拜禮敬或遊玩觀賞的地方。一千多年來,這些寺廟宮觀不僅在泉州民間影響深廣,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遷徙與繁衍,泉州眾多的寺廟宮觀也不斷分爐出去,從而在海內外產生很大的影響。
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唐代初期伊斯蘭教傳入泉州,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泉州清凈寺;又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伊斯蘭教聖跡-----靈山聖墓;還有被譽為國之瑰寶的伊斯蘭石刻近300方。
接著,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繼雲集泉州.這些有力地證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19世紀末葉,基督教、天主教再度傳入,日本教和猶太教也曾經在泉州傳播。
現在,摩尼教、印度教在泉州雖早已失傳,日本教後在泉州絕跡,但在晉江華表山尚留有舉世罕見的摩尼教珍貴史跡-----草庵。
經過千百年的變化興替,現在泉州尚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寺觀教堂五六百座。此外,還有大量的民間信仰鄉土神祗小宮廟數千座。由於宗教逐步走向世俗化,有些寺廟把佛、道、鄉土神祗一起奉祀,兼容並蓄,它們各自擁有不少信教群眾。
泉州的多種外來宗教文化,與原來的泉州儒、道、釋文化互相滲透,相互吸收;各種信教群眾長期和睦相處,互不排斥、互相尊重,成為美談,也成為世界罕見的奇跡,說明了泉州人心胸開闊和具有廣大的包容性。
總之,泉州各種宗教雲集,歷史悠久、傳播廣遠;和睦相處、蔚為奇觀;史跡豐富、燦若繁星;文化藝術、世之瑰寶。
泉州市標
泉州城雕 "飛天迎賓",高25.8米,底部直徑30米,綠地環繞著圓形水池。"飛天迎賓"形狀極似"南音"中的樂器--洞簫,頂部的"妙音鳥"取意於泉州開元寺的飛天樂伎,形象地代表著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燦爛、輝煌的歷史;而底部環繞著歡暢的彩色噴泉,展現了古城英姿煥發、生機盎然。
泉州市花
五代時,節度使留從效為了擴建泉州城廓,曾環城遍植刺桐。後來,刺桐高大繁茂、花紅似火,成為泉州一大特徵而名聞中外。因此,刺桐花被定為泉州市花。寓意;紅紅火火,吉祥富貴。
泉州小吃
九重粿,土筍凍、大面炸豆乾,元宵丸、水晶包、水瓮菜,龍眼、白鴨湯、白粬、東方包、布包豆乾、永春老醋,花生、米粉、紅米酒、肉粽、芒果、芋圓,雞卷、豆簽、鹵面,魚丸、魚仔粥,柿餅、春卷、茜草粿、荔枝,桔紅糕、菜包、菠棱(草字頭)菜、蚝(東石蚝)、蚝仔煎、鴨仔粥、浮果,綠豆餅、甜酒、甜粿、粕丸,窖菜、番薯(地瓜)、番薯粉粿條,榜舍龜、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滿煎糕、檳榔,澳茄粿、糍(糍粑、糯米糍),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