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A. 荷蘭鹿特丹港口優勢是什麼
荷蘭鹿特丹港口優勢是:
地理優勢:
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裏海,有「歐洲門戶」之稱。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 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政府支持:
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二戰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和共同市場的建立,鹿特丹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發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過紐約港(1.8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此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達3.2億噸,創最高記錄。鹿特丹年進港輪船3萬多艘,駛往歐洲各國的內河船隻12萬多艘。鹿特丹港有世界最先進的ECT集裝箱碼頭,年運輸量達640萬標准箱,居世界第四位。鹿特丹港就業人口7萬餘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1.4%,貨運量佔全國的78%,總產值達120億荷盾,約占荷國民生產總值的2.5%。
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荷蘭高度重視港口開發和海運業發展,並建成了現代化的海港和良好的物流服務網路。
服務優勢: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碼頭裝卸公司敏銳地發現到集裝箱在世界上的發展潛力,並進行了巨大投資。鹿特丹港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它的裝卸過程完全用電腦控制,碼頭上各種集裝箱井井有條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裝卸216萬標准箱,超過了紐約港的190萬箱。鹿特丹集裝箱裝卸量已超過320萬箱。
鹿特丹港區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儲、運、銷一條龍。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後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的目的地。由於運價低等原因,鹿特丹駁船集裝箱運輸得到了迅速發展。幾乎每天都有駁船將集裝箱由鹿特丹運至萊茵河沿岸各集裝箱碼頭)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內陸集裝箱碼頭開始大量出現。在歐洲,尤其是菜茵河沿岸,已興建了32個集裝箱碼頭。90年代以來,鹿待丹開始實施新的擴能計劃,建造10~15萬噸級的第五、第六代集裝箱碼頭。到2010年,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600萬箱,以確保歐洲最大集裝箱運輸中心的地位。
參考鏈接:
鹿特丹_網路
http://ke..com/link?url=#4_1
B. 鹿特丹港在哪裡
鹿特丹地處於歐洲荷蘭的南荷蘭省,它是荷蘭的第二大城市,它更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
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
C. 國家地理偉大工程巡禮 鹿特丹港怎麼樣
我國的港口運營水平和鹿特丹港還有很大的距離。現在的情況是重建設而輕運營。
D. 鹿特丹港口的區位條件
位於北海沿岸的鹿特丹,不僅是荷蘭最大工業城市和貿易金融中心,也是整個西歐的工業基地和貿易中心,是聞名於世的84座世界名城之一。
鹿特丹位於荷蘭西南部北海沿岸,是典型海洋性氣候區,冬暖夏涼,7月平均氣溫18-19℃,1月平均氣溫2-3℃,港口四季不凍,長年暢通無阻。
鹿特丹地處北海航運要沖,扼西歐內陸出海咽喉,自鹿特丹可方便出海,並經萊茵河與有關運河、高速公路、鐵路、石油管線連接西歐陸上運輸網,通往包括西歐、中歐和東歐部分地區在內的廣大歐洲腹地,素有"歐洲門戶"之稱。尤其是以鹿特丹為中心,半徑500千米范圍內的英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西歐國家的主要工業區是其主要經濟腹地。這一地區工農業和貿易高度發達,居住有1.6億以上高收入人口,產業和人口密集程度高,為鹿特丹提供了充足的轉運貨源和優良的轉口貿易條件。
鹿特丹具有河海結合的區位優勢,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境內河網密布?quot;血脈暢通",僅萊茵河與斯海爾德河就為鹿特丹港1/3的轉運貨物提供了便捷的運輸渠道。除運河外,港區鐵路、高速公路與國內外交通網相通,並有年輸送能力5000萬噸的石油管線通往阿姆斯特丹、德國、比利時,具有高效的港口集疏運系統。
鹿特丹有700多年的歷史,1283年這里還只是一個小漁村,但到了14世紀中葉,隨著荷蘭海上強國地位的確立,鹿特丹發展成為重要港口。此後,它緊緊抓住西歐海上運輸和貿易日益繁榮和通往印度航路發現的機遇,加速港口建設,使城市迅速發展成為荷蘭僅次於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大商業中心,19-20世紀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1870年以後德國魯爾區成為世界最大工業區,通往北海的運河--新航線建成。在這樣的背景下,鹿特丹加強了馬斯河南岸岸線開發,使港區西延,並於30年代修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挖入式港口--瓦爾港,煉油、食品加工等工業也應運而生,使得港口和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鹿特丹已成為歐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達4200萬噸,城市人口達60萬,進入大城市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口和城市更是進入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階段。盡管戰爭期間鹿特丹遭受嚴重破壞,港區1/3毀於戰火,但它以"奮斗自強"精神自律自勉,艱苦創業,迅速重建並發展起來,不僅在馬斯河北岸老城原址重建嶄新的市中心,而且根據貨流增長和世界港口大型化、深水化和船型增大趨勢,以及採用集裝箱船、滾裝船等先進運輸方式的需要,把港區沿馬斯河南岸快速西延,經過開挖港池、疏浚航道一系列重大工程措施,於1947-1974年期間建造起三大全新港口、工業區,吸引了大批貨流和石油、化工企業,從而使港區面積由戰前26.3平方千米擴大到約100平方千米,並以年3億噸以上的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港,鹿特丹已發展成為世界性大都市。
荷蘭大部分地區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鹿特丹也不例外,其原材料如石油、礦石、煤炭等主要依靠進口。但鹿特丹人文資源豐富,是世界性旅遊勝地,其舊城中心戴爾福斯哈溫和新市中心的超現代化和未來主義建築舉世聞名,港口附近的高185米的"伏洛馬斯特"觀望塔是一大觀光勝景。此外,像童堤鎮古老的大風車、哥達鎮的早期建築等都是鹿特丹名勝,吸引了大量境內外遊客。
政策策略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近110萬人口的鹿特丹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自由港政策在起重要作用。鹿特丹貨源的75%的轉口,港區設"保稅倉庫",專供待售和轉口貨物整船寄存,僅收倉儲費用,免徵關稅,海關給貨主很大方便,在手續上盡量適應各國商人過境、轉口和分銷要求,除毒品和軍火外,幾乎所有商品都可自由出入,不受種類和數量限制,港口的優惠政策大大促進了過境貿易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國船隻和貨物過境,獲取了大量運費。此外,西歐共同市場的成立,減少了國際屏障,使得西歐國家商品大多通過內河航行至鹿特丹,然後轉運世界各地,促進了鹿特丹的建設和迅速發展。借鑒鹿特丹的經驗,在連雲港設立保稅區是很必要的。
E. 鹿特丹港在哪個國家及它的世界排名
荷蘭的鹿特丹港,在2004年以前的半個世紀他都是世界第一大港!如今中國崛起,他也沒落了,目前是世界第11大港,和大連港的量差不多。
F. 鹿特丹為什麼成為歐洲第一港口請以比較科學的論述
眾多的海運專線和廣闊的多式聯運網路使得鹿特丹港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門戶港和中轉港。
優越的地理位置
由於直接位於北海和萊茵河口,鹿特丹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最佳的通達性。無需船閘,船舶從外海便可迅速直達深水碼頭,在此裝卸貨物並且可隨時前往下一站目的地。通過廣闊的鐵路、內河、公路、近洋和管道網路,鹿特丹和歐洲其他地區之間有著多種選擇的連通方式。
全球樞紐和門戶
鹿特丹港憑借其連接到全球逾1000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和滾裝船航線,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際樞紐和歐洲門戶。此外,多家航運公司將鹿特丹港定為他們首個和最後掛靠港,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結合卓越的腹地連接和較短轉運時間,通過鹿特丹港運輸的貨物比其他西北歐的港口能夠更快、更高效地到達目的地。
班輪運輸服務
鹿特丹港提供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和滾裝船班輪運輸服務,連接到全球逾千個港口。所有大型的航運公司都掛靠鹿特丹港,以提供它們的洲際航運服務。荷蘭有著促進歐亞間貿易與投資關系的悠久傳統。鹿特丹港作為歐洲最四通八達的門戶和樞紐,可在24小時內與歐洲各主要工業集群相連接,並覆蓋歐洲5億人口的消費者市場。最先進的碼頭和基礎設施使鹿特丹港成為世界上對於所有貿易類型最快捷、可靠和高效的港口。
腹地連接
鹿特丹港能提供結合鐵路、公路和內河航道等廣泛的多式聯運網路,確保您的貨物能夠輕鬆快速地採用最優運輸方式出入歐洲的其他地區。從鹿特丹出發,24小時之內能夠到達西歐的主要工業和經濟中心。根據貨物量、需要的時間、價格和可持續性,客戶可選擇最佳的運輸方式。在這里,無論是何種貨物類型,您都可以找到合適可靠的運輸方案。
適合任何集裝箱船通入
鹿特丹港的集裝箱轉運集中在馬斯平原和Waal-/Eemhaven港區,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沒有船閘和潮差,任何集裝箱船都可隨時直接從北海進入這些碼頭。在一個小時之內,集裝箱船便可停泊在馬斯平原一期或二期的碼頭,隨即進行裝卸。這些碼頭同樣適用於最大型的船舶。
分撥、倉儲和港口增值服務
鹿特丹港是倉儲、分撥和增值服務供應商的集聚地,且擁有極佳的連通網路,因此是歐洲地區高效分撥的重要樞紐。
G. 鹿特丹港有什麼特點
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裏海,有「歐洲門戶」之稱。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 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二戰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和共同市場的建立,鹿特丹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發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過紐約港(1.8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此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達3.2億噸,創最高記錄。鹿特丹年進港輪船3萬多艘,駛往歐洲各國的內河船隻12萬多艘。鹿特丹港有世界最先進的ECT集裝箱碼頭,年運輸量達640萬標准箱,居世界第四位。鹿特丹港就業人口7萬餘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1.4%,貨運量佔全國的78%,總產值達120億荷盾,約占荷國民生產總值的2.5%。
鹿特丹港區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儲、運、銷一條龍。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後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的目的地。
鹿特丹港區是該市的主體,佔地100多平方公里,港口水域277.1平方公里,水深6.7~21米,航道無閘,冬季不凍,泥沙不淤,常年不受風浪侵襲,最大可泊54.4萬噸超級油輪。海輪碼頭總長56公里,河船碼頭總長33.6公里,實行雜貨、石油、煤炭、礦砂、糧食、化工、散裝、集裝箱專業化裝卸,同時可供600多艘千噸船和30多萬艘內河船舶,年吞吐貨物3億噸左右。港口貨物的運輸干線萊茵河、高速公路、港口鐵路與國內外交通網相連。進港原油除經萊匣河轉運外,還鋪設運輸油管道直通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國、比利時。大宗過境貨運占貨運總量的85%,其中原油和石油製品佔70%,其餘為礦石、煤炭、糧食、化肥等。進出口主要對象國為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盟國家。從60年代起鹿特丹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但仍然不斷加強泊位建設,更新設備,擁有許多提供特別服務。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碼頭裝卸公司敏銳地發現到集裝箱在世界上的發展潛力,並進行了巨大投資。鹿特丹港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它的裝卸過程完全用電腦控制,碼頭上各種集裝箱井井有條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裝卸216萬標准箱,超過了紐約港的190萬箱。鹿特丹集裝箱裝卸量已超過320萬箱。
H. 地理:鹿特丹港的區位優勢是什麼
鹿特丹港地處歐洲萊茵河三角洲,擁有遼闊富饒、經濟發達的廣闊腹地內,素有"歐洲門戶港"之稱容
詳見 http://ke..com/view/115434.htm#4
I. 鹿特丹港地理位置
鹿特丹港(Port of Rotterdam),是歐洲第一大港,全球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鹿特丹港位於萊茵內河與馬斯河交匯處,是通往容歐洲的天然門戶。鹿特丹港區面積為10556公頃,其中工業用地面積為5257公頃,基礎設施和水域面積5299公頃。港口長度40公里,碼頭長度89公里,總泊位656個,航道最大水深22米,是500多條航線的船籍港或停靠港,通往全球1000多個港口,貨運量占荷蘭全國的78%。鹿特丹港既是歐洲最大的原油、石油產品、穀物等散裝貨轉運地,同時又是世界第六大集裝箱轉運港口,並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ECT集裝箱碼頭。
鹿特丹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1月最冷,平均氣溫1℃,7月最熱,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00毫米。
19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第10。
J. 鹿特丹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嗎
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Rotterdam) 荷蘭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位於荷蘭西南部萊茵河口地區新馬斯河兩岸,距北海28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和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在荷蘭並非第一大城市,但它保持的港口年吞吐量超過5億噸的記錄卻使它當之無愧地居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與我國的上海港一樣,鹿特丹港是一個典型的河口港,海洋性氣候十分顯著,冬暖夏涼,船隻四季進出港口暢通無阻。鹿特丹港港區面積80多平方千米,海輪碼頭岸線長56千米,江輪碼頭岸線長33.6千米,總泊位656個,航道最大水深22米。鹿特丹港共分7個港區,40多個港池,碼頭岸線總長37千米,可以停靠54.5萬噸級的特大油輪。這里的起重設備應有盡有,大小作業船隻500餘艘。船隻進入鹿特丹港,從來就不存在等泊位和等貨物的問題。 從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個大港區,一個是博特萊克港,包括港區及工業區在內佔地面積為12.5平方千米。港區內建有各種專用碼頭和集裝箱船、滾裝船、載駁船作業區。第二是歐羅港區,佔地面積為36平方千米。通過疏浚航道後,低潮時最大水深可達22米,可停靠20萬噸級的油輪和8萬噸級的散貨船。第三是馬斯弗拉克特港區,佔地33平方千米。它是利用沿岸淺灘,經過疏浚而建成的。港區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人海域達5千米,低潮時,港內水深也能維持在19~23米。上述三大港區構成了鹿特丹港的主體。 鹿特丹港有著現代化的港口設施,同時,港口調度指揮也是依靠了先進的設備和科學的方法。在出海口的荷蘭角上有個交通控制中心,建立於16世紀。當初的信號指揮調度已發展成為現在的無線電、雷達和先進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控制。鹿特丹是荷蘭的交通樞紐,鐵路、公路縱貫東西南北,火車、汽車往來如梭。鐵路通往西歐各國各主要大城市,公路也是如此;水陸交通融為一體,確保了鹿特丹的重要地位。鹿特丹港對西歐以及荷蘭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鹿特丹港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是它緊臨經濟發達的西歐國家,特別是德國的興起為鹿特丹港提供了天然的經濟腹地;第二歸因於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減少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屏障,密切了國際間的往來,促進了鹿特丹港的發展;第三是荷蘭本國工業的迅速崛起,本身也促進了鹿特丹港的發展。綜觀鹿特丹,在其500千米的半徑范圍以內,居住著近2億高收入的人口,產業和人口的密集程度超過任何工業區和城市。有利的地理環境是鹿特丹港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