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煥庸中國人口地理
『壹』 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8分)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也被稱為「胡煥庸線」,這是地理學家胡煥庸於20世
(1)黑龍江 雲南
(2)高原、山地 10平原、 盆地 100 (3)江蘇、山東、台灣、四川、河南 『貳』 6.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一條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線是()A.秦嶺--淮河B.黑河--騰沖C.長城沿線D
我國著名來的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自早在1935年就發現並提出: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到雲南騰沖之間連接的直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一般來說,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叄』 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一條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線是() A.秦嶺--淮河 B.黑河--騰沖 C.長城沿線 D
『肆』 胡煥庸線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胡煥庸線的地理意義 :這條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琿,1983年改稱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線東南方43%國土居住著94%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劃出兩個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這條人口分割線與氣象上的降雨線、地貌區域分割線、文化轉換的分割線以及民族界線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重合。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錚向《科學時報》記者表示,現在認為胡煥庸線是我國東南季風的影響范圍,由此時期開始,各種旱澇災害特別是大洪澇災害空間頻率分布的走向與胡煥庸線日趨吻合,越到近代越明顯。所以說,胡煥庸線表現出中國的現代氣候特徵。受氣候變化影響,中國人口分布也逐漸形成沿一定界限流動遷徙的特徵。 胡煥庸線以西是唐代邊塞詩描寫的景象,那裡是游牧民族粗獷、豪邁、遼遠的風情;以東則是農耕文明主流的的小巧玲瓏、秀美細膩和略顯局促的景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執行總編單之薔將胡煥庸線看作是中國景觀的一個分界線。由景觀聯繫到歷史文化,似乎可以發現,這條線也是中原王朝直接影響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邊界線,是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戰爭與和平的生命線。 因氣候變化導致農業生產潛力波動,人口則因農業產出的區域不同作相應變化,從而形成了後來胡煥庸所發現的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 近代發現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我國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該線與胡煥庸線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氣候與人口密度的高度相關性. 胡煥庸線不僅是人口界線,同時為一條中國生態環境界線,即在胡煥庸線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災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黃土高原在內的重點產沙區,黃河的泥沙多源於此。 胡煥庸線是適宜人類生存地區的界線,其兩側還是農牧交錯帶和眾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種植帶的西北邊界。同時,中國的貧困縣主要分布在胡煥庸線兩側。 胡煥庸線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伍』 哪位地理學家最早提出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地理學家胡煥庸最早提出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黑河-騰沖線。 黑河—騰沖線,內即璦琿-騰沖線,或胡煥庸線容(英文:Hu Line),是一條貫穿中國版圖的假想直線段。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該線從中國東北邊境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原名「璦琿」)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南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大致地劃分出了中國人口在區域上的分布,體現了中國人口東南和西北的分布區域之懸殊差異。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是一條奇特的線,也是中國歷史與地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陸』 胡煥庸線是一條人口分界線還是一條地理分界線 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 胡煥庸線(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沖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線」。 (6)胡煥庸中國人口地理擴展閱讀: 胡煥庸線線從黑龍江省愛輝(1983年改稱黑河市,今黑河市愛輝區)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首先,它是一條人口地理的分界線。由東北至西南,從黑龍江愛輝到雲南騰沖作一直線,就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以此線為界,約有94%的人口居住在約佔全國土地面積43%的東南部地區,約6%的人口居住在約佔全國土地面積57%的西北部地區。 其次,它是一條自然地理的分界線。它基本上和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兩邊地理、氣候迥異,所以它不僅是我國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分界線。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 再次,它是歷史地理分界線。從歷史上看,這條線是中原王朝直接影響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邊界線,是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戰爭與和平的生命線,還是中國歷史地理分界線。從這條線的周邊,可以清晰尋找中國的疆域、今天我們稱之為中華文明的影響是如何從中原地帶,一點點拓展到西部與北部的蹤跡。 『柒』 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也被稱為「胡煥庸線」,這是地理學家胡煥庸於20世紀30年代
(1)從圖中看出,虛線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它起自黑龍江省的黑河,止於雲南省的騰沖. 『捌』 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中國人口地理界線由專地理學家胡煥庸屬於20世紀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稱胡煥庸線。以此線為界,東南部人口密度大,多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西南部密度人口密度小,多為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 『玖』 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即胡煥庸線,是從( )到( ),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有何差 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即胡煥庸線,是從( 黑龍江省黑河)到( 雲南省騰沖),東南部人口總數多,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總數少,人口稀疏。 『拾』 中國人口地理界線與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中國著名的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的中國人口地理界線是指黑龍江省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河-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回少;沿海答、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