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人文地理
❶ 成都市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是哪些
金牛區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川西平原生態水資源保護區內和城市上風地帶,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素有「天府寶地、蓉城明珠」的美譽。加之擁有天回山和鳳凰山兩處天然生態屏障,永陵博物館、沙河新綠、金沙遺址、初步打造成的兩河森林公園、天回山銀杏園等景區,還有著名的羊西線餐飲一條街使該區旅遊文化資源更顯豐富獨特。永陵博物館是五代時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史書上稱「永陵」。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後四川最重大的考古發現,這一發現將古蜀青銅文明的歷史追溯至3000年前。
詳細內容:http://www.d0086.com/flm/sichuan/slm/cheng/tlm/jinniu/jdms/jdms.htm
❷ 成都的歷史文化
成都歷史文化
從四川省博物館陳
列的歷史文物中,我們可以看見最早成都人的生活足跡:青羊宮附近出土的陶紡錘、骨針等和鑽法、灼法及龜甲,足以推測蜀
人的祖先可能於3700多年
前在成都這塊肥美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們的勞動生活。
2300多年前,古蜀王開明九世從今郫縣、雙流方向遷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這里才定名為「成都」,其稱號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成都在中國西南所處的特殊經濟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政治、軍事要地。從西漢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孫述據成都稱帝算起,歷史上至少出現過7個地方割據政權。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700年前劉備、劉禪建立的蜀漢政權。這些歷代割據四川的封建政權,都無一例外地以成都為都城,進而控制全川,雄視西南,問鼎中原。
成都作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歷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古老的成都,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獲得過不少美稱。東漢(公元25-220年)時因織錦發達,曾設專門機構「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簡稱「錦城」)美譽。西漢末年(公元8年)成都與洛陽、邯鄲、臨淄、宛城並稱為「五均(均是市場管理的意思)」,成為全國五大商業都市之一。五代後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簡稱「蓉城」)之稱。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綜合經濟水平列全國前茅,時人又有「揚一益二」的評價,與有水運商港之利的揚州齊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興修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後,成都地區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饉」,被譽為天府之國。
❸ 黔北明珠人文地理
黔北明珠 赤水市位於黔西北,陸接川南,江連吳楚,素有「黔北門戶」之稱。市區高川南重鎮瀘州70餘公里,到重慶約260公里(水陸皆通),距成都360公里。處在成都--樂山--自貢和三峽--重慶兩務旅遊熱線的雙重輻射圈內;與四川合江佛寶國家森林公園、重慶市江津四面山國家重點風景各勝區一起構成川黔渝旅遊「金山角」;往南經茅台旅遊區、遵義旅遊區與貴陽和貴州其它相通。
1935年,毛澤東指揮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展開了「四渡赤水」之戰,譜寫了中外軍事史上神奇的篇章,赤水因此名揚天下。
赤水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生態示範區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被譽為「千瀑之市」、「竹子之鄉」、「丹霞之冠」、「桫欏王國」、「夢幻之景,森林小城」、「長征遺址」。
赤水風景名勝區擁有十丈洞、四洞溝、天台山、九角洞、丙安(月台)、月亮湖、九曲湖、長嵌溝八大景區和18個獨立景點。景觀以瀑布、竹海、桫欏、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為主要特色,兼有紅軍長征、歷史文化等人文勝跡,是集生態、科普、考古、觀光、文化、休閑、度假、保健、旅遊為一體的勝地。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3%,景區覆蓋率達95%以上,原始群落完整,珍稀植物繁多,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好的常綠闊葉林帶;赤水還是全國十大竹鄉之一,有竹類40餘種,其中楠竹37萬畝。景區內,千姿百態、神韻各異的瀑布舉目皆是,丹霞絕壁、奇山怪石、秀峰幽谷、竹海綠波、古樹巨藤、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隨處可見。桫欏、小金花茶等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生長良好。近年來,國家旅遊資源考察團和中外專家學者蒞赤考察贊譽赤水風江「在全國也屬佼佼者」,「在國內罕見,也屬世界難得」,「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目前赤水景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投放市場的主要有:四洞溝瀑布群觀光區、十丈洞瀑布公園、野竹坪竹海國家森林公園、金沙溝桫欏自然保護科考觀光區,月亮湖度假休閑觀光區、仁友溪周未休閑觀光區等。其中,高76米、寬80米的十丈洞大瀑布被中科院的專家譽為「神州又一瀑布奇觀」;中洞瀑布被譽為「全國簾狀瀑布的典型代表」;四洞溝景區被國務院旅遊資源考察團譽為「萬竹之園」、「小家碧玉」和「沒有敗筆的景區」。赤水丹霞地貌獲我國著名的丹霞地貌專家黃進教授評價:「當屬全國第一」。迎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投資開發、旅遊觀光。
❹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福建人文地理 有哪些
福建簡稱閩。閩字最早出現於周朝,閩與八閩,都是福建省名的簡稱和別稱。「閩」是最原始的名稱。《山海經·海內南經》說:「閩在海中」,這說明福建在遠古時代,還是屬於海浸之區。閩為蠻之別種,則是當時居住在福建的七個部落的總稱。八閩,則是從北宋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它和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福建」名稱。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0′至28°22′,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這三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最多。福建與台灣源遠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設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
關於八閩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始分為八州、軍,南宋分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另一種是《辭源》的說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建、延、邵、汀,為上四府;福、興、漳、泉,為下四府。共八府,號稱「八閩」。
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省花,水仙。
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陸域的80%;
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線總長6128公里,其中大陸線3752公里,居全國第一位。大小島嶼1546個,佔全國1/6;
擁有廈門灣、福州灣、興化灣、湄州灣、沙埕港、三都澳等眾多天然港灣 福建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數地區為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礦產資源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 生物資源
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62.96%,居全國第二,僅此於台灣省。
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內陸養殖面積和可作業海洋漁場面積分別約1000平方公里和12.5萬平方公里。有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 水資源
境內河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
全省擁有29個水系,663條河流,內河長度達13569公里,河網密度之大全國少見。
水力理論蘊藏量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萬千瓦,居華東之首。
⊙ 旅遊資源
全省人文薈萃,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大批影響日益擴大的旅遊品牌,包括山與水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海上花園、音樂島美譽的鼓浪嶼,情系海峽西岸、凝聚世界華人的湄州媽祖朝聖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著名的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會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曇石山文化遺址,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寧德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旅遊品牌和一大批風景名勝區。全國第五大島平潭縣,島上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沙灘,沙質細白,海水湛藍,獨具特色的自然風貌。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蘇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當年中央蘇區有10個縣在福建,老區分布在62個縣(市)。 2009年2月27日,全省人口為3607萬人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全省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人口城鎮化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人口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家庭規模繼續縮小,婚姻關系穩定。
【人口增長】
2005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為3535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增長0.68%。全年出生人口40.9萬人,出生率為11.60‰;死亡人口19.8萬人,死亡率為5.62‰;人口自然增長21.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98‰。與上年相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基本持平。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3558萬人,凈增人口23萬人。出生人口42.56萬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萬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長率6.25‰。
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3604萬人,全年凈增人口23萬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萬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萬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長率6.3%。城鎮化水平為49.9%。
【人口性別構成】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50.4%,女性人口佔49.6%,人口性別比(女:100)為101.4,總人口性別比基本正常;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為115.7。
【人口城鎮化水平】
2008年末,全省城鎮人口179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9.9%;鄉村人口180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0.1%。城鎮人口所佔的比重較上年的48.7%提高了1.2個百分點。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少數民族分布很廣,歷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個,漢族人口居多;53個少數民族人口為58.38萬人,佔1.7%。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達35萬人左右,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萬人以上。全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地區,其次為福州市,再次為泉州市,其中上萬人口的縣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羅源、晉江、惠安、連江、周寧等。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類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舉辦獨立學院(民辦)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萬人,在學研究生2.28萬人,畢業生0.4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萬人,在校生46.13萬人,畢業生9.50萬人。 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3.01萬人,在校生57.18萬人,畢業生15.1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萬人,在校生78.04萬人,畢業生20.18萬人。初中招生52.37萬人,在校生165.03萬人,畢業生60.2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1.24萬人,在校生269.
22萬人,畢業生52.61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 87.11萬人。 [編輯本段]福建經濟 (1)該地區生產總值
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863.11億元,增長13%。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157.75億元,增長4.8%;
第二產業增加值5415.77億元,增長15.2%;
第三產業增增加值4249.59億元,增長12.1%。
人均生產總值30132元,增長12.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3.4%,上半年增長13.8%,前三季度增長13.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實際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元,實際增長7.8%。
(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產業結構繼續調整:
第一產業比重與上年比略減,
第二產業繼續保持增勢,
第三產業穩定發展。
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調整為10.7∶50.0∶39.3。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6%,其中,服務價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漲6.3%,上半年上漲6.4%,前三季度上漲5.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9%。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0.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3.6%。福州、廈門、泉州三市房屋銷售價格分別上漲3.9%、2.7%和2.6%。
(3)財政收入
2008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516.33億元,比上年增加233.48億元,增長18.2%;全省財政支出1133.79億元(含中央專款和上年結轉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23.14億元,增長2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62.68億元,完成預算的74.1%,比上年減少128.25億元,下降18.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6.61億元,比上年減少46.75億元,下降7.5%。
(4)農業
2008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965.01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糧食種植面積1815.41萬畝,比上年增加13.84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291.83萬畝,減少11.21萬畝;煙葉種植面積100.92萬畝,增加6.4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61.04 萬畝,增加8.7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65.98萬畝,增加12.64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52.21萬噸,比上年增加17.15萬噸,增產2.7%,其中稻穀508.81萬噸,增加7.81萬噸,增產1.6%。
(5) 工業和建築業
200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4755.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39.06億元,增長16.7%。產品銷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02.27億元、2045.64億元和1626.36億元,分別增長2.8%、12.8%和22.8%。
中國名牌產品累計100個;新增地理標志產品8個,累計31個。中國名牌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均居全國第5位。福建名牌產品511個,累計1316個,增長28.2%。
(6)固定資產投資
2008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86.82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1.2%,農村投資增長32.1%。
(7)國內貿易
2008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
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581.13億元,增長22.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246.91億元,增長14.9%。
(8)對外經濟
200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848.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出口569.86億美元,增長14.1%;進口278.46億美元,增長13.6%。出口比進口多291.4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億美元。
⊙電話擁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0.93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93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總量613億元,增長21.6%。電信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8.72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49.19億元,增長15.7%。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75萬門,總容量1941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2297萬戶,移動分組數據網容量197萬戶,移動簡訊中心容量2962萬條。新增固定電話用戶87萬戶,年末達到1486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37萬戶,年末達到1539萬戶。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02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24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85.58部/百人。數據及多媒體用戶771萬戶,新增173萬戶,數據及多媒體用戶普及率達21.8%。寬頻接入埠304萬個,比上年底增加46萬個。
⊙ 廣播電視
廣播電台10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調頻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89座,廣播節目85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99%;電視台10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5座,電視節目36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13%。有線電視用戶428.4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干線總長12.46萬公里。省級衛星電視為福建東南衛視。
福建電視頻道:
1、福建電視綜合頻道;2、東南衛視;3、福建電視公共頻道;4、福建電視新聞頻道;5、福建電視電視劇頻道;
6、福建電視都市頻道;7、福建電視經濟頻道;8、福建電視體育頻道;9、福建電視少兒頻道、10、福建電視海峽衛視、11、福建電視國際頻道。 [編輯本段]福建交通:
⊙ 公 路
截止2007年底,該省公路通車里程為86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6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8329公里,未達到二級路的國道400公里,省道2792公里;公路密度為71.6公里/百平方公里。
⊙ 航 空
福建目前擁有6個機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南平武夷山機場;龍岩連城機場;金門機場。
三明機場即將建成;即將在莆田建立機場。
福建交通
⊙ 水 運
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產性泊位5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全省港口通過能力1.4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571萬標箱。。廈門港已躋身全國十大集裝箱港行列。開辟36條國際班輪航線,與世界7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還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關系。福州、廈門港與高雄港開通海上試點直航,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開展直接往來。
⊙鐵 路
2006年底,全省鐵路里程數1625公里,已擁有五條進出省鐵路通道,
運營鐵路:
鷹廈鐵路:
江西鷹潭至福建廈門,全長694公里,福建段長604公里,1954年開工,1957年建成;1986年8月26日開始電氣化改造,1993年12月26日,全線電氣化開通。
外福鐵路:
福建南平外洋至福建福州,全長186.6公里,1956年3月開工,1959年4月建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橫南鐵路:
江西橫峰至福建南平,全長470公里,1993年11月1日開工,1997年12月30日通車,計劃2009年10月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編輯本段]福建特產 福州特產: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泉州特產: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產: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等「六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漳州布袋戲等。
廈門特產: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南平特產:盛產筍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甌板鴨、建蓮、北苑貢茶、閩北柑橘、根雕、竹木工藝品、政和功夫茶、建盞、錐栗、靈芝、南孚電池等。
莆田特產:荔枝、龍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扁食,熗肉,莆田魯面,興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龍岩特產:八大幹系列. 、河田雞、山麻鴨等。
三明特產:紅菇、沙縣小吃、沙縣夏茂冬酒、沙縣鄭湖板鴨、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寧化老鼠干、將樂擂茶、建寧蓮子、大田骨頭小吃系列等。
寧德特產: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竹編,茶 葉,紅 曲,剪 刀等。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❺ 河北省和四川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著名景觀,交通,各色小吃等旅遊知識
自然地理: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地處東經113°27′-119°50′,北緯°05′-42°40′之間。總面積187693平方公里,省會石家莊市。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
人文地理;
(一)居民生活
全省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199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85.6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05.32元。1999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13.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1%;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3平方米,增長2.6%。
(二)居民儲蓄
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全省儲蓄存款持續增長。1998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415.91億元,比年初增加602.3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207.62億元,增加493億元。
(三)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全省有423.5萬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113.1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離退休費社會統籌;25萬職工參加了大病醫療統籌,5.6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醫療費用統籌。全省已有40.9%的鄉鎮建立了農村社會保障網路,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達383萬人。
(四)環境保護
隨著「碧水、藍天、綠地計劃」的實施,全省自然保護、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生活環境大大改善。全省環保系統近7000人 ,各級環境監測站75個。全省已設自然保護區9個,總面積10.4萬公頃;98年全省城市共建成117個煙塵控制區,面積達492平方公里。建成64個環境雜訊達標區,面積達275平方公里。城鄉綠地不斷增加,污水、雜訊、粉塵污染進一步減輕。
地形地貌;
河北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復雜多樣,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有壩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壩上高原屬蒙古高原一部分,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0-1500米,面積15954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8.5%;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中山山地區、低山山地區、丘陵地區和山間盆地區4種地貌類型,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高於2000米的孤峰類有10餘座,其中小五台山高達2882米,為全省最高峰。山地面積9028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48.1%;河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為山前沖洪積平原,中部中湖積平原區和濱海平原區3種地貌類型,全區面積81459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43.4%。
氣候特徵:
河北省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屬於溫帶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本省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寒暑懸殊,雨量集中,干濕期明顯,具有冬季寒冷乾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變,乾旱多風;夏季炎熱潮濕,雨量集中;秋季風和日麗,涼爽少雨的特點。省內總體氣候條件較好,溫度適宜,日照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和林果種植。
著名景觀:
保定旅遊景點:
野三坡 淶源 清西陵 白洋淀
北嶽廟 涿州影視城 滿城漢墓 古蓮花池
定窯遺址 直隸總督署 青虛山 白石山
抱陽山 天橋瀑布群 安國葯王廟 大茂山原始森林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城南庄紀念館 冉庄地道戰遺址 狼牙山
龍潭峽谷 定州 靈山聚龍洞 腰山王氏庄園
唐河漂流 龍潭湖風景區
滄州旅遊景點:
吳橋雜技大世界 泊頭清真寺 清真北大寺 滄州鐵獅子
獻縣單橋石橋 白洋淀千里堤 南大港濕地 鐵佛寺
武術之鄉 千童祠
承德旅遊景點:
避暑山莊 外八廟 霧靈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木蘭圍場
豐寧壩上草原 白雲古洞 金山嶺長城 六里坪森林公園
馨錘峰國家森林公園 遼河源森林公園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園 雙塔山
朝陽洞 九龍潭自然風景區 塞外蟠龍湖 魁星樓
董存瑞烈士陵園
邯鄲旅遊景點:
京娘湖 鄴城三台 響堂山石窟 武靈叢台
黃梁夢呂仙祠 學步橋 媧皇宮 磁州窯遺址
永年古城 蘭陵王墓 大乘玉佛寺 將軍嶺
古武當山 武華山 回車巷
衡水旅遊景點:
衡水湖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 景縣舍利塔 慶林寺塔 寶雲寺
秦皇島旅遊景點:
秦皇求仙入海處 新澳海底世界 北戴河 南戴河
山海關 孟姜女廟 燕塞湖自然風景區 祖山風景區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 南戴河海上樂園 海洋水族館 長壽山
昌黎葡萄溝景區 角山景區 黃金海岸 老龍頭
石家莊旅遊景點:
抱犢寨 正定 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 蒼岩山
駝梁自然風景區 西柏坡 嶂石岩 趙州橋
柏林禪寺 龍泉寺 中山國都城遺址 毗盧寺
石頭村 平山溫泉 仙台山 蟠龍湖
秦皇古道 伏羲台 天桂山 河北省博物館
隆興寺 臨濟寺 東方巨龜苑
唐山旅遊景點:
樂亭海濱 清東陵 潘家口水庫 菩提島
鷲峰山 上關湖 景忠山 凈覺寺
靈山 青山關 白羊峪 地震遺址
湯泉 碧海浴場 金沙島 聚仙谷
南湖公園 月坨島 燕山塔陵 李大釗故居
邢台旅遊景點:
鵲山祠 崆山白雲洞 牡丹園 邢台峽谷群
雲夢山 開元寺 張果老山 北武當山
黃巾軍寨 秦王湖 觀音寨 九龍峽
清風樓
張家口旅遊景點:
清遠樓 張北草原 沽源草原 崇禮滑雪場
空中草原 大境門 天漠 飛狐峪
永定河峽谷漂流 金河口 金閣山 雞鳴山
容辰庄園 赤城溫泉 元中都遺址 朝陽觀
察哈爾烈士陵園 中華始祖文化村 泥河灣
交通:
公路交通: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4594公里,規劃的「五縱六橫七條線」主骨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實現全省97%以上的縣城30分鍾上高速,形成各設區市之間,各設區市與京津及周邊省市之間,各重要城市與港口之間布局合理、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網路。規劃的14條、3725公里「東出西聯」高速公路通道,2010年通車里程達3135公里,佔14條通道的84.18%。新改建一般國省干線公路2700公里,實現90%以上的干線公路達到二級以上標准。農村公路完成新改建2.4萬公里,全省實現具備通油(水泥)路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通油(水泥)路。
❻ 成都的人文文化
【歷史】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 成都天際線最後的都邑』。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綉」,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2001年出土的金沙遺址,已經將成都建城歷史從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並蜀國(首府成都)、巴國。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有數的大城市(長安、洛陽、越州、成都、太原),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發展僅次國之東門的越州。「蜀綉」為全國三大名綉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
宋朝時期,成都鼎興。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設立成都府,為成都府路治所。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元軍攻佔成都。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成都設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後簡稱「四川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隨後滿洲八旗入川,與張獻忠在成都激戰。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毀於戰火之中,隨後的五六年間竟斷絕人煙,康熙年間,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省會也又遷回成都。
清宣統三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時任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民眾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藝術】
成都在古時被稱為「天府」,是我國西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全國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從有確切得記載,成都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成都是被國務院確定的中國西南部地區金融、商貿、教育中心以及交通、通信樞紐。成都同樣是一個多民族散居的城市,境內除漢族以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古時的成都平原是三國時蜀國的主要統治地區,當時的成都就是蜀國的都城,因此現在的成都人也會對三國時期的故事津津樂道,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里,都可以一邊聽著說書先生的滔滔不絕,一邊品著地道的蜀地茗茶。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於成都平原的西部,都江堰市西面的岷江上面,距成都市區約五十六公里。都江堰始建於公元前256年,由戰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領導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樞紐,是現如今世界上最古老並且依舊在保持工作、造福成都人民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組成,其為在此生活的人們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為了「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蜀綉藝術】
蜀綉又叫做「川綉」,是以現今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多種刺綉的總稱,其主要產於四川的成都和綿陽等地。蜀綉、湘綉、蘇綉、粵綉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綉。成都地區有著的自然地理條件,盛產絲帛,因此蜀綉的製作與生產均「冠絕天下」。 蜀綉有著悠久的歷史,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就有記載,而當時蜀中的刺綉就已經非常有名。蜀綉最初的時候主要在民間流行,分布於成都平原,世代相傳,直到清朝中葉才漸漸形成了產業。蜀綉遍布成都平原,在七十年代末期,幾乎是「家家女紅,戶戶針工」,人數可達數千之多。他們除了在被面、枕套、襯衣、頭巾、手巾、桌布幾十個品種刺綉外,同樣生產用於外貿出口的生紡綉片、綉屏等。
【蜀錦藝術】
蜀錦是指東漢至三國時期蜀郡,即今成都所織造的錦。蜀錦大都以經向的彩條作為基礎起彩,並作彩條添花,使其織紋精細、圖案繁華、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成為了一種最具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的五彩織錦。蜀錦質量堅韌而飽滿,彩紋風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著名的唐代蜀錦圖案有格子花、龜甲花、紋蓮花、聯珠、對獸、對禽等,樣式豐富多彩。成都蜀錦與杭州織錦、南京雲錦、蘇州宋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而其中蜀錦織造工藝有獨樹一幟的整經手法,直到現在,蜀錦的織造仍沿襲傳統的梁色熟絲織造法。目前蜀錦的品種樣式豐富繁多,常見的品種有方方錦、語絲錦、散花錦、鋪地錦、浣花錦、彩暈錦、民族錦等等。
【傳統戲劇】
川劇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歷史久遠,傳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優秀精彩的傳統劇目,以及豐富飽滿的樂曲與技藝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川劇就被冠與「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川劇的劇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得說法。其中耳熟能詳的名戲有《白蛇傳》、《綵樓記》、《玉簪記》、《柳蔭記》等。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
【成都茶藝】
成都人愛喝茶,也會喝茶,因而許多外地人會用「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來形容。「坐茶館」也成為了成都人的一種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鄉鎮城市的各個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館不僅有著歷史悠久,而且數量眾多,並且大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詩詞】
《花間集》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其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人趙崇祚編輯。本書收錄了韋庄、溫庭筠等十八位花間派詞人的經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藝術取向、體貌風格、審美情趣以及藝術成就。
民族
成都市擁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11366447人)。少數民族人口60538人(主要散居成都市建成區,青白江區彌牟鎮,郫縣團結鎮、紅光鎮,彭州市,都江堰市)。
宗教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是我國的著名文化之都,成都文化博大精深,吃文化,休閑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國文化等等在中國人中影響深刻。
傳統戲劇
川劇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早在唐代,川劇就被冠與「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其中耳熟能詳的名戲有《白蛇傳》、《綵樓記》、《玉簪記》等。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
成都茶藝
成都人愛喝茶,也會喝茶,因而許多外地人會用「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來形容。「坐茶館」也成為了成都人的一種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鄉鎮城市的各個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館不僅有著歷史悠久,而且數量眾多,並且大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詩詞】
《花間集》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其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人趙崇祚編輯。本書收錄了韋庄、溫庭筠等十八位花間派詞人的經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藝術取向、體貌風格、審美情趣以及藝術成就。
【節日】
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從1962年起成都恢復春節燈會,會期一個月。燈會期間,公園內有民間曲藝、雜技、雜耍表演;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還有鑄糖人的擔子,賣風車的草把子,每屆燈會遊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
成都花會
成都花會始於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花會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門外的青羊宮。屆時,成都附近的國營、集體花圃及廣大花農,都將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貴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運到青羊宮,搭棚撐帳,擺攤設點,進行展銷。
❼ 成都地理知識人文景觀小吃
成都,簡稱蓉,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 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 。2015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復,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
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導文件,文件中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
成都是中國五大戰區之一的西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中西部地區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最多(271家)、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15個)、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85條)的城市 、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美食之都 。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市下轄錦江區等10區5縣和5縣級市。
2015年末,成都全市建成區面積100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72.8萬人 。
成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
成都約在公元前5世紀築城,西漢時已成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北宋年間成都人聯合發行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位置
成都市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和北緯30°05 ′~31°26′之間,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寬166公里,總面積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8萬畝。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南面與眉山市相連,西南與雅安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距東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屬內陸地帶。
文化
截至2015年末,成都市有博物館33個,文化館22個,公共圖書館22個,館藏圖書2210.1萬冊。年末全市擁有廣播電台13座,製作廣播節目17套;擁有電視台13座,製作電視節目19套。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413.5萬戶,其中數字電視363.4萬戶。檔案館23個,其中國家綜合檔案館20個,向社會開放各類檔案576.8萬卷。
體育
截至2015年末,成都籍運動員共獲得國際和全國性比賽獎牌78枚。其中在國際比賽中獲金牌14枚,銀牌4枚,銅牌2枚;在全國性體育比賽中獲金牌26枚,銀牌18枚,銅牌14枚。全市有全民健身路徑3390條,比上年增加235條;全市惠民行動「1+2」農民健身工程2032條,增加115條。全年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人數607萬人。[9]
2015年9月,成都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36]
城建
截至2015年末,成都全市建成區面積1006.7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建成區面積615.5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7%,城市鋪裝道路面積11399.6萬平方米。
文化
方言
成都市方言分布情況: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和金堂縣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成渝片;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和新都區、溫江區、都江堰市、郫縣、雙流區、新津縣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部分地區講東北官話;錦江區、金牛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等區和各個縣市的少數鄉村講客家語(當地稱土廣東話),以市郊洛帶鎮為中心的周邊十幾個鄉鎮最多;金堂縣少數鄉村講湘語;都江堰市部分地區講羌語。
宗教
成都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5種宗教。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創五斗米教於成都大邑鶴鳴山,為中國道教之始。佛教傳入也很早,東漢末即已傳入成都。伊斯蘭教於明代傳入成都,至今也有600多年歷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於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和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正式傳入成都。成都現有宗教活動場所178處,共有宗教教職人員1509名。
飲食
川菜,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3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稱號,成都出產的郫縣豆瓣被譽為「川菜之魂」,是川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8]
川菜
成都著名小吃:雙流老媽兔頭、夫妻肺片、擔擔面、龍抄手、鍾水餃、韓包子、三大炮、賴湯圓、甜水麵、傷心涼粉、軍屯鍋盔、肥腸粉等。
成都著名菜品:麻婆豆腐、回鍋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口水雞、青城山老臘肉、咸燒白、香水魚、樟茶鴨、九尺板鴨、簡陽羊肉湯、冒菜等。
成都著名火鍋:皇城老媽、川西壩子、海底撈、蜀九香、大龍燚等。
工藝
蜀綉,又稱「川綉」,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總稱。產於四川成都、綿陽等地。蜀綉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合稱中國四大名綉。據文獻記載,蜀國最早的君王蠶叢已經懂得養殖桑蠶。漢末三國時,蜀錦蜀綉就已經馳名天下,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唐代末期,南詔進攻成都,掠奪的對象除了金銀、蜀綉,還大量劫掠蜀綉工匠,視之為奇珍異物。[39]
蜀綉
蜀錦,成都所出產的錦類絲織品,起源於戰國時期,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蜀錦織造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蜀錦因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有中國四大名錦之首的美譽。因為漢朝時成都蜀錦織造業便已經十分發達,朝廷在成都設有專管織錦的官員,因此成都被稱為「錦官城」,簡稱「錦城」。蜀錦效果,給人以一種輕快而舒適的韻。
❽ 山西懷仁縣金沙鎮的地理和人文情況
樓主,首先要澄清一個事情,是懷仁縣金沙灘!
金沙灘鎮相傳是北宋時期的楊家將抗金的古戰場,屬於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管轄,原屬山西省大同市,後因朔州市的建立而隨懷仁縣一起歸到朔州市管轄。金沙灘鎮有人口三萬人,下轄23個行政村,是晉北地區有名的集鎮,聞名全國的嘉明陶瓷集團就位於鎮西邊的南家堡村,此外,該鎮還有除陶瓷以外的煤炭採掘、洗選加工、物流、化工、機械、印刷、花炮等產業,居民生活較為富裕。金沙灘有悠久的歷史,也有很多文化遺產,比如著名的金沙灘古戰場、日中城遺址、金沙灘漢墓群、劉晏庄府君廟等。金沙灘鎮人民政府位於南家堡村東南、興旺庄村西北,金沙灘火車站是北同蒲線上的一個三等車站,有大同到朔州的火車經停這里。鎮域內交通方便,大運高速公路、大運二級公路、208國道以及省道左砂線在這里交匯。
❾ 求關於 秦嶺的詳細資料 地理人文民族風俗 各種。
秦嶺(英文名Q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長約1500公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Qín lǐng[1])橫亘於中國中部.東西綿延1500千米,南北寬達100至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至2500米。秦嶺為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北側是肥沃的關中平原,南側是狹窄的漢水谷地。是褶皺(主要)斷塊山。
秦嶺主峰太白山(陝西寶雞太白縣鸚鴿鎮南塬村境內)海拔3771.2米(見《陝西基本地理省情白皮書》[2]),為陝西省最高峰。山頂氣候寒冷,經常白雪皚皚,天氣晴朗時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見銀色山峰。山頂有古冰川遺跡。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主脊偏居北側,北坡陡而短,南坡緩而長。水系也不對稱。
山間多橫谷,為南北交通孔道。寶成鐵路沿嘉陵江(源頭位於寶雞)河谷穿過山地。秦嶺山地對氣流運行有明顯阻滯作用。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秦嶺以北為著名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佛坪為大熊貓棲息地之一。商洛地區的核桃、岷縣的當歸等均以高產優質著稱。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相傳是春秋戰國時秦國的領地也是秦國最高的山脈遂命名為秦嶺。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側斷層陷落。山體雄偉,
秦嶺風光
勢如屏壁。《史記》中說:「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險」的稱號。
陝西境內的秦嶺呈蜂腰狀分布,東、西兩翼各分出數支山脈。西翼的三支為大散嶺(海拔2819米)、鳳嶺(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東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為華山(海拔2154.9米)、蟒嶺山、流嶺和新開嶺。山嶺與盆地相間排列,有許多深切山嶺的河流發育。秦嶺中段主體為太白山(海拔3767米)、鰲山(海拔3476米)、首陽山(海拔2720米)、冰晶頂(又名靜峪腦,海拔3015米)、終南山(海拔2604米)、草鏈嶺(海拔2646米)。山體橫亘,對東亞季風有明顯的屏障作用,是氣候上的分界線,又是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3]
洪積扇自然區該區位於渭河沖積平原區南側的秦嶺山前地帶,東西狹長,一
秦嶺風光(20張)
般寬5~12公里,中部最寬處為25公里(白鹿原)。大致包括寶雞、眉縣、岐山、周至、戶縣、長安、藍田、臨潼、臨渭、華陰、華縣、潼關等縣市區的秦嶺山前台塬地帶。該區從地貌形態上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渭河南岸的黃土台塬,它受秦嶺北坡河流切割,呈斷續分布,而且多呈南北向長條狀,僅中部西安、渭南一帶的塬面保持平坦,面積較大,如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原、豐原等。另一部分是山前洪積扇裙。由於秦嶺北坡峪口眾多,且大多坡陡流急,沖積泥沙在峪口外堆積,形成洪積扇,其下緣逐步相連而形成洪積扇帶。該區黃土台塬是關中重要的麥棉產區,洪積扇帶地下水豐富,灌溉方便,土壤經長期耕種熟化,已成為糧棉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洪積扇下緣(戶縣、長安等),還有大片的稻田,是陝西省優質稻米產地之一。洪積扇上緣土少石多,糧食產量較低,歷史上當地群眾就栽種柿、核桃、杏、桃等果樹,現已初步建成沿山果品林帶,以蘋果、柿、桃、核桃、石榴、葡萄、杏、獼猴桃等為主。
該區黃土塬歷史上受河流切割嚴重,塬邊坡陡峭,極易產生崩塌和滑塌,有不少黃土塬已成為黃土嶺,兩側滑塌嚴重,危及農田、房舍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應加強治理,開展塬邊坡植樹造林,保塬固坡。除在山麓洪積扇上緣除栽植果樹,建立果林帶以外,還應注意綠化荒坡,建立沿山防護林。
北坡自然區
秦嶺
該區位於關中平原盆地區南部,主要包括寶雞市太白縣東北部、眉縣南部和周至縣、戶縣、長安縣、藍田縣、臨渭區、華陰市、華縣、潼關縣的南部山區。以山地森林景觀為主,從山麓到山頂垂直變化明顯,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關中木材和山貨土特產品的重要產地。且由於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水流湍急,在許多地方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風光奇特,因而形成許多風景名勝點,旅遊開發潛力較大。同時,該區山地礦產資源豐富,不僅金礦、鉬礦等蘊藏豐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屬礦和建材石料,為發展冶金、建材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中潼關、太白的金礦,金堆城鉬礦,藍田玉石等最為著名。
該區廣闊的山場是開展葯材栽培、珍稀名貴動物養殖的重要基地,還可利用河谷、草坡發展畜牧、養殖業,開展多種經營。同時該區還有大面積荒山和宜林地需要綠化和改造,應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逐步退耕陡坡地,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南坡自然區
該區位於秦巴山區之間,跨越商洛、安康、漢中等地區,一直延伸至河南省。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森林資源,包含中國南北多種植物;特色產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產量居全省之首,核桃產量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又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葯庫」。中草葯種類1119種,列入國家「中草葯資源調查表」的達286種;礦產資源含量高,主要礦產金、銀、煤、釩、鋁、鋅等,鉀長石儲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釩礦亞洲第一;動物種類多,有大熊貓、蘇門羚、青羊、林麝、水獺、黑鸛等珍稀動物。
旅遊景區:著名的有南宮山,鎮安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商南金絲大峽谷AAAA景區、上蒼坊,山陽縣天竺山,柞水溶洞,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秦嶺野生動物園,[4]丹鳳鳳冠山,丹江漂流,山陽月亮洞,商州仙娥湖,瀛湖,燕翔洞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古漢台,拜將壇,漢中古城牆遺址,陝南珍稀植物園,國家野生朱䴉保護園(洋縣境內)等。
秦嶺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
秦嶺植物(23張)
顯。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被並稱為「秦嶺四寶」。
在秦嶺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擁有如此眾多的食草類動物,相信任何食肉動物在這里都不會為食物犯愁。於是,在現已查明豹、雲豹、豺、黃喉貂、豹貓等多種食肉動物的基礎上,動物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的希望。動物尚且如此,植
秦嶺山道
物就更不用說了。古人雲:太白山上無閑草。秦嶺的植物不但花樣繁多,而且獨具特色。
秦嶺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主要是因為秦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鮮明的特點說起。在中國版圖正中央,秦嶺是自此向東最高的一座山脈,也是惟一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在地理學家眼裡,秦嶺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裡,秦嶺將動物區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兩類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里交會、融合;在氣候學家眼裡,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裡,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2009年,陝西省提出了陝西旅遊的主題是「山水秦嶺,人文陝西」。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 風調雨順,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確得益於這樣一座朴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岩體構成的山脈。才會有十三朝帝都長安的繁華。美麗的漢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嶺山中。
人文歷史
秦嶺南北的人文景觀亦各具特色。北面的關中平原史稱"八百里秦川",
秦嶺古道
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人類農耕、定居,是中國有名的文物古跡薈萃之地。秦嶺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漢中盆地」,其間的邛崍山脈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漢文明的發端之地,根據對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的考古發現,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時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青銅冶煉、玉石加工工藝,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間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寶(雞)成(都)鐵路經過的陳倉道、西安至寧陝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儻駱道、周洋道。在秦嶺北坡及關中平原南緣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及流傳著豐富的歷史故事。
有秦始皇陵及許多帝王陵墓群、周代灃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樓觀台、張良墓、蔡倫墓等古跡。
秦嶺(15張)
位於西安市南40餘公里的終南山自古風景秀麗。《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附近還有翠華山、南五台、驪山等秀麗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在秦嶺山脈西段有麥積山石窟,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餘尊,壁畫1300餘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