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人文地理人口

地理人文地理人口

發布時間: 2021-03-14 08:59:22

1. 三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對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現象空間分布有何影響

根據區域定抄位的結果,著重分襲析甲、乙、丙三個區域中地形、氣候兩大自然環境要素的類型和特徵,並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則,進一步分析在不同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下,各個區域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異。
乙區域(渭河平原)的自然地理條件比較優越,因此該區域的人口密度大,城市數量多,城市和交通線主要表現為沿渭河呈帶狀分布。

2.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來征主要包括自人口、民族、宗教、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經濟, 交通,軍事,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智慧圈,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的重要方面,人類是引起以上各類地理分布及變化的主要載體,民族又是人類中具有特色的群體,於是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為歷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3. 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人文地理)

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資源制約人口,人口又制約環境,而環境又制約著人口。資源的是多少制約當地的環境人口承載率的因素之一,而人口的多少與活動又制約著當地的環境的好壞。而環境又反之制約著人類的活動,所以三者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

4. 人口和人文地理有啥關系

人口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部分。。可以從人口分布。。人口遷移。。人口出生死亡率。。與自然地理社會方面關系來分析人文學等等。。。學地理並且剛剛學完人文學的人飄過

5. 人文地理環境的人口與環境人口容量

人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人口既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又是造成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掌握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長、人口遷移等,可以深入理解人口和環境的關系。 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來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人口發展狀況。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綜合反應。在死亡率下降的情況下,控制人口增長就必須控制人口的出生率,這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出發點。
世界人口發展經歷了低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較高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和較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四個歷史階段。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發展都呈現一種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穩定狀況,我國經過較長時期的計劃生育努力,也逐漸向著這一成熟目標靠近;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依然處於在高出生率與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長階段,人口數量急劇遞增。
人口政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解決為解決人口問題所採取的宏觀性措施。由於人口政策是根據人口問題來制定的,所以學習時要將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結合起來,針對人口問題理解人口政策。譬如,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引人關注的人口問題是人口增長過快、數量過多或結構嚴重失調。但這些問題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達國家和地區則主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因而,不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制定了降低人口增長速度的人口政策,而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鼓勵生育和推遲退休等人口政策。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為歷史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人口問題也不完全相似。比如現階段,我國雲南、貴州等中西部大多數省區,主要的人口問題是人口數量過快增長的問題,我國的整體狀況也是人口過快增長的問題,所採取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數量,實行計劃生育,但上海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老齡化和沉重的就業壓力,伴隨我國整體上跨入老齡化階段,我國的人口政策也將有相應的調整。
因此,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採取的人口政策,既是階段性人口問題現狀的反應,也取決於人口發展的整體狀況,是一項歷史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學習時要注意關注不同國家或地區最新的人口資料。
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負增長所導致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一、勞動力不足,影響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二、青壯年負擔過重。三、總人口持續減少。相應的人口政策與措施為:採取鼓勵生育或接納外來青壯年移民等人口政策和措施。
人口高自然增長率所導致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一、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長慣性。二、給教育、醫療、住房、就業帶來巨大壓力。三、積累減少,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四、對資源環境造成巨大壓力。相應的人口政策與措施為:實行計劃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長速度,控制人口數量。 理解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學習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礎,可以從以下不同角度,結合典型事例剖析不同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1)生產力水平。人口總是集中在能夠提供最有利於生存發展機遇的地點。城市作為最多職業、最具有集聚效應的生產地域,即生產力水平最高的地域,成為現代人口分布的最密集地域。
(2)自然條件。緯度、海拔、距海遠近等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
(3)政治、宗教、歷史文化等因素。國家的民族政策、經濟政策以及傳統的歷史文化等,都對人口的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
人口分布首先表現在農村與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的差異上;其次,不同自然、歷史文化差異都造成了世界人口分布的極大差異。 人口遷移是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們變更定居地的空間流動行為。引起人口遷移的原因很復雜,但又規律可循,一般認為人口遷移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受自然環境變遷、社會經濟變遷、政治文化變遷等影響。
人口遷移會對移出和移入地區帶來不同的影響:對移出地區而言,人口遷移可以減輕環境的壓力,但大量的人口移出會引起勞動力的短缺的人才的流失;對移入地區而言,人口遷移能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和人才資源,有利於資源的開發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會增加環境的壓力並有可能引起就業壓力。另外,人口遷移在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餘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等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環境人口容量」也有人簡稱為「人口容量」,這是指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下,該國家或地區能夠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由此可見,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環境要素、技術水平、人類的消費水平和區域的開放程度等。
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環境因素有太陽、空氣、淡水、土地、生物等,它們都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但不同的資源對決定環境人口容量的意義不同。像太陽、空氣目前對環境人口容量沒有限定,而淡水過去只對個別乾旱地區的人口數量起限製作用,現已成為決定越來越多的地區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估算環境人口容量時,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來估算,並要考慮地區的開放程度和人類的消費水平。
而環境承載能力是從自然資源的角度估算環境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費水平壓縮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撫養人口數量。由此可見,環境人口容量要小於環境承載能力。

6. 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是什麼

由東北至西南,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沖作一直線,就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由內地理學家胡煥庸於20世紀容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稱胡煥庸線。以此線為界,東南半壁占國土面積的42.9%,人口佔94.4%,西北半壁佔57.1%,而人口僅佔5.6%。黑河──騰沖線基本上和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兩邊地理、氣候迥異,所以它不僅是我國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分界線。
胡煥庸首次創造性地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存在著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愛輝(今黑河)-騰沖線,這條被國內外學者名之為「胡煥庸線」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時至今日不僅基本穩定存在,而且被發現對其他人文地理景觀也很適用,具有廣泛的科學價值,對於我國現階段的西部大開發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7. 為什麼人文地理把人口作為第一個學習內容

人口是人文地理最重要的內容,後面所有的人文現象都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8. 一道高中人文地理題,關於人口,急求解析

答案是:C。

A、錯誤。圖中並未體現我國人口總數的變化。
B、錯誤。圖中「10-14歲人口回比重」答呈下降態勢,「55-59歲人口比重」呈上升態勢,說明我國在2014年前後人口結構是老齡化,而非年輕化。
C、准確。「10-14歲人口比重」呈下降態勢,「55-59歲人口比重」呈上升態勢,隨著人口老化,我國人口的撫養重心將由少年兒童轉向老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和數量的激增,老年撫養系數加大將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
D、錯誤。圖中並未體現我國人口出生率的變化。

9. 人口屬於地理嗎

地理大概分為這么幾類:①自然地理,包括日月星辰,自傳公轉,天氣系統版,地理資源等;②人文地理,權包括人口資源,城市聚落,工農業生產等;③區域地理,這個主要是是講特定地方的地理現象。大概就這么分類,而你說的人口,很明顯也屬於地理的范疇,而且他還屬於人文地理的范疇

10. 中國人文地理,區域敘述,人口政策.

1、工業分布
重工業:中國東北重工業基地
東北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煤、鐵、石油;東北在日本的統治時期,重工業發展的較好,基礎設施也較完備;東北和前蘇聯接壤,容易得到蘇聯的幫助。
輕工業: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經濟開放,容易吸收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

勞動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內地,勞動力廉價是最主要因素

知識密集型產業;一般在沿海開放地區,主要理由還是經濟發達,技術領先

2、農業分布
種植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國營農場(商品穀物農業)
西北地區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寧夏平原(灌溉農業)
新疆地區(綠洲農業)
西南地區 雲貴高原(壩子農業)
橫斷山區(垂直農業)
青藏高原-----河谷農業 、 陽光農業
城市,礦區周圍---乳畜業
珠江三角洲---新穎混合農業
季風區 -------水稻種植業
畜牧業: 內蒙古高原---草原牧場
新疆天山----山地牧場
青藏高原----高寒牧場

3、地理分界線

(1)我國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線:
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該線東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國地勢階梯界線:
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
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我國氣候界線:
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②降水量和干濕區的界線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
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③熱量界線
1月00C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3)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豐富、貧乏界線:
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線西北,太陽能資源豐富.此線東南貧乏。

(4)我國四大海域的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爾半島蓬萊角;
黃海與東海的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濟州島西南角;
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角。

(5)我國水文界線:
①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②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③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④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6)我國三大自然區的界線:
①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②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③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7)我國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界線:
①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0C積溫32000C等值線。
②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45000C等值線。即秦嶺——淮河一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7500℃等值線。

(8)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兩個自然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帶,相當於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9)我國綜合地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4、中國人口政策:計劃生育,具體為「晚婚晚育、少生優育」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