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發布時間: 2021-01-18 13:09:35

『壹』 中國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啥

這個應該是明代徐霞客的作品《徐霞客游記》是古代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

『貳』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來早的地理學著作是自《山海經》,其作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2)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叄』 最早出現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最早出現自然來地理考察著作源的是《尚書·禹貢》。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3)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擴展閱讀

《尚書·禹貢》主要內容

《尚書》(又稱《書》)傳 為孔子選編,《禹貢》傳為禹所作,實際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戰國中期(約公元前390〜前305年),後補入《尚書》中。

它敘述禹賓士水土的事跡,按「九州」分述其 土質、貢賦、特產、澤藪、水道等。對黃河、長江兩大流 域的山脈及江河源流記敘較詳;其他流域的記載較粗 略。

因《尚書》為六經之一,故《禹貢》極受尊崇,成為研究地理及水利的經典著作。後人注釋考證者眾多,最有名的為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

『肆』 中國第一篇地理區域著作叫什麼

是酈道元的《水經注》,雖然最早關於河流流域分布的《水經》成書更早,但是作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的,應該是《水經注》。

『伍』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書 ·回 禹貢》。

《尚書 · 禹貢》,開宗答明義:「禹別九州,隨山濬(浚)川,任土作貢。」就是說大禹在調查了中國的九州大地的國土資源以後,分割了九州的地界,劃分了土壤等級,依土地肥瘠制定貢獻田賦等級的辦法,所以稱作《禹貢》。《禹貢》全文約1200字,由「九州」、「導山」、「導水」和「五服」4部分組成,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全部性區域志。

: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陸』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地理考察著作的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回區域地理著作。是答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裡面卻根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柒』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尚書·禹貢》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引自網路
我們在閱讀古代文獻,歷史著作中經常聽到一個名詞,九州神地這個名詞最少出現在《尚書·禹貢》這部著作當中,這部著作一句山脈河流把當時的中華大地分為九個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部著作所記載的地理位置,就是現在中華大地的雛形,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歷代王朝更迭過程中促進民族大融合大發展,中華56個民族的生活區域在不斷擴大,九州神地這個名詞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這部書籍全片總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精確,客觀地把當時中原地區分成九個區域,在科技水平並不發達的古代具有指導作用。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這部書籍對於後代的地理著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重要依據,很多古代書籍的地理劃分標准和這部書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打破了傳統束縛。

『捌』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回裡面卻根答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玖』 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經》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9)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擴展閱讀: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一性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首先,《山海經》有自然地理記述。這包括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

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注入之處,河流的發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處卻遠離此山,記述者對於水文的記載時也注意到河流幹流的全貌,河流的經由雖不見記載。

但是若乾乾流如黃河、渭水可以從許多支流流入其幹道的情況了解到它們的大致流經區域。《山海經》記載了伏流河和季節河。「潛行於下」的河即伏流河。

『拾』 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地理學著作是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這是撰著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回稱雄的局面統一答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敘述上古時期洪水橫流,不辨區域,禹治水以後則劃分為九州,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況;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脈為四列,敘述主要山脈的名稱,分布特點及治理情形,並說明導山的目的是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敘述 9條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稱、源流、分布特徵,以及疏導的情形;第四部分是總括九州水土經過治理以後,河川皆與四海相通,再無壅(臃yōng)塞潰決之患;第五部分是敘述在國力所及范圍,以京都為中心,由近及遠,分為甸、侯、綏、要、荒五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