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分析中國地理區位利弊
A. 舉例說明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1從農業生產方面談論 2從對外開放方面談論 3從海洋事業方面談論)
題目太大,試簡言之:1,我國地域寬廣,東西橫跨近三個時區,南北有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適合多種農作物耕作,既有多樣性,又有互補性,西高東低四千多米的落差,使高原豐富的雪水,向東形成了滋潤大地的河流,黃河,長江,怒江,瀾滄江等,流域面積廣大,給農耕提供了豐富的水源,東部的大海又使季風有豐富的水氣資源,可以說得天獨厚,更不用說那豐富的漁業和林業資源了.
2,我國地處歐亞大陸的東端,兩萬多公里的陸地邊界和多國接壤,一萬多公里的海疆又與多國隔海相望,海上交往,我們可與世界各國通航,路上直通西亞,乃至歐洲各國,也可以說在世界上,地利優越,及其方便對外開放,也是各國優選的投資國,軍事上的重要這里不多講.
3,因漫長的海岸線,我國有優良漁場,海產品豐富,漁業資源潛力很大,近年我國修建的深水港又使我國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地,環太平洋國家的聯系,交往,促進了我國海洋事業的騰飛,造船業,海上運輸等海洋事業也成為我國經濟的關鍵領域.
B. 中國地理位置有什麼優勢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勢:
一、緯度優勢
南北緯度相差 約50° 大部分在溫帶, 小部分在熱帶 南北氣候差異大 利於發展多種有利於農業發展,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既適於人類生活,又使溫帶、亞熱帶的各種動植物在我國都能繁殖生長,給我國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海陸優勢
東臨海洋,海岸漫長,港口眾多,能方便與世界各港口交流與聯系。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加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有利於海洋水汽的進入,給我國帶來充沛的降水。
三、資源優勢
中國西邊是巍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這是我國西邊的天然屏障。而且,正是因為這些高原的雪山,才會有長江和黃河這兩條母親河。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等等.
四、軍事優勢
戰略縱深很大,且多面臨海,內地地形多樣化,比較適合海陸空三軍的配合。中國還是個靠海國家,但中國南有海南島,東有台灣島,天然的兩艘航空母艦.而且是不沉的航母.地理防衛優勢環球可占第一.東北地帶有朝鮮半島,如果中國能和古代一樣處理好和朝鮮族朋友的關系,可以說海疆基本是安全的.將來台灣完成統一,海南島必將成為中國海軍的第一大軍港,南海利益,石油通道,全要依靠此來保衛.台灣將成為遏制日本,保衛東海,防衛華東的任務.
C. 中國地理位置對國家安全優勢劣勢的分析
區位優勢:我國位於東亞大陸東南部,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地區位於中緯度,氣候溫和,區位優越
區位劣勢:我國周邊地區大部分成為美國的同盟國或是美國的附屬國,組織了我國向周邊地區擴張的趨勢,不利於我國的發展
D. 中國的地理區位對中國的自然環境、人類活動有何影響
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下降的地勢特徵,對自然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有著明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西高東低,面向海洋,有利於來自海洋上的夏季風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並使我國東部季風區面積廣大。第二,西高東低,階梯狀的地勢,增大了同一氣候帶內的氣候差異,加強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僅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而且阻礙印度洋暖濕氣流伸入西北內陸,並且影響大氣環流,對東亞氣候和世界氣候都有著重要影響。
中國的自然災害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復雜,自然災害種類多且發生頻繁,除現代火山活動導致的災害外,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地震、台風、風雹、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森林火災等,每年都有發生。自然災害表現出種類多、區域性特徵明顯、季節性和階段性特徵突出、災害共生性和伴生性顯著等特點。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國受災害影響的人口約2億人,其中因災死亡數千人,需轉移安置300多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00多萬公頃,成災2000多萬公頃,倒塌房屋300萬間左右。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生產規模擴大和社會財富的積累,災害損失有日益加重的趨勢。災害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國的自然災害呈現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等四大特點。
E. 中國自然地理區位差異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人口眾多的國家。我國的最北境在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位於北緯53°31´;最南境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位於4°附近。南北相距5500千米。
從海陸分布看,我國位於全球最大陸地與最大海洋之間,因而季風氣候顯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響,使季風氣候更加發達,季風在一年內的交替與進退,對我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和地域差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東部海洋性濕潤氣候至西部大陸性乾旱氣候間水平變化使得自然景觀的經度方向的干濕帶性差異頗為顯著。我國大陸東海岸帶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風帶影響微弱。
我國的北方與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北回歸線穿過華南地區。由於不同緯度的太陽高度、理論晝長、日地距離不同,使理論輻射量也有所不同。各緯度上的太陽高度角與理論晝長的季節變化,使理論輻射量相應地發生季節變化。夏至時,太陽正射北回歸線,我國南方北回歸線一帶太陽高度角大而北方小,但理論晝長卻是北方長南方短,結果南方與北方的理論輻射量差別並不太大。冬至時,太陽正射南回歸線,我國各地的太陽高度角和理論晝長都比夏至小且南方比北方大,結果理論輻射量普遍比夏至少且南北差異大。雖然這都是各緯度大氣上界出的理論輻射量的季節變化,但這正是我國夏季普遍高溫且南北溫差小,冬季普遍低溫且南北溫差大的重要原因。
我國氣溫分布總的特點是北冷南熱。年平均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從南海諸島的25℃以上到黑龍江省北部約-5℃,南北相差達30℃以上。西部地區由於地形的影響,南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多在0℃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等卻多在5℃以上。1月是最冷月,1月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分布密集,緯度效應明顯。黑龍江省最北部,1月氣溫低於-30℃,台灣南部和海南島南部則在20℃以上,平均每向北跨1個緯度,1月氣溫降低1.5℃。全國大部分地區7月最熱。7月平均氣溫20℃-28℃,南北氣溫差異不大,東部地區平均跨1個緯度,氣溫差0.2℃左右。淮河流域以南,基本上在28℃-30℃之間。全國著名的高溫中心,是深居內陸的吐魯番盆地。我國各地四季分配長短不一,大體是北方冬長夏短,南方東短夏長。
中國地理中水文要素也有明顯的南北分異。年際變化通常用徑流變差系數(Cv)和實測最大與最小年平均徑流的比值來表示。我國徑流變差系數最大的地區是華北一帶。華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於1,最大可超過1.3。次高區為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部地區,其Cv值也大於1,最大的亦可超過1.2。再次為松遼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與准葛爾盆地地區。Cv值最小地區是常年出於西風帶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流域。南方夏季風比較穩定的地區Cv值也較小,四川盆地西部Cv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區為0.3-0.4。而年降水量相對較少的四川盆地、南陽盆地和海南島西部地區,Cv則比較大,可達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區為0.6-0.8。年徑流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值與徑流變差系數(Cv)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Cv大的北方諸河Km也大,Cv值較小的南方諸河,Km值也比較小;集水面積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較集水面積較小的河流為小;幹流Km值比支流為小。
在緯度、海陸位置和地形因素影響下,我國氣候從西北向東南由干到濕,自北而南由冷到熱,這樣的水熱分布規律,決定著我國土壤與風化殼的地球化學過程由西北向東南、由北向南逐漸加強。青藏高原及西北高山地區,為第四紀以來的強烈隆起區,風化過程與成土過程均處於初始階段。發育了碎屑狀風化殼和年幼的高山土壤;西北內陸乾旱地區,水分稀缺,阻滯著地球化學過程的順利發展,在土壤與風化殼中石灰與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鹽類均得以保存,形成含鹽風化殼和鹽漬乾旱土;半乾旱地區雨量稍多,土壤風化殼具有明顯的鈣化過程,發育了碳酸鹽風化殼和草原鈣積乾旱土、半干潤松軟腐殖土,前者如棕鈣土、灰鈣土,後者如黑鈣土、栗鈣土等。東部濕潤地區雨量豐沛,在排水良好的情況下,地球化學過程大大加強,土壤與風化殼中不僅易溶性鹽類多被淋失,就是難於遷移的硅、鋁、鐵等元素,在一定條件下也發生遷移和聚積,粘化過程和富鋁化過程占統治地位,發育了硅鋁風化殼,發育的土壤為濕潤硅鋁土、鐵硅鋁土和鐵鋁土,自北而南,隨熱量增加,粘化過程和富鋁化過程加強,主要地帶性土壤由寒棕壤遞變為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紅壤、赤紅壤和磚紅壤。
我國植被水平分布的水平分布緯度地帶性規律,可分為東部和西部兩種情況。東部濕潤區植被分布的緯度地帶變化,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緯度植被帶,寒溫帶針葉林,位於大興安嶺北部,分布著大面積興安落葉松林,間或混有樟子松林。溫帶針葉樹-落葉闊葉樹混交林帶,包括長白山和小興安嶺,本帶陰濕生境中分布著槭、椴等落葉闊葉雜木林,在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生境分布著蒙古櫟林,間或有成片的紅松林,但紅松多與雜木林混交,特別是在地帶北部形成紅松-落葉闊葉樹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布著多種櫟林。過度性亞熱帶含有常綠闊葉林,包括泰巴山區和淮陽丘陵山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以常綠櫟林為主,東部含喜濕樹種,西部由耐旱樹種組成,亞熱帶是我國常綠果樹產區,主產柑橘類,枇杷、楊梅等,經濟樹木有油桐、茶等。南亞熱帶雨林性常綠闊葉林帶,在磚紅壤性土生長含有大戟科、羅漢松科等熱帶樹種。我國熱帶季雨林、雨林帶面積狹小,在熱帶開闊谷地或丘陵磚紅壤上分布著半常綠季雨林。常綠闊葉雨林僅見於濕潤較暖小環境。熱帶作物有巴西橡膠、椰子、腰果、檳榔等。
中國面積廣大,南北方差異明顯。中國的氣象與氣候、水文、土壤和植被分布的緯度地帶性差異反應了南北方的顯著區別。
F. 試分析中國地理位置的優劣具體表現
優勢:
1、在最復大的制大陸和最大的洋交界,交通便利,兩萬多公里的陸地邊界和多國接壤,一萬多公里的海疆又與多國隔海相望
2、處在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適合多種農作物耕作,既有多樣性,又有互補性
3、是同緯度地理狀況最佳的,同緯度其他地方以沙漠居多,我國卻由於處在季風區,雨水充沛,雨熱同期,有利於發展農業
4、海岸線漫長,有優良漁場,海產品豐富,港口建設便利
劣勢:
1、靠近太平洋熱帶風暴區,台風和強熱帶風暴經常登陸東南沿海
2、位於亞歐板快,太平洋板快和亞歐板快,印度洋板快交接,多發地震
G. 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分析中國地理位置的優劣
優.東西南北跨度大,物產豐富,劣.向北是荒原,西是高山西南是雨林,其它的臨海,所以我們國家發展在以前就受到了這些限制而難以開疆,領海的深度太淺
H. 試分析我國地理位置具有哪些優越性和不足之處
我國地理位抄置具有優襲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我國東部廣大地區深受海洋的影響,雨量比較充沛,有利於農業生產;同時也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和同海外各國交往;我國西部深入大陸內部,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俄羅斯、西亞、歐洲直接往來。
我國地理位置的不足之處:我國海岸線長,陸地鄰國多,與周邊關系復雜,國際問題復雜,如中俄、中日、中印、朝鮮半島、南海問題等;受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復雜,自然災害種類多,頻繁發生;我國領海外有其他國家的島嶼,影響我國發展海洋事業,對保護國家安全也不利。
I. 中國本身地理的利弊
1、地域廣闊,地貌多樣性,東西南北的跨度都很大,氣候也呈現多樣性;
2、中國東南瀕臨最浩瀚的大洋──太平洋,有漫長的海岸線,北部、西北部則深居歐亞大陸的中心,陸海兼備。
3、總體上處於亞熱帶和溫帶,部分地區處於熱帶(例如曾母暗沙、南沙群島)。
4、大部分地區都適宜人類生存居住,尤其是東部、南部、中部都是溫暖濕潤的氣候,不僅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居住,還有利於農業、種植業的發展。
5、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的各種礦物資源基本上中國都有。
6、疆域廣大,腹里縱深,迴旋天地開闊,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繁復多樣,形成一種恢弘的地理環境。
不利之處
1、東西南北之間地貌地貌差別大,特別是西北部有著大面積的沙漠,不利於人類的居住生存,更加不利於開發利用。
2、各地區之間的自然資源分布不均。
3、黃河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下游一代會發生斷流現象,甚至河面比地面還高。
4、東部、南部降水充沛,西部則多是乾旱,各地區之間的氣候差別明顯。
5、很多人都會忽視一個問題,就是我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由於大部分的海岸線均處於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之內,且部分海域和島嶼和鄰國有爭議,對我國的海洋發展造成了影響。尤其是現在我國正積極發展海洋力量,謀求遠洋海權,進一步的拓張海洋勢力,這樣的地理環境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影響。要解決這樣的地理環境問題,要麼就是用外交和軍事手段來奪取控制重要島嶼和出海口,要麼就是奪取海外據點建立海外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