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自治區的民俗和地理位置
❶ 我國五個自治區和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地理位置和風土人情特點
五個自治區位於山區,廣西壯族拋銹球,兩個特別區位於東南沿海地區
❷ 中國各民族的地理位置
京族
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氵萬)尾、山心、巫頭潭吉4個自然村。
蒙古族
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
景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
白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保安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作「回回」、「保安回」等。
藏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
達斡爾族介紹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朝鮮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龍江、遼寧省,其餘散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內地一些城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
拉祜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高山族介紹
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其餘3000多人,散居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有許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賽夏人。
黎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 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縣。
哈尼族介紹
絕大部分集中聚居於滇南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
哈薩克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甘肅、青海等部分地區。
珞巴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瑜地區。"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赫哲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 個民族鄉。
基諾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 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基諾民族鄉.
滿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遼寧省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國各大中城市。
門巴族介紹
主要 聚居在西藏墨脫縣和錯那縣。
納西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散布於維西、中甸、德欽、寧蒗、永勝等縣。
傣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邊境的弧形地帶, 西雙版納傣族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元江、新平等自治縣。
徳昻族介紹
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
東鄉族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的黔東、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縣。
鄂溫克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 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族生活的地區,處於大興安嶺支脈的丘陵山區。
鄂倫春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 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 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
柯爾克孜族介紹
主主要 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 斯、昭蘇、額敏等縣。
毛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環江縣。
怒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江僳僳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縣。
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貴州(約占苗族總人口的50%)、湖南、雲南、廣西、海南等省(區)。其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區。
仫佬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 部山區,9 0 %聚居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普米族介紹
主要居住在雲南西北高原 的蘭坪老君山和寧蒗的氂牛山麓。少數分布於麗江、永勝、 維西、中甸以及四川的鹽源、木里等地,與當地民族雜居。
撒拉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州縣。
獨龍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的 獨龍河兩岸的河谷地帶。
布朗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布朗山和西定、巴達、打洛山區,其餘的散居在臨滄、思茅等地。
瑤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和江西等省區。
仡佬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畲族介紹
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布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
土族介紹
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
佤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等縣。
彝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裕固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黃泥堡裕固族鄉。
壯族介紹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他們的主要聚居地。
羌族介紹
主要聚居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
烏孜別克族介紹
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
錫伯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 吉林等省。
塔吉克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塔塔爾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齊。
你的分可不好掙呀。
❸ 中國南北方春節習俗與地理位置關系
中國南北方春節習俗與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
南方春節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因專為南方種水稻,湯屬圓是糯米做的。北方種小麥,餃子是面做的。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現在南方只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北方貼窗花還盛行,在河北豐寧,春節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有什麼事情發生,可見北方對窗花的重視程度。
葫蘆絕對是北方人過年的「寵兒」,什麼冰糖葫蘆、西葫蘆水餃、黃金葫蘆包,因葫蘆寓意福氣,除了吃外,北方人也喜歡把玩和佩戴葫蘆擺件。南方人則比較鍾情於大桔,好多家庭、商店都會購買大桔擺放,不僅是因為大桔色彩艷麗,能增加過年的喜慶氣氛,同時在粵語中「大吉」與「大桔」發音相同,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❹ 觀察地圖上各自治區的地理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邊疆地區,自治區分布於邊疆地區。
❺ 中國自治區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全國總面積的12.3%;具體位置在中國北部(97°E~126°E,37°N~53°N)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地處中國華南地區,介於北緯20°54′-26°24′,東經104°26′-112°04,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相鄰,並與海南隔海相望,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全區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73°E~96°E,34°N~48°N)
❻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主要風俗習慣 節日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首府呼和浩特,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接鄰8省區。 主要風俗習慣為草原盛會一那達幕、蒙古包、祭敖包一類的。節日包括全國節日及那達慕節等。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歐亞大陸內部,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國境線長4200公里。現轄9地級市3盟,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主要分布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回、達斡爾、鄂溫克等49個民族。
草原盛會一那達幕:即游藝、聯歡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
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游牧生活的產物。
祭敖包:蒙古族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志,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蒙古族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乳酪、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熏雞、肉乾、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❼ 我國五大自治區的大致地理位置
我國五大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一、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起東經126°04′,西至東經97°12′,橫跨經度28°52′,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千米;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直線距離1700千米;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土地面積的12.3%,是中國第三大省區。
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00千米。
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163.1585萬平方公里),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
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位於東經104°28′~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東連廣東省,南臨北部灣並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與雲南省毗鄰,東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貴州省,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
四、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呈十字形。南北相距約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
五、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地跨北緯26°50'~36°53'、東經78°25'~99°06'之間,面積122多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
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7)中國各自治區的民俗和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由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的地方事務。民族自治區享有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民族自治權,這種制度被稱之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民族團結的基石。
❽ 我國五大民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在哪
我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目前中國共有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括弧內為設立時間及行政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烏魯木齊)
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8年3月15日,南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銀川)
西藏自治區 (1965年9月9日,拉薩)
❾ 五大自治區地理位置
全在邊上。
從上往下,
內蒙古自治區:東北-華北-西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
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
西藏自治區:西南。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
❿ 五個自治區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有什麼特點
我國的五個自治區多位於邊疆地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新疆的石油天然氣豐富,內蒙古煤炭、鐵礦、有色金屬礦豐富,寧夏的煤炭、石膏礦豐富,西藏地熱、太陽能豐富,廣西有色金屬礦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