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環境對園林
① 風景園林設計與地理環境相關嗎
風景園林設計與地理環境相關。
風景園林建築設計中的地形元素
1.地形與景觀建築布局的關系
我國的地形與地勢復雜多樣,在一定程度上呈規則變化分布,因此在實際的風景園林建築設計環節就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具體地形特色來構思相應的建築設計,以便使該設計能夠全方位與當地的實際地理環境相契合,進而使風景園林建築彰顯其獨特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夠滿足人們的訴求。而具體來說,設計師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地型特徵,讓其園林的嵌入能夠完美地協調進當地的地址生態環境領域,從而實現園林建築與地理環境的和諧共存,互為補充,從而衍化出更為強勁的生命力。在面對地勢相對起伏大的地貌時,可以適當地將這種自然的起伏結合到自身的建築設計中來,如在起伏較為明顯的表面設立一個雕塑等,通過這樣巧妙的方式將起伏合理蓋化,從而保持建築的設計美感,帶給當地遊客群體完美的視覺享受。
2. 地形在提升視覺效果方面的作用
園林建築設計中必須考慮地形因素,這是保障園林建築視覺效果的基礎。風景園林作為城市發展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同時也是人們放鬆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點。所以在設計風景園林時,必須將地形因素考慮進來,確保園林建築的視覺效果。一般來說地形上的因素有兩方面需要考慮,其一就是園林建築設計與地形方面應該統一,確保天際線尺度能夠體現出設計者的特點與思路。其二則是如果地形坡度較大的話,設計時應該顯現出地形的起伏,並將整個地形作為風景園林的背景。這就要求風景園林建築設計師能夠結合地勢特點,對風景園林的整體定位加以考慮,從而確保建築風格的和諧、統一。
② 中國地理位置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中國地處亞歐板塊東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處地球北溫帶,少內部分處地球熱帶容。
中國的東南部瀕臨海洋,因此環境濕潤,夏季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會出現大量強降雨。又因為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溫度會很高。冬季因其瀕臨海洋以及緯度較低,氣候溫暖濕潤。形成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中國的西北部遠離海洋,因此太平洋的暖濕氣流不易到達,夏季風也難以到達,氣候會十分乾燥,因西北部被大量沙漠覆蓋,氣候因沙漠而受到影響,白天天氣炎熱而到了晚上天氣又極度寒冷,晝夜溫差大,與瀕臨海洋的東南部正好相反。冬季受西北季風的影響,本來就極度缺水的西北地區,就變得更加缺水了,又因為其地處內陸,就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國的西部地處青藏高原之上,因其海拔高,溫度就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因此,西部地區常年寒冷,形成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
而中國的北部夏季受東南季風的影響又深居內陸,有降雨但相對於東南地區比較少,由於緯度高的關系,溫度也不會很高。冬季受西北季風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就形成了溫帶季風氣候。
總的來說,中國的氣候特點: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2.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3.季風氣候顯著
③ 中國地理環境和文化環境特徵對旅遊地理區劃有何影響
旅遊資源,一般劃分為2類:即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主要就是回山水風光這類的,與答當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日照等有一定的關系。比如桂林山水、黃山日出、廬山瀑布等。人文景觀,主要是指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所形成的景觀。比如名人故居、土樓(竹樓)建築、宮殿、園林等。旅遊資源分布在哪裡,就可能給當地形成相應的旅遊資源創造條件。因此,旅遊資源也是形成旅遊景區的必要條件。
④ 蘇州園林的地理環境分析
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就稱為園林。 蘇州園林(1張)蘇州是中國著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作為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沉澱了二千五百餘年吳文化底韻。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當地部族自號「勾吳」,蘇州稱「吳」。公元前514 年吳王闔閭建都於此,其規模位置迄今未變,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的蘇州富饒美麗,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採用縮景的手法,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為蘇州贏得「園林之城」的美譽。 蘇州園林環境(19張)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獅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蘇州園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與自然精緻。以拙政園,留園,網獅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於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2000年增補滄浪亭)。 獅子林,耦園,藝圃,退思園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下面由蘇州自然美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給您介紹園林文化。
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於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 蘇州園林
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台,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範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 蘇州園林建築(16張)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緻,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 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雨驚詩夢來蕉葉」,這是對蘇州園林生動的寫照;「風載書聲出藕花」,這是對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歲月之門,引領著我們走進「蘇州園林」。
⑤ 簡述中國園林按照地域如何劃分
中國園林按照地域劃分
一、北方類型。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白郡所在,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所以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
二、江南類型。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緻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三、嶺南類型 。因為其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 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築物都較高而寬敞。現存嶺南類型園林,有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等。
四、 除三大主題風格外,還有巴蜀園林、西域園林等各種形式。中國古典園林對東西方園林的一些共有的設計理念有著自己的處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歷史、人文、地理特點後,也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獨到之處。
⑥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當然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形成的基礎。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有一定的決定作用,雖然這種作用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終的。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方式的多樣化,人們開始能動地利用地理環境,於是地理環境對人類具體活動的決定作用就逐漸減輕。生產力越發達,人類對地理的利用能力程度越大也越深,但這一切都是以地理環境所提供的條件為前提的。
中華民族棲息生活在北半球的東亞大陸,太平洋西岸。中國的領域廣大,腹地縱深,為中華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遠古時代,中國境內就有分布廣泛的人類活動。自公元前21世紀,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夏朝活動的領域以山西、陝西、河南交界處為中心。史書記載:「芒芒禹跡,亘為九州,經啟九道」1,反映了夏朝已經統治了范圍不小的地區。到了商代,其統治區域以今河南中部偏東黃河西岸為中心,東至海,西至今陝西,北達今河北,南抵湖北一帶。西周初年的封國,古史稱有「一千八百諸侯」。周王不斷分封,其統治區域南至長江以南,西至今甘肅,東北至今遼寧,東至今山東,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奴隸制國家。
經過商、周二代約13個世紀的發展,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起河套、陰山山脈和遼河下游流域,南至今川西高原和雲貴高原,東至海。此後的歷代中原王朝的疆域雖然時有盈縮,但基本的趨勢是逐漸擴大,逐漸鞏固,不少王朝都擁有過今天中國以外的疆域。如從西漢中期至西晉末年的400多年間,朝鮮半島的東北部曾經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區。自西漢中期到唐朝末年的千餘年間,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遠達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亞的威海。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最終奠定了今日中國疆域的基地,形成了一個北起薩彥嶺、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南至南海諸島,西起巴爾喀什湖、帕米爾高原,東至庫頁島,擁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統一國家。
1840年,帝國主義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用武力迫使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中國的大片土地,甚至連條約都不簽訂,憑借實力造成侵佔的既成事實。但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使國土免遭更大蠶食。飽經滄桑,慘遭分離的台灣同胞,1945年才回到中國的懷抱,在20世紀末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東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聳立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低懸殊的地勢以及東亞大氣環流系統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復雜而多樣的氣候,世界上有的氣候類型,中國大部分都有。
從農業生產觀點來看,從氣候資源光、熱、水的狀態來看,中國氣候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光、熱資源豐富。中國大部分領土屬溫帶,亞熱帶區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熱帶,最北部伸入亞熱帶,全國各地的太陽幅射和熱量都可滿足各種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二是水分分布不均。中國東南部受夏季風的強烈影響,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內陸區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這是東南部為農耕區,西北部為畜牧區的自然基礎。三山地氣候居多。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廣大山區的氣候條件對農業來說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種垂直氣候帶,氣候類型多樣,利於發展多尺度、多層次的立體農業,發展林、牧、果、葯等多種經營。
以上特點,有史以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受全球性氣候變化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中國的氣候狀況還是有一定的變化。如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這兩方面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的發展、民族的遷移、人口增長和文化的傳播等都起了或大或小的作用。
中華文化的滋生地不僅領域廣大,而且地形、地貌繁復,多條大江大河縱橫,為世界其它古文化區所罕見。
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我國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即中原地區。在新石器時代,這片七、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和沖擊平原,在古代曾是林茂草肥、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可供人類居住和農作。據土壤專家研究,黃土是一種有很強自肥能力的土壤,又具有較好的保水性能,適於種植粟和穀子這類耐旱作物。中原的東部是華北大平原,這片由黃河泛濫沖擊而成的平原,土質疏鬆肥沃,含有豐富的腐植質和各種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諸元素,是一片適宜種麥、黍、谷、粟、稻五穀的沃土。由於土壤細膩疏鬆,在生產工具簡單、鐵器還未運用的情況下,易於清除天然植被和開墾耕種。因此,黃河中下游一帶便成為華夏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的地區,華夏先民在這塊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生活覓食、狩獵、放牧,進而發展農業,最早形成了大片的農業區。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因此,中原地區最早成為中國古文化的中心。
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考古學家論證,長江流域是中華新舊石器文化遺址發掘數量僅次於黃河流域的地區,長江為孕育中華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流經10個省、市、自治區,全長6300多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亞洲第一位,並且流量大,流域面積廣,資源豐富。當黃河流域因戰亂頻繁、大批文人學士和勞動力為了避難舉家南遷,以及墾伐過度、氣候轉向乾冷等原故導致農業漸趨衰落之際,長江流域後來居上,以巨大的經濟潛力成為人們糧食、衣被、財賦的主要供應區。可以說長江與黃河共同哺育了中華古老文明。至於嶺南的珠江流域、閩南濱海地帶、雲貴高原、台灣、海南島,更增添了這一迴旋區間的豐富性和廣闊性,中華文化延綿不輟,沒有出現埃及、巴比倫等古文化那樣的中絕現象,與這種優越地理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泱泱大國,各地的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因此,人們採取了不同的生產方式。中國歷史上早就出現了農業、牧業、狩獵、養殖、捕撈、採集、冶礦、手工業、林業等各種產業,成為了各地不同的物質基礎。與不同的生產方式相適應,各地的經濟、政治、制度也不盡相同,各地的發展也不平衡。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一般來說農耕民族依戀土地,重農輕商,居安思穩,保守平和。游牧民族遷徙不定,重牧輕農,勇猛好鬥。生活在近海濱的人民視海洋為財富的來源,致力於漁業和鹽業的開發生產,易於接受外來文明。西域的一些綠洲小國本身土地資源有限,但因位於東西交通的必經之地,所以很早就以商業發達著稱於世。地域的差別,使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特點非常明顯。山海兼備的齊魯文化相異於「四塞之地」的秦文化,地居中原的三晉文化不同於南方的楚文化,同在長江流域而分處上游、中游、下游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吳越文化又各具特色。至於在濕潤東部發展起來的農耕文化與在乾燥的西部發展起來的游牧文化,更是大相徑庭。這些文化類型的形成當然更直接受人文因素的作用,不過,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復雜性畢竟是中華文化多樣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整體地理環境說,按著地理環境的差異,人類可以粗略劃分為大陸民族與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國家,人們生活的空間相對比較狹小,利用海洋漕運之便,往往商業比較發達,人員交往和流動也比較方便。又由於內地活動空間有限,迴旋餘地不大,故容易造成向外拓展的動機。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陸國家,雖然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沿海島嶼,而其與海洋為伍的人民,究竟佔全部人口的少數,其人民本性仍然是大陸性格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大部分領土處於北溫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發展農業提供了最適宜的條件,在黃河中下游很早就形成了大片的農業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文明。與西方的大海文明即藍色文明相比,黃河文明是一種大陸文明。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政治思想是建立在農業生產基礎上的。
中國是一個素稱「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從新石器代起,一直到夏、商、周三代,統治者都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地理、氣候環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文化。並由此帶來了中國文化的一系列有別於游牧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基本特徵。
中國整體地理環境的格局恰與海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相反。
中國有極為廣袤的疆土,其內部平原廣闊,特別是黃河、長江兩流域平原毗連,沒有明顯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上都較海洋諸島易於統一,所以歷史上強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國縱使喪失了首當其沖的黃河流域,仍有廣大退路可供迴旋。其它古文明地區淪亡於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獨中國能對邊族潛移默化,始終保持著自己文化的獨特風格和完整系統,並使之綿延不絕。
中國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東面臨海,西北橫貫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高達四千至五千米。在生產技術不發達的古代,這些都可以說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
⑦ 中國園林的建築特點
歸總起來,我國南方江南地區、廣東沿海地區和四川一帶的園林較富特色,於是便有了所謂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和蜀中園林的稱謂。而北京四周及山東、山西、陝西等地的園林風格較為相像,便統稱之為北方園林。
1、江南園林
江南園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圍較小,因而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創造出較多的景色,於是「小中見大」「一以當十」「借景對景」等造園手法,得到了十分靈活的應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緻的佳作。
2、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主要指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古園。現存著名園林有順德清輝園、東莞可園、番禺余蔭山房及佛山樑園,人稱「嶺南四大名園」。
嶺南氣候炎熱,日照充沛,降雨豐富,植物種類繁多。嶺南花園的水池一般較為規正,臨池向南每每建有長樓,出寬廊;其餘各面又繞有游廊,跨水建廊橋,盡量減少游賞時的日曬時間。
其餘部分的建築也相對比較集中,常常是庭園套庭園,以留出足夠的地方種植花樹。受當地繪畫及工藝美術的影響,嶺南園林建築色彩較為濃麗,建築雕刻圖案豐富多樣。
3、蜀中園林
四川雖地處西南,但歷史悠久、文化發達,那裡的園林亦源遠流長,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園林較注重文化內涵的積淀,一些名園往往與歷史上的名人軼事聯系在一起。
如邛崍縣城內的文君井,相傳是在西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所開酒肆的遺址上修建的,井園佔地10餘畝,以琴台、月池、假山等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蘇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園林,均是以紀念歷史名人為主題的。
其次,蜀中園林往往顯現出古樸淳厚的風貌,常常將田園之景組入到園內。另外,園中的建築也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風格,山牆紋飾、屋面起翹以及井台、燈座等小品,亦是古風猶存。
4、北方園林
北京是我國北方城市中園林最集中之處,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園。這些皇家花園在建造時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規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的精華。
(7)中國地理環境對園林擴展閱讀
意義:
我國的自然式山水園林藝術,為我們民族所特有的優秀建築文化傳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造園理論和創作實踐經驗。
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古典園林藝術成就,特別是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建設勢必要充分反映勞動人民物質與精神的需求為使人們有優美的休養、休息以及文化娛樂的活動場所,就必然要進行園林建設。
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風景園林的開發與建設也將隨之興旺發達起來,自然風景資源的開發也必將加快步伐。如何借鑒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經驗,就要進行總結,汲取其精華,為我們今天的新型園林建設服務。
⑧ 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按所處地理位置分為哪幾類,有何區別
1、北方類型
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白郡所在,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所以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
2、江南類型
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緻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3、嶺南類型
因為其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
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築物都較高而寬敞。現存嶺南類型園林,有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等。
4.
除三大主題風格外,還有巴蜀園林、西域園林等各種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對東西方園林的一些共有的設計理念有著自己的處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歷史、人文、地理特點後,也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獨到之處。
巴蜀園林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觀類型
(3)詩情畫意的表現手法
(4)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
(5)巧於因借的視閾擴展
(6)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
(7)小中間大的視覺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
⑨ 由於地形等條件因素,中國古典園林以什麼為主
由於地形等條件因素,中國古典園林以鄉土景觀類型為主。
中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賦予了其獨特的地形地貌特徵,因此,由各種自然資源所構成的獨特的鄉土景觀類型是我國古典園林中主要的空間主體,強調園林景觀的意境表達和「來源於自然卻高於自然」的造林理念,使我國的古典園林設計充分的達到「天人合一」的設計效果。
以道路或水體為紐帶,以山石、水體或高台建築為核心,以水體、花木植物為點綴的山、水、建築、植物立體時空組合關系的格局,不僅大大豐富了造園藝術手段,促進山、水、建築及植物景觀間更復雜的穿插、滲透、映襯等組合關系的出現和發展,為園林環境最終採取一種流暢柔美、富於自然韻致的組合方式准備了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