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區人文地理
❶ 山西有什麼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如何有什麼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歷史文化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於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代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
民俗風情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樣,一般都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盡管時代變遷,移風易俗,但大體仍沿舊習,特別是農村,重要禮儀程式,墨守成規,至今未變,大致都須經相親、訂婚、結婚、回門四個步驟。 相親:媒人為男女提親,介紹雙方的情況,如年齡、屬相、生辰、人品、長相,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為人等。兩家權衡條件,集眾人商議後,有意結親者,男子隨媒人到女家相看。雙方同意,即約時間,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飯,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離去。 訂婚:經媒人在男女兩家之間多次說合,確定彩禮和嫁妝,婦方交換兒女生辰八字,擇吉日行訂婚禮,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禮給女方,並設宴慶賀。次日女方設宴請男方。之後,擇日領取結婚證,有的還出外旅遊,成婚後,男女互贈些服裝,稱換夏或換冬。 結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禮,俗稱「下茶」,男方使媒人將「新娘」出聘時所穿衣物(內衣)及「水禮」(米、面、肉)送至女家,並通知娶期。之後,男女方的至親各自請未來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飯,謂之「吃喜頭飯」。娶親的前一日,親朋皆來,俗稱「待人」,有的請「鼓匠」助興,所以又稱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餅」。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稱「吃喜糕」。早飯後,男方奏鼓樂、抬花轎(有的用馬車或騾馱轎,現在基本上用汽車)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親。新郎要給新娘帶去一根紅褲帶,名曰:"喜結良緣";帶去一個瓶子,瓶中插一棵蔥,謂之"生根立後";帶五根肋骨的豬肉或羊肉一塊,叫做"離娘肉"、"五方喜慶",娶親回來時,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帶回,表示婚後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離".女方設茶水、糖果、糕點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換上男方帶來的衣服(一般為紅綿衣、綿褲),向父母拜別後,由胞妹摻扶上轎(車).同行人有送新的,開箱子的,後有「賀堂」(又稱圓飯)者隨行,按事先擇好的時辰進入男家。到男家後,新娘由攙親者攙引,踏"紅氈"進入新房,並為"賀堂"者"燒茶",吃"進門飯".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禮畢即開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間新郎新娘要向來賓敬酒,行禮,認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鬧洞房儀式,俗稱「倒寶壺」,讓新郎新娘說繞口令,猜謎語,說笑話取笑,後夫妻吃對面飯,深夜方畢。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親戚朋友行禮,稱:「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後舉行),並由受拜方出禮錢表示祝賀。喪葬:古代朔州的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瑣,一般可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二等。2006年,「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柳林縣孟門鎮隆重舉行,與百名民俗專家、學者一致通過《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❷ 山西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歷史文化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於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代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
民俗風情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樣,一般都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盡管時代變遷,移風易俗,但大體仍沿舊習,特別是農村,重要禮儀程式,墨守成規,至今未變,大致都須經相親、訂婚、結婚、回門四個步驟。 相親:媒人為男女提親,介紹雙方的情況,如年齡、屬相、生辰、人品、長相,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為人等。兩家權衡條件,集眾人商議後,有意結親者,男子隨媒人到女家相看。雙方同意,即約時間,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飯,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離去。 訂婚:經媒人在男女兩家之間多次說合,確定彩禮和嫁妝,婦方交換兒女生辰八字,擇吉日行訂婚禮,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禮給女方,並設宴慶賀。次日女方設宴請男方。之後,擇日領取結婚證,有的還出外旅遊,成婚後,男女互贈些服裝,稱換夏或換冬。 結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禮,俗稱「下茶」,男方使媒人將「新娘」出聘時所穿衣物(內衣)及「水禮」(米、面、肉)送至女家,並通知娶期。之後,男女方的至親各自請未來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飯,謂之「吃喜頭飯」。娶親的前一日,親朋皆來,俗稱「待人」,有的請「鼓匠」助興,所以又稱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餅」。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稱「吃喜糕」。早飯後,男方奏鼓樂、抬花轎(有的用馬車或騾馱轎,現在基本上用汽車)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親。新郎要給新娘帶去一根紅褲帶,名曰:"喜結良緣";帶去一個瓶子,瓶中插一棵蔥,謂之"生根立後";帶五根肋骨的豬肉或羊肉一塊,叫做"離娘肉"、"五方喜慶",娶親回來時,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帶回,表示婚後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離".女方設茶水、糖果、糕點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換上男方帶來的衣服(一般為紅綿衣、綿褲),向父母拜別後,由胞妹摻扶上轎(車).同行人有送新的,開箱子的,後有「賀堂」(又稱圓飯)者隨行,按事先擇好的時辰進入男家。到男家後,新娘由攙親者攙引,踏"紅氈"進入新房,並為"賀堂"者"燒茶",吃"進門飯".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禮畢即開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間新郎新娘要向來賓敬酒,行禮,認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鬧洞房儀式,俗稱「倒寶壺」,讓新郎新娘說繞口令,猜謎語,說笑話取笑,後夫妻吃對面飯,深夜方畢。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親戚朋友行禮,稱:「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後舉行),並由受拜方出禮錢表示祝賀。喪葬:古代朔州的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瑣,一般可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二等。2006年,「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柳林縣孟門鎮隆重舉行,與百名民俗專家、學者一致通過《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❸ 甘肅省地理特徵是什麼
甘肅自南向北依次跨濕潤地區、半濕潤地、乾旱地區和半乾旱地區.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首推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諸如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隴南山地:
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盪,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歷史上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公里,寬由幾公里到幾百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達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m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荒漠、草場、森林、冰雪,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畫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里地近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一塊塊山間平原,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能領略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
❹ 靖遠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資源植被,歷史文化,外貌特徵,特色小吃
網路《靖遠縣》有詳細介紹。回網址答
http://ke..com/view/163258.htm
❺ 甘肅省有14個地州市,各地市各有多少個縣各縣人口分別有多少地域特徵是什麼離蘭州的大概距離是多少
全省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58個縣、7個自治縣。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市政府駐城關區。
城關區 七里河區 西固區 安寧區 紅古區(海石灣鎮) 永登縣(城關鎮) 榆中縣(城關鎮) 皋蘭縣(石洞鎮)
金昌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市政府駐金川區。
金川區 永昌縣(城關鎮)
白銀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市政府駐白銀區。
白銀區 平川區(寶積路街道) 靖遠縣(烏蘭鎮) 景泰縣(一條山鎮) 會寧縣(會師鎮)
天水市轄2個市轄區、4個縣、1個自治縣。市政府駐秦州區。
秦州區 麥積區 武山縣(城關鎮) 甘谷縣(大像山鎮) 清水縣(永清鎮) 秦安縣(興國鎮)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
嘉峪關市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市政府駐涼州區。
涼州區 民勤縣(三雷鎮) 古浪縣(古浪鎮) 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
張掖市轄1個市轄區、4個縣、1個自治縣。市政府駐甘州區南環路。
甘州區 民樂縣(洪水鎮) 山丹縣(清泉鎮) 臨澤縣(沙河鎮) 高台縣(城關鎮)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鎮)
平涼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市政府駐崆峒區西大街。
崆峒區 靈台縣(中台鎮) 靜寧縣(城關鎮) 崇信縣(錦屏鎮) 華亭縣(東華鎮) 涇川縣(城關鎮) 庄浪縣(水洛鎮)
酒泉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政府駐肅州區倉門街。
肅州區 玉門市(玉門鎮) 敦煌市(沙洲鎮) 瓜州縣(淵泉鎮) 金塔縣(金塔鎮)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紅柳灣鎮)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黨城灣鎮)
慶陽市轄1個市轄區、7個縣。市政府駐西峰區長慶北路
西峰區 慶城縣(慶城鎮) 鎮原縣(城關鎮) 合水縣(西華池鎮) 華池縣(柔遠鎮) 環縣(環城鎮) 寧縣(新寧鎮) 正寧縣(山河鎮)
定西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市政府駐安定區中華路。
安定區 岷縣(城關鎮) 渭源縣(清源鎮) 隴西縣(鞏昌鎮) 通渭縣(平襄鎮) 漳縣(城關鎮) 臨洮縣(洮陽鎮)
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8個縣。市政府駐武都區城關鎮。
武都區(城關鎮) 成縣(城關鎮) 禮縣(城關鎮) 康縣(城關鎮) 文縣(城關鎮) 兩當縣(城關鎮) 徽縣(城關鎮) 宕昌縣(城關鎮) 西和縣(漢源鎮)
臨夏回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5個縣、2個自治縣。州政府駐臨夏市。
臨夏市 臨夏縣(韓集鎮) 康樂縣(附城鎮) 永靖縣(劉家峽鎮) 廣河縣(城關鎮) 和政縣(城關鎮) 東鄉族自治縣(鎖南鎮)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吹麻灘鎮)
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州政府駐合作市。
合作市(合作鎮) 臨潭縣(城關鎮) 卓尼縣(柳林鎮) 舟曲縣(城關鎮) 迭部縣(電尕鎮) 瑪曲縣(尼瑪鎮) 碌曲縣(瑪艾鎮) 夏河縣(拉卜楞鎮)
❻ 山西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是什麼
地理環境: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歷史文化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於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代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
民俗風情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樣,一般都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盡管時代變遷,移風易俗,但大體仍沿舊習,特別是農村,重要禮儀程式,墨守成規,至今未變,大致都須經相親、訂婚、結婚、回門四個步驟。 相親:媒人為男女提親,介紹雙方的情況,如年齡、屬相、生辰、人品、長相,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為人等。兩家權衡條件,集眾人商議後,有意結親者,男子隨媒人到女家相看。雙方同意,即約時間,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飯,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離去。 訂婚:經媒人在男女兩家之間多次說合,確定彩禮和嫁妝,婦方交換兒女生辰八字,擇吉日行訂婚禮,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禮給女方,並設宴慶賀。次日女方設宴請男方。之後,擇日領取結婚證,有的還出外旅遊,成婚後,男女互贈些服裝,稱換夏或換冬。 結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禮,俗稱「下茶」,男方使媒人將「新娘」出聘時所穿衣物(內衣)及「水禮」(米、面、肉)送至女家,並通知娶期。之後,男女方的至親各自請未來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飯,謂之「吃喜頭飯」。娶親的前一日,親朋皆來,俗稱「待人」,有的請「鼓匠」助興,所以又稱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餅」。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稱「吃喜糕」。早飯後,男方奏鼓樂、抬花轎(有的用馬車或騾馱轎,現在基本上用汽車)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親。新郎要給新娘帶去一根紅褲帶,名曰:"喜結良緣";帶去一個瓶子,瓶中插一棵蔥,謂之"生根立後";帶五根肋骨的豬肉或羊肉一塊,叫做"離娘肉"、"五方喜慶",娶親回來時,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帶回,表示婚後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離".女方設茶水、糖果、糕點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換上男方帶來的衣服(一般為紅綿衣、綿褲),向父母拜別後,由胞妹摻扶上轎(車).同行人有送新的,開箱子的,後有「賀堂」(又稱圓飯)者隨行,按事先擇好的時辰進入男家。到男家後,新娘由攙親者攙引,踏"紅氈"進入新房,並為"賀堂"者"燒茶",吃"進門飯".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禮畢即開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間新郎新娘要向來賓敬酒,行禮,認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鬧洞房儀式,俗稱「倒寶壺」,讓新郎新娘說繞口令,猜謎語,說笑話取笑,後夫妻吃對面飯,深夜方畢。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親戚朋友行禮,稱:「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後舉行),並由受拜方出禮錢表示祝賀。喪葬:古代朔州的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瑣,一般可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二等。2006年,「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柳林縣孟門鎮隆重舉行,與百名民俗專家、學者一致通過《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❼ 甘肅是不是全國最窮的省
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
01
第一名 甘肅省
02
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第一的甘肅是名副其實的偏遠落後地區,人口很少,地理環境惡劣,整體實力較弱,不過高等教育還不錯,有985名校蘭州大學。此外,省會蘭州絕對是一城獨大。希望未來一帶一路能夠帶動其整體發展,同時應該重點發展省會蘭州,留住人才。
03
第二名 西藏省
04
西藏地理環境太惡劣了,同時環境不行,人口又超級少,是整體人均都不行。不過西藏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未來應該還會得到國家大力扶持。
05
第三名 雲南省
06
雲南人口不少,但是GDP總量上竟然都排到人口小省吉林省後面了,可見經濟的確不行。不過雲南軟實力方面還是可以的,旅遊資源基本上無敵了,教育上也還過得去。和廣西一樣,未來東南亞經濟熱騰起來,雲南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07
第四名 貴州省
08
貴州情況和江西應該差不多,就是屬於落戶山區什麼的,GDP總量上,省會貴陽也算不上一城獨大,可以說發展的比較平均。人口上和山西體量差不多,總之沒什麼太突出的地方,各方面都不是太發達,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倒數第四很正常。
09
第五名 山西省
10
山西人均GDP竟然在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中排第五,山西古代有晉商、當代有煤老闆,竟然沒能拉動江西整體的經濟。同時江西高等教育等軟實力也是一般。
11
第六名 廣西省
12
廣西是唯一入選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的沿海省份,廣西發展還算均衡,南寧作為省會沒有一城獨大,但可能也是因為連一城獨大都做不到,高等教育也不行,前段時間看到個新聞,說是北海的北航北海學院要不招生了。
13
第七名 安徽省
14
安徽人口較多,也是民工大省,經濟較弱,也存在合肥一城獨大占盡資源的現象。不過合肥高等教育資源雄厚,有中科大(985)、合肥工大(211)等名校。安徽在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中應該算比較有發展潛力的。
15
第八名 江西省
16
江西省人均GDP偏低,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中排第七,應該是地理位置等方面沒什麼優勢導致的,高等教育等軟實力方面也不是太強。
17
第九名 四川省
18
四川和河南屬於難兄難弟,也是省會一家獨大。但成都比鄭州應該發達一些,高等教育很不錯,好大學不少,有兩所985高校,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方面,成都應該比鄭州實力更強一些。
19
第十名 河南省
20
河南省是中華民族起源的地方,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水平始終不太樂觀,省會鄭州一城獨大,整個河南人均GDP在中國最窮的省份排名中排第十。河南人口龐大,高等教育方面卻依然薄弱,說到河南大家都直接想到民工。整個河南都沒有985高校,導致人才進一步外流。